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阶层的自信与尊严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解决关键技术和操作难题的人员,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路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技能人才却被长期搁置在“社会遗忘的角落”,尽管近几年他们在薪资待遇上有所提高,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徘徊在主流社会之外。所谓“薪资很丰满,地位很骨感”,正是对蓝领阶层最真实,也是最尴尬的写照。那么,社会如何让这一庞大的群体有自信、有尊严,如何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呢?
  “蓝领”成为稀缺资源
  可以说,技能人才是一个“青黄不接”的群体,一方面因“稀缺”而被“重”用,另一方面又因社会地位不高而被人忽视。年年上演的“技工荒”正是“蓝领”资源稀缺的表现。事实上,随着对技术工人需求的剧增,用工单位的焦虑感也在不断被放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难填技工缺口,国内职业教育的供应已经远远追不上市场的需求。
  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越来越多的企业即使开出高额月薪也无法招到足够的高级技工。为找到一名“称心如意”的汽车维修工,杭州一家汽车销售公司曾开出了“月薪上万”的优厚条件,但前来应聘的求职者却寥寥无几。倒是有几个刚毕业的本科生被吸引过来,但由于他们不懂汽车维修,最后还是悻悻离去。
  强烈的市场需求和人才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反映出中国蓝领的“青黄不接”已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第三代农民工正成为新一代蓝领的主体,却由于各级职业教育的滞后而显得后劲不足。
  如今,广东省技工缺口已在全国“遥遥领先”,仅中山市的缺口就达30万。而据上海市的一项调查,上海平均每位高级技工有7.33个岗位可供选择,普通技工月薪3000-6000元,高级技工月薪则达一两万元。
  在广州、深圳、珠海甚至更多的城市,十几万、几十万高薪聘一名技工的招聘信息频频见诸报端。大学生“回炉”中专学手艺、深圳高级技工工资高于研究生的报道也不乏其例。
  根据英才网联的调查数据,蓝领技术工人在制造业比较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华北、华中等地区的缺口特别巨大。由于人才日益稀缺,许多企业对从事技术性工作的技工不断提升待遇,薪酬标准明显比白领要高得多,即使这样,许多地方仍难招到充足的一线技术工人。
  “艰难”中的选择
  “做白领,还是做蓝领?”每到毕业季,这都是即将走向职场的毕业生面临的一个困惑,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在这个被称为“最难就业季”的当口,这种选择显得尤为急迫。
  然而,这个看似艰难的选择,却几乎有着过多雷同的答案。相关调查表明,尽管目前各类数据均显示蓝领待遇普遍上升,而且职业发展空间较大,但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们并不认同这一现
  实,在就业职位的选择上,他们宁可拿低薪也要争当白领,而对薪酬待遇不菲的蓝领职位却不屑一顾。那么,后者的职业特征是否真就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地位低微、工作环境不佳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机械化、自动化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蓝领行业的就业范围也在不断拓宽。高级猎头专家张成钢认为,目前蓝领行业已经进行了细划,大致分为“普蓝”、“深蓝”以及“锐蓝”。也就是说,只有“普蓝”才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从事劳动强度大的技术工人,而“深蓝”、“锐蓝”都是具备熟练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这部分人才的缺口也是最大的。正因为如此,近两年来,一些职业技术学院的“深蓝”、“锐蓝”毕业生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态势。
  在此背景下,一些高校也瞄准了这一人才缺口。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开设了中德合作办学的两个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生毕业后大多对口就业至河北长征汽车、天津伊利等知名企业,因此就业率都非常高。
  就业率高,就业范围更宽,这只是蓝领相比于白领的表象优势,而从长远的职业规划及发展来看,蓝领还具有白领无法比拟的上升空间。
  由于专业性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目前一些企业招聘高级蓝领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相关的福利待遇也随之日渐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累积,许多蓝领日后都将发展成为其行业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可以说,具有统一的生产技能和职业规范的现代蓝领,已经成为各个产业当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才。相对于白领而言,蓝领因为其职业空间广阔、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性质,能够成为具有娴熟技术及管理能力的职场人,在竞争中也更容易胜出。
  顶层设计缺失
  在高就业率的促进下,一些高等院校也纷纷涉足职业教育领域。在江西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袁讯青看来,高校应该像职业院校一样,更多地培养蓝领人才。
  袁讯青认为,高校培养蓝领人才的优势非常明显。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订单培养”,所聘请的教师也要不拘一格,对学生则更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如果你获得八级钳工证书却只有初中文化,我们照样请你上台授课。”虽然“校企合作”正成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模式,但只有少数高等院校能接纳这种教育模式,设置专门的职业院系培养“蓝领”。
