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如水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i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文《边城》,清丽如水!
  那是湘西边地的一个小镇——茶峒。古朴悠远的吊脚楼,水声潺潺的沱江,悠闲漂流的木船,清亮淳朴的苗歌……多少年来,总是伴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于慢慢消散的薄雾中渐渐清晰,而古老的青石板路,沉默地记录下日月光华。
  品读《边城》,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
  一、美在人性——如水般透明晶莹
  女主人公翠翠在背负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之下,奇迹般地长成“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的”美丽少女。甚至当她的内心被莫名其妙的感情占据而心事重重时,一到了夜里照样能甜甜地睡去。单纯质朴的心性,莫不是有水样的灵魂!
  老船夫是一个忠厚、大方的人。“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 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誰要这个!”实在却情不过,“为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
  男主人公傩送是爽直、诚恳的,而哥哥天保更是豪爽、慷慨。在他们知道对方也爱翠翠后,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反目成仇,而是彼此鼓励,彼此谦让。湘西的柔水与净土滋养出的是两个坦荡的襟怀,爱已充盈,怎容得下恨去插足?
  正如批评家刘西渭所说:“这些可爱的人物,各自有一个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生息在田野晨阳的空气里。他们心口相应,行为思想一致。……对于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身上:成人之美。”(《咀华集》)
  二、美在风情——如水般安宁醉人
  这里景美,人美,情更美。
  这里宛若一个世外桃花源:“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地无一时不使人神往倾心”。没有现世的喧嚣与纷争,也没有都市的冷漠与矫饰,有的只是清新与淡雅,静穆与和谐。
  元宵节的烟火,端午节的龙船,中秋节的赏月和男女对歌,男女定情要走的 “马路”、“车路”,人们爱唱的巫师迎神歌……更表现出湘西边地风俗纯真的美。
  其中端午节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日子之一。全镇人都涌来看划龙船,之后,又有缚了红布条子的雄鸭,放在水中让人泅水去捉,谁把鸭子捉到,鸭子就是谁的了。不消说竞赛者是何等的快活,观众是何等的振奋,就连身为局外人的读者,又何尝不是感同身受,如痴如醉。
  苗族人认为“一个多情的鸟绝不是哑鸟。”每到特定的节日时,年轻人必用唱歌向心上人表达爱慕之情。歌使男女结合起来,这里没有金钱、门第观念,不拘泥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老在高崖上唱了半夜的歌,翠翠梦中的灵魂就漂浮起来了。这是何等自由而又浪漫的风情!
  三、美在行文——如水般灵动明净
  《边城》的文学语言别具一格,追求纯和真,且极具个性。长句精确,曲折而富韧性,短句重感性,活泛有灵气。
  作者写景笔触纤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如诗如画:“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这些句子描摹逼真而简短洗练,呈现出单纯干净的美,有一种出尘而卓然的清丽,似林泉深处悠然飘出的牧歌。
  简约、冲淡的文字,营造出了一个不是桃源而胜似桃源的恬淡意境。正如刘西渭先生评价《边城》时所说:“这里一切是谐和,……一切准乎自然,而我们明白,在这自然的气势之下,藏着一个艺术家的心力。”(《〈边城〉与〈八骏图〉》)
  四、美在意蕴——如水般绵长永恒
  历来,《边城》均被称为是“人性美的赞美诗”。绿水青山构成桃花源式的美丽自然环境,诚实善良构成一派和谐的人文环境,故事里的人物无论主次无一不是美的。
  不过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从文小说习作选集·代序》)可见,沈从文具有某种深刻的悲剧感,这种悲剧感其实深深地掩埋在其冲淡宁静的表层下,涌动着绵长的哀愁和悠远的情意。
  《边城》的格调是忧郁的,小说中翠翠的父母因为爱而双双殉情,一身好水性的天保得不到翠翠的爱而葬身鱼腹,傩送因为哥哥的死与老船夫产生隔膜、误会,远走他乡。老船夫因担忧翠翠的命运,以致身心交瘁,抱憾身亡。只剩下翠翠这只“孤雏”无望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
  这些平凡生命主体的沉浮飘忽,折射出作家对人生命运的偶然性和不可知性的深沉的忧虑和思索。所以,作品在着意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同时,流动着悲剧的旋律,摄人魂魄,自然而然地引起人的悲悯和怜惜之情。这种悲剧也更加平实、真切,也更容易为普通人理解和接受。
  但那份沉郁厚重而又幽微难名的伤痛灼烧着阅读者的主体情感体验,从而使对众生多样性和普遍性悲剧意蕴的探索与思考走向了希望和永恒。
  静水流深的沱江从远古默然行来,滋养了两岸子民洁净的灵魂,润泽了边城美丽的风土人情,于无声处陶醉了一代又一代过客。■
其他文献
