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的课堂改革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先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再设计有统领性的研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和合作学习,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关键词】研学问题;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注重情感体验;培养语感
一、先研学生,掌握学情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他们的引导者,进行实时的点拨。上《观潮》一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景观描写的资料,有的學生收集了描写桂林山水的资料、有的是描写长城的资料等等。学生的描写往往欠缺细致、动静结合和对感情的抒发。经过和学生交谈,我了解到只有少数学生知道课文哪里该详写,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我为此设计了研学铺垫的任务: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地方属于详写,哪些地方属于略写?并让孩子们学会主动和同学一起探究得出答案。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在研学后教的理念中,这一步属于老师研究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只有老师充分掌握了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教学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二、研学问题,确定阅读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问题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的引子。
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本文描写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人物是谁,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如何去感受阅读作者的思想情感。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本文的描写中,潮来前和潮来时的情景有何变化,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让孩子从方法入手再带着他们不同的理解去试着读读,阅读出潮水来之前的段落和潮来时的段落,从读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的意图。
三、自主学习,为合作奠基
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学生要善于激励自己的学习动机,促使自己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如在上《端午粽》一课时,要让一年级孩子对粽子有所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这是本课最难的地方,所以我在上课之前先让孩子们自己查找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风俗习惯,让他们先学会自己去探究学习,再在上课时留出5分钟时间给他们进行汇报。孩子们初步对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有了一些掌握,我们再进行本课教学。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准备好了53个粽子,每个孩子手里发一个。大家拿到那热腾腾的粽子进入课文学习,每个人都激情饱满。从外到内的观察,通过看、闻、尝三个步奏孩子们已经能将课文知识更好的了解和把握了。
四、合作研讨,升华感情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力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如教《扁鹊治病》一文,我先让学生合作学习,探讨大家提出的问题,以探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走进文本,感悟文章的美,感受人物的思想。我让学生首先借助提示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让小组合作做好填空练习。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扁鹊最后一次拜见蔡桓公,为什么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呢?
请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读完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通过组内合作朗读和交流,让学生感受扁鹊的无奈,并说说自己最想对文中的人物说几句话,学生的热情就来了:
生1:国王啊,你再不听劝告,你的生命就难保了。
生2:国王,扁鹊我可是为你好啊。
生3:扁鹊,你真是一位高明的医生啊。
……
师:当得知国王的病已入骨髓时,扁鹊会怎么说呢?
有的说“我再不逃走,我自身就难保啦!”有的说;“我再不逃走的话,国王肯定要了我的命。”……
通过学生小组研学和交流学习来传情和悟情,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一遍遍读,读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的能力。
五、适时引导、点拨,水到渠成
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的引导也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教《钓鱼的启示》一课,在巡堂指导时我发现小组的同学突然沉默了,半晌也没人说一句话,怎么回事?我忙过去询问,原来一位同学提出质疑:“父亲为什么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听后笑笑说:“这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联系一下“我”钓鱼以及放鱼的经过你们就会理解这句话了。”一位同学听了,马上抢着说:“我懂了,这句话告诉我们:把鱼放回湖里是对的,而把鱼留下是错的。因为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大鲈鱼,所以要把鱼放回湖里就很艰难。”其他组员也恍然大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也要不断地思考、学习、实践、反思,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只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实现学生阅读的高效。
参考文献
[1]陈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J].上海:上海教育,2001(24).
[2]李毓秋,张厚粲,李彬,李凤玫.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构的研究[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2003(3).
【关键词】研学问题;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注重情感体验;培养语感
一、先研学生,掌握学情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他们的引导者,进行实时的点拨。上《观潮》一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景观描写的资料,有的學生收集了描写桂林山水的资料、有的是描写长城的资料等等。学生的描写往往欠缺细致、动静结合和对感情的抒发。经过和学生交谈,我了解到只有少数学生知道课文哪里该详写,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我为此设计了研学铺垫的任务: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地方属于详写,哪些地方属于略写?并让孩子们学会主动和同学一起探究得出答案。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在研学后教的理念中,这一步属于老师研究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只有老师充分掌握了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教学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二、研学问题,确定阅读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问题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的引子。
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本文描写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人物是谁,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如何去感受阅读作者的思想情感。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本文的描写中,潮来前和潮来时的情景有何变化,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让孩子从方法入手再带着他们不同的理解去试着读读,阅读出潮水来之前的段落和潮来时的段落,从读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的意图。
三、自主学习,为合作奠基
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学生要善于激励自己的学习动机,促使自己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如在上《端午粽》一课时,要让一年级孩子对粽子有所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这是本课最难的地方,所以我在上课之前先让孩子们自己查找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风俗习惯,让他们先学会自己去探究学习,再在上课时留出5分钟时间给他们进行汇报。孩子们初步对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有了一些掌握,我们再进行本课教学。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准备好了53个粽子,每个孩子手里发一个。大家拿到那热腾腾的粽子进入课文学习,每个人都激情饱满。从外到内的观察,通过看、闻、尝三个步奏孩子们已经能将课文知识更好的了解和把握了。
四、合作研讨,升华感情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力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如教《扁鹊治病》一文,我先让学生合作学习,探讨大家提出的问题,以探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走进文本,感悟文章的美,感受人物的思想。我让学生首先借助提示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让小组合作做好填空练习。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扁鹊最后一次拜见蔡桓公,为什么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呢?
请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读完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通过组内合作朗读和交流,让学生感受扁鹊的无奈,并说说自己最想对文中的人物说几句话,学生的热情就来了:
生1:国王啊,你再不听劝告,你的生命就难保了。
生2:国王,扁鹊我可是为你好啊。
生3:扁鹊,你真是一位高明的医生啊。
……
师:当得知国王的病已入骨髓时,扁鹊会怎么说呢?
有的说“我再不逃走,我自身就难保啦!”有的说;“我再不逃走的话,国王肯定要了我的命。”……
通过学生小组研学和交流学习来传情和悟情,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一遍遍读,读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的能力。
五、适时引导、点拨,水到渠成
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的引导也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教《钓鱼的启示》一课,在巡堂指导时我发现小组的同学突然沉默了,半晌也没人说一句话,怎么回事?我忙过去询问,原来一位同学提出质疑:“父亲为什么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听后笑笑说:“这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联系一下“我”钓鱼以及放鱼的经过你们就会理解这句话了。”一位同学听了,马上抢着说:“我懂了,这句话告诉我们:把鱼放回湖里是对的,而把鱼留下是错的。因为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大鲈鱼,所以要把鱼放回湖里就很艰难。”其他组员也恍然大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也要不断地思考、学习、实践、反思,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只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实现学生阅读的高效。
参考文献
[1]陈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J].上海:上海教育,2001(24).
[2]李毓秋,张厚粲,李彬,李凤玫.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构的研究[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