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来一笔”也“生花”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ng4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成语叫“妙笔生花”,它是说神妙的文笔产生较高的艺术效果。笔者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时候巧妙借用、化用别人的东西,也能使自己的文章“生花”。所以,笔者想就语文课的阅读鉴赏到写作实践这个问题谈谈如何“偷来一笔”,使我们的文章“生花”。
   一、古典诗文里的“偷来一笔”
   古典诗文里的“偷来一笔”相当常见。比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罢相后家居金陵作了一首借古讽今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该词的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即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王安石的“偷来之笔”在原文基础上生化演绎而出,窃其灵感,化其精髓,就能表达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激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想象,产生了内容丰富,意蕴深厚的委婉含蓄艺术效果。
   二、当代名家对“偷来一笔”的拓展应用
   读台湾当代女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很感慨于她的开篇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她把“山”比作女子的眉,山的秀媚脱跳而出;把“小屋”比作眉梢痣一点,紧承山的比喻而来,活化出小屋的灵动。两个比喻合起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和山的内在联系,你要称颂李乐薇的“妙笔生花”了吧!别急,这个比喻是她“偷”来的。请看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你又要为李乐薇的化用喝彩了吧!可不是吗?她“偷”来本体“山”,把喻体“眉峰聚”发展为“眉黛”,写出了山的坡度舒缓,线条柔美。并且,又在“山”这一比喻设定之后,顺势把要写的主体物“小屋”比作“眉梢的痣一点”,此表达效果仿佛电影镜头由远而近,然后定格于小屋之上。这样不仅清晰地交代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让人觉得亲切自然,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此妙句“化用”前人诗句,又把它发展成“连环比”,姑且把这种现象称为“偷来一笔”的拓展应用。
   三、“偷来一笔”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
   (一)“偷”语句
   讲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同学们都觉得“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正在怒放”一句表达效果非常好,笔者就引导学生来鉴赏这句话,并得出结论:可以在描写上将具有强烈反差的两种景物叠加,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如色彩上黑与白的对比、形状上大与小的对比、生动与呆板的对比、活力与僵死的对比等等,而为了突出这两个对象的反差,在描写上要用修饰词、细节描写等去强化它。请看学生“偷”来的成果,“父亲老茧重重,粗糙龟裂的手上,拿着一瓶用他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买来的给我细嫩的手用的护手霜”,此句巧用对比和修饰词,表达效果强烈。
   自从对学生明确了“偷”的概念以后,他们自觉主动地从课本里和自己的摘抄里纷纷“偷”了起来,请看:“我们没有理由议论别人,因为他们只是在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努力啊,努力啊,既要在努力中考上大学,又能在努力中磨练意志!”(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些零零碎碎的语句散见于他们的作文里面,无不凝聚着他们对前人“妙笔”的感触领悟,无不因自己恰到好处的“偷”而焕发光彩!
