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力:润泽生命的体验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lee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教师林良富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组织适合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处发展,使课堂充满活力。下面撷取几个片段与同仁共赏。
  [片段一]猜想激发活力
   ■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1)号长方形平面向后平行移动后,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2)号长方体,以宽所在的一条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后,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
  生:(展开想象后)长方体、圆柱体。(教师用多媒体动态演示)
  师: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
  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赏析]新课伊始,林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两个长方形,让学生猜一猜“(1)号长方形平面向后平行移动后,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2)号长方形以宽所在的一条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后,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 这独具匠心的导入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想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从长方形到长方体、圆柱体的形成过程,以证实学生的猜想。这看似简洁明了的引课环节,却成功地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在猜想中沟通了面与体的关系。简单的猜想,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片段二] 争辩增进活力
  师:圆柱体的侧面有几个?
  生1:圆柱体的侧面有无数个。
  生2:我认为圆柱体的侧面只有一个,因为它展开了以后是一个长方形,没有无数个侧面的说法。
  生1:我是说没有展开的圆柱体的侧面有无数个。
  师:你怎么来说明白自己的观点?
  生1:(上台演示)我沿着圆柱一侧往下摸是一个面,再移过去从上往下摸又是一个面,这样绕一圈可以摸出无数个面。(全场大笑)
  师:现在同学们赞成哪一种说法?
  生3:圆柱的侧面有无数个。
  师:看来同学们还很有主见。像刚才同学的摸法,这侧面还可以摸出无数个面,那大家再摸一摸感觉一下,这个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的长有什么不一样。
  生4: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平面,而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师:这个弯曲的面叫曲面,所以我们一般说圆柱有一个侧面,这个侧面是曲面。请同学们再以不同的方式摸一摸。
  [赏析]在探究“圆柱体的侧面有几个”时,当学生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时,教师没有去肯定与否定,而是用一句:“你怎么来说明白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上台演示。再追问:“现在同学们赞成哪一种说法。”这时学生还是说:“圆柱的侧面有无数个。”面对如此真实而又错误的想法,教师用一句:“看来同学们还很有主见”来评价学生,然后,带领学生再次探究,“像刚才这位同学的摸法,这侧面还可以摸出无数个,那大家再摸一摸,感觉一下,这个圆柱体的侧面与底面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再次摸的过程中顿悟:“圆柱体的两个底面是平面,而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在上述片段中,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经验,适时点拨,恰当引导,学生由直观认知转变为实践求证,拓展了空间观念,激发了思维,尤其是学生的争辩,更是给课堂增进了活力。
  [片段三]拓展注入活力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圆柱的许多特征,你们根据这些特征,找一找下面手工制作的硬纸材料中,哪几份材料能围成一个圆柱体(接口不计)?为什么?
   ■
  [(1)、(4)号为d=4cm的圆形,(2)、(3)号为d =3cm的圆形,(5)、(6)、(7)、(8)、(9)号分别为长方形、梯形、正方形。]
  生1:(2)+(3)+(5);(1)+(4)+(7)
  生2:还有(1)+(4)+(9);(2)+(3)+(6);
   ……
  [赏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从易到难,从简到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生的想象与思维激活,让学生在探索解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拓展题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而且注入了课堂的活力。学生有的将图2、图3和图5拼组成圆柱,有的将图1、图4和图9拼组成圆柱……学生在这一拼组的过程中,不仅对圆柱体的组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还在拼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有人说:“教育有三个维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林老师的这课堂无疑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孙恭伟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语文学习与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平日里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教学中,我们该怎样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积累,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张丹老师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带着你此时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句子吧。围观的人看了—
期刊
研究教学问题的设置,是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角度。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名师用尽量少的关键性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集中而深入地阅读思考或讨论探究。这种问题或提问就像一个个风筝,无论怎样风云变幻,风筝飞得多高多远,它的线都牢牢地掌握在执教者的手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另一方面,学生思考的容量大,学习活动充分,积累丰富。显然,这种课堂是高效率的。请看特级教师周益民《半截蜡烛》
期刊
观看了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奖选手罗鸣亮老师执教的“认识整万数”一课,他用简单朴实的教学过程,演绎出了一堂灵动的课堂,深深地感染了我,下面撷取两个片段与大家共赏。  [片段一] “猜”出的精彩  师:我从福建带来一个信封,里面藏着一个整万数,请看:(师从信封中抽出一部分)有两个6相邻,后面都是0,你觉得可能有几个0?  生1:我猜可能会有6个0。  师:可能吗?可能!  生2:我说可能会有3个到6个
期刊
我们知道,催化剂是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现代化工生产中加快反应速率的重要、有效的手段。本课题取材于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但教材通篇只提供了一个实验,且不足以支持教材上本身的结论。如何解决这种矛盾?执教者最后确定为: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围绕变量控制,设计补充大量实验。既从逻辑上完善教材,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完美发挥实验在设问、探究、取证、追
期刊
【片段一】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是夕阳斜照的意思,那可不可以把“铺”字换成“照”字呢?并说出你的理由。  生:我觉得可以换,这样更清楚明白。  师:除了“照”还可以换哪些词呢?  (生相继说出:射、洒、映等)  师:换上这些词行吗?  生:我觉得行,因为它们的意思相近。   生:不行。(说不出理由)  师: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一起来查查字典,了解它们各自的意思,进行比
期刊
海安县十大杰出青年,南通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优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发表文章100多篇。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概率教学进入了我们的小学教学领域,如何把握好小学概率教学的“度”,是课程改革以来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我先后观摩了不少关于概率的课堂教学,这些课中,既有名师和新秀的课,也有普通教师的课,他们的课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在教学过程中还遭遇到一些尴
期刊
【片段一】和在于引  师:预习了吗?谁敢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谁敢在不知道问题的情况下来回答。(生一人举手)  师:好,请你。(生站起来听问题)上课时不论是回答什么问题都是锻炼自己的机会,这个机会需要你自己去争取,你不争取,机会就从你身边溜走了。  师:我们今天上课的课题是什么?  生:《将相和》。  师:你们后悔了吗?(生纷纷点头)  师:现在我给大家第二次机会。谁来?(多数人举手)  师:你有足够
期刊
《论语》首先是文言文,“言”是不可偏废的,文意和字词句的梳理是重点。但《论语》本身的文化内涵,又是要细细感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文”“言”并重,避免枯燥的说理和繁琐的字词解释。不久前,笔者聆听了特级教师肖培东先生的一堂《诲人不倦》,颇有感触。  【片段一】“言”“文”并重,引领学生  师:“诲人不倦”中的“诲人”,是什么意思?  生:教导别人。  师:“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呢?  生:教导别人不懈
期刊
在古城泉州,相比于很多百年老校,创办于2001年的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显得很年轻。然而,建校10年,学校的教育质量迅速跃居全市前列。这样的跨越式发展,着实令人称奇!  2011年3月,刺桐花开的季节,记者走进泉州实验中学。透过一连串闪光的办学业绩,看到了十年如一日对育人规律的自觉遵从。在这里,教育者倾力传递给学生一生受益的素养。  学校发展的第一块奠基石  建校10年,实验中学有一项持之以恒的做法,
期刊
【编者按】教育公平是当今中国谋求教育大发展的题中之要,是舆情中最为滚烫的焦点,从中央到地方为此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尚有许多热点、盲点、误点以及难点需要关注、调整、纠正和解决。我们该如何做,才能逐步解决影响教育公平的主客观因素,逐步走向教育公平呢?本栏刊发一组文章希冀引发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