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备课要观照三个意识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bh54g45g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强调“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强调“一课一得”,强调“语文是学生读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倡导课内海量阅读,实现了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主题化,自主阅读生活化。但是一些地区的教师在初期备课时,常常只关注到单篇课文,对于统编教材的编者意图与学生的实际学情缺乏观照,对于单元整体教学没有规划和安排,没有语文能力的建构意识;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又常常觉得时间不够,主要问题在于切入点不够精准,教师的实践意识也不强。本文结合“语文主题学习”的特点,认为备课须观照三个意识:目标意识、整体意识和整合意识。下面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花钟》为例作具体说明。
  一、目标意识
  实验项目目标意识。“语文主题学习”虽然强调运用语文主题图书来链接文章,整合读书资源,但读书的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在读书中提升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也就是说,“语文主题学习”的项目目标是借助读书的数量和指导来关注人的改变与提升。
  “以学定教”的目标确定。在备课之前,对于学习目标的确定,教师要对话课标、教材、学生。尤其与学生对话时,首先要考虑文本对学生的价值,做到明晰方向,精准定位,敢于取舍。例如在确定《花钟》的学习目标时,可以先与课标对话。“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是中年级“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关键。而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导语、交流平台、泡泡语、课后习题等均指向这一语文要素。
  此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学情,也就是学习起点在哪里,本课的发展点又在哪里。学生之前对“提取信息,了解内容”与“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意思”这两个语文要素有经验,本单元则由“理解”大意向“概括”大意发展。落实到《花钟》这一课,其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意在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二、整体意识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学习目标体系呈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与学段、册次和单元的语文要素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须“勾连上下”“环顾左右”,进行整体解读,明确编者意图。懂得学生发展规律,才能明确教学方向,为学生“量身定做”学习策略。
  1.首先要关注不同学段语文要素的衔接
  以《花钟》的语文要素为例,这一语文要素目标序列衔接如下:低段目标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中段目标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概括一段话的意思”,抓“起因、经过、结果”,抓“主要人物与事件”,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再过渡到“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高段目标为“借助资料深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与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
  清楚了每个学段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教师就能有的放矢,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有序提高。
  2.关注同一学段(同一年级)语文要素的衔接
  同一年级中,上册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下册第四单元“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两个要素,在语言表述上基本相同,但区别就在于前一个强调“理解”,后一个强调“概括”。如教学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西沙群岛什么多,然后借助位于句首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关键句来理解段落大意,接着以例悟法,重点品读第三自然段,再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同时拓展阅读《庐山的云雾》,抓住关键句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而与之关联的下册第四单元的《花钟》,可以扣住三個关键词(即“关键句”“借助”“概括”)来落实语文要素。首先,师生一起细细回顾怎样找关键句,教师相机点拨:指挥整个段落中其他句子来完成表达一个意思任务的句子,就是关键句。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借助”这个词。怎样“借助”?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可以直接用关键句;如果不能直接借助,就要修改关键句来概括段落大意。那么怎样概括?第一种方法是“截取”关键句,第二种方法是“改写”关键句。这样,才是真正做到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很显然,这同一年级(上、下册)的两个语文要素,无论是理解还是概括,都在为中段目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打基础。后一个要素是对前一个要素的发展和提升,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3.关注同一册次语文要素的衔接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编者安排了“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在第七单元安排的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两个要素与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更指向“表达”。第三单元的《赵州桥》一课,可以链接《中国石拱桥》(节选)来迁移这一语文要素。第七单元可以选择《山中访友》《海的颜色》《拉萨的天空》(节选)三篇文章进行组文阅读,完成目标训练。从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到第七单元,训练目标实际上是由段落向整篇逐步过渡。语文能力发展路径循序渐进,学生就能初步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4.单元内部整体推进语文要素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花钟》一课落实“通过‘借助’(即摘句、截取、归并)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蜜蜂》一文则延续“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通过增加要素、改写摘句,把蜜蜂实验观察过程说清楚;略读课文《小虾》则继续实践训练这一语文要素;“交流平台”重点对“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进行梳理小结。可以看出,语文要素在单元内部也是整体推进的。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备《花钟》这一课,还要对其他两课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与安排,循序落实语文要素。
  三、整合意识
  整合,即围绕一个主题把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相连续的文章或整本书组合在一起,合成整体,由原来的“一篇”走向“一类”。在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课一得,切入点要精准,选文要精当