读的内容: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记实性的回忆散文。文章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作者通过回忆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表达了自己对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过程,提高阅读能力是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须采取内外兼顾的形式,既要提高学生内在审美能力,也要提高学生外在判断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内外兼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理解事物和表达观点的能力,也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的
期刊
摘 要:“童心”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一生所追求的生命境界。冰心用一颗不老的孩童般的真善美之心去观察、体悟和表达世界,在她的诸多散文、诗和书信中寄予了美好的理想。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家 童心 冰心     儿童文学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面既有童话、寓言,也有儿童诗、儿童散文,还有幻想小说和动漫卡通等,形式多样,内容繁多。这些专为少年儿童创作和传播的文学作品,满足了他们成长的需要,并在
期刊
作文题: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身处其中,难免遇到种种事情,受到种种触动,产生种种情怀……  请围绕“感受生活”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例文展示一    我的视线  河北大厂县第二回民中学 康 宁    我,拥有世上最美的双眼,却没能拥有欣赏色彩的权利。我渴望光明,渴望睁大双眼眺望世界。我向上帝祈祷,希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之一。教学过程本就是一个不断设疑、释疑以至解疑、无疑的过程。课堂上“疑”之设置,能引起学生的“思”、“辨”,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钻进理解课文的“圈套”,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它更能使教师把课上“活”,揭示教材中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因此,课堂设疑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标准下一个突出的教学目标,诗化语言是语文课堂的最大特色,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通过语文课堂的诗化语言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诗化语言 灵魂 情境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用形象而诗化的语言打动学生,要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在充满诗意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
期刊
本来是一场车祸,也许会搞得惊天动地的一场车祸,因为两个善良的人,让人如沐春风。在小说《不变的善良》中,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叙述着令人温暖的故事。  善良的场景——当老人被小车碰着了倒在地上的时候,“路上没有行人,没有人看见”。我们知道,在绝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言行代表着他的品格。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中,两颗善良的心开始交流。  善良的故事——从小车里走出的又白又胖的男人,反复询问老人的伤情:“伤着哪
期刊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途径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
期刊
当打开教科书134页,教学作文训练第二单元:“写出事件的波澜”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相信学生很感兴趣。是啊,故事总是能调动起我们爱憎好恶或新奇刺激的情感。小时候听的看的谁会忘记呢?逐渐长大,也是盯着电视屏幕,陶醉于电视剧环环相扣的情节,丰富有味的人物。不能说对故事耳濡目染。但应该说看得多、听得多,接受起来、模仿起来应该不会太难,所以很好教。  我先让学生阅读文本,指导他们完成片段练习后,给学生们
期刊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的作文要从身边的事、熟悉的事、真实的事写起,平时要多练习写日记,只有这样,到了要写的时候才能左右逢源。    一、观察身边生活,搞好素材积累    观察是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去综合研究考察同一对象。  记得老师曾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也是学写作文——《在上学的路上》。有的同学很简单地写了路上的风景,然后写没有什么新鲜的事,就到了学校了……老师讲:比如,在路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