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对一首古典诗歌进行比较准确的鉴赏,前提是要读懂或至少基本读懂诗歌内容。这就需从了解诗歌创作的基本章法入手,如开头、承转、结尾等谋篇的方法。与鉴赏密切相关的诗歌开篇,包含两个角度:一是好的开篇标准,二是常见的开篇样式。
古典诗歌特别重视写好开篇,诗歌的开篇怎样才算好?总的来说,要制造出氛围,有种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最好配合以非同一般的意境和出人意外、创造性特强的话语。前人从境界与内容方面曾概括了二个标准:一种是“极苍苍莽莽之致”,即境界深远阔大;一种是“突兀”,像“高山坠石,不知其来”,即在人意料之外。
王之涣《凉州词》
关于境界阔大 杜甫《秦州杂诗》之七:“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开篇大处落墨,描写边地景象。“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绵延长大和雄奇莽苍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那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同时也会使人想见处在万山的壮阔境界中的孤城守卒,顿生悲凉之意。又有境界阔大而没有悲凉情绪的,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有画意而境界开阔。又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同是写高山孤城,雄浑阔大中带有闲远的意态。又像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曾对此评道:“一起意境阔远,倒摄四州,有神无迹。通篇情景俱包得起。”大荒指极遥远的地方,把漳汀封连四州都包括进去了,但不落痕迹。全诗写的景物,像芙蓉水、薜荔墙,是近景,岭树江流是远景,都包括在接大荒里。
关于发端突兀 这指的是出人意料,一开头用精警的话来打动读者,力避平庸。如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这本是太阳落山的意思,并不是什么奇突的景象,可是作者用“惊风”,用“飘白日”,用“忽然”,好像太阳忽然给予暴风吹落似的,这就反映出作者的感情跟一般人不同,是很强烈的。作者把强烈感情写在这种景象里,语言精警动人。杜甫《送远》:“带甲满天地,胡为君送行?”是说遍地都是战乱,你为什么在这时远行?这一开篇突兀矫健,概括了当时战乱的时代,人民的苦难,唱出了悲壮的声音,充满着对被迫远行的友人的同情。再如岑参《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秦》:“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这是在高高的城楼上送客,作者抓住城楼高这一特点,写出在飞鸟外的高处送客,好像在天上送客了,这个突然而来的开头,吸引着人们读下去,有吸引人的力量。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本是绿叶成荫的意思,说取花去,酬清阴,就显得很突出。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这个开头也好,先提出个疑问,引人注意,比较突出,倘倒过来,先说二月的山城未见花,所以春风疑不到天涯,就没有这样突出了。
在欣赏古典诗词时,我们常会注意到,古诗词的开头,形式多样,风格各异。
写景式 这种样式,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1)渲染气氛。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句,摄取了独具诗情画意的江南农村风景画,为全词描写田园生活渲染了优美清新、淳朴和谐、亲切感人的气氛。(2)创设为主题服务的意境。如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海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一开头,作者即以浪漫主义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的梦境,为下文刻画抒写主人公的精神世界雕镂出一个瑰丽壮观的意境。(3)赋予诗词以某种象征含义。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以梅花独放于凄风冷雨的寒冬昏夜,驿外断桥旁边,来象征词人的不幸遭遇和郁郁不得志的心境。
点题式 这种样式,一开始就直接点明所要叙述之事所要表达之意。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开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开篇即点明“茅屋为秋风所破”。苏轼《念奴娇》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点明“怀古”之意,正切词题“赤壁怀古”。
疑问式 开篇即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对作品内涵的思考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这一看似奇怪几近不合事理的询问,却正是极有情之语,作者撕肝裂胆的哀伤,已然全包含在这泣尽以血的疑问中。苏轼《水调歌头》首句:“明月几时有?”辛弃疾《南乡子》的开头:“何处望神州”等,均是以此手法开头。
起兴式 开篇用起兴手法,即从其他事物写起,在文章内容的铺叙展开前勾勒一幅画面,奠定一种感情基调。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孔雀失偶徘徊不前的意象起兴,紧扣所咏的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暗示爱情故事悲剧性的结局。《诗经•关雎》的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河中嬉戏相伴的雎鸠鸟起兴,引起男慕女爱幸福快乐的爱情话题。