   (二)“偷”整段组织
   这一学期一年级写作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写景抒情,学生作文里写的景,大多只是粗略点到,缺乏深入细致的描摹。笔者就引导学生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四段关于“月下荷塘”的景物描写,让学生先找出该段依次描写的对象(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再理出描写顺序(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由眼见到想象),再探究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通感),然后要求学生借鉴该段文字的描写技巧,写校园花坛里的月季花。结果,有的学生依次写了花、叶、香、心情,顺序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由所见到所感,能够灵活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可谓“偷”得朱自清的精髓。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原文深入细致地领悟,要明确可借鉴之点,只有学生领悟到了这种表达的美,明确了这种表达的方法,才能在实际运用中游刃有余。
   (三)“偷”整篇布局
   在教读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时,由于课文清晰的思路对学生写作很有指导意义,所以笔者把学习目标定位于对课文结构安排的借鉴运用。整体感知课文后,笔者引导他们思考:这篇课文整体上是什么结构?中间分写的各段可以调整顺序吗?关于课文的总分总结构,大多数同学都能答出来,第二个问题需要引导同学们详细分析中间三段的内部联系,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在内容上一层更进一层的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整顺序。明确了以上两点,笔者又让同学们考虑自己为什么而活着,然后借鉴本文的结构写一篇文章。这一次作文训练,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掌握住了总分总结构,在中间分写的各段,也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学知道安排递进关系,这要得益于罗素的文章。
   有位名家说:“模仿有高下之分,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立足教学实际,面对身边纷至沓来的经典美文、时尚佳作,教会学生“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去‘偷’”了吗?课堂上,我们赏析名家名篇,如何“析”以致用?课堂下,同学们时时处处用心摘抄,如何“抄”以致用?一言以蔽之:“偷来一笔”,成就自己。
  
其他文献
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我们广大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墨守陈规还是大胆创新?这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我带的高二一个班的管理过程,谈几点体会,和广大班主主任交流。  开学初我校根据学生在高一的表现重新分班,刚拿到我班学生名单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总成绩前十名的学生是8个女生,所以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男生差,班级肯定不好管理。接下来就是我选定
期刊
摘 要: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开展史料教学意义重大。但在教学中发现史料运用存在引用过多、晦涩难懂、呈现形式单一、问题与史料不相配等诸多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这些问题,认为关键在于要做好课前史料的筛选加工和相关问题设计。然后结合具体课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史料筛选方面,首先要带问题多方收集史料,还要注意优先选择教材中的史料,同时要充分考虑特定学情;史料加工方面,教师要做到慎重删减以免偏离原意,史
期刊
近几年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道德现象日益复杂,尤其是职业中专的后进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实在是当今职业中专学校教育教学中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作,恐怕也是职业中专学校教育教学中一个更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难题。鉴于此,我们学校在“合力、效率、细节、责任”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实施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即将学校德育工作的诸多目标、责任分解到各任课教师身上,依据“用心沟通,以情动情;修身垂范,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间的对话交流。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感悟体验为本,主要任务是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以及体悟文本中的意义所表现出来的方式。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对文本作者及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行关照和解读。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指导中要着力于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励学生和文本亲密接触,和文本直接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个
期刊
一、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成不变地上演“教案剧”,而是师生、生生之间不断互动而生成的精彩华章,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正如教育家布鲁姆说的:“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课堂的生成。下文是笔者近十年对生成性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二、具体措
期刊
绝大多数初三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诗歌鉴赏专题的时候,都会把它独立起来进行辅导,很少想到将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思路和诗歌鉴赏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现在笔者想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比较可行的建议,供初三教师在复习指导的时候参考。  诗歌鉴赏题目和文学作品阅读题同属于阅读,必然会有某些题目有共通之处。第一,都要求考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主旨或者写作意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或者评价;第二,都要求考生懂得赏析文本的语言或者艺
期刊
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看似比较孤立,实际在塑造人物方面既起着不同的作用,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着特殊的关系。理清三者关系,对于指导阅读小说,提高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环境和人物性格的独特关系  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人物驰骋的疆场。诸葛亮、曹操生活在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李逵、武松生活在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特殊时期,贾宝玉、林黛玉生活
期刊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而用比喻来抒情,语言形象,感染力强。越剧电影《红楼梦》是从革命战斗故事到爱情题材的转型典范,当时有很多人为之倾倒,其中的唱词,就运用较多的比喻,来展现人物的心理,表达
期刊
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是师生的精神和灵魂,是学校的个性和魅力。作为2010年才由四处中学合并而成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安丘市浯河中学以内涵发展为重点,全面实施“责任教育”,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积极争创全市一流教育品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  学校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出发,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动性,发挥每个人的个性潜能,为学生设立各种班级管理岗位角色,促进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过
期刊
在研讨课《加权平均数》的教学中,主要研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自学指导”如何设计可让学生自学更有效,如何设计“自学检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形成知识体系。本次研讨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据的基本统计量,它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直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笔者的“自学指导”设计如下:1.请用2分钟时间认真阅读理解P124-P125页例1以上内容。请边看书边划出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