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项目以微生物发酵制造有机菌肥和稻鸭共育有机水稻生态系统为技术核心,发挥稻鸭生态功能,应用韩国先进的生物菌肥发酵技术来弥补由过去我们利用一年以上时间才能够发酵好的农家肥,开展有机水稻生产。一是采用大棚钵体育苗,应用10%的蜂胶醇浸种,防治恶苗病和苗期病害,应用稻糠在水稻一叶期进行苗床除草。二是超稀植早插,人工摆栽,亩施自制发酵菌肥1.5m3。三是设置围网,建造鸭棚,在稻田中的池梗交叉处建造10~15m3的小型鸭棚,每公顷4~6个,公顷放养鸭雏400~800只。四是适时早放适龄鸭,选择孵化20~25d的鸭雏,水稻返青5~7d放鸭,对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块,亩施稻糠100kg撒施灭草或采用机械除草。五是科学田间管理。以浅水灌溉为主,深水间歇灌溉为辅,应用10%的蜂胶醇防治稻瘟病2~3次,在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各喷施一次生物菌肥,在水稻孕穗未期,收鸭。
一、研究开发的目的、意义
稻鸭共育生产有机水稻是当今世界新兴的一项水稻生产技术,鸡西市仁树水稻研究所从2003年开始,尝试应用此项综合技术生产有机水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计划种植5000亩。
鸡东县现有水田面积35万亩,水稻生产经历了旱育苗~旱育稀植~旱育超稀植的发展过程,通过各种农业新技术的综合组装,水稻产量逐年提高,但是近几年来,国家粮食政策进行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优价表现越来越明显,单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路子,效果越来越低,加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板结,农业天敌锐减,全县水稻产量始终徘徊不前,米质越来越差,种植水稻的比较效益明显下降,给农民增收带来新的难题,已不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推广此项技术生产有机水稻,全面施用微生物发酵菌肥,给水稻提供充足的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同时微生物把土壤当中的各种缓效态养分转化为速效性养分供作物吸收利用,充分发挥稻田养鸭,在培肥地力、防病、防虫、灭草全程控制,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保护有益昆虫的繁衍生活,符合农业生态的食物链原则,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关键技术内容、技术特点和创新点
2006年,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成立水稻专业协会,有会员124名,生产有机水稻2000亩,统一注册“野鹰”牌大米,2007年计划种植5000亩,到2010年,计划发展5万亩,逐步向虎林、密山地区延伸,发挥有机水稻在建设鸡西绿色优质水稻走廊中的作用。
该项目以微生物发酵制造有机菌肥和稻鸭共育有机水稻生态系统为技术核心,发挥稻鸭生态功能,应用韩国先进的生物菌肥发酵技术来弥补由过去我们利用一年以上时间才能够发酵好的农家肥,开展有机水稻生产。
一是采用大棚钵体育苗,应用10%的蜂胶醇浸种,防治恶苗病和苗期病害,应用稻糠在水稻一叶期进行苗床除草。二是超稀植早插,人工摆栽,亩施自制发酵菌肥1.5m3。三是设置围网,建造鸭棚,在稻田中的池梗交叉处建造10~15m3的小型鸭棚,每公顷4~6个,公顷放养鸭雏400~800只。四是适时早放适龄鸭,选择孵化20~25d的鸭雏,水稻返青5~7d放鸭,对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块,亩施稻糠100kg撒施灭草或采用机械除草。五是科学田间管理。以浅水灌溉为主,深水间歇灌溉为辅,应用10%的蜂胶醇防治稻瘟病2~3次,在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各喷施一次生物菌肥,在水稻孕穗未期,收鸭。
三、产业化过程中技术可行性
稻鸭共育是利用役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役鸭不间断地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提高地温和土温,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鸭为水稻除草、灭虫、施肥、刺激、松土,而稻田为役鸭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水,丰富的食物,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符合生态学原理。
在生产有机稻过程中重要一个环节就是选择和施用有机肥的问题,这也是有机稻生产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点。过去我们靠大自然中的微生物来自然发酵农家肥。(1)制做周期太长(一年以上)占用大量空间。(2)发酵过程中很多养分都流失降低了肥效。(3)没有添加富含氮、磷、钙等有机质来源制做出来的产品当中各种养分含量非常低,如果完全靠这些做为养分来源,无法保证粮食产量。
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生产的微生物发酵有机菌肥克服了以上种种弊端,又克服了其他一般微生物菌肥利用单一或较少的菌种来制作而造成肥郊发挥不全面的不良一面。本研究所制做的发酵菌肥。(1)菌源来自于当地的山地和水田,即来自本土大自然而不是来自于某个特定的试验室,有很强的适应性,既有好气性微生物也有无氧状态下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酵母等,嫌气性微生物。(2)在发酵材料里添加了一定比例的动物的脚蹄粉、鱼粉等富含氮、磷、钾、钙的有机质来源,因此生产出来的产品当中的各种养分含量很高,保证了水稻正常生长所需求的各种养分。
因此施用这种发酵肥完全可以摆脱依赖化肥的低效农业传统以上的制做工艺。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农业的生产技术规程。向大面积推广应用已具备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规模生产能力。
四、项目预期达到的指标
该技术已在鸡林乡大面积推广,其核心技术获2006年度黑龙江省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并注册了“野鹰”牌有机大米品种,是黑龙江省唯一的有机水稻标识。研究所计划2007年推广5000亩,新增效益500多万元,2008年计划推广8000亩,新增效益800多万元,2009年计划推广10000亩,新增效益1000多万元。2007年争取“野鹰”牌大米,进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超市。
