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家欢乐吉祥如意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传统人文意趣的紫砂壶艺作品十分讲究内在的文化底蕴,追求“文心”,提倡素面素心的清雅面貌,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虚与实的转化、形与意的融合,在历代紫砂艺人的辛勤耕耘下,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紫砂文化。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集诗书、金石、绘画于一身的陈曼生,在溧阳任县令期间结识了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等,与紫砂结理了不解之缘,创作设计了被世人赞誉的“曼生十八式”,“合欢壶”便是其经典佳器之一。在认真端摩、借鉴和学习前人佳作的基础上,创制了人文情愫、形意相融、情趣相合的“合欢如意壶”(见图1),现细述如下。
  1 “曼生合欢壶”的由来
  “曼生合欢壶”是陈曼生与杨彭年合作的经典茗品,壶身为两片泥条对合而成,一弯嘴、耳环形把、截盖,与壶身形制相仿的对合形壶钮大小得体,整体形制古朴庄重、敦厚大方、骨肉亭匀、端握舒适。著名画家唐云先生的“八壶精舍”藏有一把“曼生合欢壶”,壶色红艳,俗称大红袍,壶肩处铭文:“八饼头纲,为鸾为凰,得雌者昌”,底款“曼生”,把款“彭年”。在曼生和彭年合作的“合欢壶”中,还有一把壶身砂粒隐现的“曼生合欢壶”,润泽自然,铭文:“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曼生铭”,底款“阿曼陀室”,把款“彭年”。说的是在四川南部的合江县,赤水河与长江在此处汇合,名为合欢,则意为共同欢乐。此外,合欢还蕴含着一个凄美的传说:相传虞舜南巡而死,其妃娥皇、女英寻遍湘江,终未寻见,两妃终日恸哭,泪尽滴血直至血尽而死,化为了神仙。后来,人们发现她们的精灵与虞舜的精灵合二为一,变成了合欢树,树上的合欢花昼开夜合,相亲相爱。曼生取“合欢”为壶名,也有表示忠贞不渝的爱情之意。
  2 “合欢如意壶”的特色
  创新是灵魂,也是壶器具有生命力的根本。“合欢如意壶”采用红泥制作,砂质细腻,嫣红似绸布,红润祥和;该壶以“曼生合欢壶”的壶体为基调并较其更为圆润饱满、端庄大方;在壶体的上下两片汇合处,采用一条圆弧形腰间线以增强其线韵的柔和;在壶体的上半部紧掩壶肩处精心贴塑的一圈八瓣如意心形纹饰,使壶体显得文风荡漾、新颖别致;壶口宽大,截盖凸起略呈拱形,丰腴大气;壶钮变对合形钮为桥形如意钮,两边的如意心形纹饰匀称地附贴于壶盖上,寓意“心心相连”;一弯嘴婉约有致,不仅凸显独特的个性特征,而且具有高雅的艺术气息,充满着万物生蕴、天地匐欢、合家欢乐的美的享受。
  3 “合欢如意壶”的意趣
  紫砂壶艺是民族工艺的象征,是民族意识的反映,也是人文意蕴的展现,其造型意蕴、工艺传承、装饰手艺、主题创意等等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生活思索和艺术智慧。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合欢”,寓意着吉缘和合、融乐欢喜。古代就有“合欢殿”、“合欢树”、“合欢竹”之说。合欢树,一树绿叶红花翠碧摇曳;合欢花,七月流火风和日丽,享有“夜合枝头别有春,坐含风露入清晨,任他明月能相照,敛尽芳心不向人”的赞誉。人们常以合欢表示甜密忠贞的爱情,隐喻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启盼和心愿。“如意”是吉祥的化身,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之一,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如意纹用于装饰起源于清代,有心形如意、灵芝形如意、云纹形如意等不同纹样,心形如意纹饰蕴含着中华民族所追求的称心如意、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随着世事的变迁,如今虽然如意已退出日常生活而成为古玩之物,但如意仍然承载着曾经拥有的历史,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依然悦目怡情。而“合欢如意壶”壶肩上的八朵心形如意纹饰则展现了通达的气度,四通八达。八是民间财富的符号,“八”即是“发”也蕴含着生机勃勃、奋发向上之喻。“合欢如意壶”以其如意纹饰巧妙地加以装饰,更体现出紫砂材质所特有的肌理美、古典美、静态美、典雅美,更使其显得古朴纯正、敦厚典雅。
  4 结 语
  紫砂壶艺隽秀古朴,具有多元化的文化元素。一件较为完美的作品,体现的应该是重在构思、妙在设计、精在制作、韵在装饰,必须是出自内心的艺术语言的抒发,也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以油然而生的艺术感受,产生共鸣。同时,也只有将我国的民俗民风与时代气息相结合,凸现个性,以形神兼备的精湛创意、精致的制作装饰技艺,才能呈现出回味无穷的艺术余韵而深得世人的青睐。相亲相爱、合家欢乐、奋发向上、吉祥如意,这就是紫砂“合欢如意壶”创作的旨意。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发源历史悠久,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凝聚了丰富的内容,是人类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其世代相传,不断繁荣更新,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文化艺术创造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紫砂壶的诞生虽然只有五百余年的时间,却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是中华茶文化的延续,同时又善于融入传统文化精髓而呈现出独特的人文意蕴,历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亲睐。紫砂文化也缘此产生,一代代文人与壶人相互协作
