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leen350191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真实,是教育的生命,也是德育的追求。失去了真实, 品德课堂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品德课堂教学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鼓励学生说真话。以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激发孩子吐真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类生活”的课堂場景,唤醒学生真实的体验,引领孩子做真人。
  [关键词]品德课堂;真实;真话;真情;真人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3-0080-01
  真实的课堂应是“学习共同体”的双边互动,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然而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说的常常是套话,表的是假心,这样的课堂离真实越来越远。让课堂贴近学生的心灵,走入学生的生活,让真实的感受、朴实的想法成为学生课堂里最大的收获,让学生在品德教育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我们品德课堂的追求。
  一、加强真实对话,鼓励孩子说真话
  课堂上,我们的孩子常常是按照老师的喜好和要求在说话。这些话虽然符合教学的要求,听起来无懈可击,但不是孩子想说的话,更不是小伙伴在交谈时的“伙伴语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的真心话。
  1.平等的师生关系启学生说真话
  在教学《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时,学生反映自己想帮妈妈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怕做不好或影响学习。对此,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学生先是很拘束,教师立刻改变方式,自己先说,于是学生们打开了话匣子。有了老师的鼓励,学生也就有了敞开心扉的勇气。
  2.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激学生说真话
  在上《我换牙了》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聊聊自己第一次换牙的经历,观察自己掉了几颗牙,长了几颗牙,再画一画牙齿,这些课堂内容看似平淡无奇,却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唤起了对牙齿生长的关注。我们从中发现,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基础是品德课程教学有效体验学习的前提。
  二、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孩子吐真情
  由于教材本身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冲淡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必要从身边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实际着手,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1.以实物创境,诱发真情
  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我让学生把一张全家福带到了课堂上,请学生以全家福为背景,上台讲一个关于父母疼爱自己的故事。孩子们讲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真实,事虽小,但处处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真情流露。有的孩子讲着讲着就哽咽了。没想到,用一张小小的照片创设的课堂,竟然有这样的效果。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利用,会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教学效果也必定会有提升。
  2.以真实事例创境,引发真情
  如在讲《他们需要关爱》时,课前,偶然了解到我校二年级的一位名叫王琳的女学生,父亲失踪,母亲是个弱智,家中的生活靠年近60岁的爷爷打工维持,经常靠接济过日子,这位小女孩经常帮助家里人操持家务,但她从没有埋怨过家里,也从不向别人说这些事乞求怜悯。在讲这一课时,我向学生们列举了她的事例,在讲述时,我情绪激动,竟有些泪光闪动,学生们也被我深深打动了,纷纷要求为她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并出谋划策,讨论怎样去做。课后,学生们自发组织,有的到她家去看望她的家人,有的送去学习用具,还有的送去自己的零花钱,学生们充满真情的举动,正是在教师的带动下,在情感的感染、激励下做出来的。由此可见,真实事例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尊重真实体验,引领孩子做真人
  课堂是学生社会化的一个特定的场所,但仍然与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缩短这一距离,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类生活”的课堂场景,让教育价值以生活经验的形式沉淀在孩子们的思想意识里,应该是品德课有效教学的努力方向。在课堂中,教师应注意把握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利用生活经验中曾经发生过的事物作为比对,让学生从“似曾相识燕归来”中获得“更上一层楼”的感悟,引导学生学做真人,巩固德育实效性。
  真实,是教育的生命,也是德育的追求。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真经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使课堂回归真实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它也应当是品德课堂追求的一种常态。失去了真实,品德课堂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情真、意切、行更坚,愿我们用真心、真情去创设一个个真实的品德课堂,让学生在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真诚,悟出真理,生成创造。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要]以网络为平台开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语文学习,更可以围绕着特定的网络学习目标,引领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有效的语文网络化学习,发挥家校合力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网络化学习;家庭教育;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060022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越来越多
[摘 要]为了发展学生数感,以《认识100以内的数》内容为例展开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在猜一猜中认识“100有多少”、在做一做中感受“100有多长”、在数一数中估计“100有多厚”、在分一分中体会“100有多贵”,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发展;数感;苏教版;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重点与难点。要提高学生解應用题的能力,就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并给予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圆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学生的需要,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建立生活化的师生关系,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方式,落实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品德与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4007702  “两
[摘要]正确读写百分数是学生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情境创设;智慧;百分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003801  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所以教师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摘要]近年来四川省通过制定和实施学前教育普三政策,切实提高了四川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促进了当地学前教育事业的积极健康发展。四川省学前教育普三政策及其实施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将普三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普三作为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核心与重点;成立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学前教育普三政策体系,并注重政策的试点与试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增设学前教育专项发展资金;将农村公
[摘要]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与《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意见》的颁布施行,可以预见学前教育必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的大发展,但要实现国家宏观政策在基层地方的落实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政策。目前很多地方政府提出“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三为主”发展模式,应是也只能是学前教育基础发展较好、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较强的地方追求
[摘 要] 以福柯新自由主义治理术为理论视角,采取质性研究取向的个案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一名违约进入补习行业的男性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借助文件资料分析,探讨公费师范生选择成为补习讲师的原因、过程及其身份认同,结果发现在结构性限制条件下,对于违约的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而言,进入补习机构既是次优选择也是更优选择;公费师范生系统的学前教育学习经历使其产生了补习讲师也是教师的身份认同,不
[摘要]“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是近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常识”。分析其理论前提与逻辑假设,可知这是一种本质论的观点。对儿童观进行历史考察,可以发现“儿童”及其年龄特征都不是纯生物学意义的,而是被象征性地置于生物学隐喻中的一种社会文化建构,教育在实然和应然两方面皆非仅仅是在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它同时也在建构儿童的年龄特征,并借助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将其本质化。  [关键词]儿童观;年龄特征;教育的建
[摘 要]基于全脑理念,运用全脑文本解读法,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英语学科素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全脑理念,树立整体处理文本的意识,通过课前感知、整体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思维导图等途径,引导学生思考、解读、反馈,深入理解文本。  [关键词]小学英语;全脑理念;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