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小吃,品文化——兰州篇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chengc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民族省分,它的饮食习惯属于西北风格,以面食和肉类为主。而省会兰州,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东去西来的交通要道,融汇了全国各地及多个民族的饮食特色,形成了丰富的且极具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尤其是小吃,无论在兰州的街头巷尾,还是在偏僻狭小的店面,都可以看到排队等待买小吃的人们。不仅如此,在兰州市里就有五六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小吃夜市,午夜时分人们依旧可以在夜市中享受美食。可见吃小吃已经是兰州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深深地植入兰州人的生活里。
  兰州面食的名气最响亮,当地人最钟爱也是面食,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在街上闻到浓浓的面香。兰州牛肉面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著名小吃。在兰州,早晨只有牛肉面馆是营业的,而兰州人的早餐也只吃牛肉面,这已经是当地人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
  正宗的兰州牛肉面的创立,要追溯到1915年。回族人马保子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便做了热锅牛肉面,用肩挑着到街上叫卖。他的面香气扑鼻,且汤头清澈,很受欢迎。随着生意越来越好,马保子开了自己的店,慢慢地清汤牛肉面的名气越来越大,在其子接管牛肉面店后,继续在清汤的口味上下功夫,不断改进牛肉面,直至后来名震四方,还被赠予了“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称誉。
  用Q、弹、滑、韧、劲,这五种丰富的口感享受来形容兰州牛肉面一点儿都不过分。无论从选料、和面、醒面、溜面,还是拉面,都巧妙地运用了面筋蛋白质的延伸性和弹性。制作兰州牛肉面要选用新鲜的高筋面粉,因其蛋白质含量高,是拉面制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制作拉面的基础则是和面,和面的水温要始终保持在30摄氏度,因为此时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水性最高,面筋生成率也最高,最适宜抻拉。接着便是醒面,目的也是促进面筋的生成,同时还可以让蛋白质继续吸收水分,提高面筋的质量。然后是溜条,也被称为顺筋,把大团的软面反复揉、抻、摔后,用手握住条的两端,使劲用力摔打。条拉长后,将两端对折,继续摔打,反复数次之后搓成圆条,这一步骤是调整面筋蛋白质的排列次序。最后一步便是拉面,随食客的喜好,拉出“细”、“二细”、“三细”、“韭叶”等不同形状粗细的面条。
  而真正令兰州牛肉面发扬光大的最大秘密在于这碗清汤。此清汤并非开水加盐,而是用几十种佐料与牛肉原汤配制而成。而牛肉也容不得半点马虎,选用的是甘南和青海牦牛,再加上兰州地处黄河上游,地下水质很好,优良的水土也是培育兰州牛肉面好味道的绝佳优势,所以不到兰州是绝对吃不到正宗的兰州牛肉面的!
  对兰州人来说,牛肉面不仅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一天的开始,每条街道都有一两家牛肉面馆,全兰州至少有一千家牛肉面店。一般人都是习惯在自家门口吃面,而来兰州旅游的外地人也可以轻松分辨出好吃的牛肉面馆,那就是看哪家排队的人最多,哪家门口等待清洗的碗筷最多,那家店就绝对值得一试。
  在兰州,仅仅面条就有浆水面、臊子面、牛肉面、凉面、卤面、炸酱面、炒面、干拌面等等口味不同、做法不同、以及吃法都不相同的各种面条。吃兰州牛肉面最好在面里加点醋,因为兰州气候干燥,加醋除了有调味功能之外,还具有多种的营养保健作用。可以排毒杀菌,中和体内的酸碱值。
  到了兰州,不得不吃的一道小吃就是酿皮,外乡人念“酿”,而当地人一般会称之为“让”皮。这是一道有着浓厚西北风味的小吃,来源于陕甘一带,随着人口流动,逐渐形成具有兰州特色的小吃。
  虽说酿皮是道小吃,但要做出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酿皮则相当费工。将和好的面团用干净的白布包裹着,在清水盆中不断的反复搓揉,洗出面团中的淀粉,让它从白布中渗出并且溶于水里,之后将沉淀的淀粉加入食用碱拌匀,调成面浆,放入蒸笼蒸熟。剩下的面团余物,也就是蛋白质,蒸熟后就成了面筋。把蒸好的面皮切成条状,面筋切成片状,配上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盐等十多种调味品,一碗酿皮就做成了。
  还有一种做法是不洗面筋的,被叫做高担酿皮。这种做法能省却许多工序,把面粉用水调成均匀的糊状,加一些食用碱,上笼屉蒸熟即可。据传说,这是一高姓人挑着扁担创下的基业,每日只售一担,若未能买到好食者只能等待次日了。高担酿皮色泽较淡,但口感同样劲道,常配以豆芽菜等蔬菜食用。
  酿皮不但是一张桌子几条板凳的街头小吃,也是各大餐厅酒楼的开胃凉菜;不仅可作为主食充饥裹腹,还可当菜肴下酒,难怪备受人们喜爱。酿皮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相对缺乏其他的营养物质,因此在吃酿皮时搭配一些蔬菜,则能起到平衡营养的效果。
