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工作专业自20世纪70年代起,作为我国新兴的专业走上了新时期的历史舞台,该专业人员主要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行政四大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便利、解决困难;“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培养一名优秀社工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文章以个案工作课程为例,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专业发展,改进不足之处,增强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 个案工作 理论与实践
一、个案工作课程在专业发展中的现状及问题
(一)理论知识的全面性与深入性
在个案工作教育教学中似乎从不缺乏具体深入的工作理论和技巧,我们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深有体会。在整个个案工作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以下知识:首先通过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比对和借鉴,更好地理解在我国作为一名社工应有的价值观;其次,是对社会工作基本素养的学习,从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角色素养四方面,对个案工作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第三,从建立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人手,初步地对个案工作的程序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学习到了例如同感、尊重等个案工作技巧。可以说通过对个案工作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大多能充分地理解和掌握。
(二)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和缺失
1.目前有相关一部分高校还未意识到类似于个案工作等课程对于实践经验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在我们专业也出现同样的不足;回顾整个个案工作的学习过程,在56学时中我们只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模拟个案访谈活动。虽然是模拟访谈,但是仍然让我们受益无穷:一方面它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们初步对这方面内容有了认识和接触。因为实践不仅出真知,更能让大家体会到乐趣。而从专业角度来看,可能因为课时紧张、设备不足等原因,目前还未能完全满足这一需要。
2.创新性不足:(1)在个案工作课程中除了實践活动较少的问题之外,还出现了现有实践活动创新性不够的问题;据调查了解,部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在个案实践活动环节进行的活动“几年如一致”,即连续几届学生都只做相同的实践活动,没有创新性和趣味性可言,这样自然会使同学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2)课堂的趣味性比较低;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可以加快课程的进度,明确重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但是个案工作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更加注重在实践的应用,注重在心理辅导与治疗中的运用。明确知识点的相关概念固然重要,但课堂上单纯地讲解,在一些时候并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极不利于对个案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3.实践课上的问题:(1)组员间凝聚力不够,演练时较拘谨。对个案工作理论与技巧的熟练掌握,以及悉心的排练是个案工作演练完成的重要条件。组员之间通过不断的练习来磨合,从而达到心理上与行为上的默契。如果组员之间没有默契,演练时就会拘谨,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来缓解“案主”的心理压力。(2)表演形式单一。实践课程中缺乏新颖的形式与创作,案例千篇一律,对案例分析也不够透彻,不能尽可能地解决“案主”的问题。
二、个案工作课程在专业发展中表现问题的原因
(一)传统教育观念影响
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的教育,不论是在实践中还是在思想上早已被人们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与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在“填鸭式”的教育下,学生的主动性降低了很多。虽然我国近些年来不断推进实施的课程改革显有成效,但要完全改变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仍需很长时间。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这使得需要大量实践的个案工作课程就会显得势微。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给实践课时安排量上比较小,都会对个案工作课程的进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专业建设投入不足
传统教育观念的先进与否对专业学科及课程有基础性作用,它影响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与前进的方向,而为这一切提供物质支撑的当属各专业建设投入的力量。如上文所述,个案工作课程出现了实践活动课中创新性不够的问题,这一创新性既取决于教师讲授课程方式是否创新,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实践活动所需硬件设施是否完备。而令人堪忧的是,我国在高校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着投入力量不足、资金支持不够的情况,这就会从根本层面遏制了课程创新的潜力。
(三)学生自身意识缺乏
高中老师通常告诉学生大学里面会轻松无压力,因此很多同学来到了大学后完全放松自己,忽视了对课程的学习。更有甚者,对课程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可想而知他们对于实践课程的态度更是极度地不在乎,学生自身意识的严重缺乏是使课程无法得到顺利开展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缺乏会给教师带来挫败感与无力感,从而导致整个专业发展停滞不前。
三、针对个案工作课程在专业发展中的对策浅析
(一)从国家角度
1.深入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转变教育方式,革新人们的传统观念,转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鼓励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循序渐进,促进教育观念以及方式的完善。
2.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提高经济生活水平,才能为社会工作事业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保障个案工作课程实践环节的完善,增强人们对于个案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促进个案工作课程的发展。
(二)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
