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鼓乐对世界的影响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传统音乐的乐器种类非常丰富,而打击乐器在非洲乐器中起着核心作用,其中,“非洲鼓”是非洲打击乐器的杰出代表。非洲鼓因其独特的音乐魅力,不仅在当地盛行,也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近年来,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同时伴随着中非友好关系的不断加深,非洲鼓大量传入中国。本文通过对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在介绍非洲鼓的基础上,探讨非洲鼓乐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与传播,分析其在华流行的独特意义。同时,笔者反思了我国传统民族鼓乐的传播与传承,旨在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传播提供借鉴,使我国鼓乐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非洲鼓介绍
  (一)非洲鼓的独特含义
  “非洲鼓”作为非洲音乐的灵魂,以其独特的意义被世界广为熟知。非洲鼓起源于13世纪建立的马利王朝。它最初是由铁匠制造的,有着沙漏形状,用山羊皮包住较大的开口端,用双手击拍发声。鼓乐作为非洲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舞中不可或缺。鼓作为非洲音乐文化的重要元素,是歌曲和舞蹈必不可少的存在。在非洲,不管是王者贵族还是普通民众的婚丧嫁娶、农耕丰收等活动,都会用鼓来庆祝。在非洲,古代战争会用到鼓,而且祭祀也会用到鼓,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崇拜。
  (二)历史特点
  15世纪以后,大批黑人被贩卖到美洲,非洲的音乐文化随着“三角贸易”传到了美洲。20世纪上半叶,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激烈碰撞,非洲音乐文化一时影响了整个世界。其中,非洲手鼓作为非洲音乐文化的灵魂,对世界的影响较大。新时期,中国与非洲各国联系日益密切,双边关系扩展到文化领域,非洲鼓在我国广泛流行,流行最广泛的便是“金贝鼓”。
  二、非洲手鼓在中国的传播
  (一)流行的原因
  非洲鼓因为携带方便、简单易学,在我国广为流行。非洲鼓击打形式不固定,随意性较大,上手极其容易,具备简单易学、短时速成的特点。非洲鼓击打出的音色浑厚粗狂、强劲激昂,连续性及节奏性强,备受人们欢迎。
  随着西方流行音乐的传播,非洲音乐文化元素通过这种途径传入中国。大众审美的需求,大众对异国情调的喜欢与追求,也是非洲手鼓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购买能力的显著提高,不少人竞相购买非洲鼓。
  (二)传播与发展演变
  2006年,“非洲鼓网”在中国成立,2008黏成立了大量的非洲鼓俱乐部和学生社团。从2010年至今,非洲手鼓在中国呈稳健发展之势,新鼓团逐渐在中小型城市产生。以云南丽江、大理与湖南凤凰为首的景区也是非洲手鼓爱好者的聚集之地。在华流行的“鼓聚”现象,完全可以展示出非洲手鼓在我国的流行程度以及它的影响力。
  三、非洲鼓在华的影响
  (一)流行音乐
  随着非洲手鼓的日益流行,流行歌曲開始加入非洲鼓的元素,这也是文艺青年所热衷的。我国民谣歌曲也被改编为多种形式,其中加入了许多非洲元素,如非洲手鼓,使得广大民众更为喜欢。非洲手鼓具有与生俱来的大众化特征:简单易操作,节奏感强,具有强烈的代入感,没有学过音乐的人也能被其节奏感带入。在流行的过程中,非洲鼓常被冠以“民谣”的头衔,为我国流行音乐添加了新元素,为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生命力。非洲手鼓的在华流行、鼓乐的日益兴盛以及频繁的曝光率,使我国音乐元素、音乐形式和音乐文化日新月异。
  (二)旅游业
  非洲手鼓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影响了我国的旅游业。非洲手鼓的在华传播,多集中在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的地区,如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在丽江,非洲鼓主要与一些有节奏的音乐合作,如著名的本地歌手小倩的《小宝贝》等歌曲。丽江到处可见非洲手鼓店。因为非洲手鼓的流行,丽江形成了非洲鼓的“丽江打法”,可见非洲手鼓的影响程度。
  四、对中国传统鼓的反思
  (一)中国传统鼓的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其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民族记忆,人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反而更应该珍惜先辈留存的这份厚礼,去研究它的现实意义。
  提到非洲手鼓,人们会想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也有传统的鼓类乐器。山西是鼓乐的故乡,襄汾县陶寺村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土鼓,据推测,6000多年前就有原始鼓乐。山西的鼓乐文化十分丰富,有“威风锣鼓”“翼城花鼓”,陕西有“安塞腰鼓”,安徽有“凤阳花鼓”,在少数民族中,佤族有木鼓,新疆有手鼓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固有的民俗文化和活动不断减少甚至消亡,我国鼓文化也逐渐被淡化,在传播与发展方面更是不尽如人意,并没有像非洲鼓那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二)传承方式
  1.民俗传承
  鼓乐是当地文化的艺术再现,是中国民间音乐的典范。鼓色彩丰富,其依附着千古民俗,不断积累,蕴含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在中国,由广大人民创造的各种民间文化代代相传。鼓源于民间宗教活动,民俗活动仍然依靠宗教民俗来传承,如庙会仪式。民俗活动起源于农村,继承于农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隐藏在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在鼓传承过程中,民俗传承方式应贯穿其中。
  2.政府传承
  政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拥有大量社会资源,政府的有效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府应制定好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人们参与鼓文化的传承。除此之外,政府要做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积极发展和传承鼓文化,使其能够在国内、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促进中国鼓的对外传播。
  3.学校传承
  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学校已成为鼓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肩负责任,积极传播鼓文化。学校应极倡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将鼓纳入学校课程,保证课程的正常发展并制定考核标准。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鼓兴趣小组,组织鼓比赛等,引导学生参与鼓的学习与传承,促进我国鼓文化的蓬勃发展。
  五、结语