  有专家认为,高校不愿向“蓝领教育”低头是因为“重点学校能争取到更多的研究项目,也就意味着能拿到更多钱”。国家教育部并不主张高等教育“蓝领化”。一些专家也担心,在“蓝领化”以后,高等教育会变成“压缩饼干”。而袁讯青则认为,如果要变革,就要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改革。
  南昌理工学院副院长周文波建议,中国的“蓝领教育”要向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学习,建立相对完善的职教体系。学校也要推行“按需培养”的终身教育方式,想学一技之长者随时可以到大学深造。比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根据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重新开发、设计课程,整合教学内容,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针对性。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孙诚一语中的地指出,技工短缺的深层原因是中国教育结构的失衡。目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突出的问题是高中阶段教育中普通高中发展远远优于中等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比例差距太大。   的确,与学历教育相比,政府财政对职业教育支持明显乏力。数据显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总经费支出的比例自1998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2006年才开始逐渐回升。相比2006年,2009年的比例有所提高,但仍比1998年低了近5个百分点。即使与中职教育发展处于低潮期的2002年相比,2009年也仍然相差0.7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从管理体制来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都在管理职业教育,各部门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思路各不相同,这种多头管理导致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难以理顺。现在只有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比较明确,即由政府来投入,而职业教育该由谁投入,目前尚无定论。政府部门也有人提出,希望由企业为职业教育买单。但孙诚认为,职业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应该由政府来买单。当然,在坚持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基础上,可以引进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管理都是出于一个基本认识:职业教育是完全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而我
  们国家过去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套用普教模式来搞职业教育,学校仅仅是换了一块牌子,从教育政策到教学观念和手段仍然是老一套,这样岂能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
  价值认同是关键一步
  不久前,上海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言外之意,绝大部分人不愿意当工人。这在社会上引起一片哗然。令人奇怪的是,从网媒到社会舆情,几乎都在盘点着人们不愿当工人的种种理由,从工人“无权、无势、无地位”的整体分析,到“下岗、失业、生活苦”的个案描述,把当工人的哀叹与无奈、对蓝领阶层的轻视和鄙夷宣泄得淋漓尽致,甚至发出“明天,谁还来当工人”的呐喊。在这样的一个语境中,工人——这支中国庞大的队伍,竟被定位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一句“咱们工人没力量”成了蓝领阶层的一种自我解嘲。
  调查显示,蓝领最关注的是“工作的稳定性”。国企改制带来的工人分流、农民工进城及大学生就业难都在不同层面加剧了蓝领的生存难度。接受调查的蓝领中,关注职业稳定性的占37.2%,认为目前“工作不稳定”的则占到总数的41%。“职业稳定”和“社保”是蓝领工人首先考虑的问题,其后才是“待遇”。
  更有一些潜在原因很少被外界注意到。不少人认为,普通工人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很低,而他们培养孩子的成本很高,如果他们的子女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就会“没出路,没前途”,更会被人看不起。一项调查表明,超过30%的蓝领认为其社会地位有所下降,他们的工作不像公务员、商务人士那么体面。正如一些人所说,“你做得再好,终究还是‘工人’的身份。”
  对于这种认知偏差,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会长、人才学专家孟庆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技术工人是创造与制造时代精品的践行者,是完成高新产品最后一道工序的实现者。这个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认知度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孟庆伟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职业认识由过去的含混模糊逐渐变清晰,这是经历了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引领等一系列转变的结果。未来蓝领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稀缺性的逐步增加,社会对蓝领阶层的认知度和认可程度越来越高。
  2.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急需能工巧匠和具有一技之长、身怀绝技的操作者和实践者。
  3.在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排行榜中,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基本上是常年居高不下,这一系列的市场信号表明了我们国家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和操作性人才将成为社会长期的热宠。
