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宋词人晏几道,以其特有的身世经历和性格特征,熔铸了一部《小山词》,词中以“痴”为中心,用真情挚爱咏叹了那些美丽的女性,构筑了小晏痴情执著,独具艺术、审美魅力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晏几道;《小山词》;痴情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宰相晏殊的第七子,人称小晏。他以词名擅,有《小山词》一卷传世。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清壮顿挫……可谓狎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其和者高唐洛神之流,其下者岂减桃叶团扇哉”。历代文人对小山词钟情有加,陈振孙曾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说:“叔原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说:(小山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一部《小山词》,就是晏几道这位词人情感的风暴在灵魂中的震撼,也可以说是他心灵的旋律在低声的弹奏。词人以他特有的锐感和一颗赤子之心,为我们展示了他痴心执著的情感世界。
《小山词》所独有的情感世界无疑与小晏独特的身世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关。据夏承焘先生《唐宋词人年谱》记载,晏几道少年时有过一段富贵而风流的生活,后来发生了两件对他的思想和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一是庆历四年(1044),晏殊罢相,以工部尚书知颖州,从此晏家政治、经济地位都日渐衰落,这时晏几道才十五岁左右;二是至和二年(1055),晏殊罢相外任,因病回到京师,半年后去世。从此晏家一败涂地,退出了北宋统治集团的政治经济、历史舞台,这时的晏几道二十六岁左右。先富后贫,昔盛今衰的遭遇,对他的思想个性和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极大。现实社会既冷漠无情,他只好寻找心灵的自我安慰与寄托。他一方面借着对爱情的追求来建立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审美的情感世界,以消解现实人生中无法摆脱的孤独苦闷;另一方面,把自己辛酸不平的身世之感曲折地寄托在男女间的悲欢离合和女性的失意苦闷中,既能一吐为快,又能不获罪于人。
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他有“四痴”:
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 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四痴”,就是对小晏秉性才情的最好概括。他把满腔的热情投注在了冶游上,对爱情生死不渝的追求,几乎成了小晏人生主要的精神寄托。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痴情执著的感情世界,这是他真实情感的流露,也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境界。痴情执著,是小晏词的情感核心,也是他的作品能打动人心的最根本原因。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说得好:(小山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深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晏几道的痴情包含了三种因素:痴爱,痴怜,痴怨。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论述:
首先说痴爱,描写对女子的爱恋是《小山词》的主要内容之一。五代和宋初词人写的恋情,往往是没有具体思恋对象的泛化的恋情,而小晏所写的恋情,则有明确而具体的思恋对象,他在《小山词自序》中写道:“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苹、鸿、云,工以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在《小山词》中,很多篇章写到了对四位歌女的爱恋和赞美。在这一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这首《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后的凄凉情景,满怀凄凉伤感追忆昔日的相逢相知相悦。较之《花间》,同样是写歌儿舞女,“递叶叶之花笺”,“举纤纤之玉手”,基本上没有任何主观情致,花间鼻祖温庭筠写女子“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映”,其容貌美则美矣,但作者对她有什么情感?喜欢她?思念她?词中没有提到。小晏“高处或过之”的原因就在于他不仅写了小苹的容貌美,还写了两人的心灵契合和对她的思念。对一个酒席歌筵上的歌女投注如此珍贵的纯情和思念,足见其情之至痴至诚。小晏因痴情而孤独,因孤独而深忆,因深忆而更加孤独。
小晏词中这种由爱而痴的境界,仿佛是他在所说自己心灵的隐秘,没有丝毫的虚夸和讳饰,他的词正是他痴情哀婉,幽微曲折的内心世界的载体。
晏几道的痴怜,表现在他的词中,是以痴怜女性为中心的。在《采桑子》中,他描述了这样一位歌女:
