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材料与设施、养殖方法和采收方法等方面介绍了长茎葡萄蕨藻的室外水泥池养殖技术,以期为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长茎葡萄蕨藻;室外;水泥池;冬闲育苗池;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8.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87-02
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俗称海葡萄,也叫长命草,又称绿色鱼子酱,日文名クビレズタ,隶属绿藻门(chlorophyta)、蕨藻科(caulerpaceae)、蕨藻属(Caulerpa)[1],原产于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及日本的冲绳等地。其味道鲜美,且含热量极低,作为日本冲绳地区的特产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作为拉面和海鲜盖饭等的配料。长茎葡萄蕨藻含有丰富的钙、钾、镁、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并含有大量的DHA,能够降低血液胆固醇,是非常理想的保健食品。
日本是较早开始养殖并大量食用长茎葡萄蕨藻的国家[1-3],东南亚国家及台湾地区也逐渐开始进行养殖,并先后对其营养品质及食用方式[4-5]、虾池污水氮复合处理[6]等进行了研究。国内起步较晚,仅福建地区开展了养殖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外主要进行温室内工厂化养殖,但长茎葡萄蕨藻生长易受环境影响,条件稍有不适即会出现死亡,尚难以实现全年生产,影响产品的稳定供应[7-10]。笔者根据近3年来从事长茎葡萄蕨藻养殖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一种室外大型水泥池养殖模式,以期为实现其全年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资料。
1 养殖池准备
水泥养殖池面积550 m2左右,水深160 cm左右,池底无需铺设细沙层,有遮光挡雨设施(水泥池上方设置钢筋框架结构,并加盖透明PVC板,通过在PVC板上加盖黑色遮光网可调节光照强度)。水池四周每隔1.5 m左右设置1个充气石进行充气增氧。还可以利用面积大小和其他设施条件基本相似的海水鱼育苗冬闲池(不同之处是池底铺有厚20 cm左右细沙层)进行冬春季节养殖。双层夹网养殖装置:以PVC管制作方形框架(PVC管外径大小为2.5~3.3 cm,框架尺寸为1 m×1 m,可根据需要调整框架尺寸),将双层网片用扎条固定在框架上。框架上方设置2个浮子,网片底部设置一定数量的沉子,防止长茎葡萄蕨藻生长后期整个装置浮力过大时藻体表层浮出水面,有利于养殖装置入水深度的固定。
2 水质要求
抽取新鲜海水经3级过滤沉淀后使用。水质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和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01)》的要求。
3 养殖模式选择
3.1 PVC管方框双层网片养殖
长茎葡萄蕨藻苗种均匀铺放在双层网片之间,每个养殖装置投苗量为0.5~0.8 kg,生长旺季可适当减少投苗量,可在2层网片中间铺撒1层珊瑚石,作为假根攀附的基质。养殖装置入水深度为15~40 cm,可根据池水的透明度和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状况适当调整深度。养殖装置在池中成行排列,相互间距50~100 cm,日常管理和采收可借助泡沫板小筏完成。为提高水池的利用率,还可在池中进行大珠母贝中间培育或长肋日月贝笼吊暂养,在使用营养盐培养长茎葡萄蕨藻和维持水体透明度的同时,可培植大量单胞藻类,以维持滤食性贝类的生长。
采用这种大型水泥池PVC管方框双层网片养殖模式可有效扩大养殖规模,在获得大量长茎葡萄蕨藻的同时,还可以养殖部分大珠母贝或长肋日月贝等高值贝类,以获取最大的养殖效益。由于池中充足的饵料供应和丰富的溶氧,贝类生长速度快,可以获得比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更高的成活率。
3.2 冬闲育苗池养殖
课题组还利用秋冬空闲鱼苗培育池进行长茎葡萄蕨藻养殖,夏秋育苗完成后,水池经过适当清洗消毒后加注新水,即可在池底接种苗种,将苗种用橡皮筋固定在珊瑚石上,均匀撒播在池底(池底有细沙层),进行冬春季节养殖。这种养殖模式无需添加任何营养液,通过底铺细沙中鱼苗培育沉积物缓慢释放出无机盐,可供长茎葡萄蕨藻吸收生长,同时细沙层有利于其假根稳定的攀附,池底匍匐生长的藻体穗串较长,产品品质高。底播养殖长茎葡萄蕨藻生长水层较深,加上细沙层的保暖效果,有利于抵御极寒天气,保证其正常越冬。
