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消化、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来解决的。一节课的课堂练习设计得当,能使一节数学课更具逻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结构网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笔者在精化数学练习,优化课堂效果方面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能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练习设计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对后续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针对容易混淆的问题,精心设计有些“形似宴异”的试题,比如在口算乘法中为使学生明白积的变化规律,灵活运用简便运算可出示以下试题:
18×423×539×280×6
180×4230×5390×2 800×6
再如有些学生往往不认真审题,造成解题错误,“有20吨煤,运走了1/4吨,还剩多少吨?”“有20吨煤,运走了1/4,还剩多少吨?”乍一看,学生往往认为是同一类型,但通过对比之后不难发现,前者比后者多了个“吨”字。1/4吨与1/4表示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1/4吨是一个具体量,1/4则是一个分率。最后再确定算法,就不会搞混淆了。
二、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事情、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练习题。如教学计算题后,常让学生做一些机械、重复的练习使新知得到鞏固,但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就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
三、练习设计要具有生活性,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如学习了“垂直与平行”知识以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做立定跳远,然后引导启发学生“怎样测定跳远成绩比较准确?”同学们纷纷议论,一致通过应该量踏板前端到身体接触沙坑最后一个痕迹的垂线段的长度,看到学生能够把垂线段的性质应用到生活中,我很欣慰并借机询问“怎样修路最近?”“怎样过马路路线最短?”“小明想尽快上岸,怎样游?”……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都能对答如流。我觉得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创新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四、练习设计要有开放性,能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在设计练习时,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和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如学习“大数的的认识”后,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由1、2、3、4组成的四位数有24个,从小到大排列,第18个数是多少?看谁最聪明?学生的思维马上被激活了,说的说,写的写,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一个个数字符号欢快地跃然纸上,我巡视了一番,发觉一些学生写得没有顺序,有遗漏现象,个别学生的表现令人喜出望外。我表扬了“聪明星”,并让她说怎样一个不漏的写出用1、2、3、4组成的四位数,我又加以强调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效果果然不错。当学生把24个数写出来后,第18个数3421就映入眼帘。诸如此类的开放题的确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练习设计要具有整合性,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课程标准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同构。数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数学练习也应考虑整合性。如教学乘法时,可以先出示一首完整的唐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然后提出问题:“这首唐诗一共有多少个字?怎样列式计算?”从而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进而沟通加法和乘法的联系;与音乐学科整合——用节奏的重复以及旋律的循环来帮助认识循环小数;与体育学科整合——测算50米的跑步速度,以此来认识时间单位“秒”;与美术学科整合——呈现名画佳作,引导欣赏后打分,以此来计算平均分等等。
总之,练习不再是单纯地做习题。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大胆、勤奋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信息、生活领域中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真正登上数学生活的航船。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策略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中,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课堂效果!
一、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能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练习设计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对后续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针对容易混淆的问题,精心设计有些“形似宴异”的试题,比如在口算乘法中为使学生明白积的变化规律,灵活运用简便运算可出示以下试题:
18×423×539×280×6
180×4230×5390×2 800×6
再如有些学生往往不认真审题,造成解题错误,“有20吨煤,运走了1/4吨,还剩多少吨?”“有20吨煤,运走了1/4,还剩多少吨?”乍一看,学生往往认为是同一类型,但通过对比之后不难发现,前者比后者多了个“吨”字。1/4吨与1/4表示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1/4吨是一个具体量,1/4则是一个分率。最后再确定算法,就不会搞混淆了。
二、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事情、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练习题。如教学计算题后,常让学生做一些机械、重复的练习使新知得到鞏固,但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就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
三、练习设计要具有生活性,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如学习了“垂直与平行”知识以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做立定跳远,然后引导启发学生“怎样测定跳远成绩比较准确?”同学们纷纷议论,一致通过应该量踏板前端到身体接触沙坑最后一个痕迹的垂线段的长度,看到学生能够把垂线段的性质应用到生活中,我很欣慰并借机询问“怎样修路最近?”“怎样过马路路线最短?”“小明想尽快上岸,怎样游?”……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都能对答如流。我觉得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创新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四、练习设计要有开放性,能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在设计练习时,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和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如学习“大数的的认识”后,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由1、2、3、4组成的四位数有24个,从小到大排列,第18个数是多少?看谁最聪明?学生的思维马上被激活了,说的说,写的写,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一个个数字符号欢快地跃然纸上,我巡视了一番,发觉一些学生写得没有顺序,有遗漏现象,个别学生的表现令人喜出望外。我表扬了“聪明星”,并让她说怎样一个不漏的写出用1、2、3、4组成的四位数,我又加以强调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效果果然不错。当学生把24个数写出来后,第18个数3421就映入眼帘。诸如此类的开放题的确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练习设计要具有整合性,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课程标准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同构。数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数学练习也应考虑整合性。如教学乘法时,可以先出示一首完整的唐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然后提出问题:“这首唐诗一共有多少个字?怎样列式计算?”从而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进而沟通加法和乘法的联系;与音乐学科整合——用节奏的重复以及旋律的循环来帮助认识循环小数;与体育学科整合——测算50米的跑步速度,以此来认识时间单位“秒”;与美术学科整合——呈现名画佳作,引导欣赏后打分,以此来计算平均分等等。
总之,练习不再是单纯地做习题。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大胆、勤奋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信息、生活领域中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真正登上数学生活的航船。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策略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中,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