  目前,各级政府也对高技能人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如国家在评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的专家时,允许和提倡技术人才参加评比。沈阳鼓风机厂的徐强和杨占华,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享受国务院专家待遇的典型。这在很大程度上向社会传递出重视技术工人的正能量,是对蓝领在社会地位上充分认可的一种无形的推进。
  孟庆伟大胆预测,在未来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投资会发生较大转变,青年人的职业选择已经开始逐步走向多元化,由过去的千军万马都走高等教育的“独木桥”,转变成进入职场前进行多渠道人力资本投资,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必将会成为人力资本回报率较高的一种投资方式。
其他文献
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尚书·洪范》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论语·雍也》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道德经》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天道篇》  福由己发,祸由己生。——(汉)刘安《淮南子·谬称训》  慷慨地施舍,举止合乎时宜,帮助亲戚,没有羞耻
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杰克·韦尔奇  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有效沟通。——L·威尔德(英国管理学家)  公司管理层的首要职能就是建立和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切斯特·I·巴纳德(《管理者职能》的作者)  要使公司的工作卓有成效,无论这个公司的组织架构如何,最有效的沟通渠道都是必不可少的。  ——大卫·帕卡德(美国惠普公司合伙创始人)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通过沟通,人们能够消
因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我喜欢GE;因为一个伟大的CEO,我敬重GE……我用两年的时间研究GE的管理工具箱,并在2004年出版了《百年的人性关怀——通用电气》。那个时候,我就想:必须与杰克·韦尔奇先生面对面,哪怕一次。8年过去了,在我重读了他的100余万字的管理思想之后,与这位退休不退生活的企业家“面对面”的机会亦然成熟。下面,对话开始——     价值观:引领企业想要到达的目地的行动   康瞧
编译:张春昕    变革是任何组织永恒的主题一一相信我,下面介绍的变革者经验法则,会对很多在推动变革过程中不断受挫的人们有所裨益。  下面的几条法则不仅适用于帮助组织进行变革的咨询顾问,而且适用于经理或执行官、内部或外部的顾问以及组织或地区发展的专家——只要您试图改变他人思考或做事情的方式,这些法则多少都会对您有益。    法则Ⅰ:保持生存    这个法则是劝告那些认为自己坚持不到最后,并做好自我
两会圈点    关键词:收入  ●全国政协委员 迟福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应将城乡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报酬增长两大方面作为约束性指标。同时,财税体制改革要与收入分配改革同步。  ●全国政协常委 王钦敏: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应由现在的45%提高到55%,把居民消费率从目前的35%提高到50%,并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全国政协委员 朱建民:应尽快制定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5年具体目标值
随机对50位90后员工发起一项随机调查:支撑你工作的最强动力是什么?29位员工的答案是每月到账的工资;13位员工的答案是人生价值的实现;5位员工的答案是图乐呵,不差钱;还有3位员工的答案竟是因为公司有食堂。  弗洛姆在《自为的人》中谈到,所有生命的本质就是维护和肯定它自身的存在,人生活的目的是根据人的本性法则展现其特殊的力量,保持自我存在,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在企业里,要想让员工成为“他能够成为的
农民永远是土地的主角,镰刀、斧头及国徽上金灿灿的麦穗赋予了他们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在风起云涌的历史大潮中成就各种角色:有的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业界明星,如赵本山;有的获得了崇高的政治地位,官至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如大寨的陈永贵;但如果从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标准去考量,最具意义的还数吴仁宝——这位华西村土生土长的“超级”农民。  中国最有名的农民  在中国,提起吴仁宝和华西村,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
“手比头高”是我个人的座右铭之一。人的高度不是由思想决定的,而是由双手决定的。一个优秀的经理人能够持续地完善自己的行为,以比别人更高的标准来行动,从根源上来解惑。我们必须知道:战略更重要的是行动而不是思想,经理人不是思想者而是行动者。从做人的道理来理解,我认为,人之优秀正是基于他的行动。企业也是如此。  ——陈春花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之前的价值观已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速度了。于是我们召开公开会议,
宽心、厚道、舍得、包容……合掌人生,如何传灯?我默默地仰望着星云大师——这位,临济宗第48代传人。我不是信徒,但这不妨碍追随大师禅意的脚步,牵扯大师智慧的衣袂,修正身心。一个秋高气爽之日,我,净手,奉茶,遥望佛光山,安心冥想那随见随喜的慈容,希望得到开示。心诚则灵。大师心怀浩瀚,娓娓道来。这是一次醍醐灌顶。聆听大师教诲,就是一次结缘——在此。  我不叫星云大师,叫星云小师也很好  康瞧:1927年
“一番番春夏秋冬,一场场酸甜苦辣”,这句歌词清晰地道出了西天取经的艰辛。以唐僧为首的取经团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了正果。是什么秘诀让他们能齐心协力而取得成功呢?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是一个叫“素质模型”的法宝发挥着作用。     众所周知,素质模型是通过帮助企业找到高绩效的基因,从而定义企业成功的人才标准,在此基础之上来选拔优秀的人才,并通过查找人才队伍素质水平与人才标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