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2008年刚过两个月,但杰罗姆·科维尔却已注定成为本年度全球范围内的焦点人物。毕竟,此前还没有哪个员工能像他一样令自己的东家损失高达49亿欧元,让一个历史长达143年的跨国银行集团瞬间陷入困境。科维尔制造了一出震惊世界的最大规模金融案,一跃成为史上最强“败家”交易员。
这个冬天他干了什么?
2008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一名经理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要求确认一笔交易。但让他感到诧异的是,发件方早已被兴业银行限制往来。
兴业银行开始追查发现,这原来是一笔虚假交易,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科维尔。顺藤摸瓜,杰罗姆•科维尔违规购入大量欧洲股指期货,造成49亿欧元的惊天“大窟窿”也就此曝光。
但是,这个现实中的传奇与好莱坞影片的传统剧情毕竟不同。故事的主角科维尔既非天才也非身居要职,事实上他只是兴业银行在巴黎西区Delta One小组的一名低级别交易员,年薪只有10万欧元左右。
在家人和邻居们眼里,科维尔长相英俊、沉默寡言,“是个诚实的孩子”,平时经常教孩子们柔道,也会彬彬有礼地为老人开门让路。而同事们则认为其工作认真、思维敏捷、处事低调。用兴业银行联席首席执行长谢德恩的话说,科维尔平日神经脆弱,实在想象不出他竟会做出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
今年31岁的杰罗姆•科维尔出生于法国西部布雷顿半岛一个普通人家,2000年,科维尔进入法国兴业银行,从事后台信息处理和监管工作。此段经历使他熟知交易程序和监视系统,为其后能够绕过监视系统违规交易埋下了伏笔。
2005年,科维尔走上前台成为交易员,他的日常工作是根据波动预期买卖欧洲各大股指的期货,他擅长根据“道琼斯欧元区斯托克50”之类的指数进行一揽子股票交易。
尽管他给人的印象一向为谦谦君子的模样—“以前从没出过什么问题”,但科维尔却对检察官说:他早在2005年6月便已开始了第一次违规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赢利50万欧元。”
自此,又惊又喜的科维尔开始了一发而不可收的金钱冒险游戏。2007年,科维尔豪赌市场会下跌,因此大量做空。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同年兴业银行的总赢利不过55亿欧元。科维尔的这些违规交易在2007年末之前都相安无事,但新年假期过后市场风向开始对他不利。他买卖的“CAC-40指数”开始大幅下跌,进而给他持有的期货头寸造成严重损失。
据兴业银行的一名高管称,虽然科维尔试图掩盖,但还是东窗事发。科维尔改变了他一直以来用以隐瞒交易的手段,建立了“可能导致补充准备金”(也就是需要补充资金)的头寸,因而触发了电脑系统的警报。
兴业银行是仅次于巴黎银行的法国第二大银行,当年由拿破仑三世签字批准成立。该行已经向法国检方递交了诉状。不过,法官却在1月28日停止了对科维尔关于欺诈罪的指控调查,而对其展开“背信”等方面的正式调查。
他只是一个人吗?
