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奠定人生之基石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z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的人生源自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并能与社会和谐共处。人总是在与他人、他物不断地进行沟通、协调、维护和相互影响之中达成和谐共融的。相互沟通、协调、维护和影响是文明礼仪的基本功能,也是我们教育的责任。因此,具有良好的基础文明习惯是奠定孩子一生幸福的人生基石,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的定义及内涵
  
  基础文明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时的基本文明礼仪习惯的教育。小学生基础文明包括文明行为、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之,也就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实施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的意义
  
  当今中国正走在伟大的复兴路上,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话语权的增强,文化影响力的日益深远,大国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出的12集大型记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究其原因有3大要素:1 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2 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3 有良好的国民素质(即教育实力)。显而易见三点之中最令人忧心的恐怕就是国民素质问题了。
  我国的国民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正在不断提升。爱国心凝聚力已达到了空前的觉悟。尤其是在国难之际,更为凸现。我们可以从四川大震大难中深切地感受到。可是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必须是全面的、全体的,鲁迅先生笔下中国人的劣根性问题还是存在不少。去年,美国《新闻周刊》用12页的封面故事谈了21世纪必然是中国的世纪,但其中非常尖锐地指出了中国人的许多陋习。《新闻周刊》举了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中国观众的不文明表现的例子,他们有的大声交谈,有的打电话,有的甚至瞌睡打呼噜,他们竟然全然不知要给比赛选手以绝对的安静来支持他们比赛。
  国民的素质影响到国家的威望及国家的兴衰。国家领导人比谁都清醒,从设立公民道德教育日颁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到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提出的《八荣八耻》等一系列政策动作,可见国家领导人对国民素质的极度重视。
  人的文明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人的内在与外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逐步形成,因此我们的教育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当前学校养成教育的问题思考
  
  塑造良好的国民素养靠教育,那么教育当如何教育?是我们今天应当深刻探讨的,查找往日教育的缺失,剖析问题的症结才能明确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
  
  (一)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不能再模糊德育之地位
  目前的学校德育工作,我们都是很重视的。但是,我们下面的一些分管领导和教师在思想上是不是高度重视了?有没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状况呢?
  确实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有时德育成了一个华而不实的招牌,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德育方面不少的工作是在应付上面的计划,这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不少见。因此,将德育工作置于学校工作的首位是校长的重要责任,将学生文明素质培养应作为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实施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是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以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二是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二)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不能远离传统文化之根本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是儒学的家乡,可当我们打开视野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竟然是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将我们的儒学在发扬光大。而多年来,我们并没有好好去研究挖掘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辅助当今的教育。这又是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的不足。
  我们不能远离传统文化之根本。顾明远先生曾经说过:“新时代的教育者应有两方面的根基:一是有中国文化的根;二是有国际文化的视野。”审视现今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我们不仅要用国际文化的视野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更要寻求中国文化之根。追寻我国的历史,其实我们会发现在基本的礼仪教育方面,我们的先贤早有著述,早有成就。《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宋代朱熹专门为他的门生写了《童蒙须知》:“衣服冠履第一: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语言步趋第二: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庐编有《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完全不可抛弃的财富,应该在当今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之中汲取营养,成为我们进行礼仪教育的一部分。
  
  (三)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应杜绝空泛追求实效
  文明礼仪教育前期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小学生学共产主义。中学生学社会主义,大学生学文明礼仪。”这种倒挂式的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内容空洞,阶段目标设置不准确。
  我摘录了我国和美国的小学生守则,在此与大家一起对两者做一番比较。
  我国中小学生守则:
  1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 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 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 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 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 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 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 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美国小学生守则:
  1 总是称呼老师的职位或尊姓;
  2 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 提问时举手;
  4 可以在你的位置上与老师对话;
  5 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 如果因急事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课的功课;
  7 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 考试不许作弊;
  9 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10 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1 唯一可以允许缺勤的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待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2 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应该举手。
  读了美国的《守则》,给人的感觉就像 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在与学生亲切商谈,没有师长的绝对权威,没有必须要坚决执行的命令式口吻,这些语言十分贴近学生,这些要求没有高不可攀,样样都可以轻易达成。而反观我国的《守则》,文辞工整,用词精练,寓意深刻,面面俱到。好像每一言都是由语言大师细细推敲、久经锤炼下方才成文。试想,让一位初入学的孩子去接触这两种文字,哪一种会让孩子感到亲切,哪一种让孩子容易接受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甫雷什学校的时候,每年迎接新生人学时,总是在大门口挂一幅标语:“要爱你的妈妈!”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一个7岁的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话语,而且一个孩子连母亲都不爱的话,如何去叫他爱祖国、爱人民呢?”这给我们的教育如何切合孩子的特点、如何让他们容易接受有很大的启迪。尤其是提出的目标不要太远、太大(目标太远、太大就会脱离实际,孩子们不会理解)、提出的要求不要太高、太多(要求太高、太多孩子们不易接受也就做不到)。
  
