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如是说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s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表情、动作等是教师教育过程中需要运用的身体表现元素,在这些众多的元素中,语言作为最为直接、最为形象的教育手段对具体形象思维、是非道德判断能力薄弱的幼儿来说作用最为明显。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互动的外部体现,同时,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应讲究语言的策略、艺术,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一、积极的语言
  
  有一次,由于连续加班,我身心疲惫、咽喉灼热。因为教学安排,我还得借别的性格“活跃”的班级上半日公开活动课,半日下来,已力不从心。这时有些小朋友调皮捣乱,有些小朋友插话不止,有好些小朋友甚至跳到了教室当中回答问题。当时正学唱一首水果的歌曲,我走上前对教室当中的小朋友说:“你们这样是个坏水果,大家都不喜欢你们这个样子”。他们悻悻然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别的孩子还是一副事不关己、无所谓的样子。
  事后,听课的老师跟我交流意见,建议我采用另一种策略:对跳到教室当中争取发言机会的孩子,应该用正面引导可以说:“请安静的、举手的好水果来讲。”后来,在平时的活动中,在孩子们争抢回答、不守纪律时,我试用了这种方法,效果好多了,所有的小朋友都坐端正了,那些唧唧喳喳插话的孩子立刻闭上了嘴巴,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
  
  二、形象的语言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如果教师像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如果像播音员一样的语速、语调说话,则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
  每到开学,孩子们都会学习新学年的广播操。教授、学习广播操对老师和孩子来说着实是件苦差事:即使是看着老师的示范,孩子们的动作还是会形态各异、快慢不齐;如果只是机械的、反复的、形式简单的操练,情况往往是老师喊破喉咙,孩子们依然了无兴趣。
  本学年,中班的广播操有两个韵律活动《黑猫警长》、《小哪吒》,都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动画片的歌曲。可是,再好听的歌曲也经不起反复的操练,一段时间之后,小朋友兴致索然,原本动作各异,练久了就更加像打蔫了一样。我改变了教育的策略,考虑到韵律活动中的很多动作都是由动画歌曲中的歌词联想出来的,用动画形象、歌词要求幼儿练习应该会更有效果。在韵律活动《黑猫警长》中有这么一句:耳朵竖得像天线,幼儿动作是先后举起双手然后直臂交叉。我就用歌曲的形象提出要求:黑猫警长们的天线再举高一些,这样收到的信号会更清晰。小朋友原本耷拉的手臂一下子举高了。我再走到个别手臂弯曲的幼儿面前问:“怎么有的黑猫警长的天线是弯的?”小朋友在哄笑声中赶快把手臂伸直了。
  
  三、动感的语言
  
  幼儿期动感的语言主要表现为:内容反复和节奏鲜明。动感的语言能够引起幼儿轻松的跟读,促使幼儿产生愉快积极的情绪,使幼儿集中注意。
  有一次午点时间,拿到饼干的小朋友似乎对饼干没什么兴趣,等待饼干的幼儿则显得无所事事。我就一边发一边问刚拿到饼干的小朋友,饼干是什么样的?小朋友说饼干上印着一盆小花。我就随口说了句:小花种在盆子里,盆子放在饼干里,饼干放在肚子里。小朋友对这种饼干都充满了兴趣,拿到饼干就迫不及待地观察,最后笑眯眯地很舍不得地一点一点吃进肚子里。吃完之后,小朋友纷纷朗诵起我刚才说的饼干儿歌。以后小朋友在吃饼干时还偶尔自创儿歌呢。
  像这样动感的语言,在组织幼儿时非常有用,尤其是幼儿分散活动,教师需要把他们集中时。一次美术活动,大部分幼儿画完了,有的幼儿在收东西,有的在参观别的小朋友的画,少部分幼儿还在画,为了集中幼儿注意力我就说:“转圈的小朋友坐下来、画画的小朋友转过来、大家的眼睛看过来。”经过几次这样的集中,小朋友自然而然跟颂,利用小朋友的集体嗓音,集中幼儿的过程变得很轻松、很迅速。
  