从“欺诈”到“背信”—对杰罗姆•科维尔的交易动机,各方观点莫衷一是。他的朋友说,过去一年科维尔父亲去世、妻子与他分手,家庭悲剧可能是他犯下大错的原因之一。
不过,与科维尔有过深入交谈的检察官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并不是为了自己赚钱,他所希望的是成为优秀交易员,出人头地、获得承认,是科维尔心底深处最强烈的渴望。”法国总工会代表、法国兴业银行40岁的老员工米歇尔•马尔谢也谈到,科维尔有心理问题,“渴望得到同事的认可”。
听上去这似乎很有道理,但细琢磨不难发现,这并不是简单的某个“神经错乱”的人犯下的个人问题。如果说科维尔将法国兴业银行引致楼顶,那么决定是否跳下去的还是法国兴业银行自己。其实就在巨亏曝光后,仍有诸多“巧合”让法国兴业银行陷入危机重重的迷雾里。
2008年1月24日,美国抵押贷款危机导致兴业银行损失20亿欧元,董事长溥敦和投资银行主管让•皮埃尔•马斯蒂尔提交了辞呈,但均被董事会否决;1月28日,法国兴业银行近百名股东起诉银行监事会成员罗伯特•戴涉嫌内幕交易和操控股价;2月3日,法新社报道,法国兴业银行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布东因涉嫌洗钱,将在巴黎出庭受审;2月7日路透社报道,法国兴业银行旗下罗马尼亚BRD银行一名职员被抓,其试图将两笔总额约319万美元的款项偷偷转账;当然与本案有直接关系的,就是此后曝出兴业银行拥有部分所有权的经纪公司中的一名职员对科维尔行为知情,并被法院传唤。
科维尔在2月5日接受采访时说,兴业银行巨额亏损案不全是他的错,他不愿成为“替罪羊”。当时科维尔身着牛仔裤、白底格子衬衫,面带微笑,看上去颇为镇静。他声称媒体报道不实,“我既没有想要自杀,也不感到抑郁。”他还说,事发之后,自己“从未想过逃跑”。
科维尔坚称,自己违规操作并非出于个人利益。“在这件事中,我完全没有任何个人企图,目的是要为银行赚钱。”但他承认,自己在操作时有些“丧失理智”。
那么,是什么让科维尔这样“玩命”地为法国兴业银行“赚钱”呢?又为什么像这样一家历史悠久的跨国银行集团从CEO到普通员工丑闻不断呢?
他不是一个人!很显然,科维尔的“病灶”源自“组织”贪欲的肌理。事实上,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因为法国兴业银行的高压环境,已经发生了3起员工自杀事件。
科维尔2000年毕业于法国里昂第二大学,获金融市场运营管理硕士学位。此前,他在法国南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科维尔刚进入兴业银行时并不受重视。多年后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交易员,可级别依然不高。在几次操作获利之后,上司对科维尔的态度发生了变化。2007年,科维尔只休假4天,虽然放弃休假是他为避免别人发现违规交易。但科维尔自己也说:“我不相信上级主管没有意识到我的交易金额,小额资金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利润,我用的手法根本算不上复杂。不过只要我们赚钱,见好就收,就不会有人说什么。”
兴业银行董事长溥敦拒绝透露过去几个月科维尔所建立头寸的详细情况。但他表示,如果不是迅速采取了行动,所酿成的损失可能会是现在的10倍。然而有证据表示此前数次警告均未引起该行注意,特别是欧洲金融衍生产品期货期权交易所在去年11月份就提醒过兴业银行科维尔的账面存在异常头寸,并进行了书面预警。
许多金融专家认为,一个人不会引发这么大的银行丑闻,这跟整个银行的管理松散有关。但说到底仍然是“人祸”,只是显然不是一个人的“霍乱”。
天使还是魔鬼?
在科维尔加入到全球著名的“魔鬼交易员”行列之后,又有“科维尔是‘天使在人间’”的说法甚嚣尘上。
科维尔的雇主是在2008年1月19日发现他的欺诈交易仓位的,这与1月21日和22日的股指暴跌刚好巧合。1月21日,欧洲股市暴跌6%。1月22日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拯救暴跌的股市,而这正是法国兴业银行试图平掉科维尔建立的所有仓位的时候。有人认为是兴业银行的平仓行动造成了股市的混乱并引发了美联储的降息。
一些经济学家称赞31岁的科维尔是世界经济的“救星”。他们分析说,兴业银行在发现科维尔的违规交易后,动手平仓,引发市场猜测,该行低价贱卖这些仓位也许就是导致全球股市大幅下跌的原因;随后,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创下23年以来最大的单次降息幅度,这可能是使世界经济走出衰退的“拐点”。德银证券公司前首席经济分析师爱德华•亚德尼说:“衰退几乎已经过去了,感谢杰罗姆•科维尔在巴黎的作为,以及美联储在华盛顿的‘积极’回应,在我记忆中,从来没有过这样强有力的经济支持,阻止了衰退征兆变为现实。”
不过,更多人认为,美联储不可能预知信息,一切似乎只是巧合。但科维尔的“大手笔”还是会有一些积极作用,如现在正在全球金融业中普遍论证的“强制执行休假”、“改革投行奖金制度”、“金融体系改革”等。若这些果真能积极推行,则科维尔带来的正面影响亦将“彪炳青史”。
这个冬天他干了什么?
