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课堂的动态生成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这种变化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得到落实、课堂逐渐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不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更多的课堂还没有因为即时性课程资源的生成变得精彩起来,请看以下两个教学片断:
教学案例
片断一
师:你们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在夏天的时候,鸭妈妈孵出了一群小鸭子。其中一只……
生2:不对,不是夏天,是春天。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是春天的?
生2:因为课本上说“太阳暖烘烘”的。春天的太阳才是“暖烘烘”的呢,夏天的太阳应该是“火辣辣的”。
生1:(不服气)就是夏天,夏天才孵小鸡、小鸭呢。再说课文应该是按夏天、秋天、冬天、春天的顺序来写的,正好写了一年!
师:(两位学生各执一端,教师难以定夺)这个问题我们就先不争论了吧。
片断二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
师:请讲。
生:鸭妈妈的窝里怎么会孵出天鹅来呢?
师:(当机立断)这是一篇童话,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所以我们不能用自然科学的观点来分析它。再说,这个问题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关系不大,明白了吗?
生:(似有所悟)哦。
案例反思
一个教师自身的“功底”是否厚实,对教学理念的内化程度及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如何,往往就体现在对生成性目标的把握上。考察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就会发现,生成性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教师受各方面能力的制约。对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或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一时拿不出可用的应急策略。因此,只好采取应付或回避的态度,而坐失因势利导推动课堂进一步向前发展的良机。片断一中的问题就在于教师对两位同学各自所依据的语言文字以及生活经验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使课堂陷入尴尬的困境,失去了难得的品析词句、学习语言和探索事实的良机。二是对新课程目标的内涵理解把握得不够好。片断二中当学生提出“鸭妈妈的窝里怎么会孵出天鹅来呢?”这一问题时,教师也许就没有意识到这是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宝贵资源,用一句看似权威的话,浇灭了学生已经进发出的质疑探究的火花。类似的案例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不胜枚举。这也恰恰反映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增强与教师自身还不适应这一变化的矛盾。
如何缓解当前课堂教学中的这些矛盾,提高生成性目标的达成度呢?作为同行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努力丰富、提高自身素养
生成性的课堂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还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良好素养,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教师所必须,与各种问题的学生共处,并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叶澜语)许多名师之所以能在各种复杂的课堂上表现得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自身具备多方面的较高的素养。”
2,透彻理解、把握新课程目标的内涵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目标:“过程和方法”是思维发展类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体验类目标。这三维目标是一个内在统一的和谐整体。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得到落实。教师对新课程目标的内涵理解、把握得如何,会直接影响他的教学行为。理解把握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师较好地确定预期性目标,还有助于教师不失实际地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不断生成的新的需要,促进多维度生成目标的达成。
3,在课堂和反思中提升教育智慧
课堂教学是一门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艺术。提高生成性目标的达成度,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智慧。提升教学智慧,需要教学实践的磨砺,更需要我们对教学实践进行经常而深刻的反思。
不断的教学反思会使我们逐渐变得聪明起来,会逐渐减少或避免同样的失误再一次发生,会使每一次实践的过程都成为提升自己教学智慧的过程。
在反思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并最终形成较高的教学智慧,就能以较高的教学艺术来把握和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达成新的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真正的优质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学案例
片断一
师:你们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在夏天的时候,鸭妈妈孵出了一群小鸭子。其中一只……
生2:不对,不是夏天,是春天。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是春天的?
生2:因为课本上说“太阳暖烘烘”的。春天的太阳才是“暖烘烘”的呢,夏天的太阳应该是“火辣辣的”。
生1:(不服气)就是夏天,夏天才孵小鸡、小鸭呢。再说课文应该是按夏天、秋天、冬天、春天的顺序来写的,正好写了一年!
师:(两位学生各执一端,教师难以定夺)这个问题我们就先不争论了吧。
片断二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
师:请讲。
生:鸭妈妈的窝里怎么会孵出天鹅来呢?
师:(当机立断)这是一篇童话,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所以我们不能用自然科学的观点来分析它。再说,这个问题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关系不大,明白了吗?
生:(似有所悟)哦。
案例反思
一个教师自身的“功底”是否厚实,对教学理念的内化程度及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如何,往往就体现在对生成性目标的把握上。考察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就会发现,生成性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教师受各方面能力的制约。对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或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一时拿不出可用的应急策略。因此,只好采取应付或回避的态度,而坐失因势利导推动课堂进一步向前发展的良机。片断一中的问题就在于教师对两位同学各自所依据的语言文字以及生活经验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使课堂陷入尴尬的困境,失去了难得的品析词句、学习语言和探索事实的良机。二是对新课程目标的内涵理解把握得不够好。片断二中当学生提出“鸭妈妈的窝里怎么会孵出天鹅来呢?”这一问题时,教师也许就没有意识到这是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宝贵资源,用一句看似权威的话,浇灭了学生已经进发出的质疑探究的火花。类似的案例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不胜枚举。这也恰恰反映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增强与教师自身还不适应这一变化的矛盾。
如何缓解当前课堂教学中的这些矛盾,提高生成性目标的达成度呢?作为同行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努力丰富、提高自身素养
生成性的课堂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还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良好素养,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教师所必须,与各种问题的学生共处,并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叶澜语)许多名师之所以能在各种复杂的课堂上表现得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自身具备多方面的较高的素养。”
2,透彻理解、把握新课程目标的内涵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目标:“过程和方法”是思维发展类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体验类目标。这三维目标是一个内在统一的和谐整体。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得到落实。教师对新课程目标的内涵理解、把握得如何,会直接影响他的教学行为。理解把握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师较好地确定预期性目标,还有助于教师不失实际地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不断生成的新的需要,促进多维度生成目标的达成。
3,在课堂和反思中提升教育智慧
课堂教学是一门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艺术。提高生成性目标的达成度,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智慧。提升教学智慧,需要教学实践的磨砺,更需要我们对教学实践进行经常而深刻的反思。
不断的教学反思会使我们逐渐变得聪明起来,会逐渐减少或避免同样的失误再一次发生,会使每一次实践的过程都成为提升自己教学智慧的过程。
在反思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并最终形成较高的教学智慧,就能以较高的教学艺术来把握和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达成新的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真正的优质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