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困生”是暂时的落后,是可以转化的。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此,教师要转化好学困生,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被转化。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策略 师生关系
“学困生”的存在成为制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何转化“学困生”,提高其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行为,使其乐学、会学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不尽相同,但其中共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的失败促成了学困生。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此,教师要转化好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被转化。
一、相信每位学困生都可以转化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老师要深信学生的可塑性极强,要坚信每位学困生都可以被转化。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因为相信,才会有改进,才会有动力。
二、用爱心赢得学生心灵的认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自己的学生是一种神圣”。一切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都蕴藏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寒冷的地方最需要阳光,特别对于学困生,我们要更加给予其关爱,真诚地关心他们,平日里多注意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老師和同学的关爱。
“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热爱学生”。教师只有具备爱心,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亲其师则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三、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转化,为成功而教
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实践告诉我们,反复成功的学生会越来越好,而反复失败的学生则会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要为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在成功中被转化,在成功中不断成长。
1.掌握学困生心理,消除他们的自卑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做转化工作时,首先要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知道自己并不是生来就差的,并不是永远都差的,多指出他们的优点,给他们创造一些可以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其次,针对学困生的自尊心过强的特点,教师可充分运用期望效应原理,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期待,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信任、关心、爱护,使他们更“倾心”于老师。再次,要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学困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其道德情操的培养。
2.捕捉闪光点,助学生扬起自信之帆。
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激励是树立学困生自信心的钥匙。因此,教师应采用激励的方法,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用教师自己的热情点燃学困生学习中的激情。学困生最需要的就是勇气和信心,树立信心的关键,在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善于挖掘其潜质,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滋味。
3.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
教育就是鼓励,教育就是肯定,教育就是教人成功。
表扬是重塑学困生自尊、自信、自强的良药。罗森塔尔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在班上随机抽取了几个学生,然后告诉这几位学生的教师:这几个学生的智商特别高。因为这句话的影响,一年后,这几个学生的成绩果然都遥遥领先。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卢梭曾说:“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对于学困生,教师决不缺批评、指责,他们缺的就是表扬与肯定。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表扬多于指责。
4.帮其设定可实现的短期目标。
对于学困生,空洞的话要少说,要现实地针对其现在,为他们制定的目标宜短不宜长、宜小不宜大。
目标一定要是他们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可实现的。进步,不求一蹴而就,但求每天一小进。在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关注他们哪怕一丁点的进步,进而加以肯定、鼓励。学习目标应尽可能地针对每一次小考,甚至每一次作业;学习表现应尽可能制定一天的目标。目标太大则不易实现;目标太小,更容易达到,更容易实现,更容易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改革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尝试成功。
“学困生”的形成与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改进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措施。转化“学困生”必须致力于改革课堂结构,构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给“学困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上课时,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板演习题的机会,为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成功创造机会。
(2)精讲多练。
(3)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让“学困生”代表小组发表意见,这样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能注意收集各种信息,回答时能代表小组的意见,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家校沟通,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是“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因素。为有效转化“学困生”,学校应当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班级应当建立家长班会制,建立学生转化档案,设立家校联系卡,开通“家校通”等,学校和家庭应加强联系,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实现“1 1<2”模式,共同搞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要用敏锐的目光正确判断每个学生不同的特征及发展潜质,为每个学生提供成才的机会。只要我们用爱心去感化、转化“学困生”,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获得成长,就一定能使学生不再“学困”,教师不再因“学困生”而“困”。
参考文献:
[1]教师的新视野.
[2]走向理想的教育.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策略 师生关系
“学困生”的存在成为制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何转化“学困生”,提高其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行为,使其乐学、会学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不尽相同,但其中共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的失败促成了学困生。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此,教师要转化好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被转化。
一、相信每位学困生都可以转化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老师要深信学生的可塑性极强,要坚信每位学困生都可以被转化。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因为相信,才会有改进,才会有动力。
二、用爱心赢得学生心灵的认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自己的学生是一种神圣”。一切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都蕴藏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寒冷的地方最需要阳光,特别对于学困生,我们要更加给予其关爱,真诚地关心他们,平日里多注意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老師和同学的关爱。
“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热爱学生”。教师只有具备爱心,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亲其师则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三、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转化,为成功而教
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实践告诉我们,反复成功的学生会越来越好,而反复失败的学生则会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要为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在成功中被转化,在成功中不断成长。
1.掌握学困生心理,消除他们的自卑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做转化工作时,首先要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知道自己并不是生来就差的,并不是永远都差的,多指出他们的优点,给他们创造一些可以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其次,针对学困生的自尊心过强的特点,教师可充分运用期望效应原理,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期待,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信任、关心、爱护,使他们更“倾心”于老师。再次,要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学困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其道德情操的培养。
2.捕捉闪光点,助学生扬起自信之帆。
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激励是树立学困生自信心的钥匙。因此,教师应采用激励的方法,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用教师自己的热情点燃学困生学习中的激情。学困生最需要的就是勇气和信心,树立信心的关键,在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善于挖掘其潜质,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滋味。
3.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
教育就是鼓励,教育就是肯定,教育就是教人成功。
表扬是重塑学困生自尊、自信、自强的良药。罗森塔尔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在班上随机抽取了几个学生,然后告诉这几位学生的教师:这几个学生的智商特别高。因为这句话的影响,一年后,这几个学生的成绩果然都遥遥领先。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卢梭曾说:“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对于学困生,教师决不缺批评、指责,他们缺的就是表扬与肯定。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表扬多于指责。
4.帮其设定可实现的短期目标。
对于学困生,空洞的话要少说,要现实地针对其现在,为他们制定的目标宜短不宜长、宜小不宜大。
目标一定要是他们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可实现的。进步,不求一蹴而就,但求每天一小进。在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关注他们哪怕一丁点的进步,进而加以肯定、鼓励。学习目标应尽可能地针对每一次小考,甚至每一次作业;学习表现应尽可能制定一天的目标。目标太大则不易实现;目标太小,更容易达到,更容易实现,更容易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改革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尝试成功。
“学困生”的形成与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改进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措施。转化“学困生”必须致力于改革课堂结构,构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给“学困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上课时,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板演习题的机会,为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成功创造机会。
(2)精讲多练。
(3)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让“学困生”代表小组发表意见,这样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能注意收集各种信息,回答时能代表小组的意见,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家校沟通,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是“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因素。为有效转化“学困生”,学校应当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班级应当建立家长班会制,建立学生转化档案,设立家校联系卡,开通“家校通”等,学校和家庭应加强联系,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实现“1 1<2”模式,共同搞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要用敏锐的目光正确判断每个学生不同的特征及发展潜质,为每个学生提供成才的机会。只要我们用爱心去感化、转化“学困生”,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获得成长,就一定能使学生不再“学困”,教师不再因“学困生”而“困”。
参考文献:
[1]教师的新视野.
[2]走向理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