采用室外水泥池养殖模式可实现长茎葡萄蕨藻全年养殖上市供应。在日本每年约200 d(4—10月)的时间可进行养殖,福州地区适宜生长时间为每年的5—10月[10],而海南地区由于全年大部分时间水温都维持在20 ℃以上,采用这种模式养殖时间更长,完全实现了长茎葡萄蕨藻的全年上市供应。
笔者利用冬春空闲鱼苗培育池进行长茎葡萄蕨藻养殖,实现了设施全年充分利用,并可获得高品质的长茎葡萄蕨藻产品,由于底播养殖藻体生长水层较深,池底可保持相对较高的水温,十分有利于其保种越冬。不足之处是由于其生长在池底,给日常管理操作带来不便,同时给敌害生物防控带来困难。
4 日常管理
长茎葡萄蕨藻养殖需注意观察其生长情况、水质及水温变化情况等。定时测量水温、pH值、盐度,并做好记录。适宜养殖水温为22~28 ℃,盐度维持在30~37,pH值维持在6.8~8.8,光照强度维持在3 000~4 000 lx。夏季水温过高不利于长茎葡萄蕨藻生长,此时应在池顶PVC板上加盖遮光网减少直入日光,并提升池水水位,防止水温过高使其出现白化死亡。尤其在台风季节,要避免因雨水过多池水盐度变化幅度过大而造成长茎葡萄蕨藻死亡。遇到连续暴雨或极寒天气时需在室内水泥池或水族箱中进行保种,以度过极端天气。长茎葡萄蕨藻养殖不需追肥也能正常生长。为调节水色并促进其快速生长,双层网片养殖模式可定期在池中施以一定浓度的营养盐,氮浓度维持在15 mg/kg时藻体生长情况最好[8-9],并可辅以一定量的光合细菌调节水质。 5 敌害防控
5.1 硅藻的控制
硅藻的防治是海南地区长茎葡萄蕨藻养殖的难点之一。在传统的海水养殖区开展长茎葡萄蕨藻养殖,藻体易附生大量硅藻,人工清理困难,且不可避免地损伤藻体新生芽,影响其正常生长,硅藻过多还会降低产品品质,甚至发生腐烂。理论上硅藻可用二氧化锗进行防治[8],但其价格偏高,具有毒性,尤其在大规模养殖时可操作性不强。笔者通过降低池水透明度(透明度维持在30~50 cm),并适当增加藻体入水深度,同时通过供给长茎葡萄蕨藻一定量的营养盐加快其生长速度,有助于抑制硅藻的过度生长繁殖。
由于长茎葡萄蕨藻产品以食用为主,使用二氧化锗等化学药物进行硅藻防治时易引发食品安全方面的风险,且二氧化锗为电子工业原材料,价格相对较高,且大规模养殖使用时操作不便,因此用二氧化锗防治硅藻仍不是最理想的方法。笔者通过调节池水透明度,供给长茎葡萄蕨藻充足的营养盐,加快其生长速度,并可抑制硅藻的过度生长,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其产量。
5.2 丝状绿藻的防控
长茎葡萄蕨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附生大量丝状绿藻如浒苔等,大量覆盖后影响其光合作用,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并消耗池水中大量营养盐。小规模养殖时少量的丝状绿藻定期人工清理即可;大型水泥池养殖时,如大量出现丝状绿藻,可在池中套养几条点蓝子鱼啃食,由于点蓝子鱼口径较小,对丝状绿藻的喜好度大大优于对长茎葡萄蕨藻,点蓝子鱼优先啃食鲜嫩的丝状绿藻,控制效果十分明显。但点蓝子鱼也啃食长茎葡萄蕨藻,故套养数量不宜过多,其数量可根据水池面积和长茎葡萄蕨藻生长量确定。在550 m2的池中套养5~8条重0.25 kg左右的点蓝子鱼即可基本控制丝状绿藻的大量繁殖。
丝状绿藻的过度繁殖容易导致长茎葡萄蕨藻养殖失败。通过在养殖池套养少量点蓝子鱼啃食丝状绿藻,可有效控制丝状绿藻的大量繁殖,节约了部分劳动力,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建立了简单有效的丝状绿藻生态防控技术,获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
6 采收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正常生长40 d左右即可采收,冬春季节养殖50 d可实现采收,将长满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装置移出直接摘取,采用养殖框方式可采收3~7 kg/m2,底播养殖方式则可采收1~3 kg/m2,经过清洗后即可上市。双层网片养殖模式可在养殖框保留部分长茎葡萄蕨藻留作苗种,可重复采收,并实现全年养殖。底播养殖模式需降低池水水位后方能采收,但能获得穗串较长的优质长茎葡萄蕨藻产品。
7 参考文献
[1] KUDAKA J,ITOKAZU K,TAIRA K,et al.Investigation and Culture of Microbial Contaminants of Caulerpa lentillifera(Sea grape)[J].Shokuhiu Eiseigaku Zasshi,2008,49(1):11-15.