  (四)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不可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学生文明养成教育是个复杂的过程,绝不是一个简单问题,我们常常发现一些老师在教育中产生了不少问题,其最突出的是一个“粗”字,粗心(没有细致的观察,把握不住问题的要领)、粗糙(解决问题简单化、单一化)、粗劣(违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处理问题)、粗野(强制孩子服从或者强硬灌输)、粗话(说出不文明言语)。
  关于养成教育的方法,近年来很多教育专家和研究机构都对此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成果颇丰,介绍习惯养成方法的书籍也层出不穷。我推荐下面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1)突破法。针灸时,医师如果没有摸准穴位就随便给人扎针,不仅不能得到好的治疗效果。反而可能给病人增加痛苦。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突破口”如同针灸中的穴位,找准了它,好习惯的养成便指日可待。
  (2)榜样法。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每一个成长中的人,都需要好朋友。青少年培养好的习惯,榜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力量,尤其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力更不容小视。
  心理学中把“个体有时会通过特别的心理动机,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某些特殊的人或物”称为“仿同”作用,个体仿同是一种吸收或顺从另外一个人或团体的态度、行为的倾向。青少年常常会模仿身边同龄朋友的言行举止,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相似。
  (3)体验法。体验,就是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养成教育中融入体验的元素,有助于孩子更好、更深刻地体会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丰富内心世界,改变行为习惯。
  (4)情绪疏导法。萧伯纳说:“人们总是责怪环境造成自己的困境,我不相信环境。人们出生在这世上,都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环境。如果找不到,就应当自己去创造。”孩子一天天长大,心理变化日新月异,情绪问题常常干扰养成教育的正常进程,影响孩子的前进。孩子的情绪好,教育就容易进行。因此,帮孩子做好情绪疏导,使其保持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很有必要。
  我认为:与学科教学相比,养成教育更需要我们教师去精心“备课”,更需要设计教育的过程,更需要把握孩子心理年龄特点,更需要顺应孩子的情感变化规律,更需要细致入微的点拨,更需要教育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在“心”字上做功夫,要爱心、细心、热心、耐心、恒心。总之,它所花费的时间与心神远比学科教学要多得多。
  
  (五)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不可忽略家庭社会之影响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谈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忽略家长的参与是绝对不能成功的。在我国有不少家长有一种传统的观念,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这绝对是一个误区啊!
  孩子身上许多根性的问题,其实早就来自于家庭,一味地从学校教育方面找问题,那是不客观的。所以。我觉得学校应该抓好家长学校工作,这是养成教育不可绕过的一个坎。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有创造性地发展。本文从培养兴趣、提出问题、精心指导、引导启智四方面论述了笔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关键词】学习兴趣;激发;主体;探索;愉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
期刊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使学生具有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获得一定的文学修养。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把握好小学语文的特点,发掘语文中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学中有美学,教学要贯彻美育,这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学校的课程美感成分十分丰富。如美术所展示出的造型艺术美,具有强烈的感染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摩课、磨课成了一种倍受青睐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然而,由于教师对新理念的认识缺乏一定的深刻性、科学性,导致教学理念和行为出现诸多的偏差。不少教师虽然经过多次磨课,但是课堂仍不和谐:搬了观摩课的设计,但没有摩出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精神实质,问题思考空间狭窄,缺少思维的提升;课堂宽松了,但忽视对课堂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评价中注重了激励性,但忽视了对错误的纠正,利用错误组织教学时,
期刊
【摘要】多彩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歌唱。在少儿歌唱学习中,要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必须有正确有效的学习策略。本文依据现代声乐教育理论和本人五年来指导区少儿合唱团的实践探索,从“模仿、用情、想象、表演”的角度尝析少儿歌唱的有效学习策略。  【关键词】少儿歌唱;有效学习策略;模仿;用情;想象;表演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因素。因此,班级管理的成效决定了学校宏观目标的实现。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不断发生改变,所以要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一、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作
期刊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作为班级组织者、领导者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学生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正确地评价学生是其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保证班主任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任何一个班主任都希望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而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却决非易事。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已十年有余,现结合以往的经验,就班主任如何评价学生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期刊
如今,法律的警钟常在校园敲响。法已经走进课堂。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法并没有让大多数青少年守起来,违法犯罪在青少年当中时有发生。甚至有些案件让人触目惊心。  痛定思痛,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有知而妄为。通过对诸多案例的分析和对身边事例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孩子的行为滞后于认知,知与行出现了严重的脱节。法不能与行同步,成了他们生活以外的一种摆设,等同于我们强调了他们的法制观念而没有引导他们的法制行为。
期刊
学生处于三种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要使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班主任起着特殊的作用——架设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带好一班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更是学校工作的关键。  下面就针对几个方面分别对班主任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取得家长支持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具有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的教师,无疑是人们心中的丰碑,会受到人们的爱戴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高中学生中出现只重视高考科目而忽视非高考科目的弊端,这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建立和形成极为不利。而中学教育关系到我国21世纪科技进步、国民素质、道德水准等诸多方面。本文在体育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谎言”教学手段进行尝试,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谎言”教学    在一次学校田径训练中,我布
期刊
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走进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它摒弃了以往作文中的矫饰与编造、抄袭与套作。批判了缺乏个性、缺乏情感的作文,这无疑给缺乏生机的作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清风。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新作文该是怎样的呢?    一、新作文要求自由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由此可见,“自由表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