通过该技术的推广,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达到土壤保养的目的,同时,减少对生物的伤害,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开发的目的、意义
稻鸭共育生产有机水稻是当今世界新兴的一项水稻生产技术,鸡西市仁树水稻研究所从2003年开始,尝试应用此项综合技术生产有机水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计划种植5000亩。
鸡东县现有水田面积35万亩,水稻生产经历了旱育苗~旱育稀植~旱育超稀植的发展过程,通过各种农业新技术的综合组装,水稻产量逐年提高,但是近几年来,国家粮食政策进行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优价表现越来越明显,单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路子,效果越来越低,加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板结,农业天敌锐减,全县水稻产量始终徘徊不前,米质越来越差,种植水稻的比较效益明显下降,给农民增收带来新的难题,已不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推广此项技术生产有机水稻,全面施用微生物发酵菌肥,给水稻提供充足的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同时微生物把土壤当中的各种缓效态养分转化为速效性养分供作物吸收利用,充分发挥稻田养鸭,在培肥地力、防病、防虫、灭草全程控制,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保护有益昆虫的繁衍生活,符合农业生态的食物链原则,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关键技术内容、技术特点和创新点
2006年,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成立水稻专业协会,有会员124名,生产有机水稻2000亩,统一注册“野鹰”牌大米,2007年计划种植5000亩,到2010年,计划发展5万亩,逐步向虎林、密山地区延伸,发挥有机水稻在建设鸡西绿色优质水稻走廊中的作用。
该项目以微生物发酵制造有机菌肥和稻鸭共育有机水稻生态系统为技术核心,发挥稻鸭生态功能,应用韩国先进的生物菌肥发酵技术来弥补由过去我们利用一年以上时间才能够发酵好的农家肥,开展有机水稻生产。
一是采用大棚钵体育苗,应用10%的蜂胶醇浸种,防治恶苗病和苗期病害,应用稻糠在水稻一叶期进行苗床除草。二是超稀植早插,人工摆栽,亩施自制发酵菌肥1.5m3。三是设置围网,建造鸭棚,在稻田中的池梗交叉处建造10~15m3的小型鸭棚,每公顷4~6个,公顷放养鸭雏400~800只。四是适时早放适龄鸭,选择孵化20~25d的鸭雏,水稻返青5~7d放鸭,对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块,亩施稻糠100kg撒施灭草或采用机械除草。五是科学田间管理。以浅水灌溉为主,深水间歇灌溉为辅,应用10%的蜂胶醇防治稻瘟病2~3次,在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各喷施一次生物菌肥,在水稻孕穗未期,收鸭。
三、产业化过程中技术可行性
稻鸭共育是利用役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役鸭不间断地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提高地温和土温,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鸭为水稻除草、灭虫、施肥、刺激、松土,而稻田为役鸭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水,丰富的食物,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符合生态学原理。
在生产有机稻过程中重要一个环节就是选择和施用有机肥的问题,这也是有机稻生产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点。过去我们靠大自然中的微生物来自然发酵农家肥。(1)制做周期太长(一年以上)占用大量空间。(2)发酵过程中很多养分都流失降低了肥效。(3)没有添加富含氮、磷、钙等有机质来源制做出来的产品当中各种养分含量非常低,如果完全靠这些做为养分来源,无法保证粮食产量。
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生产的微生物发酵有机菌肥克服了以上种种弊端,又克服了其他一般微生物菌肥利用单一或较少的菌种来制作而造成肥郊发挥不全面的不良一面。本研究所制做的发酵菌肥。(1)菌源来自于当地的山地和水田,即来自本土大自然而不是来自于某个特定的试验室,有很强的适应性,既有好气性微生物也有无氧状态下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酵母等,嫌气性微生物。(2)在发酵材料里添加了一定比例的动物的脚蹄粉、鱼粉等富含氮、磷、钾、钙的有机质来源,因此生产出来的产品当中的各种养分含量很高,保证了水稻正常生长所需求的各种养分。
因此施用这种发酵肥完全可以摆脱依赖化肥的低效农业传统以上的制做工艺。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农业的生产技术规程。向大面积推广应用已具备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规模生产能力。
四、项目预期达到的指标
该技术已在鸡林乡大面积推广,其核心技术获2006年度黑龙江省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并注册了“野鹰”牌有机大米品种,是黑龙江省唯一的有机水稻标识。研究所计划2007年推广5000亩,新增效益500多万元,2008年计划推广8000亩,新增效益800多万元,2009年计划推广10000亩,新增效益1000多万元。2007年争取“野鹰”牌大米,进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超市。
通过该技术的推广,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达到土壤保养的目的,同时,减少对生物的伤害,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