1.自身的“反思”。特别是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与老师来说,通过从个案工作视角下的反思可以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进一步促进自己专业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与实践中及时总结反思,尤其是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结合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尊重彼此,表达同感,训练沟通技巧,巧妙地运用语言符号、身体符号、环境符号,综合运用支持性技巧、反应性技巧等与案主进行沟通。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个案工作的相关知识与技巧,内化个案工作的价值观,更好地与未来的工作接轨,适应未来的生活。 2.对学生的培养与引导。任何一门学科都不仅仅是只知道其概念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应用到实践生活中。作为一门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性学科,对其知识的内化与掌握,不仅是对知识概念的记忆,更是对知识的领悟。因此在实践的同时,引导学生自我思考,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对人对事的敏感度与洞察力,对于学生的成才与个案工作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的明确。有了目标才不会迷茫,不仅是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需要明确的目标,每一堂课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会让重难点知识突出。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从事社会工作事业的人才,按照我们社会工作的目标,引出个案工作的教学目标:一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增强理解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三是促进自己身心健康地发展。
4.提高创新性、实现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国家和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对專业的投资与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实现了其自身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专业领域内一些崭新的变化,因此在专业教育和学习的同时,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
(1)积极主动联系外界资源,找到合适实践地点。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的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而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信息交流不方便,因此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的发展时间也比较短。一个社会只有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社会工作才会有较好的发展,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配套,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可以获得相应的资源支持,节约经费。寻找合适的实践地点以及一些案主,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更好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体会并内化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核心,促进自身的发展。
(2)在课程设置上应当使实践和理论课时协调一致。目前高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着课程课时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而像对于个案工作类似的课程更应当合理安排,实践课既可以在学校实训室内进行,也可以到市区其他地点进行实践;总之,学校方面应当为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方便学生实践。
(三)从学生角度
1.从自身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大学生自身应当抛开在大学不需要努力的错误观念,应做到在劳逸结合中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一方面对于以后工作和生活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自身价值的提升与信心的增强,用知识的力量给自己增添自信。
2.学好理论知识,努力投入到实践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出自己的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因此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我们应热情主动地参加各种实践课程和项目,真正做到学为己所用、学为专业所用、学为社会所用。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 个案工作 理论与实践
一、个案工作课程在专业发展中的现状及问题
(一)理论知识的全面性与深入性
在个案工作教育教学中似乎从不缺乏具体深入的工作理论和技巧,我们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深有体会。在整个个案工作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以下知识:首先通过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比对和借鉴,更好地理解在我国作为一名社工应有的价值观;其次,是对社会工作基本素养的学习,从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角色素养四方面,对个案工作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第三,从建立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人手,初步地对个案工作的程序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学习到了例如同感、尊重等个案工作技巧。可以说通过对个案工作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大多能充分地理解和掌握。
(二)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和缺失
1.目前有相关一部分高校还未意识到类似于个案工作等课程对于实践经验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在我们专业也出现同样的不足;回顾整个个案工作的学习过程,在56学时中我们只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模拟个案访谈活动。虽然是模拟访谈,但是仍然让我们受益无穷:一方面它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们初步对这方面内容有了认识和接触。因为实践不仅出真知,更能让大家体会到乐趣。而从专业角度来看,可能因为课时紧张、设备不足等原因,目前还未能完全满足这一需要。
2.创新性不足:(1)在个案工作课程中除了實践活动较少的问题之外,还出现了现有实践活动创新性不够的问题;据调查了解,部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在个案实践活动环节进行的活动“几年如一致”,即连续几届学生都只做相同的实践活动,没有创新性和趣味性可言,这样自然会使同学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2)课堂的趣味性比较低;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可以加快课程的进度,明确重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但是个案工作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更加注重在实践的应用,注重在心理辅导与治疗中的运用。明确知识点的相关概念固然重要,但课堂上单纯地讲解,在一些时候并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极不利于对个案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3.实践课上的问题:(1)组员间凝聚力不够,演练时较拘谨。对个案工作理论与技巧的熟练掌握,以及悉心的排练是个案工作演练完成的重要条件。组员之间通过不断的练习来磨合,从而达到心理上与行为上的默契。如果组员之间没有默契,演练时就会拘谨,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来缓解“案主”的心理压力。(2)表演形式单一。实践课程中缺乏新颖的形式与创作,案例千篇一律,对案例分析也不够透彻,不能尽可能地解决“案主”的问题。
二、个案工作课程在专业发展中表现问题的原因
(一)传统教育观念影响
