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们怀着仰慕和敬老之情,驱车前往潭山镇店上村皂田村民小组拜访了百岁老人邹毛秀。一进门,老人就给我们倒茶递烟,非常热情。她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腰不弯、背不驼、身材修长、脸色红润、双目有神、手脚灵活,根本不像是一个年过百岁的老人。
邹毛秀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属羊,今年102岁。祖籍宜丰县潭山镇邹家村。旧社会,因家里贫寒,10岁那年就做了黄家的童养媳,整天忙着放牛、砍柴、打猪草、洗衣、做饭、侍奉公婆,没有进过学堂门。17岁与黄氏圆房(正式结婚),生有二子,老大叫黄锦如,老二叫黄锦仁,一家人全靠租种地主的8亩田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上餐没下餐。解放初期,她担任过乡妇女主任。因没有文化无法开展工作,两年后便回家参加农业生产。此后不久,丈夫去世。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帮他们成家立业。邹毛秀老人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过去的事情,诸如时间、地点、人物姓名以及亲人的生日,她都记得一清二楚。此时,我们不禁为老人惊人的记忆力深为叹服。
我们请她谈谈长寿的经验。她似乎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淡然一笑地说:“我也不晓得自己是如何能活到这把年纪的。”正好她的儿子和儿媳妇都在身边,便你一言,我一语,谈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一生勤劳俭朴。邹毛秀生活在农村,年轻时就挑起家中生活重担,长年累月参加生产劳动,养成了勤劳俭朴的美德和生活习惯。丈夫去世后,她一直随老二黄锦仁、二媳梅麦秋一起生活,帮着带孙子、孙女,洗衣做饭等,有空就做些针线活。她的衣服破了,便缝缝补补,继续穿,舍不得丢弃。她认为,如今年纪大了,只要有吃有穿,身体健康,日子过得顺顺当当,不增加家人的负担就是最大的快乐。因为她劳动惯了,一天闲着就感觉不舒服。现在她虽然年逾百岁,但每天仍在动手动腿,如扫地抹灰、整理床铺、晾晒衣被等。每天下午,她一个人从楼上走下去,不要拐杖,不要人搀扶,到潭山集镇上走一走,看一看,有什么新鲜事就回来跟家人说。大概由于她每天坚持活动,机体新陈代谢旺盛,四肢百骸不易老化,这是她得以获得高寿的基本要素之一。
第二,为人忠厚善良。邹毛秀性格温和,在当童养媳期间就懂得孝敬公婆,谨言慎行,深得邻居及亲友们的称赞。结婚以后,相夫教子,劳动生产,操持家务,堪称贤妻良母。她还乐于助人,村子里不管哪家办婚丧喜事,她都不请自到,主动帮忙。她表弟吴洪昌,父亲死得早,母亲改了嫁,成了孤儿。邹毛秀便把他接到自己身边,抚养成人,并帮他成家立业。“文革”期间,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黄岗山分校一名上海籍干部,是她的邻居,因生活上没有着落,在她家吃住两年多,无钱交伙食费,她毫无怨言,体谅人家当时的困难。同时,她心态好,对新生事物看得惯,从不背后议论别人,邻居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她讲,把她视为自己的亲人。
第三,家庭和睦幸福。邹毛秀老人现在全家共有十余人,儿子儿媳有的在乡政府工作,有的教书,孙子也都参加了工作,都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儿子儿媳对她体贴入微,生活上照顾得特别好。夏天端茶送水,冬天生火取暖,都无须老人操心。在膳食上按照老人的嗜好调配,尽量让她吃得好,喝得香。近年来她随儿子搬进了新居,给她在二楼安排了一个向阳的房间。儿媳怕老人晚上不方便,给装了床头开关,每天晚上还起床看她几次。邹毛秀老人深有感触地说:“我能活到一百多岁,多亏了好媳妇梅麦秋的照料。”
第四,生活安定有序。店上村地处耶溪河上游的平原地带,四面高山环抱,森林茂密;耶溪河两岸阡陌纵横,良田沃野。这里四季分明,空气清新。邹毛秀老人长期生活在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她得以长寿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据当地群众介绍,村子里年满90岁的老人还有好几个。此外,邹毛秀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六七点钟起床,洗漱之后必须下楼走走,再用早餐。上午串串门、散散步或到集镇上看看,碰见熟人聊聊天。每天午睡2小时,下午看电视,晚上七八点钟睡觉。饮食从不挑剔,有什么就吃什么。平时喜欢吃豆类、鲜鱼、辣椒、瓜类、青菜、萝卜、脚板薯、红薯等。早餐以吃面、粉为主或吃两个包子,有时吃点麻糍、稀饭,中餐和晚餐吃2两米饭,有时吃些零食和水果,但从不过量。她特别讲究饮食卫生,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吃,生冷和过于肥腻的食品不吃,并注意五味调和,干稀搭配。老人平时很少生病,也很少吃药,有点小毛病通过饮食和生活调理,往往不治自愈。她的儿子儿媳说,老人的生活安定有序、身体健康是全家人的幸福。