交代式 一开始就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有关的要素交代清楚。如柳永的《雨霖铃》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起首一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活动的氛围。白居易《卖炭翁》开头:“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既交代了人物、地点、又点明了事件。杜甫的《石壕吏》开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也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诗人目睹的事件。
抒情式 这一样式常常表现诗人直抒胸臆的慨叹,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如汉朝民歌《上邪》开头:“上邪!”用这撼动千古的一声呐喊来开篇,为下文的叙述铺陈设置一个情感突破口,感染力极强。李白的《蜀道难》开头:“噫吁戏,危乎高哉!”同样在一开始便拨动了读者的心弦,紧紧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也是如此。
总括式 这一样式是指在诗词的开头,作者常用某个字词来总领笼罩下文的抒情或叙事,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开头:“塞下秋来风景异”,一个“异”,既含“差异”之意又含“惊异”之意,概括了延州秋季和内地风光的大不相同,还有作者内心的感受。苏东坡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起到统摄全词精神的作用,开篇就显示出本词的豪放气韵。又如高适《送浑将军出塞》:“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浑邪王”就是汉代匈奴部落的昆邪王。这个开关,指出浑将军是归顺唐朗的少数民族首领之一,拥有强悍的少数民族部队,为唐朝出力。下面就讲他怎样出兵的事,这个开头具有笼罩全篇的作用。再如杜甫《丹青引》:“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这首诗的开关,一面点明曹霸这位将军的家世,一面指出他的艺术才华。从他的艺术才华里展开他画人画马的杰出成就,这个开头也有笼罩全篇的作用。
议论式 这种样式,常常是作者在诗词的开头就表明自己的观点,为下文的叙事抒情张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诗人在开篇就直言不讳地表明自己的本性是喜爱田园山林的大自然,为全诗的铺陈定下主题。
烘托式 开篇用烘托手法,刻划气氛。如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这首诗写高楼中少妇想念远行的丈夫,作者选择明月高照,流光徘徊的景象,用来烘托少妇对月怀人的婉转的愁思,是情景相称的。再如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诗人要写出将军的英姿,用“风劲角弓鸣”来做烘托,这就给全诗刻划出气氛,刚劲有力。
古诗词的开篇,当然不限于以上所述。但无论何种开篇方式、技巧,都必须能引起读者注意,吸引读者看下去。仅仅识得开篇章法,还远非鉴赏古诗所需的的全部,它还涉及到诗词的承转和结尾。只有把握全部的诗歌章法,才能将鉴赏路径了然于胸,体悟创作技巧,进而更准确地把握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作者简介】
裴广才,河北省特级教师,执教于河北省滦县第一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刘 静
古典诗歌特别重视写好开篇,诗歌的开篇怎样才算好?总的来说,要制造出氛围,有种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最好配合以非同一般的意境和出人意外、创造性特强的话语。前人从境界与内容方面曾概括了二个标准:一种是“极苍苍莽莽之致”,即境界深远阔大;一种是“突兀”,像“高山坠石,不知其来”,即在人意料之外。
王之涣《凉州词》
关于境界阔大 杜甫《秦州杂诗》之七:“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开篇大处落墨,描写边地景象。“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绵延长大和雄奇莽苍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那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同时也会使人想见处在万山的壮阔境界中的孤城守卒,顿生悲凉之意。又有境界阔大而没有悲凉情绪的,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有画意而境界开阔。又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同是写高山孤城,雄浑阔大中带有闲远的意态。又像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曾对此评道:“一起意境阔远,倒摄四州,有神无迹。通篇情景俱包得起。”大荒指极遥远的地方,把漳汀封连四州都包括进去了,但不落痕迹。全诗写的景物,像芙蓉水、薜荔墙,是近景,岭树江流是远景,都包括在接大荒里。
关于发端突兀 这指的是出人意料,一开头用精警的话来打动读者,力避平庸。如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这本是太阳落山的意思,并不是什么奇突的景象,可是作者用“惊风”,用“飘白日”,用“忽然”,好像太阳忽然给予暴风吹落似的,这就反映出作者的感情跟一般人不同,是很强烈的。作者把强烈感情写在这种景象里,语言精警动人。杜甫《送远》:“带甲满天地,胡为君送行?”是说遍地都是战乱,你为什么在这时远行?这一开篇突兀矫健,概括了当时战乱的时代,人民的苦难,唱出了悲壮的声音,充满着对被迫远行的友人的同情。再如岑参《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秦》:“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这是在高高的城楼上送客,作者抓住城楼高这一特点,写出在飞鸟外的高处送客,好像在天上送客了,这个突然而来的开头,吸引着人们读下去,有吸引人的力量。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本是绿叶成荫的意思,说取花去,酬清阴,就显得很突出。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这个开头也好,先提出个疑问,引人注意,比较突出,倘倒过来,先说二月的山城未见花,所以春风疑不到天涯,就没有这样突出了。
在欣赏古典诗词时,我们常会注意到,古诗词的开头,形式多样,风格各异。