西楼月下当时见,粉泪偷匀。歌罢还颦,恨隔炉烟看未真。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这首词中的歌女形象特别感人。一个筵饮之夜,也许正是小晏和这个歌女告别的时节,他们月下相见,歌女因即将离别而泪湿粉妆,这次离别也许就是相见无期了。即使悲痛,她还是不得不去演唱助兴。这一切被小晏这位痴情公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位歌女赢得了他全心的爱怜,由怜而忆,由忆而深。宰相的贵公子没有辜负歌女的热泪,楼外的杨柳由青变黄,由黄变青,已经几次换装,他还深深的怀念着西楼中的那个粉泪人。是什么抹去了他们之间巨大的身份差距和时空差距?是小晏由痴而怜,执著于两人之间的一往情深。
在写这一类词时,小晏的纯真与痴情容不得低级趣味的狎弄描写和色情涂饰,而是从心灵层面描写他与她们之间如怨如慕的情思,更为重要的是,作者笔端触及了她们痛苦的灵魂,传达了她们强颜欢笑背后的痛切咏叹,凝聚了作者款款的怜惜之情。
晏几道的痴怨,都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化为各种角度的“怨”字流露出来。
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蝶恋花》
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蝶恋花》
朱弦曲怨愁春尽,绿酒杯寒记夜来。——《鹧鸪天》
晏几道将秋天,春天,别离,心,曲,都作为一个有灵性的个体,标志了它们的怨。
晏几道还常常以自身为中心点,作为抒情主体,借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怨来抒发自身的痴怨。
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鹧鸪天》
不似同衾愁一晓,空床。细剔银灯怨漏长。——《南乡子》
碧云零落,数字征鸿。看渚莲凋,宫扇旧,怨秋风。——《行香子》
以自身主体来写痴怨,将“怨”字放在名词前面加以表达,把主观的情绪感受,加诸在明月,更漏,秋风上。更加突出了小晏痴怨词的“有我之境”。
综上所述,小晏以高贵的身世,丰沛的才情,看破了浊世的恶俗,倾轧,愁苦,毅然离弃仕途红尘,自主的选择了“东城南陌”的瑶台路,以“痴”为中心,以“爱”,“怜”,“怨”为廊柱,三者相互交错,构筑了小晏词独特的情感世界,演绎出了荡人神魂的魅力。成就了小晏的一代词名,也为读者留下了美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孙望 常武国主编.《宋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夏承焘著.《唐宋词人年谱》,台北:金园出版公司 1982
[3]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4]唐圭璋著.《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96
[5]叶嘉莹、缪钺合撰.《灵溪词说》,台北:正中书局,1993
[6] 宋 晏几道撰.《小山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7]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关键词:晏几道;《小山词》;痴情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宰相晏殊的第七子,人称小晏。他以词名擅,有《小山词》一卷传世。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清壮顿挫……可谓狎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其和者高唐洛神之流,其下者岂减桃叶团扇哉”。历代文人对小山词钟情有加,陈振孙曾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说:“叔原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说:(小山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一部《小山词》,就是晏几道这位词人情感的风暴在灵魂中的震撼,也可以说是他心灵的旋律在低声的弹奏。词人以他特有的锐感和一颗赤子之心,为我们展示了他痴心执著的情感世界。
《小山词》所独有的情感世界无疑与小晏独特的身世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关。据夏承焘先生《唐宋词人年谱》记载,晏几道少年时有过一段富贵而风流的生活,后来发生了两件对他的思想和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一是庆历四年(1044),晏殊罢相,以工部尚书知颖州,从此晏家政治、经济地位都日渐衰落,这时晏几道才十五岁左右;二是至和二年(1055),晏殊罢相外任,因病回到京师,半年后去世。从此晏家一败涂地,退出了北宋统治集团的政治经济、历史舞台,这时的晏几道二十六岁左右。先富后贫,昔盛今衰的遭遇,对他的思想个性和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极大。现实社会既冷漠无情,他只好寻找心灵的自我安慰与寄托。他一方面借着对爱情的追求来建立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审美的情感世界,以消解现实人生中无法摆脱的孤独苦闷;另一方面,把自己辛酸不平的身世之感曲折地寄托在男女间的悲欢离合和女性的失意苦闷中,既能一吐为快,又能不获罪于人。
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他有“四痴”:
