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挖掘“花生”里的人性美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几个汉字,读懂几个段落,背诵几篇美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味字、句、段、篇、章背后的一种精神,一种感召力和一种价值观。特级教师王崧舟有一句话说得好:“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这句话藏着一个语文教师可以甚至应当去追求的“梦”,那就是语文教学应担当起“可颂道德之永恒,可感生命之价值,可叹人性之光辉”的使命。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让课本上的“白纸黑字”变得有生命力呢?我们可以做何种尝试来对课文进行深度挖掘呢?下面就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第八册的《落花生》这一课文来和大家探讨。
  《落花生》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针对这篇课文,我们应把握以下三个关键句来教学:
  
  1 “先让花生活过来”
  
  先让生命存在,而后才能让生命诗意地存在。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花生活过来”。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些句子,赋予花生以灵性,花生不再是一个静静躺在土地里任人挖掘的“物”,而是一个也具有人生的“物”。那么怎么让花生“活”过来呢?我们可以让学生和“花生”进行一场对话。教师拿出一颗未剥壳的花生,进行一场“物人交流”,老师扮演花生,请一位同学与之对话。对话的内容不受课本限制,只要是学生所能想到的,都可以用作对话内容。这个情境设置的重点不是对话的内容,而是说话的对象,花生。以看似有些滑稽的场面提高学生们了解花生的兴趣,从而让孩子真的感觉到花生的生命力。那么,这第一步“将学生领进门观花生”的目的也就在看似荒谬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2 “我是花生”
  
  这是课堂最为关键的阶段。花生是有“人性”的物,这一阶段,我们就需要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挖掘花生里的人性美。由此,便产生了“我是花生”这一概念。意图是让学生进入一个“我是花生”的情境。
  
  3 “寻找花生的朋友”
  
  举一反三,不是数学应用题的专利。在语文课堂上有意识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在更宽、更广、更深的层面得到知识的升华。学生来到这个阶段,已经了解到花生具有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那么我们就要来“寻找花生的朋友”,举一反三地以学生常见的事物为例,让学生谈一谈自己从中悟出的人生道理。如:扫帚默默无闻,宁可自己一身脏,也要换环境干净清洁,具有淡泊名利的精神;蚕,则可抓住其“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特点,顺理成章推出其身上所体现的献身精神。甚至是学生桌面上的铅笔盒、橡皮、铅笔、书本等都可用来作为课堂延伸、拓展的素材,都可挖掘出其体现的品格与精神。
  当然,老师在这一阶段所做的事应当是“点拨”,所谓四两拨千斤,以一个“推手”的角色将学生推上一个自由思考、自由发挥、自由想像的舞台,而不是死板的灌输或传达。这样, “寻找花生的朋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寻找。
  课程改革力求以优良的理念、优质的课堂、优秀的教学达到教育的价值的目的,而教育的目的是为体现人的价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人”需恒心及巧劲,一堂精心打造的课堂不是为一跃登上素质教育的巅峰,它更是希望我们所有老师理解教育的本质,将这样一种“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的理念常存于心,在细水长流之中真正教育出有思想、全面发展的人。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的教学价值,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思想品德》所讲述的知识和道理,能满足学生这个主体成长的实际需要。  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刚踏进中学大门的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学习内容,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以至影响学业,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将会影响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因此,从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说,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实
期刊
编者按    王君,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教于重庆外国语学校。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教改新星,四川省优秀班主任,重庆市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级赛课一、二等奖,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表彰40多项。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50多篇,近1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著有《青春之语文——语文创新教学探索手记》、《教育与幸福生活》、《王君讲语文》。应邀在新加坡、香港、深圳、北京等地讲学30多场。是多家核
期刊
一谈到“双基”问题,很多美术教师目然而然会联想到“传统”教育,有的美术教师甚至认为强调“双基”的美术教学过于传统化,已经过时了,这是对“双基”狭隘和片面的理解。  其实“双基”的教学任务即使在强调审美教育的今天也不应遭到削弱,而应在改进中继承,在扬弃中发展。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美术知识的熏陶、体验、感悟等“习得”过程,在实践中就会造成“双基”的弱化或落空,反而会阻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期刊
由广西玉林市教育局、教科所主持开展的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和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工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涌现的充满愉悦和希望的浪花。它高举着“科学发展观”的大旗,营造着师生和谐互动的校园文化,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理念,以问题和问题解决为主线、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组织了区域性的“问题教学实验研究”,创造了突出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了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形成具有玉林特色的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这是在
期刊
一、引言    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四项技能中,“写”是最难提高的一项技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把“写”作为学生必备的语言技能之一,要求通过规范学生的写作习惯来养成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要写出符合题意,在内容和文字上达到一定水准的作文的确是一大挑战。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
期刊
没有一艘船  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  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一样  把人带向远方  每迎接一批新同学,在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上,我都会带领孩子们深情朗诵狄金森的这首著名的诗。我总以这首诗为源头,开始书写一个班级阅读经典的历史。经典阅读制度一直是我的班级的核心制度,而我班也有着很多关于班级图书馆的动人故事。  建设班级图书馆,是我把“优质生活”供在教育的“神坛”上的重要举措,是我在建班初期必须完成
期刊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固然很多,但我认为,依据课标精神,渗透课标理念,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很有必要。    1 强化阅读积累。打好写作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作家、诗人不是在书山文海里摸爬滚打、吸取养分而逐渐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在图书馆里磨凹了书
期刊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问题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古希腊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被称为“产婆术”,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起着助产的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进程既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发展能力的过程。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
期刊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以教师积极主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教师的职业发展周期为线索,在充满生命活力的师生动态交往过程中展开的,它以积极、动态、渐进为主要标志,使教师在持续的学习中实现专业发展。本文着重通过对教师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反思教师职业价值,探讨教师个体专业化动态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 职业价值 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个体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在基本的物质需
期刊
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一个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的。为此,我经常利用晨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常以竞赛的形式促使学生说出对某件事与众不同的观点。我着重强调竞赛对观点把握的三点要求:第一是观点要准确;第二是力争观点新颖,不落俗套;第三是简明地阐述观点得以成立的条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规定参赛人员以小组为单位,每提出一个正确的观点本小组加10分,提出的观点既正确又新颖的多加5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