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的教育,不论是在实践中还是在思想上早已被人们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与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在“填鸭式”的教育下,学生的主动性降低了很多。虽然我国近些年来不断推进实施的课程改革显有成效,但要完全改变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仍需很长时间。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这使得需要大量实践的个案工作课程就会显得势微。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给实践课时安排量上比较小,都会对个案工作课程的进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专业建设投入不足
传统教育观念的先进与否对专业学科及课程有基础性作用,它影响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与前进的方向,而为这一切提供物质支撑的当属各专业建设投入的力量。如上文所述,个案工作课程出现了实践活动课中创新性不够的问题,这一创新性既取决于教师讲授课程方式是否创新,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实践活动所需硬件设施是否完备。而令人堪忧的是,我国在高校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着投入力量不足、资金支持不够的情况,这就会从根本层面遏制了课程创新的潜力。
(三)学生自身意识缺乏
高中老师通常告诉学生大学里面会轻松无压力,因此很多同学来到了大学后完全放松自己,忽视了对课程的学习。更有甚者,对课程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可想而知他们对于实践课程的态度更是极度地不在乎,学生自身意识的严重缺乏是使课程无法得到顺利开展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缺乏会给教师带来挫败感与无力感,从而导致整个专业发展停滞不前。
三、针对个案工作课程在专业发展中的对策浅析
(一)从国家角度
1.深入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转变教育方式,革新人们的传统观念,转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鼓励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循序渐进,促进教育观念以及方式的完善。
2.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提高经济生活水平,才能为社会工作事业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保障个案工作课程实践环节的完善,增强人们对于个案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促进个案工作课程的发展。
(二)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
1.自身的“反思”。特别是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与老师来说,通过从个案工作视角下的反思可以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进一步促进自己专业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与实践中及时总结反思,尤其是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结合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尊重彼此,表达同感,训练沟通技巧,巧妙地运用语言符号、身体符号、环境符号,综合运用支持性技巧、反应性技巧等与案主进行沟通。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个案工作的相关知识与技巧,内化个案工作的价值观,更好地与未来的工作接轨,适应未来的生活。 2.对学生的培养与引导。任何一门学科都不仅仅是只知道其概念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应用到实践生活中。作为一门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性学科,对其知识的内化与掌握,不仅是对知识概念的记忆,更是对知识的领悟。因此在实践的同时,引导学生自我思考,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对人对事的敏感度与洞察力,对于学生的成才与个案工作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的明确。有了目标才不会迷茫,不仅是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需要明确的目标,每一堂课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会让重难点知识突出。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从事社会工作事业的人才,按照我们社会工作的目标,引出个案工作的教学目标:一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增强理解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三是促进自己身心健康地发展。
4.提高创新性、实现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国家和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对專业的投资与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实现了其自身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专业领域内一些崭新的变化,因此在专业教育和学习的同时,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
(1)积极主动联系外界资源,找到合适实践地点。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的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而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信息交流不方便,因此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的发展时间也比较短。一个社会只有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社会工作才会有较好的发展,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配套,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可以获得相应的资源支持,节约经费。寻找合适的实践地点以及一些案主,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更好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体会并内化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核心,促进自身的发展。
(2)在课程设置上应当使实践和理论课时协调一致。目前高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着课程课时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而像对于个案工作类似的课程更应当合理安排,实践课既可以在学校实训室内进行,也可以到市区其他地点进行实践;总之,学校方面应当为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方便学生实践。
(三)从学生角度
1.从自身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大学生自身应当抛开在大学不需要努力的错误观念,应做到在劳逸结合中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一方面对于以后工作和生活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自身价值的提升与信心的增强,用知识的力量给自己增添自信。
2.学好理论知识,努力投入到实践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出自己的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因此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我们应热情主动地参加各种实践课程和项目,真正做到学为己所用、学为专业所用、学为社会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