[2] NISIZAWA K,NODA,H ,KIKUCHI R,et al.The main seaweed foods in Japan[J].Hydrobiologia,1987,151(1):5-29.
[3] TRONO G C,TOMA T.Cultivation of the Green Alga,Caulerpa lentil lifera[M]//Seaweed Cultivation and Marine Ranching.Japan:JICA,Kanag awa,1993:17-23.
[4] PATTAMA R,ANONG C.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Tropical Green Sea-weeds Caulerpa lentillifera and Ulva reticulata[J].Kasetsart Journal (Natural Sciences),2006,40(2):75-83.
[5] MATANJUN P,MOHAMED S,MUSTAPHA N M,et al. Nutrient Content of Tropical Edible Seaweeds,Eucheuma cottonii,Caulerpa lentillifera and Sargassum polycystum[J].Joumal of Applied Phycology,2009,21(1):75-80.
[6] CHOKWIWATTANAWANIT A.Efficiency of the macroalgae Caulerpa lentillifera and Acanthophora spicifera for the treatment of nitrogen compound from shrimp pond effluent[D].M Sc Thesis,Environmental Science,Graduate School,Chulalongkorn University,2000.
[7] 王朋云.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131-132.
[8] 黄建辉.氮磷营养及二氧化锗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96-197.
[9] 黄建辉.氮磷浓度及培养方式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生长的影响[J].福建水产,2012,34(5):416-418.
[10] 林国清.长径葡萄蕨藻养殖技术初探[J].科学养鱼,2012(2):41.
关键词 长茎葡萄蕨藻;室外;水泥池;冬闲育苗池;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8.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87-02
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俗称海葡萄,也叫长命草,又称绿色鱼子酱,日文名クビレズタ,隶属绿藻门(chlorophyta)、蕨藻科(caulerpaceae)、蕨藻属(Caulerpa)[1],原产于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及日本的冲绳等地。其味道鲜美,且含热量极低,作为日本冲绳地区的特产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作为拉面和海鲜盖饭等的配料。长茎葡萄蕨藻含有丰富的钙、钾、镁、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并含有大量的DHA,能够降低血液胆固醇,是非常理想的保健食品。
日本是较早开始养殖并大量食用长茎葡萄蕨藻的国家[1-3],东南亚国家及台湾地区也逐渐开始进行养殖,并先后对其营养品质及食用方式[4-5]、虾池污水氮复合处理[6]等进行了研究。国内起步较晚,仅福建地区开展了养殖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外主要进行温室内工厂化养殖,但长茎葡萄蕨藻生长易受环境影响,条件稍有不适即会出现死亡,尚难以实现全年生产,影响产品的稳定供应[7-10]。笔者根据近3年来从事长茎葡萄蕨藻养殖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一种室外大型水泥池养殖模式,以期为实现其全年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资料。
1 养殖池准备