  灰豆子,是一道极富兰州当地特色的甜品小吃。从字面上来看,“灰”,就是蓬灰,是从兰州地区特有的一种植物中提炼出的食用碱;豆子,就是豌豆。把豌豆泡涨,放在水里小火慢熬,加入食用碱,适当时放入泡好的红枣,熬至豆子饱满绵软,汤汁浓稠,红枣破皮,枣汁与豆子汤融合时即可。碱的加入使豆子更加绵软,汤里有股说不出的香味,豆质绵软但未成沙,吃时多放些白糖,豆子咬在唇齿之间,淡淡的豆香和甜丝丝的枣香,令人吃过便不会忘记。
  灰豆子口感香滑软糯,即可做正餐也可做饭后甜点,有温胃养胃的作用,十分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和老人小孩子食用。
  甜醅子,也是不得不提的一道兰州特色甜品小吃。甜醅子有点像南方的酒糟,但甜醅子的主要原料是青稞或者莜麦,比糯米做出来的醪糟更有嚼劲,酒香味更加浓郁。
  每年清明节一过,就是兰州人开始吃甜醅子的时候了。先把青稞或莜麦的麸皮去干净,然后煮至八成熟后晾凉,按比例加入酒曲拌匀,倒在无水无油的容器中密封好,放在热灶上进行发酵,一般捂到第二、三天的时候,酒香就已经弥漫整个屋子了,甜醅子也就制成了。
  甜醅子也是回族人创造的一种美食,夏季吃起来清热解暑,非常爽口。除此之外,在酒足饭饱之后,喝上一碗甜醅子,解酒解油,沁人心脾的感觉不言而喻。甜醅子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酒曲,对酒精过敏的人群要小心食用。
  兰州的小吃实在是太多了,甘中带甜的热冬果,清热解毒的软儿梨,浓香诱人的羊肉泡馍等等具有兰州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正以它们独特的魅力凝聚着兰州人的情感,蕴育着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感召着游客们前去品尝。没有吃过兰州的小吃,就相当于没有了解兰州的全部,在灯火阑珊的夜市,在兰州的巷巷道道,有更多的小吃等着人们去寻觅,去体验……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近些年,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上升。骨质疏松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从而骨折的危险性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没有任何特殊的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然而在诸多原因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饮食不科学导致的骨质疏松发病处于上升趋势。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信息资源,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大量教学信息以超文本的方式进行组织,给数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与课程整合,
“最近工作忙不忙?”“家里人都好吗?”“你身体还好吧?”……10月1日,十四师宣传系统结亲干部一到皮山农场三连,就被等候多时的结对亲戚热情地包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要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抓
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会议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央要求各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财政金融支持意义非凡,笔者意在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中电类专业的数字电子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思路.在教学方法上,引入仿真软件PROTEUS;在课程内容体系上以学习情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也就是我
目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3年以来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之后,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将这种变化情况进
摘 要: 学生产生过错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矫正学生的过错,教师要尊重、爱护过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明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关键词: 过错学生 教育思考 教育策略  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难免犯错误。犯错误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是犯了错误之后,如何对待错误,是否知错就改?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更是如此。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