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实施策略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2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务学习起源于20世纪前美国的官方和民间组织的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目前,在许多国家都在开展,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美国立法与资金支持的推动,不但引导大量学生参与服务,还使其与学科课程整合,学校成了主要的组织者和研制者。近10年来,服务学习在美国发展迅猛,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估计:2000-2001年,超过1300万学生参与到服务学习中。
  美国《1990年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关于服务学习的定义得到普遍赞同:“学生或参与者通过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得到发展,这种服务在社区中发生并满足社区的需要;与小学、中学、高等教育机构或者社区服务计划以及社区相协调;有助于形成公民责任。与学生的学术性课程或参与者参与的社区服务计划的教育因素相整合,并发挥促进作用;为学生或参与者规定时间,对服务经验进行反思。”虽然在具体实施中,服务学习没有普遍适用的模式,但其基本要素包括:完善的组织和计划,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关注社区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与学业课程的结合,有效的反思,学习机会的扩展,公民责任的形成等。它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进行:准备、计划、实施与反思、评价、庆祝。
  
  一、“服务学习”的目标
  
  许多研究证明,大量的美国学生不能融入到学业中。1996年,Laurence Steinberg对美国9个社区20000名高中生调查发现,50%的学生认为课堂令人厌烦,4/5的学生反对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很重要的观念(steinberg.L.1996)。这些现象往往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结果:不能完成作业,不能通过考试,低分。另外,研究发现,美国学生与社会隔离,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只有45%的年轻人参与投票,而年长者却占64%(ProjectVote Smart)。年轻人对政治、政治家和公共生活缺乏兴趣、信赖和认识(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retaries of State 1999)。美国人希望他们的学校教给学生核心的学术知识和技能,也希望教育系统帮助学生成为主动的、能胜任的以及有价值的服务者。怎样才能使这两个原则并入到美国中小学的日常活动中呢?服务学习成为解决学生难于融入学业和与社会隔离的方法。服务学习在实现这两个原则的同时,明确了它的目标: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及能力的提高,并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并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并经实证研究证明:服务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增强学生公民责任感、帮助学生确定职业方向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服务学习对学校和社区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使教师和学生建立更好的关系;使学校与社区相联系;使社区工作人员对年轻人的看法有所改变。
  
  二、“服务学习”的突出特征
  
  1,整合性
  这一特征体现为服务与学术课程整合。服务学习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其中包括知识、技能、能力的进步。服务学习项目有着清晰的学习目标,包括学科概念、内容和技能的运用和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服务学习不是外加于学科课程的负担,而是帮助学生达到标准的方法。
  服务学习与单纯的社区服务的本质区别在于:社区服务只是为了满足社区需要,而服务学习则是互惠的,既服务于社区,又使学生各方面得到进步。包括理智发展。服务与课程目标的联系,扩展了学术性知识和技能的现实意义,使学术课程更真实,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与愿望,同时也为学生加深对学术内容的理解提供机会。学生通过参与与学科内容有关的服务来学习课程的内容,是理智发展和社会性培养的融合。因此,在服务学习中,学术课程并未被忽视,反而得到增强。
  服务与学术课程的整合,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与一门学科的标准相联系,例如:设立清洁河流的服务项目,通过让学生利用数学课上所学的比率、分数等来分析水流,依据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服务,达到数学课程标准。二是与多门学科的标准相联系,例如:设立尊敬老者的服务项目,通过让学生运用表达、书写等技能,参与分析、解释等历史调查,达到英语和社会学科的课程标准。三是在超越学科界限的综合课题中运用,例如:设立去除周围的乱刻乱画服务项目,通过环境课关注其危害,通过科学课学习去除方法,通过公民课了解个人的责任等。
  
  2,适切性
  这一特征体现为服务学习立足真实的社区需要,并使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服务过程中受益。可见,服务学习是互惠的,它既满足社区的需要又使学生获得发展。
  只有学生的服务满足社区真实的需要,服务学习才是有效的,否则,就没能达到服务学习的目的。所谓社区需求,可以是校内的需求,如为年幼的儿童提供辅导或其他帮助、美化校园与教室;可以是学校及学生所处社区或更广阔的社会需求,如各种环境保护活动、为身心障碍者的康复提供帮助等。在服务学习的准备阶段,需要客观地评估社区需求,作为确立服务项目的依据之一。具体地讲,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评估社区或社会的需要:直接观察,实地看一看;问卷调查;社区重要人物访谈:查阅文献资料。
  服务学习,更重要的是指向学生的发展。服务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教师、同伴、社区人士等各方面人员合作,切实地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拓展了学术课程的现实意义,并使得学生的知识技能在真实的情景中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理解他人的看法。学生看到自己能真正地为社区的改变做些什么,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学习的愿望。
  
  3,反思性
  反思是服务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反思不是仅在服务学习结束之后进行,而是发生在服务学习的全过程中。反思至少包括服务前对准备工作的反思、服务中对服务过程的反思与服务后对课程成果的反思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反思为学生提供了进行思考、写作、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服务活动与学习之间的联系,分析服务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提升服务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学生高层次的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服务学习的理解。反思过程提升了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因素,使实践活动有了深加工的过程,而不是表层的活动行为。
  反思的形式多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参与讨论。二是撰写心得,在教师的指导下,记录自己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并撰写心得体会。参与反思的人员应该多样化,包括学生、教师、社区或机构人员等,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意见交流,使实践活动在广泛的视野中进行。
  
