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历史新课标多元性、开放性、模块式的特点,势必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本文以作者在实践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为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研究性教学方法
一、引言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对于历史事件的讲解不生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就会变得很沉闷,教学效果也会很差。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重视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将会使教学更有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二、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法界定及教学原则
所谓研究性教学法是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基于强调科学原理形成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面向过程,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研究性教学需要分多层次来理解:从教学观念来讲,研究性教学即不能单单"以教师为中心",也不能"以学生为中心",应在教学中坚持"以课题或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共同探索和共同发展的教学观念";从教学模式上来讲,即以研究探索教学模式为主,根据教师、学生的特点、学科特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条件的特点来结合自学模式、合作模式和传授模式的高度优化组合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上来讲,研究性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结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反思探索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同时还要符合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三、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法实施策略
"探究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在实施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当然在教学活动之前,需要首先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事件的材料,最后汇集到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各个层面、角度进行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以讲解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英国工业革命(蒸汽的力量)"一课为例,用探究教学法贯穿其中,来谈谈具体实施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创造和谐教学氛围
教师首先需要确定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知识上、理论上都学到些什么?通过"探究法"教学在能力上可以得到些什么?在实践上能做些什么?在情感上能体验到什么?
讲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我们需要对工业革命做出比较公正的评价。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19世纪扩展到欧洲大陆、北美和日本,是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通过探究讨论,让同学们辩证的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
探究法鼓励学生质疑和讨论,有利于营造一个教学相长的和谐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广泛地涉猎知识,寻求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整体素质。
(二)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史学研究能力
在教学活动之前,需要首先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事件的材料和史实证据,最后汇集到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各个层面、角度进行讨论探究。在此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查找文献,鼓励学生利用所有资源去搜集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资料:图书馆的书籍、资料,电视科教频道的视频,互联网上的资料等。课堂上允许学生利用视频设备将大量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将工业革命直观地展示,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当学生掌握的资料越多,课堂上的问题探究就会越激烈。
学生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认真细致地了解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要弄清楚哪些资料是自己需要的部分,历史学家对英国工业革命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不同观点,研究的现状是什么。也就是说,查阅相关资料除了为研究提供内容参考和背景材料外,它还提供对于课堂分析的思路及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材料,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设计问题探究情境,发挥主体主导作用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有一定根据的内部思维活动或初步的资料搜集和实际调查研究对问题形成假定性的答案。形式上可先分成小组进行:首先将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小组提出一个问题,组内部讨论;然后每组学生向另一组学生提出问题,每组学生共同就彼此问题探究学习,探讨并给予答复;最后再推出代表全班发言,总结各种问题,并进行解答。比如:问题设置为:"比英国更早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为何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较早的殖民大帝国--西班牙、葡萄牙为什么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你如何评价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功过是非"等等。
当然,研究性教学方法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历史知识的智力竞赛、针对某种历史事件的辩论等等类似的形式。研究性教学方法,确实是一种好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但真正有效实行研究性教学方法绝非易事,它对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的要求甚高。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使用研究性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赵秀玲.历史教育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何成刚.高思超.努力提升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史学水平[J].历史教学
[3]黄立勤.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课堂提问的探索[J].考试周刊
[4]陈伟国.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主编朱汉国教授访谈录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研究性教学方法
一、引言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对于历史事件的讲解不生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就会变得很沉闷,教学效果也会很差。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重视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将会使教学更有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二、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法界定及教学原则
所谓研究性教学法是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基于强调科学原理形成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面向过程,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研究性教学需要分多层次来理解:从教学观念来讲,研究性教学即不能单单"以教师为中心",也不能"以学生为中心",应在教学中坚持"以课题或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共同探索和共同发展的教学观念";从教学模式上来讲,即以研究探索教学模式为主,根据教师、学生的特点、学科特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条件的特点来结合自学模式、合作模式和传授模式的高度优化组合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上来讲,研究性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结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反思探索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同时还要符合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三、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法实施策略
"探究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在实施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当然在教学活动之前,需要首先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事件的材料,最后汇集到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各个层面、角度进行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以讲解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英国工业革命(蒸汽的力量)"一课为例,用探究教学法贯穿其中,来谈谈具体实施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创造和谐教学氛围
教师首先需要确定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知识上、理论上都学到些什么?通过"探究法"教学在能力上可以得到些什么?在实践上能做些什么?在情感上能体验到什么?
讲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我们需要对工业革命做出比较公正的评价。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19世纪扩展到欧洲大陆、北美和日本,是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通过探究讨论,让同学们辩证的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
探究法鼓励学生质疑和讨论,有利于营造一个教学相长的和谐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广泛地涉猎知识,寻求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整体素质。
(二)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史学研究能力
在教学活动之前,需要首先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事件的材料和史实证据,最后汇集到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各个层面、角度进行讨论探究。在此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查找文献,鼓励学生利用所有资源去搜集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资料:图书馆的书籍、资料,电视科教频道的视频,互联网上的资料等。课堂上允许学生利用视频设备将大量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将工业革命直观地展示,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当学生掌握的资料越多,课堂上的问题探究就会越激烈。
学生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认真细致地了解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要弄清楚哪些资料是自己需要的部分,历史学家对英国工业革命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不同观点,研究的现状是什么。也就是说,查阅相关资料除了为研究提供内容参考和背景材料外,它还提供对于课堂分析的思路及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材料,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设计问题探究情境,发挥主体主导作用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有一定根据的内部思维活动或初步的资料搜集和实际调查研究对问题形成假定性的答案。形式上可先分成小组进行:首先将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小组提出一个问题,组内部讨论;然后每组学生向另一组学生提出问题,每组学生共同就彼此问题探究学习,探讨并给予答复;最后再推出代表全班发言,总结各种问题,并进行解答。比如:问题设置为:"比英国更早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为何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较早的殖民大帝国--西班牙、葡萄牙为什么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你如何评价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功过是非"等等。
当然,研究性教学方法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历史知识的智力竞赛、针对某种历史事件的辩论等等类似的形式。研究性教学方法,确实是一种好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但真正有效实行研究性教学方法绝非易事,它对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的要求甚高。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使用研究性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赵秀玲.历史教育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何成刚.高思超.努力提升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史学水平[J].历史教学
[3]黄立勤.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课堂提问的探索[J].考试周刊
[4]陈伟国.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主编朱汉国教授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