2008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一名经理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要求确认一笔交易。但让他感到诧异的是,发件方早已被兴业银行限制往来。
兴业银行开始追查发现,这原来是一笔虚假交易,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科维尔。顺藤摸瓜,杰罗姆•科维尔违规购入大量欧洲股指期货,造成49亿欧元的惊天“大窟窿”也就此曝光。
但是,这个现实中的传奇与好莱坞影片的传统剧情毕竟不同。故事的主角科维尔既非天才也非身居要职,事实上他只是兴业银行在巴黎西区Delta One小组的一名低级别交易员,年薪只有10万欧元左右。
在家人和邻居们眼里,科维尔长相英俊、沉默寡言,“是个诚实的孩子”,平时经常教孩子们柔道,也会彬彬有礼地为老人开门让路。而同事们则认为其工作认真、思维敏捷、处事低调。用兴业银行联席首席执行长谢德恩的话说,科维尔平日神经脆弱,实在想象不出他竟会做出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
今年31岁的杰罗姆•科维尔出生于法国西部布雷顿半岛一个普通人家,2000年,科维尔进入法国兴业银行,从事后台信息处理和监管工作。此段经历使他熟知交易程序和监视系统,为其后能够绕过监视系统违规交易埋下了伏笔。
2005年,科维尔走上前台成为交易员,他的日常工作是根据波动预期买卖欧洲各大股指的期货,他擅长根据“道琼斯欧元区斯托克50”之类的指数进行一揽子股票交易。
尽管他给人的印象一向为谦谦君子的模样—“以前从没出过什么问题”,但科维尔却对检察官说:他早在2005年6月便已开始了第一次违规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赢利50万欧元。”
自此,又惊又喜的科维尔开始了一发而不可收的金钱冒险游戏。2007年,科维尔豪赌市场会下跌,因此大量做空。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同年兴业银行的总赢利不过55亿欧元。科维尔的这些违规交易在2007年末之前都相安无事,但新年假期过后市场风向开始对他不利。他买卖的“CAC-40指数”开始大幅下跌,进而给他持有的期货头寸造成严重损失。
据兴业银行的一名高管称,虽然科维尔试图掩盖,但还是东窗事发。科维尔改变了他一直以来用以隐瞒交易的手段,建立了“可能导致补充准备金”(也就是需要补充资金)的头寸,因而触发了电脑系统的警报。
兴业银行是仅次于巴黎银行的法国第二大银行,当年由拿破仑三世签字批准成立。该行已经向法国检方递交了诉状。不过,法官却在1月28日停止了对科维尔关于欺诈罪的指控调查,而对其展开“背信”等方面的正式调查。
他只是一个人吗?
从“欺诈”到“背信”—对杰罗姆•科维尔的交易动机,各方观点莫衷一是。他的朋友说,过去一年科维尔父亲去世、妻子与他分手,家庭悲剧可能是他犯下大错的原因之一。
不过,与科维尔有过深入交谈的检察官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并不是为了自己赚钱,他所希望的是成为优秀交易员,出人头地、获得承认,是科维尔心底深处最强烈的渴望。”法国总工会代表、法国兴业银行40岁的老员工米歇尔•马尔谢也谈到,科维尔有心理问题,“渴望得到同事的认可”。
听上去这似乎很有道理,但细琢磨不难发现,这并不是简单的某个“神经错乱”的人犯下的个人问题。如果说科维尔将法国兴业银行引致楼顶,那么决定是否跳下去的还是法国兴业银行自己。其实就在巨亏曝光后,仍有诸多“巧合”让法国兴业银行陷入危机重重的迷雾里。
2008年1月24日,美国抵押贷款危机导致兴业银行损失20亿欧元,董事长溥敦和投资银行主管让•皮埃尔•马斯蒂尔提交了辞呈,但均被董事会否决;1月28日,法国兴业银行近百名股东起诉银行监事会成员罗伯特•戴涉嫌内幕交易和操控股价;2月3日,法新社报道,法国兴业银行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布东因涉嫌洗钱,将在巴黎出庭受审;2月7日路透社报道,法国兴业银行旗下罗马尼亚BRD银行一名职员被抓,其试图将两笔总额约319万美元的款项偷偷转账;当然与本案有直接关系的,就是此后曝出兴业银行拥有部分所有权的经纪公司中的一名职员对科维尔行为知情,并被法院传唤。
科维尔在2月5日接受采访时说,兴业银行巨额亏损案不全是他的错,他不愿成为“替罪羊”。当时科维尔身着牛仔裤、白底格子衬衫,面带微笑,看上去颇为镇静。他声称媒体报道不实,“我既没有想要自杀,也不感到抑郁。”他还说,事发之后,自己“从未想过逃跑”。
科维尔坚称,自己违规操作并非出于个人利益。“在这件事中,我完全没有任何个人企图,目的是要为银行赚钱。”但他承认,自己在操作时有些“丧失理智”。
那么,是什么让科维尔这样“玩命”地为法国兴业银行“赚钱”呢?又为什么像这样一家历史悠久的跨国银行集团从CEO到普通员工丑闻不断呢?
