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语复习中的三个突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e3wer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英语复习中的三个突破:即突破阅读理解,突破书面表达,突破短文改错三大难关。在卷中此三题共85分,占总分的56%,比重大,也是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而且英语运用能力的高低集中又都大致体现在这三大题上。因此,我们应把它们列为重点和难点。
  一、大量阅读,提高理解能力
  大量阅读,广泛接触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阅读能力向质的飞跃的关键,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就无法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在阅读时要首先注意内容的广泛性。高考阅读题涉及日常生活、人物传记、新闻报导、文化教育、史地知识、科普作品等。题材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如新闻的第一句话一般揭示文章的大意,交代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前后因果等。新闻标题、电视语言则多使用省略句。了解各种文章的特点会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其次在阅读中,要慎重选材。选材要适合学生程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积极性。有些老师只考虑到扩大词汇量和迅速提高解题能力,一味偏重选生词多的文章和出难题,其结果往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对提高能力极其不利。另外,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逐步地使同学们养成达标的阅读速度和具备娴熟的阅读技巧。在实践中,应着力培养五个方面的能力:①快速的浏览能力;②巧妙的猜词能力;③独立的分析能力;④准确的捕捉主题句的能力;⑤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技巧,就如虎添翼,完全具备了自学能力。毕业后,在学习和工作中他们将会受益无穷。
  二、突破书面表达关,提高写作水平
  书面表达是近似于翻译的"写话",要求学生从表达信息的角度组织文字,而且将信息嵌入英语特定的框架(即句型结构)中。书面表达的完成有赖于坚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有的学生不敢动手,有畏难情绪,表达不准确,言不达意,文章条理不清,不习惯用英语思维。要改变这种现象,高三复习势必全面进行,层层推进,步步过关,下面几点尤为重要:
  1、抓常用词汇、词组和句型。无论哪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基本的、常用的词、词组和句型。换句话说,有了基本的词、词组和句型,一般的交际内容就能表达了。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到高三阶段时要求能掌握三千左右的常用词,掌握住这些常用词、词组和句型,短文写作就有了基本保证,也达到了大纲上的要求。2、抓简单句的写作练习。简单句只要能正确地传递信息,达到交际目的,就是好句子。尽量使用简单句可以少出错误,事实上,历年高考书面表达项所给的参考答案,都是以简单句为主。
  3、抓各种体裁的写作。目前中学生英语作文能力相对低弱,这是长期以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所造成的。为了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加强各种体裁的短文写作很有必要。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离开了大量的练习是难以提高能力的。中学课文有记叙文(包括日记)、描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如书信、便条、通知)等,综观近几年高考题,写作体裁至少出现了应用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三种,因此,比较全面地进行各种体裁的练习势在必行。
  三、突破短文改错关
  短文改错的错误涉及语法、习语、行文逻辑、单词拼写等内容。它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冷静的头脑。此题难度较大,学生对此有一种畏惧心理。为此,教师应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使之掌握一定的技巧,以保证一定量的训练,减少盲目性。
  判断不准是学生最大的问题,往往是苦于找不准错误,将不该改的改了而该改的又未改。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缺乏足够的训练和丰富的经验是个重要原因。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就会慢慢了解命题人的思维和"习惯"出现的错误。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主谓不一致,人称前后不一致,名词单复数的误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混用,动词的时态不当,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及关联词使用不当等。足够的训练会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减少盲目性,做到看准问题有的放矢,提高正确率,以通读全文,熟悉内容,整体把握。
  许多学生习惯拿起题目就做,对文章缺乏全面理解和整体把握。这样会导致脱离语境,不考虑上下文联系而支离破碎地理解原文,甚至断章取义。针对这种情况,应指导学生先通读全文,以取得对文章的完整、确切的理解,再进行改错。只有这样,才能"登高望远"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综上所述,我们只有把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感、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一方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一方面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和突破,才能适应NMET新型题的变化。
其他文献
一、创设情境导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也说过,"所谓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导趣,就是教师巧妙地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是课堂效率高低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可从历史典故、诗词歌曲、投影录像、图片资料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投入新课题学习,使教与学同步,以期学生迅速进
期刊
【摘 要】新高考下教材在历史复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对教材重视。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师要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特点,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理解教材的历史概念,掌握历史知识,形成能力,在高考中取得满意成绩。  【关键词】 新高考 利用 教材  《历史考试大纲》具体提出了四大能力要求,新课标高考体现了新课改的方向和创新精神,高考试卷注重考查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
摘要:中国文字历史悠久,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可如今中学生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特别是在试卷上所反映出来的错别字可谓花样百出。本文单就历史试卷中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历史 试卷 错别字 成因 对策  错别字是个统称,分开来说就是错字和别字。错字:写字时因笔画或结构错误,写成了本无其字的字。别字:写字时,因形、音、义的影响,把甲字写成了乙字。2011年开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都要经过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教授,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之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乡土地理材料是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生动与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
期刊
在当今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中,inquiry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之一。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现在我们常说教学要创新,怎么创新?许多人感到迷离,其实,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创新就
期刊
【摘 要】针对历史新课标多元性、开放性、模块式的特点,势必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本文以作者在实践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为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研究性教学方法  一、引言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对于历史事件的讲解不生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课堂气
美军占领巴格达后,我主动请战前往伊拉克进行了40多天的战地采访,与其他三位同事生死与共,同舟共济。这本书就以我的活动和经历为主线。在我看来,回顾美国攻打和占领伊拉克的整个过程、关注仍在伊拉克“燃烧”的战火,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是新华社“伊拉克战争报道”机制中的一颗螺丝钉,是中国新闻工作者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因此,我用相当的篇幅介绍了新华社如何组织和指挥这场战争报道,讲述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凤凰
摘要 历史教学中的"理解"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但同时也是我们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它对初中学生正确地看待社会、对待他人、认识自己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洋务运动》这一单元的教学来探索、归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的促进学生理解的几种方式,如师生共同制定启发性论题、师生共同确定单元理解目标、精心安排理解活动、对学生进行持续性评估等来加强和促进学生的历史理解力,提高他们对历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