写景式 这种样式,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1)渲染气氛。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句,摄取了独具诗情画意的江南农村风景画,为全词描写田园生活渲染了优美清新、淳朴和谐、亲切感人的气氛。(2)创设为主题服务的意境。如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海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一开头,作者即以浪漫主义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的梦境,为下文刻画抒写主人公的精神世界雕镂出一个瑰丽壮观的意境。(3)赋予诗词以某种象征含义。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以梅花独放于凄风冷雨的寒冬昏夜,驿外断桥旁边,来象征词人的不幸遭遇和郁郁不得志的心境。
点题式 这种样式,一开始就直接点明所要叙述之事所要表达之意。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开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开篇即点明“茅屋为秋风所破”。苏轼《念奴娇》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点明“怀古”之意,正切词题“赤壁怀古”。
疑问式 开篇即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对作品内涵的思考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这一看似奇怪几近不合事理的询问,却正是极有情之语,作者撕肝裂胆的哀伤,已然全包含在这泣尽以血的疑问中。苏轼《水调歌头》首句:“明月几时有?”辛弃疾《南乡子》的开头:“何处望神州”等,均是以此手法开头。
起兴式 开篇用起兴手法,即从其他事物写起,在文章内容的铺叙展开前勾勒一幅画面,奠定一种感情基调。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孔雀失偶徘徊不前的意象起兴,紧扣所咏的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暗示爱情故事悲剧性的结局。《诗经•关雎》的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河中嬉戏相伴的雎鸠鸟起兴,引起男慕女爱幸福快乐的爱情话题。
交代式 一开始就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有关的要素交代清楚。如柳永的《雨霖铃》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起首一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活动的氛围。白居易《卖炭翁》开头:“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既交代了人物、地点、又点明了事件。杜甫的《石壕吏》开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也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诗人目睹的事件。
抒情式 这一样式常常表现诗人直抒胸臆的慨叹,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如汉朝民歌《上邪》开头:“上邪!”用这撼动千古的一声呐喊来开篇,为下文的叙述铺陈设置一个情感突破口,感染力极强。李白的《蜀道难》开头:“噫吁戏,危乎高哉!”同样在一开始便拨动了读者的心弦,紧紧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也是如此。
总括式 这一样式是指在诗词的开头,作者常用某个字词来总领笼罩下文的抒情或叙事,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开头:“塞下秋来风景异”,一个“异”,既含“差异”之意又含“惊异”之意,概括了延州秋季和内地风光的大不相同,还有作者内心的感受。苏东坡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起到统摄全词精神的作用,开篇就显示出本词的豪放气韵。又如高适《送浑将军出塞》:“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浑邪王”就是汉代匈奴部落的昆邪王。这个开关,指出浑将军是归顺唐朗的少数民族首领之一,拥有强悍的少数民族部队,为唐朝出力。下面就讲他怎样出兵的事,这个开头具有笼罩全篇的作用。再如杜甫《丹青引》:“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这首诗的开关,一面点明曹霸这位将军的家世,一面指出他的艺术才华。从他的艺术才华里展开他画人画马的杰出成就,这个开头也有笼罩全篇的作用。
议论式 这种样式,常常是作者在诗词的开头就表明自己的观点,为下文的叙事抒情张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诗人在开篇就直言不讳地表明自己的本性是喜爱田园山林的大自然,为全诗的铺陈定下主题。
烘托式 开篇用烘托手法,刻划气氛。如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这首诗写高楼中少妇想念远行的丈夫,作者选择明月高照,流光徘徊的景象,用来烘托少妇对月怀人的婉转的愁思,是情景相称的。再如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诗人要写出将军的英姿,用“风劲角弓鸣”来做烘托,这就给全诗刻划出气氛,刚劲有力。
古诗词的开篇,当然不限于以上所述。但无论何种开篇方式、技巧,都必须能引起读者注意,吸引读者看下去。仅仅识得开篇章法,还远非鉴赏古诗所需的的全部,它还涉及到诗词的承转和结尾。只有把握全部的诗歌章法,才能将鉴赏路径了然于胸,体悟创作技巧,进而更准确地把握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作者简介】
裴广才,河北省特级教师,执教于河北省滦县第一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刘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