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而情境教学,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调动其积极性,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点。现就在教学中创设愉快教学情境,使学生以良好的认识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谈谈个人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探索情境,激学导思
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中的知识矛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知识奥秘,能起到激学、导思,促进思维的作用。如教学年、月、日,我设计这样的开场白:小明已经12 岁了,才刚刚过了3 个生日,你相信吗?学了“年、月、日”这一节,你们就明白了。听了教师的话,学生个个睁大眼睛,为什么自己长一岁过一个生日,而小明长12 岁才过了3个生日呢?于是好奇的火花被引发,争着,想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积极性。
二、操作情境,加深理解
《小学教学大纲(试用)》强调指出: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防止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科学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感受,自己体会,自己思考,能极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理解掌握知识,在掌握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内化。
例如:教学11-20 数的认识。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准备10张卡片,20根小棒,两根皮筋。然后,安排三个层次操作活动。①拿出10根小棒,告诉学生这是“10 个一”,现在把10根小棒用皮筋捆成一捆,放在左边,告诉学生10个一就是1个“十”。②动手摆11根小棒,表示11。讨论:11左边的1表示什么,右边的1表示什么?11是怎样组成的?然后,再让学生用小棒表示12、13....。③摆“20”,摆到20这个数时,又出现10 个一的情况,该怎么办?20是由几个十组成,这样学生動手操作,使数的组成、数量之间的关系,变为学生可接受的形式,从而较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三、竞赛情境,培养自主意识
未来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可供选择的机遇也多,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由此,教学中,设计适当的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今后自我发展,打下基础。如:课堂搭设“擂台”,由一个学生当“擂主”,其他的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向“擂主”频频质疑,若“擂主”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回答或回答错误,则由提问的学生自述答案,然后走上讲台,成为新的“擂主”。或者在低年级设计口答比赛、抡红旗、开火车比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灵活地运用新旧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四、游戏情境,活跃氛围
学生好奇好动,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如果在教学中引进游戏,就能起到调剂作用,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气氛。如在教学“6”的认识时,教师可巧妙地设计一个“到动物园去参观”的游戏,伴有音乐,屏幕上出现美的画面,在树上、树下游戏的猴子,有一群飞来飞去的白天鹅,有站着、躺着的老虎,学生一边观察动物的种类、数量,一边用“6”的组成的知识去说明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
五、故事情境,引人入胜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他们很爱听神奇的孙悟空的故事。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可这样引入:一天,孙悟空摘了很多桃子回到花果山,分给猴子们吃。孙悟空说:“分给每只猴子10个桃子,要求吃5天。”猴子们一想,平均每天吃2个太少了,于是叫道:“不够,不够!“孙悟空灵机一动就:“那就分给每只猴子100个桃,要求吃50天。”猴子们可高兴了,可再一想,又喊起“不够”。过了一会儿,孙悟空又说:“这样吧,分给每只猴子1000个桃……没等老师说完,同学们接着说“要吃500天”,可猴子们还是喊“不够”。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为什么这样补充呢?每只猴子分得的桃增加了许多,为什么还喊不够呢?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地进人了新课的学习。
六、体验成功,自主学习
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课堂上让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或是解决一个问题,或会做一道广告牌计算题时等对他们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或是作业批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如“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能干”、“你真行”、“你真是好样的”……这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特别是有些学生原来基础差,失败得多,成功得少,现在尽量由易到难,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因为“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学生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
当然仅仅凭以上的设境激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是一项艰巨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环节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心人,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实验小学)
一、探索情境,激学导思
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中的知识矛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知识奥秘,能起到激学、导思,促进思维的作用。如教学年、月、日,我设计这样的开场白:小明已经12 岁了,才刚刚过了3 个生日,你相信吗?学了“年、月、日”这一节,你们就明白了。听了教师的话,学生个个睁大眼睛,为什么自己长一岁过一个生日,而小明长12 岁才过了3个生日呢?于是好奇的火花被引发,争着,想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积极性。
二、操作情境,加深理解
《小学教学大纲(试用)》强调指出: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防止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科学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感受,自己体会,自己思考,能极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理解掌握知识,在掌握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内化。
例如:教学11-20 数的认识。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准备10张卡片,20根小棒,两根皮筋。然后,安排三个层次操作活动。①拿出10根小棒,告诉学生这是“10 个一”,现在把10根小棒用皮筋捆成一捆,放在左边,告诉学生10个一就是1个“十”。②动手摆11根小棒,表示11。讨论:11左边的1表示什么,右边的1表示什么?11是怎样组成的?然后,再让学生用小棒表示12、13....。③摆“20”,摆到20这个数时,又出现10 个一的情况,该怎么办?20是由几个十组成,这样学生動手操作,使数的组成、数量之间的关系,变为学生可接受的形式,从而较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三、竞赛情境,培养自主意识
未来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可供选择的机遇也多,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由此,教学中,设计适当的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今后自我发展,打下基础。如:课堂搭设“擂台”,由一个学生当“擂主”,其他的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向“擂主”频频质疑,若“擂主”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回答或回答错误,则由提问的学生自述答案,然后走上讲台,成为新的“擂主”。或者在低年级设计口答比赛、抡红旗、开火车比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灵活地运用新旧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四、游戏情境,活跃氛围
学生好奇好动,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如果在教学中引进游戏,就能起到调剂作用,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气氛。如在教学“6”的认识时,教师可巧妙地设计一个“到动物园去参观”的游戏,伴有音乐,屏幕上出现美的画面,在树上、树下游戏的猴子,有一群飞来飞去的白天鹅,有站着、躺着的老虎,学生一边观察动物的种类、数量,一边用“6”的组成的知识去说明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
五、故事情境,引人入胜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他们很爱听神奇的孙悟空的故事。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可这样引入:一天,孙悟空摘了很多桃子回到花果山,分给猴子们吃。孙悟空说:“分给每只猴子10个桃子,要求吃5天。”猴子们一想,平均每天吃2个太少了,于是叫道:“不够,不够!“孙悟空灵机一动就:“那就分给每只猴子100个桃,要求吃50天。”猴子们可高兴了,可再一想,又喊起“不够”。过了一会儿,孙悟空又说:“这样吧,分给每只猴子1000个桃……没等老师说完,同学们接着说“要吃500天”,可猴子们还是喊“不够”。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为什么这样补充呢?每只猴子分得的桃增加了许多,为什么还喊不够呢?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地进人了新课的学习。
六、体验成功,自主学习
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课堂上让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或是解决一个问题,或会做一道广告牌计算题时等对他们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或是作业批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如“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能干”、“你真行”、“你真是好样的”……这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特别是有些学生原来基础差,失败得多,成功得少,现在尽量由易到难,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因为“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学生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
当然仅仅凭以上的设境激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是一项艰巨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环节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心人,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