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学误区 走进美的王国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ry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古诗词的教学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人在农村初级中学任教已十五年有余,平时对古诗词教学也做了许多研究和尝试。
  一、 古诗词审美教学的重要意义
  做为一个现代人,如果缺乏基本的美学修养,不懂得美,不会欣赏和创造美,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素质全面的人。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追求和行动指南,素质教育不是独立的领域,它潜在于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以及各种日常的活动中。美育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培养人的优良素质方面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语文是一门蕴涵着丰富人文性的学科,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二、 当前古诗词教学的几个误区
  当今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上,存在着把古诗词上成了文言串讲课,只注重诗义静态演绎或是把诗词的整体赏析变成单调的古诗句局部分析等倾向,从而破坏了古诗词本身所蕴涵的美。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忽视古诗词审美特征之误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来说都具有含蓄、朦胧的审美特点,有完整的诗境,有一种似有若无、隐显明灭,既朦胧渺茫又情味隽永,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审美情致。这样独特的审美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营造某种特定的课堂氛围,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入情入境。
  而现在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古典诗词时,还是依照传统的讲授方法,逐字逐句地翻译诗句,然后依次分析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以及过于繁琐和理性的分析严重忽视了古诗词本身的审美特征和情感逻辑,将诗词的整体意境分析得支离破碎,让古诗词美感尽失,学生趣味索然。
  (二)忽视古诗词审美教学过程之误
  古诗词审美教学的过程性是由审美活动的感性特征及其价值实现的过程决定的。个体情感的创造性表现与升华本身就是一个情感生命的伸展和更新的过程。学生只有在理解诗意、体验诗情、领略诗境、引起共鸣这一系列的的环节之中才能真正内化诗词中所蕴涵的思想和情感,得到美的陶冶和心灵的升华。当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审美教学本身的过程性,而过分注重机械的道德说教和思想灌输,这显然是违背审美教学规律的做法。
  (三)学生审美视野受局限之误
  教师的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所选作品,没能联系相关的课外知识和具有可比性的作家作品,没有充分运用比较拓展等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联系某一相关的课外知识和作家作品,做到举一反三、博采众长,就必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扩展学生的视野。相反,如果教学内容仅仅是局限于课本之内,不断“炒冷饭”,那么课堂教学就只能是空洞贫乏、趣味索然。
  存在这些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古诗词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我们应尽快走出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三、 古诗词审美教学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这就告诉我们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审美欲望
  在教学新课之前,对学生科学的引导对于培植学生的审美心境,激发他们的审美欲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美心境是审美主体进入审美活动的契机,古诗词审美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审美心境的培植,尽量让学生带着与诗词相应的情绪色彩进入诗词的鉴赏和学习,设计一段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是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审美欲望的重要手段。
  (二)反复吟读,感受诗词音乐美
  我国古典诗词在声律上大都具有抑扬顿挫的特点,它们形式固定、格律严格、节奏感强,是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在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应针对古诗词的这一特点,精心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吟读背诵,体会诗词的音乐美。古人早已注意到吟咏在学习诗词上的妙用,强调阅读诗文要高声朗诵、密咏恬吟。高声朗诵可以引发读者的意兴,密咏恬吟能引起读者的思索,因此吟读是一种激发读者的情绪,感受诗歌音韵之美的重要手段。
  (三)点拨体会,品味诗词遣词美
  古典诗词的语言大都具有概括凝练、含蓄生动的特点。所谓凝练,就是要求诗人用尽量少的字句表达深邃的道理、复杂的内容和丰富的感情。古人为把诗的语句炼得更加精炼传神、形象生动,不惜绞尽脑汁、呕心沥血,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体会作品的语言,认真体会古典诗词的遣词之美。
  (四)深入探索,体验诗词情感美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寄情于景、状物言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情达意之法。诗人或状物移情,或触景生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索诗人表情达意的具体方法,深入体会作品情感。
  (五)表演课本剧,领略诗词意境美
  语文课本剧深受广大中小学师生喜欢,它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同时吸引着千百万颗稚嫩向上的心。在老师的指导下,排演课本剧,学生们会觉得受益匪浅。以一个全新的方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诠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就素质教育而言,学生排演课本剧的投入是全方位的,要求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它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同时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培植感情,磨炼毅力,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古诗词审美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尽快走出当前古诗词教学所存在的一些误区,并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古诗词自身的审美特性,改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领略到古诗词的音乐美、遣词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养品德、陶冶性情、训练思维、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新丰第三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基础教学的改革,给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活力,新大纲、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许多观点和设想直击现行体育教学的弊端,为我国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打破了原来“填鸭式”或“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了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要求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把学习过程和方法也作为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是通过
期刊
众所周知,提高教学效益是新课改背景下的迫切要求,而学习活动是情趣和认知的统一。布鲁纳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的一种潜在的动力,这种动力一旦激发,就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都能顺利完成,课堂成为自主的课堂,课堂教学效益就会有很大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给历来比较沉闷的政冶课堂送来—股春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思想政治课上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
期刊
一、农村初中学生历史学业水平现状  历史作为一门考查学科,自2005年纳入我市中考,用开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分值为60分,成为学生升学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市初中而言,历史已经不再是边缘学科,它的重要性正在逐步体现,各学校都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然而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不难发现,学生历史学业成绩城区和农村学校存在明显的差距,以2011年刚刚结束的我区中考为例:我区共有初中学校
期刊
心理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学中,一般都能重视读图、析图等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地图的培养与训练,而学生的心理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资源库。那么,什么是心理地图?心理地图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训练学生心理地图呢?  一、心理地图  所谓心理地图,是人脑对地理事物形成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演变和发展的重视,这些头脑中的地图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感知世界的方式。它
期刊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下面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自身要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和源泉,在创新学习中,一个学生能否提出创新问题,
期刊
近年来,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深化,高校招生方式方法的多元化,高考录取大众化,让广大考生倍受鼓舞,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几乎涵盖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让高中学生看到了读书的希望。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大多数学校开设艺术专业,有美术、音乐、舞蹈、影视传媒等,为一部分有艺术天赋和爱好的学生发挥特长提供了机遇,也让很多高中学校教学拥有了特色,很多高中学校在尝试多元化办学。但在广大高中学校升学率大大提高和学生
期刊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  一、创设故事情境,凸显童真童趣  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
期刊
教育应该消除师生之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局面,用平等、民主来取代独断专行与师道尊严,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根据这个理念,教师除了应该创造生活情景来进行教学以外,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场。在这一个“
期刊
最新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设计了几个板块的教学任务。其中Project 板块是各单元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该板块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输出能力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材料,其设置的任务侧重于检查学生说和写的能力,与前面Reading所训练的听、读能力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在该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于本单元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不断体验语言输出过程所带来
期刊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然而目前农村学校的许多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存在着提问肤浅,形式单调,联系不紧密,要求不明确等等弊端,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有效提问。一方面所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