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学习差错 促健康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ing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计算是一个较为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所以很少能在公开课中听到计算的课型。但笔者曾听过一节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小学数学有关《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课,颇有感触,整节课有扫雷大比拼、简算小能手、垃圾回收站、魔鬼训练营四个环节,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第一个环节,现将其中课堂实况展示如下。
  
  一、课堂写真:“谁是扫雷专家”
  
  同学们会玩许多的电脑游戏,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玩玩扫雷游戏,注意每道题都是一个雷区,不小心就会爆炸,看看哪位同学是排雷高手。请看题:
  (1)2-5/13 8/13 (2)5/8×1/9×4/5
  (3)5/12 3/8×4/5 6/7 (4)3×3/4 2/4×3
  听到有雷区,所有同学都埋头仔细地计算着,全场鸦雀无声,几分钟后陆陆续续有孩子做完了。
  这时老师提醒大家注意检查,直到全班都算完才问:“谁愿意来公布你战斗的结果,注意只讲得数”。
  “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为了充分地暴露出每个学生不同的计算结果,老师特意延迟评价,最后大家的目光集中在(1)、(4)两题上。
  “雷区已经找到,请扫雷专家说说如何排雷?”老师再一次将问题抛给学生。
  一个清秀瘦小女生站起来说:“第一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二又十三分之三,因为只有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那为什么有许多同学结果是1呢?”老师插话了。
  “那是因为他们看到5/13 8/13以为可以简便先算和1,再算差2-1得1。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千万不要为了好算而不顾其他呀!”
  这位女生的精彩发言,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第4题有6个同学有自己的答案,教师直接让这些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让其他学生指出他的问题在哪里。因为大家处于帮助与被帮助状态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并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如果要使(1)2-5/13 8/13和(4)3×3/4 3/4×3都等于1,题目要怎样改呢?”这时教师抛出新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要这样改?改完后与原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呢?”
  “那么,计算时应该怎么做?如何将错误降至最低,你能给同学们一些建议吗?”
  听到老师这个问题,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要注意运算顺序、不要抄错数字符号、不能乱简便……
  我发现前面做错题的孩子说得特别多,应该是“心有体会”吧!
  
  二、思考:
  
  1 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
  案例中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能针对具体的题目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特别是要求学生将计算过程说出,用语言描述计算过程,使本来不可观察的计算心理过程清楚地呈现出来,从而减少错误发生的机会。同时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为学生计算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2 给予自我反省的机会
  学生计算的错误原因有许多种,我们在追究错因时,家长、老师、孩子都常常把它一致斥责为“粗心”。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发现许多是学生思维、方法的问题,而当我们指出其错误点时,学生也能发现并注意,但遗憾的是下次他又依然犯同样的低级错误。细细思考就会发现,其实是我们没有给学生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案例中教师有意延迟评价,同时十分注意提供和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使学生自身产生观念的冲突,从而达成“自我否定”。
  3 制造思维碰撞的情境
  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案例中当学生出现题(1)和题(4)等于l的错误答案时,教师并不是只停留在纠错就结束教学,而是将错就错;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等于1,题目要怎样改,为什么要这样改?改完后再与原题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通过利用和创设问题情景,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碰撞的条件,启发和诱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努力地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总之,学生是成长中尚未成熟的个体,我们要从正面看待学生的学习差错。而且计算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我们在利用各种方法,把它上成一节活泼生动,情趣皆具的课的时候,别忘了给学生成长一个空间,给自己一双慧眼,用发展的眼光来理解错误的价值,通过及时的点拨,让学生在数学的王国里,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其他文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所以,教师要着力挖掘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因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科学知识。  如在教学《蜗牛》一课中,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探究活动,高效地学习。我认为,其中的关键还在于一个“乐”字。 “乐”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开放,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理解学生的做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际的
从教26年,我一直担任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曾被评为公会镇优秀团干,贺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贺县优秀教师,贺州市全国第三套体操比赛优秀指导教师。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活动的组织者。有人说过: 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是一个亲近的角色;对于学校而言,班主任是一位管理角色;对于家长而言,班主任是一位沟通者的角色。可见班主任在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认
一、提供参与机会,让学生肯学  在教学中,个体品质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参与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要注意到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决不能顾此失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运用一些灵活多样的形式,尽可能地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对善于言谈的学生,教师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参与各种讨论;对不善于言谈的学生,教师给他们提供板书参与的机会。又如,对形体知识的教学,教师让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有不容置疑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地把课外阅读纳入学校课程管理,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书读,有时间读,有地方读,读得轻松、快乐。  一、营造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舒心阅读  台湾的赵镜中老师在闽台两岸小学语文教学交流会上说过:“孩子的阅读该是源于快乐,再慢慢地演绎成一种内在自发的需求。”要达到这种快乐阅读、自觉阅读的理想境界,我们要做好两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如何有效整合呢?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案例一(观察物体):  师:从正方体的正面,你观察到什么?  生1:我看到的是一个面,是正方形。  生2:我看到了两个面。  生3:我看到了三个面。  师:我们站在正方体的正面,能看到几个面呢?  师:拿出数码相机,请刚才的三位同学分别对着正方体拍一张照片。我们把它转换到投影仪上,形状为什么不一样?  生4:他们所拍的角度
一般情况下,我们布置的数学作业大多是统一形式、统一答案的,学生交来后得到的评价要么是对,要么是错。在大红的“√”和“×”之中,看不到学生学习的喜怒哀乐,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品质,看不到学生的成长足迹和心路历程,看不到作为人的一种活生生的生命存在。那些学困生交来的作业往往“×”超过“√”。长此以往,数学的人文性被压榨成枯燥的数字,学生鲜活的个性被活生生地抹杀,从而导致学生怕做甚至不做数学作业。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它对阅读教学作出了“质”的规定。它明确说明,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必须达成的目标之一。事实上,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仅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而且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读、去感悟,就能激起学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 用蛋壳泼墨的方式进行玩色游戏。  2. 从不同角度进行借形想象,并添画成动物的形象。  3. 乐于想象和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借形想象的经验和丰富的动物知识。  材料准备:泼墨材料(KT板、长卷纸、灌了红黄蓝三原色水粉的魔法蛋)、添画材料(墨汁、棉签)、吸水树脂(装在调料瓶中)。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  师:最近动物森林里出现了一些神秘的朋友
新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以来,评价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多学者与教师关注对评价问题的研究,并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为建构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对建构新课程评价体系进行的一些探索。    一、建构多维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多年来,我国教育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而且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偏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内涵。  2.初步学会捕捉“细节”来表达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片段):  一、自主品读细节,感受“爱如茉莉”  1.指导品读  师:是呀,爱茹茉莉,它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同学们,这篇文章需要我们静静地用心灵去阅读,去关注细节。一句感人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