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GDP的冷思考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09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年,凉山州成为全国“千亿GDP俱乐部”中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凉山州千亿GDP的推动力主要源自四个方面: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大项目的推动作用和消费价格上涨。但是凉山州的经济发展也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未来的发展要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资源,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凉山彝族自治州 民族经济 GDP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族问题,也向来关心和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只有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了,民族地区的群众生活富裕了,民族地区整体社会进步了,整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才更有意义。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搞好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提升民族地区经济的整体综合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的不均衡,让民族地区群众充分共享社会主义繁荣的成果,过上真正幸福、富裕的生活,是当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题。
  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辖17个县(市),面积6.01万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四川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民族类别最多的地区。州内有彝族、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14个世居民族,全州人口总数478万,少数民族人口253. 2万人、占总人口的52. 8%,其中彝族人口236万、占总人口的49. 4%。2011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1亿元,实现“GDP超千亿元”的目标,也成为全国“千亿GDP俱乐部”中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地区。
  千亿GDP的助推因素
  凉山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彝区,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代表。这里基础差、底子薄、区域发展不平衡,且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类型多样。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2年3月19日发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显示,凉山州内17县(市)中,有美姑县、金阳县、昭觉县、布拖县、雷波县、普格县、喜德县、盐源县、 木里县、越西县、甘洛县等11县为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县数量占全州的65%。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实现了千亿GDP的跨越,实属不易。从统计数据来看,凉山州千亿GDP的推动力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第二产业快速增长。按照“工业强州”的战略,2011年,凉山州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23.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20.3%。可见,工业及工业经济取得的效益对GDP贡献较大。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11年,凉山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首次突破7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731.6亿元,同比增长24.8%。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凉山州GDP总量的重要因素。
  再次,大项目的推动作用。2011年,依托资源优势,凉山州引进、共建的大项目继续发挥经济推动排头兵作用,仅攀钢钒钛基地、锦屏电站、溪洛渡电站等8个大项目就完成投资301.8亿元,对投资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4%。凉山州资源富集,特别是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的投资总额巨大,对GDP的推动作用明显。
  最后,消费价格上涨。一方面,国家层面鼓励“扩大内需、提升消费”,2011年,凉山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9亿元,同比增长17.6%;另一方面,随着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全州重点监控的物价指数也水涨船高,其中食品价格较大幅度的上涨是影响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
  凉山州千亿GDP的冷思考
  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从总量上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但并非是唯一指标。个别地方和部门甚至把GDP作为考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或政绩的唯一定量指标,这种做法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凉山州千亿GDP背后,仍然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从经济结构上来讲,工业投资产值过大。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或许在短时期内能够有效推动经济总量快速上行,但投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还有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同时,新引进的项目要修建大面积的厂房、安置大批量的工人,这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甚至良田,这也必然会对第一产业产值形成影响,所以,“工业强州”虽然从经济总量的数据上看起来很有成效,但并非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
  其次,从统计数据的构成而言,大项目的带动作用过于明显。凉山州千亿GDP有很大比重是来自一些大项目。凉山州地处偏远的西部山区,受交通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企业并不愿意前来投资。能够引进一些大项目,政府的确做了很多工作。但纯粹靠外来资本带来的经济总量的提升,并不能对当地人均GDP的提升有多大作用。
  第三,地区发展极不均衡。位居地区GDP前五位的西昌市、会理县、会东县、冕宁县和盐源县,GDP总量为694.5亿元,占千亿GDP的近70%。而如果按地区来算,安宁河流域六县一市生产总值724.9亿元,占全州的72.5%,“西昌经济圈”实现生产总值408.8亿元,占全州的40.9%,而彝区和藏区总共实现生产总值292.5亿元,仅占全州的29.3%。凉山州其余的县市中,还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居住着大量少数民族群众,这些地区交通条件落后,生活水平较低,并未能对千亿GDP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甚至是拖了后腿。如何让这些地区“后富”起来,是凉山州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
  第四,从民生角度来看,GDP效益不高。GDP效益不高,指的是GDP总量很高,而人民收入却很低的情况。以农民收入为例,2011年凉山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538元,同比增加了973元,但由于消费价格的上涨,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了3640元,收入和支出相抵后,全年节余仅为1000多元,仅够一个子女读大学外出的单程路费。所以,凉山州的扶贫攻坚战仍然任重道远。
  发展对策
  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典型,凉山州千亿GDP实属不易,这是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但是,如何让千亿GDP并非昙花一现,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充分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这是凉山州在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着重思考的问题。结合凉山州实际情况,未来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是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经济的发展不能全面开发,一蹴而就,要有重点,有规划,有步骤地发展。凉山州要以先富起来的安宁河谷地区和“两会”地区(会理县、会东县)为增长极,发挥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同时,要继续抓好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扶贫攻坚工程,实现全州的科学发展。
