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计算是一个较为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所以很少能在公开课中听到计算的课型。但笔者曾听过一节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小学数学有关《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课,颇有感触,整节课有扫雷大比拼、简算小能手、垃圾回收站、魔鬼训练营四个环节,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第一个环节,现将其中课堂实况展示如下。
一、课堂写真:“谁是扫雷专家”
同学们会玩许多的电脑游戏,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玩玩扫雷游戏,注意每道题都是一个雷区,不小心就会爆炸,看看哪位同学是排雷高手。请看题:
(1)2-5/13 8/13 (2)5/8×1/9×4/5
(3)5/12 3/8×4/5 6/7 (4)3×3/4 2/4×3
听到有雷区,所有同学都埋头仔细地计算着,全场鸦雀无声,几分钟后陆陆续续有孩子做完了。
这时老师提醒大家注意检查,直到全班都算完才问:“谁愿意来公布你战斗的结果,注意只讲得数”。
“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为了充分地暴露出每个学生不同的计算结果,老师特意延迟评价,最后大家的目光集中在(1)、(4)两题上。
“雷区已经找到,请扫雷专家说说如何排雷?”老师再一次将问题抛给学生。
一个清秀瘦小女生站起来说:“第一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二又十三分之三,因为只有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那为什么有许多同学结果是1呢?”老师插话了。
“那是因为他们看到5/13 8/13以为可以简便先算和1,再算差2-1得1。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千万不要为了好算而不顾其他呀!”
这位女生的精彩发言,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第4题有6个同学有自己的答案,教师直接让这些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让其他学生指出他的问题在哪里。因为大家处于帮助与被帮助状态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并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如果要使(1)2-5/13 8/13和(4)3×3/4 3/4×3都等于1,题目要怎样改呢?”这时教师抛出新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要这样改?改完后与原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呢?”
“那么,计算时应该怎么做?如何将错误降至最低,你能给同学们一些建议吗?”
听到老师这个问题,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要注意运算顺序、不要抄错数字符号、不能乱简便……
我发现前面做错题的孩子说得特别多,应该是“心有体会”吧!
二、思考:
1 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
案例中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能针对具体的题目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特别是要求学生将计算过程说出,用语言描述计算过程,使本来不可观察的计算心理过程清楚地呈现出来,从而减少错误发生的机会。同时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为学生计算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2 给予自我反省的机会
学生计算的错误原因有许多种,我们在追究错因时,家长、老师、孩子都常常把它一致斥责为“粗心”。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发现许多是学生思维、方法的问题,而当我们指出其错误点时,学生也能发现并注意,但遗憾的是下次他又依然犯同样的低级错误。细细思考就会发现,其实是我们没有给学生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案例中教师有意延迟评价,同时十分注意提供和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使学生自身产生观念的冲突,从而达成“自我否定”。
3 制造思维碰撞的情境
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案例中当学生出现题(1)和题(4)等于l的错误答案时,教师并不是只停留在纠错就结束教学,而是将错就错;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等于1,题目要怎样改,为什么要这样改?改完后再与原题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通过利用和创设问题情景,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碰撞的条件,启发和诱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努力地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总之,学生是成长中尚未成熟的个体,我们要从正面看待学生的学习差错。而且计算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我们在利用各种方法,把它上成一节活泼生动,情趣皆具的课的时候,别忘了给学生成长一个空间,给自己一双慧眼,用发展的眼光来理解错误的价值,通过及时的点拨,让学生在数学的王国里,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一、课堂写真:“谁是扫雷专家”
同学们会玩许多的电脑游戏,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玩玩扫雷游戏,注意每道题都是一个雷区,不小心就会爆炸,看看哪位同学是排雷高手。请看题:
(1)2-5/13 8/13 (2)5/8×1/9×4/5
(3)5/12 3/8×4/5 6/7 (4)3×3/4 2/4×3
听到有雷区,所有同学都埋头仔细地计算着,全场鸦雀无声,几分钟后陆陆续续有孩子做完了。
这时老师提醒大家注意检查,直到全班都算完才问:“谁愿意来公布你战斗的结果,注意只讲得数”。
“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为了充分地暴露出每个学生不同的计算结果,老师特意延迟评价,最后大家的目光集中在(1)、(4)两题上。
“雷区已经找到,请扫雷专家说说如何排雷?”老师再一次将问题抛给学生。
一个清秀瘦小女生站起来说:“第一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二又十三分之三,因为只有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那为什么有许多同学结果是1呢?”老师插话了。
“那是因为他们看到5/13 8/13以为可以简便先算和1,再算差2-1得1。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千万不要为了好算而不顾其他呀!”
这位女生的精彩发言,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第4题有6个同学有自己的答案,教师直接让这些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让其他学生指出他的问题在哪里。因为大家处于帮助与被帮助状态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并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如果要使(1)2-5/13 8/13和(4)3×3/4 3/4×3都等于1,题目要怎样改呢?”这时教师抛出新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要这样改?改完后与原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呢?”
“那么,计算时应该怎么做?如何将错误降至最低,你能给同学们一些建议吗?”
听到老师这个问题,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要注意运算顺序、不要抄错数字符号、不能乱简便……
我发现前面做错题的孩子说得特别多,应该是“心有体会”吧!
二、思考:
1 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
案例中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能针对具体的题目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特别是要求学生将计算过程说出,用语言描述计算过程,使本来不可观察的计算心理过程清楚地呈现出来,从而减少错误发生的机会。同时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为学生计算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2 给予自我反省的机会
学生计算的错误原因有许多种,我们在追究错因时,家长、老师、孩子都常常把它一致斥责为“粗心”。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发现许多是学生思维、方法的问题,而当我们指出其错误点时,学生也能发现并注意,但遗憾的是下次他又依然犯同样的低级错误。细细思考就会发现,其实是我们没有给学生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案例中教师有意延迟评价,同时十分注意提供和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使学生自身产生观念的冲突,从而达成“自我否定”。
3 制造思维碰撞的情境
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案例中当学生出现题(1)和题(4)等于l的错误答案时,教师并不是只停留在纠错就结束教学,而是将错就错;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等于1,题目要怎样改,为什么要这样改?改完后再与原题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通过利用和创设问题情景,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碰撞的条件,启发和诱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努力地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总之,学生是成长中尚未成熟的个体,我们要从正面看待学生的学习差错。而且计算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我们在利用各种方法,把它上成一节活泼生动,情趣皆具的课的时候,别忘了给学生成长一个空间,给自己一双慧眼,用发展的眼光来理解错误的价值,通过及时的点拨,让学生在数学的王国里,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