水泥养殖池面积550 m2左右,水深160 cm左右,池底无需铺设细沙层,有遮光挡雨设施(水泥池上方设置钢筋框架结构,并加盖透明PVC板,通过在PVC板上加盖黑色遮光网可调节光照强度)。水池四周每隔1.5 m左右设置1个充气石进行充气增氧。还可以利用面积大小和其他设施条件基本相似的海水鱼育苗冬闲池(不同之处是池底铺有厚20 cm左右细沙层)进行冬春季节养殖。双层夹网养殖装置:以PVC管制作方形框架(PVC管外径大小为2.5~3.3 cm,框架尺寸为1 m×1 m,可根据需要调整框架尺寸),将双层网片用扎条固定在框架上。框架上方设置2个浮子,网片底部设置一定数量的沉子,防止长茎葡萄蕨藻生长后期整个装置浮力过大时藻体表层浮出水面,有利于养殖装置入水深度的固定。
2 水质要求
抽取新鲜海水经3级过滤沉淀后使用。水质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和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01)》的要求。
3 养殖模式选择
3.1 PVC管方框双层网片养殖
长茎葡萄蕨藻苗种均匀铺放在双层网片之间,每个养殖装置投苗量为0.5~0.8 kg,生长旺季可适当减少投苗量,可在2层网片中间铺撒1层珊瑚石,作为假根攀附的基质。养殖装置入水深度为15~40 cm,可根据池水的透明度和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状况适当调整深度。养殖装置在池中成行排列,相互间距50~100 cm,日常管理和采收可借助泡沫板小筏完成。为提高水池的利用率,还可在池中进行大珠母贝中间培育或长肋日月贝笼吊暂养,在使用营养盐培养长茎葡萄蕨藻和维持水体透明度的同时,可培植大量单胞藻类,以维持滤食性贝类的生长。
采用这种大型水泥池PVC管方框双层网片养殖模式可有效扩大养殖规模,在获得大量长茎葡萄蕨藻的同时,还可以养殖部分大珠母贝或长肋日月贝等高值贝类,以获取最大的养殖效益。由于池中充足的饵料供应和丰富的溶氧,贝类生长速度快,可以获得比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更高的成活率。
3.2 冬闲育苗池养殖
课题组还利用秋冬空闲鱼苗培育池进行长茎葡萄蕨藻养殖,夏秋育苗完成后,水池经过适当清洗消毒后加注新水,即可在池底接种苗种,将苗种用橡皮筋固定在珊瑚石上,均匀撒播在池底(池底有细沙层),进行冬春季节养殖。这种养殖模式无需添加任何营养液,通过底铺细沙中鱼苗培育沉积物缓慢释放出无机盐,可供长茎葡萄蕨藻吸收生长,同时细沙层有利于其假根稳定的攀附,池底匍匐生长的藻体穗串较长,产品品质高。底播养殖长茎葡萄蕨藻生长水层较深,加上细沙层的保暖效果,有利于抵御极寒天气,保证其正常越冬。
采用室外水泥池养殖模式可实现长茎葡萄蕨藻全年养殖上市供应。在日本每年约200 d(4—10月)的时间可进行养殖,福州地区适宜生长时间为每年的5—10月[10],而海南地区由于全年大部分时间水温都维持在20 ℃以上,采用这种模式养殖时间更长,完全实现了长茎葡萄蕨藻的全年上市供应。
笔者利用冬春空闲鱼苗培育池进行长茎葡萄蕨藻养殖,实现了设施全年充分利用,并可获得高品质的长茎葡萄蕨藻产品,由于底播养殖藻体生长水层较深,池底可保持相对较高的水温,十分有利于其保种越冬。不足之处是由于其生长在池底,给日常管理操作带来不便,同时给敌害生物防控带来困难。
4 日常管理
长茎葡萄蕨藻养殖需注意观察其生长情况、水质及水温变化情况等。定时测量水温、pH值、盐度,并做好记录。适宜养殖水温为22~28 ℃,盐度维持在30~37,pH值维持在6.8~8.8,光照强度维持在3 000~4 000 lx。夏季水温过高不利于长茎葡萄蕨藻生长,此时应在池顶PVC板上加盖遮光网减少直入日光,并提升池水水位,防止水温过高使其出现白化死亡。尤其在台风季节,要避免因雨水过多池水盐度变化幅度过大而造成长茎葡萄蕨藻死亡。遇到连续暴雨或极寒天气时需在室内水泥池或水族箱中进行保种,以度过极端天气。长茎葡萄蕨藻养殖不需追肥也能正常生长。为调节水色并促进其快速生长,双层网片养殖模式可定期在池中施以一定浓度的营养盐,氮浓度维持在15 mg/kg时藻体生长情况最好[8-9],并可辅以一定量的光合细菌调节水质。 5 敌害防控
5.1 硅藻的控制
硅藻的防治是海南地区长茎葡萄蕨藻养殖的难点之一。在传统的海水养殖区开展长茎葡萄蕨藻养殖,藻体易附生大量硅藻,人工清理困难,且不可避免地损伤藻体新生芽,影响其正常生长,硅藻过多还会降低产品品质,甚至发生腐烂。理论上硅藻可用二氧化锗进行防治[8],但其价格偏高,具有毒性,尤其在大规模养殖时可操作性不强。笔者通过降低池水透明度(透明度维持在30~50 cm),并适当增加藻体入水深度,同时通过供给长茎葡萄蕨藻一定量的营养盐加快其生长速度,有助于抑制硅藻的过度生长繁殖。
由于长茎葡萄蕨藻产品以食用为主,使用二氧化锗等化学药物进行硅藻防治时易引发食品安全方面的风险,且二氧化锗为电子工业原材料,价格相对较高,且大规模养殖使用时操作不便,因此用二氧化锗防治硅藻仍不是最理想的方法。笔者通过调节池水透明度,供给长茎葡萄蕨藻充足的营养盐,加快其生长速度,并可抑制硅藻的过度生长,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其产量。
5.2 丝状绿藻的防控