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 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四痴”,就是对小晏秉性才情的最好概括。他把满腔的热情投注在了冶游上,对爱情生死不渝的追求,几乎成了小晏人生主要的精神寄托。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痴情执著的感情世界,这是他真实情感的流露,也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境界。痴情执著,是小晏词的情感核心,也是他的作品能打动人心的最根本原因。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说得好:(小山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深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晏几道的痴情包含了三种因素:痴爱,痴怜,痴怨。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论述:
首先说痴爱,描写对女子的爱恋是《小山词》的主要内容之一。五代和宋初词人写的恋情,往往是没有具体思恋对象的泛化的恋情,而小晏所写的恋情,则有明确而具体的思恋对象,他在《小山词自序》中写道:“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苹、鸿、云,工以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在《小山词》中,很多篇章写到了对四位歌女的爱恋和赞美。在这一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这首《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后的凄凉情景,满怀凄凉伤感追忆昔日的相逢相知相悦。较之《花间》,同样是写歌儿舞女,“递叶叶之花笺”,“举纤纤之玉手”,基本上没有任何主观情致,花间鼻祖温庭筠写女子“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映”,其容貌美则美矣,但作者对她有什么情感?喜欢她?思念她?词中没有提到。小晏“高处或过之”的原因就在于他不仅写了小苹的容貌美,还写了两人的心灵契合和对她的思念。对一个酒席歌筵上的歌女投注如此珍贵的纯情和思念,足见其情之至痴至诚。小晏因痴情而孤独,因孤独而深忆,因深忆而更加孤独。
小晏词中这种由爱而痴的境界,仿佛是他在所说自己心灵的隐秘,没有丝毫的虚夸和讳饰,他的词正是他痴情哀婉,幽微曲折的内心世界的载体。
晏几道的痴怜,表现在他的词中,是以痴怜女性为中心的。在《采桑子》中,他描述了这样一位歌女:
西楼月下当时见,粉泪偷匀。歌罢还颦,恨隔炉烟看未真。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这首词中的歌女形象特别感人。一个筵饮之夜,也许正是小晏和这个歌女告别的时节,他们月下相见,歌女因即将离别而泪湿粉妆,这次离别也许就是相见无期了。即使悲痛,她还是不得不去演唱助兴。这一切被小晏这位痴情公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位歌女赢得了他全心的爱怜,由怜而忆,由忆而深。宰相的贵公子没有辜负歌女的热泪,楼外的杨柳由青变黄,由黄变青,已经几次换装,他还深深的怀念着西楼中的那个粉泪人。是什么抹去了他们之间巨大的身份差距和时空差距?是小晏由痴而怜,执著于两人之间的一往情深。
在写这一类词时,小晏的纯真与痴情容不得低级趣味的狎弄描写和色情涂饰,而是从心灵层面描写他与她们之间如怨如慕的情思,更为重要的是,作者笔端触及了她们痛苦的灵魂,传达了她们强颜欢笑背后的痛切咏叹,凝聚了作者款款的怜惜之情。
晏几道的痴怨,都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化为各种角度的“怨”字流露出来。
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蝶恋花》
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蝶恋花》
朱弦曲怨愁春尽,绿酒杯寒记夜来。——《鹧鸪天》
晏几道将秋天,春天,别离,心,曲,都作为一个有灵性的个体,标志了它们的怨。
晏几道还常常以自身为中心点,作为抒情主体,借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怨来抒发自身的痴怨。
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鹧鸪天》
不似同衾愁一晓,空床。细剔银灯怨漏长。——《南乡子》
碧云零落,数字征鸿。看渚莲凋,宫扇旧,怨秋风。——《行香子》
以自身主体来写痴怨,将“怨”字放在名词前面加以表达,把主观的情绪感受,加诸在明月,更漏,秋风上。更加突出了小晏痴怨词的“有我之境”。
综上所述,小晏以高贵的身世,丰沛的才情,看破了浊世的恶俗,倾轧,愁苦,毅然离弃仕途红尘,自主的选择了“东城南陌”的瑶台路,以“痴”为中心,以“爱”,“怜”,“怨”为廊柱,三者相互交错,构筑了小晏词独特的情感世界,演绎出了荡人神魂的魅力。成就了小晏的一代词名,也为读者留下了美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孙望 常武国主编.《宋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夏承焘著.《唐宋词人年谱》,台北:金园出版公司 1982
[3]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4]唐圭璋著.《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96
[5]叶嘉莹、缪钺合撰.《灵溪词说》,台北:正中书局,1993
[6] 宋 晏几道撰.《小山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7]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