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才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渐渐增加。为了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的形式开展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
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不能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联系,高中教师还应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学等方面。这些数学学习活动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从机械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透彻的理解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依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的问题情境即是指学生通过内部知识经验与外部问题产生的恰当冲突,引发最佳的思维意向与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基于这样的方式之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简而言之,就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学生积极探索后才能解决,在思考解决方案的过程,就是学生处于创造性的学习过程,通过利用新办法、新角度、新知识来对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做出最终的解答,最终使得学生的问题思维得以显著的增强。
比如在学习二分法知识时,引入生活情境——MP4的价格竞猜。如果MP4的价格处于200元到1000元,判断它的价格,要求最终结果误差小于20。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按照何种规律可以更有效率的提高结果的准确度[2]。学生判断最终价格的过程可以设置为三个方案:随机判断;每次判断增加50元,即150、200、250、300…;每次判斷取价格范围的中间价格。教师就可以三种方案分别创设三类问题:为7什么老师要提示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要求误差要小于20?如何快速判断出最终价格?要求学生思考三种方案中最简单实用的方案是哪一种。通过对实际案例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不知不觉运用二分法的知识来解决了实际问题,学会了用逼近原则判断出最终的价格,从而在问题情境中,开发了学生智力,启迪思维,有效渗透进了数学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继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利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抗拒性的心理。因此,老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利用实物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其中,老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
三、结合生活,创设应用情境
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来说,新知识,新定义比较多,而且知识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因此需要教师在讲解课堂数学知识之前,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过渡,帮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例如:在学习《统计》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个生活中的有关统计学的小例子,提示学生统计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全球知名零售商沃尔玛在分析顾客购买数据的时候发现,周末的时候尿布和啤酒的销量会大幅提升,经过观察,周末买尿布的大多是孩子的父亲。爸爸们在买到尿布以后,通常会选择顺便买点啤酒回去,在看球的时候喝酒。所以,沃尔玛选择将尿布和啤酒放在相近的位置,果不其然,尿布和啤酒的销量都大大增加。”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购物习惯和超市物品摆放位置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统计概念。类似的课堂互动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节高效数学课堂创造一个良好的开始。
四、联系实践,创设操作情境
实践情境是指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識而设置的实践环节。动手实践是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数学作为一门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只有通过对知识的反复实践,才能让学生掌握并熟练应用。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实践情境,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操作能力。比如,当教师讲解古典概型时,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就可以创设实践情境。例如在讲解问题“投掷两枚骰子一次,求向上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时,学生容易犯错误以为基本事件有 2,3,4,5,6,7,8,9,10,11,12 共11 种,从而得到错误答案。如果在解题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试验,每组用两个不同颜色的骰子进行投掷试验,学生在试验中很容易就得出基本事件有(1,1),(1,2),(1,3),(1,4),(1,5),(1,6),(2,1),(2,2),(2,3)……(6,6)共36种,以及“向上点数之和为7”的事件个数为 6,从而得出正解答案是。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了正确的结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自信心以及操作能力,以后学生遇到实际问题就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结语:总之,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情”与“境”的关系,使他们为求知而乐,为探索而兴奋和激动,只能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鹤.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考试周刊,2017(36).
[2]刘宝云.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J].新一代月刊,2017(2).
[3]韦海燕.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7(4).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四中学239000)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
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不能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联系,高中教师还应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学等方面。这些数学学习活动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从机械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透彻的理解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依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的问题情境即是指学生通过内部知识经验与外部问题产生的恰当冲突,引发最佳的思维意向与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基于这样的方式之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简而言之,就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学生积极探索后才能解决,在思考解决方案的过程,就是学生处于创造性的学习过程,通过利用新办法、新角度、新知识来对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做出最终的解答,最终使得学生的问题思维得以显著的增强。
比如在学习二分法知识时,引入生活情境——MP4的价格竞猜。如果MP4的价格处于200元到1000元,判断它的价格,要求最终结果误差小于20。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按照何种规律可以更有效率的提高结果的准确度[2]。学生判断最终价格的过程可以设置为三个方案:随机判断;每次判断增加50元,即150、200、250、300…;每次判斷取价格范围的中间价格。教师就可以三种方案分别创设三类问题:为7什么老师要提示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要求误差要小于20?如何快速判断出最终价格?要求学生思考三种方案中最简单实用的方案是哪一种。通过对实际案例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不知不觉运用二分法的知识来解决了实际问题,学会了用逼近原则判断出最终的价格,从而在问题情境中,开发了学生智力,启迪思维,有效渗透进了数学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继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利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抗拒性的心理。因此,老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利用实物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其中,老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
三、结合生活,创设应用情境
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来说,新知识,新定义比较多,而且知识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因此需要教师在讲解课堂数学知识之前,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过渡,帮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例如:在学习《统计》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个生活中的有关统计学的小例子,提示学生统计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全球知名零售商沃尔玛在分析顾客购买数据的时候发现,周末的时候尿布和啤酒的销量会大幅提升,经过观察,周末买尿布的大多是孩子的父亲。爸爸们在买到尿布以后,通常会选择顺便买点啤酒回去,在看球的时候喝酒。所以,沃尔玛选择将尿布和啤酒放在相近的位置,果不其然,尿布和啤酒的销量都大大增加。”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购物习惯和超市物品摆放位置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统计概念。类似的课堂互动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节高效数学课堂创造一个良好的开始。
四、联系实践,创设操作情境
实践情境是指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識而设置的实践环节。动手实践是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数学作为一门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只有通过对知识的反复实践,才能让学生掌握并熟练应用。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实践情境,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操作能力。比如,当教师讲解古典概型时,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就可以创设实践情境。例如在讲解问题“投掷两枚骰子一次,求向上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时,学生容易犯错误以为基本事件有 2,3,4,5,6,7,8,9,10,11,12 共11 种,从而得到错误答案。如果在解题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试验,每组用两个不同颜色的骰子进行投掷试验,学生在试验中很容易就得出基本事件有(1,1),(1,2),(1,3),(1,4),(1,5),(1,6),(2,1),(2,2),(2,3)……(6,6)共36种,以及“向上点数之和为7”的事件个数为 6,从而得出正解答案是。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了正确的结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自信心以及操作能力,以后学生遇到实际问题就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结语:总之,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情”与“境”的关系,使他们为求知而乐,为探索而兴奋和激动,只能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鹤.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考试周刊,2017(36).
[2]刘宝云.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J].新一代月刊,2017(2).
[3]韦海燕.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7(4).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四中学2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