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幼儿园中自主、愉快的数学启蒙教育,将为孩子今后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是抽象的、概括的、逻辑的。根据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应注重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孩子感知、积累数学经验。本文拟从三个方面阐述笔者在一日生活中对小班幼儿进行的润物无声式的数学启蒙教育。
一直以来,大多数幼儿园都是这样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的:由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学习特点及数学知识的客观规律,预先制定好教学计划,然后通过专门的教学活动时间,向幼儿传授相关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经验可能比较系统,但也往往会使幼儿获取数学经验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感到困难,进而对数学产生害怕情绪,失去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大家的青睐与肯定。但是在承上启下、环环相扣的主题活动内容中硬生生地挤进一次毫不相干的专门组织的数学教学活动,总是显得那么别扭。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蕴涵着丰富多样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用心捕捉契机,即时地加以引导,就能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一日生活中轻松愉快地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获得一定的发展。
下面,笔者就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数学启蒙教育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游戏中的数学启蒙教育
“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抓住你。”这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体育游戏“老鼠笼”。在“‘咔嚓’一声”后,充当老鼠笼的孩子迅速蹲下,几只小“老鼠”被关在了笼内。这时,孩子们非常兴奋,我也很激动,大声地建议道:“来,看看能干的老鼠笼抓到了几只小老鼠?”说着就带领孩子一起进行点数;接着我又问道:“还有几只小老鼠跑掉了?”再请一幼儿带领大家一起点数。之后,我们再次念儿歌,游戏继续进行,方法同前,直至“老鼠”全部抓住为止。期间,我还会用手势及言语引导孩子说出“这是第×次了,抓了×只小老鼠。”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孩子,他们的活动是以游戏为主的,因此,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渗透抽象的数学知识,能使幼儿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如前面例举的这次游戏中,幼儿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点数活动,但丝毫没有厌烦的情绪,反而显得很兴奋,还能说出序数与总数,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手、口一致进行点数的能力及计数能力等。当然,如“老狼老狼几点钟”、“小兔拔萝卜”等户外游戏均可渗透相应的数学知识。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建构游戏中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积木,引导幼儿学习初步的分类、排序、比较等数学方法;利用小班角色游戏中“买菜”这一环节感知数量的增与减。如此等等,游戏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去挖掘,去利用。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启蒙教育
“这几天,积木宝宝很不开心,因为它们家里住进来了很多不認识的积木宝宝,现在都搞不清楚是谁的家了。怎么办呢?我们来帮帮积木宝宝吧!”(小班幼儿容易把积木搞混)“好。”说干就干,我和孩子们一起先把积木全部倒在桌上,再规定好每种积木的“家”,然后由孩子们根据积木的形状分门别类地送到各个“家”中。在此过程中,孩子既获得了如何分类归放玩具的经验,又体验了助人的愉悦。
日常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开学初,有新入园的孩子带来了糖果,在给孩子分糖果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渗透“1和许多”的数量关系;小班下学期,我们可以请孩子来分发餐具,要求做到碗和勺一一对应;上下楼梯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数台阶,等等。只要教师善于利用,就能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各领域教学中的数学启蒙教育
在“蔬菜”这一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准备一起探究番茄里的秘密。在准备材料时,我没有把番茄切开,而是把切番茄的过程放到了活动中。我先出示一只完整的番茄,接着用刀把番茄一分为二、二分为四,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由整到分的数量关系。然后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分番茄,使幼儿在分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了相关的感性经验。其实,这是一次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发现番茄内部的秘密。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分番茄的过程确实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过程,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数与形的相关经验。
各领域教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在各领域教学中渗透有关的数学内容。除了上述例子外,再如音乐活动“小猪噜噜”中也可以渗透“1和许多”的内容,可以逐一增加小猪的数量,从“一只小黑猪”唱到“许多小黑猪”;美工活动“手链”中还可以渗透排序的内容,等等。
