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体育教学应通过生动的体育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体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体育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组织教学中的教育时机非常重要,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格课堂常规要求。
体育课堂常规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有效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场地器材。
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入学、新学期临时代课,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求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3、分组教学。
在分组教学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
二、体育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
1、面对学生,言传身教。
作为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由于职业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同时需要结合教材特点抓住教育的时机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3、教师带头树立集体荣誉感。
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4、注重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耐久跑训练,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三、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同时重视加强与班主任、少先队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
实践证明,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內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体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勤于动脑、肯于钻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着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定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体育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组织教学中的教育时机非常重要,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格课堂常规要求。
体育课堂常规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有效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场地器材。
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入学、新学期临时代课,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求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3、分组教学。
在分组教学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
二、体育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
1、面对学生,言传身教。
作为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由于职业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同时需要结合教材特点抓住教育的时机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3、教师带头树立集体荣誉感。
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4、注重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耐久跑训练,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三、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同时重视加强与班主任、少先队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
实践证明,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內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体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勤于动脑、肯于钻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着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定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