长茎葡萄蕨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附生大量丝状绿藻如浒苔等,大量覆盖后影响其光合作用,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并消耗池水中大量营养盐。小规模养殖时少量的丝状绿藻定期人工清理即可;大型水泥池养殖时,如大量出现丝状绿藻,可在池中套养几条点蓝子鱼啃食,由于点蓝子鱼口径较小,对丝状绿藻的喜好度大大优于对长茎葡萄蕨藻,点蓝子鱼优先啃食鲜嫩的丝状绿藻,控制效果十分明显。但点蓝子鱼也啃食长茎葡萄蕨藻,故套养数量不宜过多,其数量可根据水池面积和长茎葡萄蕨藻生长量确定。在550 m2的池中套养5~8条重0.25 kg左右的点蓝子鱼即可基本控制丝状绿藻的大量繁殖。
丝状绿藻的过度繁殖容易导致长茎葡萄蕨藻养殖失败。通过在养殖池套养少量点蓝子鱼啃食丝状绿藻,可有效控制丝状绿藻的大量繁殖,节约了部分劳动力,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建立了简单有效的丝状绿藻生态防控技术,获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
6 采收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正常生长40 d左右即可采收,冬春季节养殖50 d可实现采收,将长满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装置移出直接摘取,采用养殖框方式可采收3~7 kg/m2,底播养殖方式则可采收1~3 kg/m2,经过清洗后即可上市。双层网片养殖模式可在养殖框保留部分长茎葡萄蕨藻留作苗种,可重复采收,并实现全年养殖。底播养殖模式需降低池水水位后方能采收,但能获得穗串较长的优质长茎葡萄蕨藻产品。
7 参考文献
[1] KUDAKA J,ITOKAZU K,TAIRA K,et al.Investigation and Culture of Microbial Contaminants of Caulerpa lentillifera(Sea grape)[J].Shokuhiu Eiseigaku Zasshi,2008,49(1):11-15.
[2] NISIZAWA K,NODA,H ,KIKUCHI R,et al.The main seaweed foods in Japan[J].Hydrobiologia,1987,151(1):5-29.
[3] TRONO G C,TOMA T.Cultivation of the Green Alga,Caulerpa lentil lifera[M]//Seaweed Cultivation and Marine Ranching.Japan:JICA,Kanag awa,1993:17-23.
[4] PATTAMA R,ANONG C.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Tropical Green Sea-weeds Caulerpa lentillifera and Ulva reticulata[J].Kasetsart Journal (Natural Sciences),2006,40(2):75-83.
[5] MATANJUN P,MOHAMED S,MUSTAPHA N M,et al. Nutrient Content of Tropical Edible Seaweeds,Eucheuma cottonii,Caulerpa lentillifera and Sargassum polycystum[J].Joumal of Applied Phycology,2009,21(1):75-80.
[6] CHOKWIWATTANAWANIT A.Efficiency of the macroalgae Caulerpa lentillifera and Acanthophora spicifera for the treatment of nitrogen compound from shrimp pond effluent[D].M Sc Thesis,Environmental Science,Graduate School,Chulalongkorn University,2000.
[7] 王朋云.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131-132.
[8] 黄建辉.氮磷营养及二氧化锗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96-197.
[9] 黄建辉.氮磷浓度及培养方式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生长的影响[J].福建水产,2012,34(5):416-418.
[10] 林国清.长径葡萄蕨藻养殖技术初探[J].科学养鱼,201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