总之,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早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的、神秘难解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完全陌生、缺乏相应知识准备的学习,会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因而,在工作中,教师应做个有心人,注意数学启蒙教育与幼儿日常生活中自发、自主的活动以及其他领域活动的整合,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有关数学的新知识、新经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直以来,大多数幼儿园都是这样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的:由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学习特点及数学知识的客观规律,预先制定好教学计划,然后通过专门的教学活动时间,向幼儿传授相关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经验可能比较系统,但也往往会使幼儿获取数学经验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感到困难,进而对数学产生害怕情绪,失去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大家的青睐与肯定。但是在承上启下、环环相扣的主题活动内容中硬生生地挤进一次毫不相干的专门组织的数学教学活动,总是显得那么别扭。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蕴涵着丰富多样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用心捕捉契机,即时地加以引导,就能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一日生活中轻松愉快地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获得一定的发展。
下面,笔者就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数学启蒙教育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游戏中的数学启蒙教育
“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抓住你。”这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体育游戏“老鼠笼”。在“‘咔嚓’一声”后,充当老鼠笼的孩子迅速蹲下,几只小“老鼠”被关在了笼内。这时,孩子们非常兴奋,我也很激动,大声地建议道:“来,看看能干的老鼠笼抓到了几只小老鼠?”说着就带领孩子一起进行点数;接着我又问道:“还有几只小老鼠跑掉了?”再请一幼儿带领大家一起点数。之后,我们再次念儿歌,游戏继续进行,方法同前,直至“老鼠”全部抓住为止。期间,我还会用手势及言语引导孩子说出“这是第×次了,抓了×只小老鼠。”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孩子,他们的活动是以游戏为主的,因此,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渗透抽象的数学知识,能使幼儿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如前面例举的这次游戏中,幼儿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点数活动,但丝毫没有厌烦的情绪,反而显得很兴奋,还能说出序数与总数,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手、口一致进行点数的能力及计数能力等。当然,如“老狼老狼几点钟”、“小兔拔萝卜”等户外游戏均可渗透相应的数学知识。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建构游戏中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积木,引导幼儿学习初步的分类、排序、比较等数学方法;利用小班角色游戏中“买菜”这一环节感知数量的增与减。如此等等,游戏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去挖掘,去利用。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启蒙教育
“这几天,积木宝宝很不开心,因为它们家里住进来了很多不認识的积木宝宝,现在都搞不清楚是谁的家了。怎么办呢?我们来帮帮积木宝宝吧!”(小班幼儿容易把积木搞混)“好。”说干就干,我和孩子们一起先把积木全部倒在桌上,再规定好每种积木的“家”,然后由孩子们根据积木的形状分门别类地送到各个“家”中。在此过程中,孩子既获得了如何分类归放玩具的经验,又体验了助人的愉悦。
日常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开学初,有新入园的孩子带来了糖果,在给孩子分糖果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渗透“1和许多”的数量关系;小班下学期,我们可以请孩子来分发餐具,要求做到碗和勺一一对应;上下楼梯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数台阶,等等。只要教师善于利用,就能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各领域教学中的数学启蒙教育
在“蔬菜”这一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准备一起探究番茄里的秘密。在准备材料时,我没有把番茄切开,而是把切番茄的过程放到了活动中。我先出示一只完整的番茄,接着用刀把番茄一分为二、二分为四,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由整到分的数量关系。然后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分番茄,使幼儿在分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了相关的感性经验。其实,这是一次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发现番茄内部的秘密。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分番茄的过程确实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过程,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数与形的相关经验。
各领域教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在各领域教学中渗透有关的数学内容。除了上述例子外,再如音乐活动“小猪噜噜”中也可以渗透“1和许多”的内容,可以逐一增加小猪的数量,从“一只小黑猪”唱到“许多小黑猪”;美工活动“手链”中还可以渗透排序的内容,等等。
总之,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早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的、神秘难解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完全陌生、缺乏相应知识准备的学习,会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因而,在工作中,教师应做个有心人,注意数学启蒙教育与幼儿日常生活中自发、自主的活动以及其他领域活动的整合,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有关数学的新知识、新经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