期刊
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有这样的记载:“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一次有人问周高起为何独钟紫砂壶?周高起说:“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这是说紫砂壶之所以成为壶中的上品,是因为紫砂陶做的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而今爱茶、爱壶之人品茗赏壶,已不仅仅关注茶香茶味,也尤为
期刊
宜兴均陶是宜兴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实用大方、精致美观、色彩丰富、题材多样等诸多优点,深受世人的喜爱,是家庭陈设、桌案雅玩的常用摆件,曾经在清朝大兴于世,反映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民间手工艺之中极具特色。均陶工艺最具独特的艺术风采在于其均釉和堆贴花的装饰,而其这种在民间成为“拇指艺术”的堆贴花装饰技艺,充满想象地丰富了作品的艺术空间和文化内涵,使得均陶的文化与装饰魅力不断提升,表现美的形式
期刊
在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陶瓷史上,正是“字随壶传,壶随字贵”的紫砂印记,成就了紫砂陶刻艺术装饰的经典与文化精髓,或者说提升了紫砂文化的艺术水准、文化内涵、金石韵味。也正是这样一种陶刻装饰艺术,开创了紫砂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开阔了紫砂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之成为陶瓷艺林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1 捉刀代笔,无墨渲染  提及紫砂陶刻,陈曼生可谓是紫砂陶刻艺术举足轻重的创始人之一。当然,在
期刊
摘 要 文化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水墨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传达的是东方的“心理和谐”和内向的“境生象外”。水墨画与紫砂壶的艺术结合,可使我们方便地趋向内省感悟,像这把紫砂“山水提梁壶”,陶刻与山水画的结合传达出了传统水墨之“澄怀观道”,又使欣赏者的观赏过程中感悟对生命的体验与品味。  关键词 紫砂壶艺;山水提梁壶;陶刻;水墨画  水墨画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的表现,获得了某种永恒性,它可以
期刊
现代陶艺作品应用木质材料、石质材料等天然材料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有时一件陶艺作品体现了多种材料的并存。单纯从材质来讲,天然材料的介入是十分恰当的。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材料表现在艺术作品中也因而形成了各个时代的特点,体现着时代的文明程度和发展轨迹,例如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以及工业时代和现代的信息时代,这种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新技术、新材料的更新都会给人类生活的发展带来质的变化。现代陶艺家已经不再
期刊
摘 要 我国八千多年的玉璧文化,沉积蕴涵了炎黄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紫砂壶为载体的玉璧文化,深刻地反映和影响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观念,并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用具中。收藏和鉴赏玉璧紫砂壶,成为了收藏经典传世佳作的一种行为。  关键词 紫砂壶;经典;汉宫玉璧壶;文化  带着对紫砂艺术的一份虔诚与执着来创作一件作品,往往会有与众不同的感悟。每位紫砂艺人都有独到的艺术风格,崇尚经典的
期刊
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创新都是建立在其特有的文化艺术基础之上,紫砂壶艺也不例外。这个基础不仅受到来自外界因素(客观因素)影响,而且受到个人内在因素(主观因素)影响。那么创新基础就是在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新的文化艺术“承载方式”和“表现载体”,无外乎是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老生常谈的“创新”类问题,通过自我的认知与思考,论述个人观点,并通过论证物质基础、精神基础进一步阐述“创新基础”。
期刊
摘 要 紫砂雕塑在我们的陶艺园地中极为常见,雕塑不仅是塑造紫砂陶造型的重要手段,美化了陶艺的设计,同时也是一件能够折射出文化和精神风貌的艺术品。紫砂雕塑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和繁琐。如果想更加透彻地了解紫砂雕塑的艺术美感。那么深入了解雕塑工艺,能让人对雕塑的艺术价值体悟得更加透彻。  关键词 紫砂工艺;爱情故事;雕塑:文化;贵妃醉酒  紫砂雕塑技术是一项非常精细化的工艺,决定雕塑成败的关键在于雕塑作品
期刊
摘 要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为紫砂艺术的爱好者及从业者,本文试图探讨紫砂壶造型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以“劲豹壶”为例,浅要谈谈紫砂艺人在紫砂壶造型模拟自然方面做出的有关思考和钻研。  关键词 劲豹壶;模拟自然  从“陶朱公”范蠡开创制陶起讫,紫砂的历史已在中华古国这片文明沃壤中绵延了五百多年。作为最初的饮食器皿,至今日无论外形还是神韵都有长足进展的文化艺术品,紫砂的地位也已得到翻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