责编/纪生
邹毛秀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属羊,今年102岁。祖籍宜丰县潭山镇邹家村。旧社会,因家里贫寒,10岁那年就做了黄家的童养媳,整天忙着放牛、砍柴、打猪草、洗衣、做饭、侍奉公婆,没有进过学堂门。17岁与黄氏圆房(正式结婚),生有二子,老大叫黄锦如,老二叫黄锦仁,一家人全靠租种地主的8亩田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上餐没下餐。解放初期,她担任过乡妇女主任。因没有文化无法开展工作,两年后便回家参加农业生产。此后不久,丈夫去世。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帮他们成家立业。邹毛秀老人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过去的事情,诸如时间、地点、人物姓名以及亲人的生日,她都记得一清二楚。此时,我们不禁为老人惊人的记忆力深为叹服。
我们请她谈谈长寿的经验。她似乎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淡然一笑地说:“我也不晓得自己是如何能活到这把年纪的。”正好她的儿子和儿媳妇都在身边,便你一言,我一语,谈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一生勤劳俭朴。邹毛秀生活在农村,年轻时就挑起家中生活重担,长年累月参加生产劳动,养成了勤劳俭朴的美德和生活习惯。丈夫去世后,她一直随老二黄锦仁、二媳梅麦秋一起生活,帮着带孙子、孙女,洗衣做饭等,有空就做些针线活。她的衣服破了,便缝缝补补,继续穿,舍不得丢弃。她认为,如今年纪大了,只要有吃有穿,身体健康,日子过得顺顺当当,不增加家人的负担就是最大的快乐。因为她劳动惯了,一天闲着就感觉不舒服。现在她虽然年逾百岁,但每天仍在动手动腿,如扫地抹灰、整理床铺、晾晒衣被等。每天下午,她一个人从楼上走下去,不要拐杖,不要人搀扶,到潭山集镇上走一走,看一看,有什么新鲜事就回来跟家人说。大概由于她每天坚持活动,机体新陈代谢旺盛,四肢百骸不易老化,这是她得以获得高寿的基本要素之一。
第二,为人忠厚善良。邹毛秀性格温和,在当童养媳期间就懂得孝敬公婆,谨言慎行,深得邻居及亲友们的称赞。结婚以后,相夫教子,劳动生产,操持家务,堪称贤妻良母。她还乐于助人,村子里不管哪家办婚丧喜事,她都不请自到,主动帮忙。她表弟吴洪昌,父亲死得早,母亲改了嫁,成了孤儿。邹毛秀便把他接到自己身边,抚养成人,并帮他成家立业。“文革”期间,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黄岗山分校一名上海籍干部,是她的邻居,因生活上没有着落,在她家吃住两年多,无钱交伙食费,她毫无怨言,体谅人家当时的困难。同时,她心态好,对新生事物看得惯,从不背后议论别人,邻居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她讲,把她视为自己的亲人。
第三,家庭和睦幸福。邹毛秀老人现在全家共有十余人,儿子儿媳有的在乡政府工作,有的教书,孙子也都参加了工作,都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儿子儿媳对她体贴入微,生活上照顾得特别好。夏天端茶送水,冬天生火取暖,都无须老人操心。在膳食上按照老人的嗜好调配,尽量让她吃得好,喝得香。近年来她随儿子搬进了新居,给她在二楼安排了一个向阳的房间。儿媳怕老人晚上不方便,给装了床头开关,每天晚上还起床看她几次。邹毛秀老人深有感触地说:“我能活到一百多岁,多亏了好媳妇梅麦秋的照料。”
第四,生活安定有序。店上村地处耶溪河上游的平原地带,四面高山环抱,森林茂密;耶溪河两岸阡陌纵横,良田沃野。这里四季分明,空气清新。邹毛秀老人长期生活在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她得以长寿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据当地群众介绍,村子里年满90岁的老人还有好几个。此外,邹毛秀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六七点钟起床,洗漱之后必须下楼走走,再用早餐。上午串串门、散散步或到集镇上看看,碰见熟人聊聊天。每天午睡2小时,下午看电视,晚上七八点钟睡觉。饮食从不挑剔,有什么就吃什么。平时喜欢吃豆类、鲜鱼、辣椒、瓜类、青菜、萝卜、脚板薯、红薯等。早餐以吃面、粉为主或吃两个包子,有时吃点麻糍、稀饭,中餐和晚餐吃2两米饭,有时吃些零食和水果,但从不过量。她特别讲究饮食卫生,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吃,生冷和过于肥腻的食品不吃,并注意五味调和,干稀搭配。老人平时很少生病,也很少吃药,有点小毛病通过饮食和生活调理,往往不治自愈。她的儿子儿媳说,老人的生活安定有序、身体健康是全家人的幸福。
责编/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