  四、启发的语言
  
  如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图片时问:你还发现了什么?教师在幼儿操作时问:你还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是这样的?这种启发性的问题,像一根火柴棒点燃、擦亮幼儿智慧的火花,可以促进幼儿观察、引起他们的思考,有利于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为师生间的互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我在一次创造性教育活动《到对岸去》中,为了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思维,我便问:“小朋友们,小猴子要到河的对岸去看它的姥姥,可是小猴子不会游泳,你们快帮它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过河?”小朋友们的回答各异,“小猴子可以坐小木船过河!”“它可以揪住柳枝,像荡秋千那样过去!”“小猴子可以去找它的好朋友小鸭,让小鸭驮过河去!”“可以坐大輪胎过河。”……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充分满足了他们爱护、帮助小动物的心愿,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想,正是因为教师问话讲究了策略,活动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理解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就要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它是积极营造民主教学氛围,既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重视教师引领作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如何才能做到合作学习呢?     第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成功的
期刊
提问能力是人的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也是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科学课堂中,科学探究本身就是科学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在探究教学实施的初级阶段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会也不敢提出问题,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探究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在现实学习及生活中,经常质疑和爱提问的情况占的比例很小,而没有疑问和从不主动提问的却占大多数,学生质疑和提问的基础较差。像我们农村学校
期刊
一、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因此创造“有趣”、“有动”、“有情”的课堂成了我一直追求的目标。于是,我在《探索物体位置的确定》的研讨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意地去创设开放性问题,营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并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作为倾听者、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实践者和探究
期刊
传统的评语写法是令人乏味的。据统计,使用率最高的经典用语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能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成绩一般,上课有时开小差,希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这类评语,跟伪科学的电脑算命有点像,因为没有把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描绘出来,换个名字,套在另一个学生的头上也说得过去。现在时代发展了,计算机普及了,评语软件也被人“开发”了出来。你若是将
期刊
一、引言    在新课程的改革浪潮中,小学英语与语文、数学课程改革共同进行着。从素质教育到创新教育再到课程改  革,小学英语以它强大的时代发展力量,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几个特点    1.教材内容涉及面宽,信息量大。  2.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为语言学习和习得服务的“任务”,任务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任务的载体丰富多彩,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  3.
期刊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
期刊
一、朗读指导,“牵”出抑扬顿挫    1.导语激情  成功的朗读训练,重在理解课文含义,激起情感共鸣,从而自然地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在《老师领进门》一文的教学中,如何领悟文章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是个很好的范例:  师:田老师的一句:“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是那么坦然,那么从容,但分明又是那么厚重,那么深沉。“我”是永远也抹不去心头的感激之情,作者在文末深情
期刊
新课标于本世纪之初如春雨滋润着我国的教育教研阵地。在新课标的召领下,我们欣然发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不仅是学生的解惑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不仅是学生思想的引路者,更是学生思想的探究者。于是,我试着利用语文教学这块多棱舞台让学生放飞思维、展露才华,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趣得到发展,不断升华,让他们在语文天地里自由驰骋。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语文学科本身不如数学等学科的逻辑性强,再加上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生写“心里话”的认识缺乏深入性与全面性,他们便认为“文无定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只要学生多读、多看、多写就足够了,不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更谈不上训练的规律性了。事实上,前人并不否认“文成而法立”这一观点,而现代新兴的“文章学”也正是以研究读写文章的规律为宗旨,甚至提出了“写作工程”的观点。当然,新课程
期刊
中华文化韵深意远、瑰奇典富、博大精蕴、相互涵摄,在深邃璀璨的文化内容里,“琴、棋、书、画”四艺被文人雅士视为必修课。象棋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它是人类创造活动过程的一个缩影,是集娱乐、体育、智育、艺术与科学之大成的高雅活动。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学士、骚人墨客、山野村夫,或八旬老叟、六岁孩童,都与象棋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专长各异,但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