他不是一个人!很显然,科维尔的“病灶”源自“组织”贪欲的肌理。事实上,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因为法国兴业银行的高压环境,已经发生了3起员工自杀事件。
科维尔2000年毕业于法国里昂第二大学,获金融市场运营管理硕士学位。此前,他在法国南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科维尔刚进入兴业银行时并不受重视。多年后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交易员,可级别依然不高。在几次操作获利之后,上司对科维尔的态度发生了变化。2007年,科维尔只休假4天,虽然放弃休假是他为避免别人发现违规交易。但科维尔自己也说:“我不相信上级主管没有意识到我的交易金额,小额资金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利润,我用的手法根本算不上复杂。不过只要我们赚钱,见好就收,就不会有人说什么。”
兴业银行董事长溥敦拒绝透露过去几个月科维尔所建立头寸的详细情况。但他表示,如果不是迅速采取了行动,所酿成的损失可能会是现在的10倍。然而有证据表示此前数次警告均未引起该行注意,特别是欧洲金融衍生产品期货期权交易所在去年11月份就提醒过兴业银行科维尔的账面存在异常头寸,并进行了书面预警。
许多金融专家认为,一个人不会引发这么大的银行丑闻,这跟整个银行的管理松散有关。但说到底仍然是“人祸”,只是显然不是一个人的“霍乱”。
天使还是魔鬼?
在科维尔加入到全球著名的“魔鬼交易员”行列之后,又有“科维尔是‘天使在人间’”的说法甚嚣尘上。
科维尔的雇主是在2008年1月19日发现他的欺诈交易仓位的,这与1月21日和22日的股指暴跌刚好巧合。1月21日,欧洲股市暴跌6%。1月22日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拯救暴跌的股市,而这正是法国兴业银行试图平掉科维尔建立的所有仓位的时候。有人认为是兴业银行的平仓行动造成了股市的混乱并引发了美联储的降息。
一些经济学家称赞31岁的科维尔是世界经济的“救星”。他们分析说,兴业银行在发现科维尔的违规交易后,动手平仓,引发市场猜测,该行低价贱卖这些仓位也许就是导致全球股市大幅下跌的原因;随后,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创下23年以来最大的单次降息幅度,这可能是使世界经济走出衰退的“拐点”。德银证券公司前首席经济分析师爱德华•亚德尼说:“衰退几乎已经过去了,感谢杰罗姆•科维尔在巴黎的作为,以及美联储在华盛顿的‘积极’回应,在我记忆中,从来没有过这样强有力的经济支持,阻止了衰退征兆变为现实。”
不过,更多人认为,美联储不可能预知信息,一切似乎只是巧合。但科维尔的“大手笔”还是会有一些积极作用,如现在正在全球金融业中普遍论证的“强制执行休假”、“改革投行奖金制度”、“金融体系改革”等。若这些果真能积极推行,则科维尔带来的正面影响亦将“彪炳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