  二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凉山州资源富集,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特色农业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等五大资源构成凉山优势资源的“黄金组合”。凉山州的发展较依赖资源的开发和消耗,特别是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而其他资源并未发挥最大化的资益。今后,应充分了解资源的结构,对资源进行结构重组与优化,实现各资源板块间的无缝对接,寻找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资源,努力形成多资源板块的协调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凉山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为凉山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而凉山州独特的气候优势,也利于特色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凉山州培育了大批有“大凉山”符号的农特产品,如会理石榴、盐源苹果、雷波脐橙、宁南蚕丝、特色苦荞茶、生态马铃薯等,质优物美,供不应求。而旅游产业也同样有较大发展。以自治州首府西昌为例,2011年,西昌旅游业旅游人次接待数突破1000万人次,这个数字超过了美国夏威夷2011年730万的游客量。西昌市继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之后,正全力向着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的目标推进。
  四是坚持走开放发展的道路。凉山州千亿GDP的实现,离不开引进的大企业和大项目,这是凉山州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果。在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凉山州要积极进行区域内各发展要素的重新整合,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推进开放合作。要深化与成都、重庆、攀枝花的合作,同时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深化招商选资、招大引强,以开放的心态完成开放的实践,以开放的实践促进开放的发展。
  总之,凉山州面对千亿GDP的成绩,既不能沾沾自喜,又不能瞻前顾后,要以更加实在的进取精神,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科学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资源,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兼顾城乡,多极推动,力争早日实现全域凉山跨越式发展,让全州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的少数民族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成果,真正过上富裕和幸福的生活。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呈现出了新特点。一方面,国内的高等教育普及使得知识型员工数量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铁饭碗的打破、工作可选范围的扩大,使得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性也十分明显。文章从知识型员工流动的视角,探讨通过成就、权利与地位、沟通、文化以及培训激励来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通过内部约束与外部约束来提高他们的忠诚度,留住员工。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人才流动 约束机制  知
期刊
不断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需要,在很多方面与基础理论未能适应时代完成创新有直接关系,而全面地、彻底地、正确地解放思想,也就是要完成基础理论的创新,在基础理论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上,对新的实践和认识的成果加以总结,使之上升为新的理论,并进一步指导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包括在实践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包括在应用理论层次创立中
期刊
评选提示  思想的影响力是最大的,理论的力量是最基础的。每天的思想观点浩如烟海,哪些值得人们关注、品读、深思?  为了在年底评选出最有价值的100个年度观点,人民论坛编辑部每月邀请权威专家对各领域精华观点进行梳理、筛选,评选出月度观点。  评选时间:8月20日至9月20日  评选标准:  1、新锐度(富有新意,针对性强);  2、关注度(关注度高,影响较大);  3、权威性(表述准确,观点权威);
期刊
编者的话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法宝,贯穿于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贯穿于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全过程。但是在中国社会面临转型发展,社会思潮多元,社会结构、民众的认知模式及认知水平都发生很大变化的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它对于中国问题的解决有何意义?社会各界应如何参与其中?  马克思主义大
期刊
【摘要】在铁道交通事故处理中,现行行政法规、规章未能解决铁路公安机关合理科学的执法定位问题,这给事故的救援带来很多阻碍甚至引发矛盾。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至少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要把《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中规定的警方职权至少上升为行政法规规定;二是要从体制上解决行业公安自身执法的相对独立性问题。  【关键词】公共安全 铁道应急警务 执法地位  研究背景分析  对于我国的铁
期刊
【摘要】根据传统民法,人格权属于专属权,具有绝对性、不可转让性和不可继承性,该认识遭遇了现代“人格权商品化”的挑战。司法解释通过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并实现对“侵权人获利”因素的考量间接承认对精神性人格权中财产利益之保护。《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承认了某些“精神性人格权”中精神性和财产性双重利益之构成,实现了对其的直接保护,同时极大推进了正在进行的人格权法立法工作。  【关键词】精神性人格权
期刊
【摘要】便民型移动商业服务以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为目标,是惠民利民的一大民生工程。随着各地大力推进以放心早餐为代表的便民型移动商业服务,老百姓得到了极大的实惠。通过对便民型移动商业服务中的放心早餐工程进行调查,厘清便民型移动商业服务的发展现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五点优化建议。  【关键词】便民型移动商业 服务优化 放心早餐  便民型移动商业是指政府或企业为了给百姓提供便捷
期刊
【摘要】《怎么办?》是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理论体系中一篇极为重要的经典文献,文中阐述的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思想对我们今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重要启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可能从自发的群众实践中产生,灌输是理论武装的基本原则,因此,应当对列宁的“灌输”思想既坚持又创新,提高灌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灌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列宁 意识形态
期刊
【摘要】王艮为明代著名思想家与教育家,泰州学派创始人。清人袁承业所编《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收录了王艮及其家族事迹的众多记述,对研究王艮思想渊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针对其中若干记述不详之处,如王艮是“商游四方”还是贩卖私盐、其家族宗庙建设过程等,文章结合相关史料进行考辨,希望有助于推进王艮思想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王艮及其家族 《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 考辨  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
期刊
【摘要】公共服务均等化是21世纪我国缩小贫富差距、平衡收入分配的重要举措,而公共产品供给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一环;加强对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有利于制定政策时因地制宜,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文章分析了四川省的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四川省 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共产品供给 需求偏好  引言  公共服务包括城乡基础设施的提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