  三、对我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启示
  
  我国教育改革倡导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 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可见,服务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此外,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还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面向生活世界与实践领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重视学生的体验等。目标上的一致性与诸多共同点,说明我国并不缺少类似服务学习的课程,为分析、借鉴奠定了基础。有如下几点值得借鉴:
  
  1,整合学术课程,挖掘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实施上的障碍是与学术课程相割裂,轻视知识、技能。这需要借鉴服务学习的整合性,与学术课程整合。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是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这八大领域之间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也不是与其他领域的学习,尤其是学术课程的学习相矛盾的。否则,不仅无助于学生学术课程学习的改善,而且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本身也难以持续。我国的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视学术课程的,所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要长期开展。就不能成为学术课程的矛盾物,而应有助于学生学术课程的学习,否则,必然会遭到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反对。
  服务学习实现了服务与学术课程的融合,使服务成为学术课程学习的另一途径,而不是外在于学术课程的、单纯的社区服务。在实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使其与一门学科的标准相联系或与多门学科的标准相联系,或在超越学科界限的综合课题中运用。
  
  2,立足社区或社会的需要,开发利用校外资源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的另一问题是缺少开展的场所,这需要借鉴服务学习的适切性,满足真实的社区需要。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走出教室,参与到社区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这对中小学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提出了挑战。如何让社区、社会接受我们的学生,并在其中进行活动,这一问题困扰着广大中小学教师。为此最好的办法是像服务学习那样,满足社区和社会真实的需要,使社区或社会从中受益,成为他们参与学校课程、提供帮助的动力之一。
  
  3,安排时间进行高质量的反思,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第三个突出问题就是陷入“活动主义”,为活动而活动。应借鉴服务学习反思性的优点,安排时间进行反思,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
  以上几点,不是实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全部,而是在实际操作上基于服务学习的几点借鉴。另外,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实施也需要政策、资金、制度等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的支持。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课程形式,与其他的课程一样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若能有效地开展,必能发挥其独特作用。
其他文献
一谈到“双基”问题,很多美术教师目然而然会联想到“传统”教育,有的美术教师甚至认为强调“双基”的美术教学过于传统化,已经过时了,这是对“双基”狭隘和片面的理解。  其实“双基”的教学任务即使在强调审美教育的今天也不应遭到削弱,而应在改进中继承,在扬弃中发展。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美术知识的熏陶、体验、感悟等“习得”过程,在实践中就会造成“双基”的弱化或落空,反而会阻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期刊
由广西玉林市教育局、教科所主持开展的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和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工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涌现的充满愉悦和希望的浪花。它高举着“科学发展观”的大旗,营造着师生和谐互动的校园文化,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理念,以问题和问题解决为主线、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组织了区域性的“问题教学实验研究”,创造了突出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了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形成具有玉林特色的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这是在
期刊
一、引言    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四项技能中,“写”是最难提高的一项技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把“写”作为学生必备的语言技能之一,要求通过规范学生的写作习惯来养成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要写出符合题意,在内容和文字上达到一定水准的作文的确是一大挑战。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
期刊
没有一艘船  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  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一样  把人带向远方  每迎接一批新同学,在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上,我都会带领孩子们深情朗诵狄金森的这首著名的诗。我总以这首诗为源头,开始书写一个班级阅读经典的历史。经典阅读制度一直是我的班级的核心制度,而我班也有着很多关于班级图书馆的动人故事。  建设班级图书馆,是我把“优质生活”供在教育的“神坛”上的重要举措,是我在建班初期必须完成
期刊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固然很多,但我认为,依据课标精神,渗透课标理念,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很有必要。    1 强化阅读积累。打好写作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作家、诗人不是在书山文海里摸爬滚打、吸取养分而逐渐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在图书馆里磨凹了书
期刊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问题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古希腊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被称为“产婆术”,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起着助产的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进程既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发展能力的过程。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
期刊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以教师积极主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教师的职业发展周期为线索,在充满生命活力的师生动态交往过程中展开的,它以积极、动态、渐进为主要标志,使教师在持续的学习中实现专业发展。本文着重通过对教师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反思教师职业价值,探讨教师个体专业化动态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 职业价值 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个体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在基本的物质需
期刊
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一个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的。为此,我经常利用晨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常以竞赛的形式促使学生说出对某件事与众不同的观点。我着重强调竞赛对观点把握的三点要求:第一是观点要准确;第二是力争观点新颖,不落俗套;第三是简明地阐述观点得以成立的条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规定参赛人员以小组为单位,每提出一个正确的观点本小组加10分,提出的观点既正确又新颖的多加5分
期刊
语文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几个汉字,读懂几个段落,背诵几篇美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味字、句、段、篇、章背后的一种精神,一种感召力和一种价值观。特级教师王崧舟有一句话说得好:“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这句话藏着一个语文教师可以甚至应当去追求的“梦”,那就是语文教学应担当起“可颂道德之永恒,可感生命之价值,可叹人性之光辉”的使命。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让课本上的“白纸黑字”变得有生命力呢
期刊
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误区。下面以最近听的一堂公开课《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为例,谈谈当前教学中合作探究活动存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一、主要误区    1,失真:预设太浓,生成不足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导演”的姿态出现,从探究选题到方案设计及操作过程等全部预先设计、精心安排,学生就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