  非洲鼓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成功案例,为中国传统乐器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传统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鼓乐为代表,既注重继承,又要重视发展,并按时代的需要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使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蓬勃发展,进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中国传统音乐、乐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人们高度重视,注重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乐器也可以遍布世界各地。这是当代中国人的责任,人们要肩负起这个责任,把我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
  (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李同(1995-),女,山西长治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其他文献
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9月24日在京开幕。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开幕式强调,个人的创作只有根植于人民生活的大地上,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养分和力量;希望青年作家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向文学经典学习,珍爱文学,贴近生活,叩问良知,诚实写作。  记者从会上了解,中国各地作协(文学院)的签约作家,80%以上是有发展潜力、创作活跃的青年作家、评论家。青年作家涌现出一大批思
期刊
常青藤急匆匆爬上窗户  紫罗兰焦虑探头观望  雨不顾一切敲打芭蕉  心绪透过长空守望  惊恐的火龙乱窜乍响  一股凉风乘虚而入  吹遍全身每个角落  所有欲望暴露无遗  一阵蛙声叫停了雨神  蝉的歌声也随之嘹亮  彩虹晾開太阳心事  层层叠叠搭七色彩桥  风喘着粗气  着了迷地周旋  刚回过神的树  兴奋地披上霓裳  放飞的思绪  染上七彩炫光
期刊
李光洙作为朝鲜近代文学的先驱作家,享有无数赞美与批判,是风靡一时的人物。李光洙在文学上提出了许多新概念,也影响了很多作家的创作,对于朝鲜近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同时也奠定了韩国现代文学的基础。李光洙的小说及作品代表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启蒙主义和理想主义倾向,其中,启蒙主义是李光洙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观。  李光洙是韩国文学现代化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光洙的文学功绩代表了
期刊
“江南三部曲”中,格非一方面呈现中国百年乌托邦历程下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塑造了一系列极具生命力的女性形象,本文以作品中女性身份的变迁为切入点,直指当下女性生存状态,并探究孤岛主题中隐藏的格非的女性观。  一、“江南三部曲”概述  20世纪90年代,经过早期先锋的探索,格非的作品开始回归传统,关注人物自身的细节,女性形象也一点一点从平面走向立体,新世纪的“江南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饱满度随着格非作品
期刊
鲁迅在1918-1922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合,被称为《呐喊》。鲁迅的《呐喊》描绘出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真实社会生活写照,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黑暗状态,对中国的一些陈腐思想及旧制度的抨击,充分表现出鲁迅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爱国情怀,展现出其变革旧中国制度的决心。本文从作者主观意识出发,对《呐喊》做出解析。  《呐喊》这部小说集包含鲁迅所写的14部短篇小说,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
期刊
“白毛女”的故事和喜儿的形象在中国是妇孺皆知,人们根据当时革命战争的现实状况进行提炼和加工,创作了《白毛女》电影、歌剧、舞剧等。本文以1972年上海市舞蹈学校改编的芭蕾舞电影作为探讨对象,从电影的内容、形式、表演形态、音乐和舞蹈等方面做详细阐述。  一、从民间传说到电影“白毛女”  20世纪30年代末,晋察冀边区流传着“白毛仙姑”的故事。传说,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法力
期刊
人们对柳永《雨霖铃》的传统教学理解和处理多是定位在词人浓重的离情别绪中,对于作者在离别情背后的思考不够,对文本解读不够到位。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鲜明提出柳永表达的离别情里蕴有丰富的内涵——三重离别情。一是柳永表达对亲密恋人的伤心离别情,二是柳永表达对红颜知己的无奈离别情,三是表达对过去自己的痛楚离别情。通过三重离别情感的分析思考,本文旨在启发读者对《雨霖铃》有新的深度和高度解读。  柳永《雨霖铃》描写
期刊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发展形式不再是一个国家的单一传承与发展,而是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樣就形成了多元文化。而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自然具有多元化特征。多元音乐为我国传统器乐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对我国传统器乐的发展构成挑战。目前,我国传统器乐在多元音乐的冲击下显得张皇失措,甚至是停滞不前(部分中国传统器乐的现状)。所以,有必要探讨新形式下我国传统器乐的传承发展之路。  一、对中国民族器
期刊
在辽朝长达209年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太后,她天资聪颖,又很好地接受了家庭教育。她在失去丈夫后能独当一面、笼络人心、治理国家,她身居高位却舍得放权。她的子女都很敬重她。她就是辽朝承天皇太后——萧绰(燕燕)。  作家蒋胜男曾说:“虽然辽国几乎所有的皇后太后都姓萧,但一般人说起萧太后就是指这位承天太后萧燕燕,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兴趣来。”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她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她又与中国古代历史上其他拥有
期刊
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们逐渐开始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广场舞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盛行。良好的群众文化活动既可以增加人们的情感体验,还能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本文以音乐类群众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活动特征、开展现状以及解决对策,以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一、音乐类群众活动特征  音乐是传递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