  语文主题学习主张“一篇课文确立一个核心发展目标”,即“一课一得”,以精读带略读的方法,精选整合的内容,选择相应的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才能体现整合的有效性。
  《花钟》一文,我们可以选择《一年四季花开花落》这篇文章进行组文阅读,切入点为“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本文不但与课文语用契合,还与课文类似,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花开,能拓展学生“围绕关键语句写生动”的能力,为其阅读实践提供了非常适切的素材。
  2.處理好“1”与“X”的关系
  整合时,还要处理好“1”与“X”的主次关系、先后关系与异同关系。《花钟》的课后习题有三道,教学时谁主谁次?解读文本后,我们发现,课后习题二“默读第1-2自然段,分别说说这两段话的大意”是教学时要突破的重难点目标,可以以此迁移实践,举一反三。而第一题与第三题也是须实现的学习目标,但在排序上可列为次要目标。
  3.化知为能时提供读写支架
  设计《花钟》一课的小练笔时,为了拓宽思维,“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来表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支架,如下(学生自选其一):
  (1)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
  (2)不同的花开放的月份是不同的。____。
  (3)不同的花开放的季节是不同的。
  。
  学生在品读语言时,发现了课文表达的秘密后(如运用了拟人手法,排列有序,花的特征明显,时间词的位置很有节奏感等),仿写出来的句子语言也很生动、有趣。
  4.不同的课型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在落实单元整体推进的大单元教学中,不同课型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单元预习课解决生字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质疑问难;精读引领课悟“法”;组文阅读课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提供支架让学生继续实践。本单元还有习作指导、讲评课、单元整理课和整本书的阅读课,这里不一一赘述。
  观照三个意识,目标精准定位后,还要注意有达到目标的学习台阶;同时,阅读能力的习得还要与生活连接。只有通过这样的层级实践,学生才能在“学过”的基础上“学会”。另外,在落实学习目标的课堂上还要营造学习氛围,课前备课就要预设学习情境,注意让学生有在“场”的学习,有真实的疑问,真实的生成。
其他文献
《世说新语·咏雪》中蕴含了很多深刻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古人对于教学的智慧。现在对此篇目的研究大多数都停留在“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对比研究上,而对于作品中所提到的教育理念研究不多。本文将细细品味《世说新语·咏雪》中的具体句子,分析这篇课文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以及它对于我们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重视教学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在中国古代,天气常勾起诗人们的各种情感,例如雨雪就是诗
【摘要】小学阶段是读诗研诗、阅读欣赏、激发兴趣的重要阶段。针对目前小学高段语文课堂中存在的诗词学习“少、浅、远”的现状,反观教师诗词教学中“薄、高、偏”的问题,本文认为应重构山水诗词学习的内容,创新学习范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研究各种类型的山水诗词,通过“主题吟赏”“项目探究”“应景游创”三大范式,进行讨论思辨、分析解密、诵读鉴赏。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内容重构,范式创新,山水诗词  研诗游
摘要:介绍了VFP数据表文件(.DBF)与Excel数据表(.XLS)间数据的相互转换,并对转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Visual FoxPro软件;Excel软件;数据文件;数据转换  中图分类号:TP311.1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396-02  The Data Conversion of DBF Files and
布面油画 116cm×160cm 2019年  赵子韬擅长撷取日常生活的片段,将熟悉的情景改变成诗意的图画,在他的画作中,丰富的色相和冷暖对比被抑制在透明的灰色调中,可见而不再有本来的清晰度,其带出的生活情景也随之减弱了它们原有的硬度。  此系列作品见证了赵子韬对日常生活图像的再创造的过程,相比于赵子韬过往的人物图像,该作品的人物刻画更加流畅,不拘泥于现实的人物形态而变得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即便是
潘勇  1984年生于贵州,先后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文学学士、美术学硕士。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盟省委老年青年妇女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艺术产业协会理事,四川省西部中国书画院画家,成都龙泉驿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写生中国龙泉分部主席,丹青艺象美术馆馆长,北京宋庄画家村签约画家。  “不人师门,无经传之教;师门传承有序,教
摘要:小学生时期正处于儿童关注社会、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对生活和周围发生的一切充满好奇与渴望,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轴心,为学生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将家庭、社会生活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成为我们目前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引言  生活是构成语文教育和教学内容的源泉,是人们进行语文学习最丰富的资源库,随着语文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语文学习活动
文学是在语言文字最初的交流和记录功能之上发展、升华出来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主观感受的外在流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涂险峰、张箭飞主编的《外国文学》一书,按照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分别以时序和国家地区为标准,遴选了一批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个民族和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全方位地勾画出一幅世界文学发展地图,并提炼出其中的精华部分呈现给读者。本书是中国文学工作者和爱好者了解
书名:语文教学与思维创新  作者:李媛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ISBN:9787557664534  定价:50元  语文学科不仅是基础学科,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应用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与重视。李媛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学与思维创新》一书,结合语文教学现状及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
摘要:文章首先对基于PDA的导航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几种GPS定位技术的对比,得出各个定位技术的优差点。随后深入剖析了基于PDA的导航系统的结构框架特点:平台简单,模块可定制,对于非专业人员操作简单。最后通过对平台的实用性分析及相关测试,实现了系统的部分导航功能。  关键词:GPS;导航系统;Wince;定位  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
摘要:该文根据无线Mesh网络节点间的均衡特性,研究了网络在TDD方式下时延问题的影响。参考GSM网络中的TA(时间提前量)的方法,分析了TA方案在Mesh结构下的不适应性,以及提出了基于TA思想的改进方案使之适应Mesh特殊的网络结构。  关键词:无线;Mesh;时延碰撞;TDD;TA时间提前量  中图分类号:TP39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