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真实,是教育的生命,也是德育的追求。失去了真实, 品德课堂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品德课堂教学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鼓励学生说真话。以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激发孩子吐真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类生活”的课堂場景,唤醒学生真实的体验,引领孩子做真人。
[关键词]品德课堂;真实;真话;真情;真人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3-0080-01
真实的课堂应是“学习共同体”的双边互动,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然而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说的常常是套话,表的是假心,这样的课堂离真实越来越远。让课堂贴近学生的心灵,走入学生的生活,让真实的感受、朴实的想法成为学生课堂里最大的收获,让学生在品德教育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我们品德课堂的追求。
一、加强真实对话,鼓励孩子说真话
课堂上,我们的孩子常常是按照老师的喜好和要求在说话。这些话虽然符合教学的要求,听起来无懈可击,但不是孩子想说的话,更不是小伙伴在交谈时的“伙伴语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的真心话。
1.平等的师生关系启学生说真话
在教学《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时,学生反映自己想帮妈妈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怕做不好或影响学习。对此,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学生先是很拘束,教师立刻改变方式,自己先说,于是学生们打开了话匣子。有了老师的鼓励,学生也就有了敞开心扉的勇气。
2.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激学生说真话
在上《我换牙了》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聊聊自己第一次换牙的经历,观察自己掉了几颗牙,长了几颗牙,再画一画牙齿,这些课堂内容看似平淡无奇,却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唤起了对牙齿生长的关注。我们从中发现,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基础是品德课程教学有效体验学习的前提。
二、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孩子吐真情
由于教材本身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冲淡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必要从身边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实际着手,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1.以实物创境,诱发真情
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我让学生把一张全家福带到了课堂上,请学生以全家福为背景,上台讲一个关于父母疼爱自己的故事。孩子们讲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真实,事虽小,但处处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真情流露。有的孩子讲着讲着就哽咽了。没想到,用一张小小的照片创设的课堂,竟然有这样的效果。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利用,会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教学效果也必定会有提升。
2.以真实事例创境,引发真情
如在讲《他们需要关爱》时,课前,偶然了解到我校二年级的一位名叫王琳的女学生,父亲失踪,母亲是个弱智,家中的生活靠年近60岁的爷爷打工维持,经常靠接济过日子,这位小女孩经常帮助家里人操持家务,但她从没有埋怨过家里,也从不向别人说这些事乞求怜悯。在讲这一课时,我向学生们列举了她的事例,在讲述时,我情绪激动,竟有些泪光闪动,学生们也被我深深打动了,纷纷要求为她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并出谋划策,讨论怎样去做。课后,学生们自发组织,有的到她家去看望她的家人,有的送去学习用具,还有的送去自己的零花钱,学生们充满真情的举动,正是在教师的带动下,在情感的感染、激励下做出来的。由此可见,真实事例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尊重真实体验,引领孩子做真人
课堂是学生社会化的一个特定的场所,但仍然与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缩短这一距离,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类生活”的课堂场景,让教育价值以生活经验的形式沉淀在孩子们的思想意识里,应该是品德课有效教学的努力方向。在课堂中,教师应注意把握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利用生活经验中曾经发生过的事物作为比对,让学生从“似曾相识燕归来”中获得“更上一层楼”的感悟,引导学生学做真人,巩固德育实效性。
真实,是教育的生命,也是德育的追求。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真经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使课堂回归真实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它也应当是品德课堂追求的一种常态。失去了真实,品德课堂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情真、意切、行更坚,愿我们用真心、真情去创设一个个真实的品德课堂,让学生在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真诚,悟出真理,生成创造。
(责编 韦淑红)
[关键词]品德课堂;真实;真话;真情;真人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3-0080-01
真实的课堂应是“学习共同体”的双边互动,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然而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说的常常是套话,表的是假心,这样的课堂离真实越来越远。让课堂贴近学生的心灵,走入学生的生活,让真实的感受、朴实的想法成为学生课堂里最大的收获,让学生在品德教育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我们品德课堂的追求。
一、加强真实对话,鼓励孩子说真话
课堂上,我们的孩子常常是按照老师的喜好和要求在说话。这些话虽然符合教学的要求,听起来无懈可击,但不是孩子想说的话,更不是小伙伴在交谈时的“伙伴语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的真心话。
1.平等的师生关系启学生说真话
在教学《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时,学生反映自己想帮妈妈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怕做不好或影响学习。对此,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学生先是很拘束,教师立刻改变方式,自己先说,于是学生们打开了话匣子。有了老师的鼓励,学生也就有了敞开心扉的勇气。
2.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激学生说真话
在上《我换牙了》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聊聊自己第一次换牙的经历,观察自己掉了几颗牙,长了几颗牙,再画一画牙齿,这些课堂内容看似平淡无奇,却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唤起了对牙齿生长的关注。我们从中发现,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基础是品德课程教学有效体验学习的前提。
二、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孩子吐真情
由于教材本身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冲淡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必要从身边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实际着手,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1.以实物创境,诱发真情
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我让学生把一张全家福带到了课堂上,请学生以全家福为背景,上台讲一个关于父母疼爱自己的故事。孩子们讲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真实,事虽小,但处处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真情流露。有的孩子讲着讲着就哽咽了。没想到,用一张小小的照片创设的课堂,竟然有这样的效果。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利用,会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教学效果也必定会有提升。
2.以真实事例创境,引发真情
如在讲《他们需要关爱》时,课前,偶然了解到我校二年级的一位名叫王琳的女学生,父亲失踪,母亲是个弱智,家中的生活靠年近60岁的爷爷打工维持,经常靠接济过日子,这位小女孩经常帮助家里人操持家务,但她从没有埋怨过家里,也从不向别人说这些事乞求怜悯。在讲这一课时,我向学生们列举了她的事例,在讲述时,我情绪激动,竟有些泪光闪动,学生们也被我深深打动了,纷纷要求为她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并出谋划策,讨论怎样去做。课后,学生们自发组织,有的到她家去看望她的家人,有的送去学习用具,还有的送去自己的零花钱,学生们充满真情的举动,正是在教师的带动下,在情感的感染、激励下做出来的。由此可见,真实事例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尊重真实体验,引领孩子做真人
课堂是学生社会化的一个特定的场所,但仍然与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缩短这一距离,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类生活”的课堂场景,让教育价值以生活经验的形式沉淀在孩子们的思想意识里,应该是品德课有效教学的努力方向。在课堂中,教师应注意把握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利用生活经验中曾经发生过的事物作为比对,让学生从“似曾相识燕归来”中获得“更上一层楼”的感悟,引导学生学做真人,巩固德育实效性。
真实,是教育的生命,也是德育的追求。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真经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使课堂回归真实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它也应当是品德课堂追求的一种常态。失去了真实,品德课堂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情真、意切、行更坚,愿我们用真心、真情去创设一个个真实的品德课堂,让学生在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真诚,悟出真理,生成创造。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