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与美似乎天然有缘。茶甫一问世,就与美心性相通。一部茶史也告诉我们:茶的衍伸需要美的哺育与涵养,茶正是在美的熏染下不断褪茧化蝶,成就特有的气质与美感;美家族也离不开茶这个成员。茶与美情理相通,虚实相鉴,相得益彰。我甚至觉得,中国茶业发展的隐形线索就是对美的追逐,茶好、水美、器洁、人雅,乃至于每种茶背后美丽神奇的故事等无不是茶叶、茶馆、茶具等产业元素的核心竞争力。惟有这个“美”字,才配展示中国茶的深厚意蕴。中国茶文化正是以“美”来感染人的。
或许茶界天然和美如春,汉魏六朝以降,茶与文人惺惺相惜,情结难解,延缓至今。骚客雅士不约而同地以穷尽汉语最靓丽的字词来比拟茶叶,从“灵草、灵芽、嘉木英、瑞草魁”,到“移人尤物,破睡当封不夜侯”等等,无以复加,蔚为大观。反过来,文人的钟爱,又使茶界变得或情趣盎然,或超然出尘,或娴适洒脱,或清雅悠远,茶诗、茗文、荈论不断出新,代代不绝。近年来,伴随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知不觉我们也陷入茶文化的包围之中。蔡镇楚教授的《茶美学》就这样与我们不期而遇了。
长期侍弄古典文学的蔡教授自与茶结缘,就积极以顾炎武“文必有益于天下”为原则,走出象牙塔,参与茶事活动,弘扬茶文化,多年来著述颇丰。近来更是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故事和重大事件以诗歌、绘画和书法艺术表现出来,潜心创作了108幅《中华茶文化史诗书画谱》,以茶诗配以茶画和书法,融茶诗、书、画于一体,是一创举。
《茶美学》将茶、茶文化与美学有机结合,入古出新,突破前人在“茶与美”的研究方面多停留于茶本身美的鉴赏,积10年之雕琢,初步构建了美学的一个新分支——茶美学的价值体系,将茶与美学的研究推至一个新的层次。
《茶美学》跳出美学传统的原理、范畴、审美观念、价值体系等窠臼,直视茶界美学现象和审美范畴。如作者所言,“茶叶之美,有苏轼”从来佳茗似佳人”之喻;茶树之美,有陆羽“南方嘉木”之谓;茶园之美,有云海雾缭翡翠璧玉之绿;茶水之美,有琥珀玛瑙流香之色;茶女之美,有红裙翠袖之颜;茶艺之美,有枕流漱玉、赏心悦目之心;茶道之美,有日月星辰、天地人和之融;茶缘之美,有君子交游、人际和谐之意;茶禅之美,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茶寿之美,有生命哲学、人生哲理之归。”茶叶这种独特与丰富的美,在中国哲学“天人合一”学说的引领下脱胎为一种新的美学。显然,《茶美学》的问世,一方面引导后学,另一方面用美来感染茶人,熏陶茶产业,把“美”化为生产力、竞争力,以激发更大的商业智慧。
蔡教授对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论证,充分、系统和规范,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诸如,对茶美学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即关于茶的美学,是文化哲学的美学,是以茶为审美对象的实用型生命美学,是茶文化与美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茶美学有别于日本以及中国台湾茶界倡导的“茶道美学”。茶美学的审美对象是人皆饮之的茶,以及由此而生的茶馆茶楼、茶道等茶事活动、茶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可谓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生命美学。茶美学也异于挂在嘴边的茶道与茶艺。茶美学是茶道的生发,是茶文化的理论升华,是将茶学与文化学、美学的有机结合。欣喜的是,茶美学得到实践的不断支持。例如,福建茶界在福建美学学会机构下成立了茶美学分会,独立开展工作。不难看出,茶产业对美的元素的迫切呼唤。
《茶美学》对茶美学的理论构架进行了框定,如茶美学的物质基础,是茶树、茶园、茶叶制作工艺、茶叶烹煮、茶饮品、茶叶深加工等,以茶叶和茶水为物质支撑。离开了茶科学,则无所谓茶美学。茶美学注重茶的色香味形,集中体现了茶叶的色彩美学、工艺美学、感官美学、形态美学特征,是饮食美感的集中体现,也是茶叶生产、加工工艺、茶叶流通、茶叶品牌、茶叶品评和审美鉴赏的主要美学标准。茶美学强调人格之美,君子比德,追求品茶的人格修养与人生追求。茶美学的终极关怀,在于养生,在于人的健康延年。蔡教授对茶美学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的阐发,或归总,或提炼,立论有据而又不乏超越与启发,认为茶叶的质地之美、沏茶的水质之美、品茶的情趣之美、茶道的文化品位、茶美学的天人合一,构成了茶美学的基本美学风格。茶从栽植到饮用的整个过程在人为的或自然的作用下都呈现特别的美感。茶园环境之纯净,尽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生态之美。大自然这种生命世界,活泼泼的生命赋予了茶的性灵,茶形之质朴美,茶香之醇美。“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自然的创造具有至高的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茶亦如斯。
可以说,茶美学丰富了民族美学的大家族,升华了对中国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正如《茶美学》倡导的,既注重对茶美的共性的挖掘,也注重对个性美的剖析,如千两茶的阳刚之美,从采制到包装,从茶艺展示到解说词,作者抒发得淋漓尽致。中国茶历史久远厚重,风格各异,不论黑白黄绿,都体现着浓郁的地域风情,体现着自然、文化、历史、风俗的和谐统一,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就在于其不仅作为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可以启发人在精神上的思考,体现一种精神与文化品位。同时,茶美学的现实意义与普遍价值更为彰显。在茶产业大发展的时代,那些偏离美的轨迹的豪华包装的奢侈茶、惟我独尊的茶会、卫生不达标制作,甚至假茶等行为不正被唾弃,或被淘汰吗?
茶产业承载着茶美学,茶产业大发展不容美的元素流失。事实上,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茶美学不断增添新的要素,茶园建设、茶乡旅游、营销传播、品牌塑造、茶店设计、技术创新,乃至不少茶企追逐的资本运作等茶产业新课题创造了大量美的元素,需要茶人来提炼。茶美学的氤氲,激发茶人更多美的创意,使茶产业链条更富美的竞争力,成为实实在在的美丽产业,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生态经济建设提供示范与标杆。
茶与美的演绎将永续,期待茶产业发展不断释放着茶美学雅致、高洁、恬静的味道,最终抒发着茶的精神,流进中华民族的血液,成就一种民族气质。
或许茶界天然和美如春,汉魏六朝以降,茶与文人惺惺相惜,情结难解,延缓至今。骚客雅士不约而同地以穷尽汉语最靓丽的字词来比拟茶叶,从“灵草、灵芽、嘉木英、瑞草魁”,到“移人尤物,破睡当封不夜侯”等等,无以复加,蔚为大观。反过来,文人的钟爱,又使茶界变得或情趣盎然,或超然出尘,或娴适洒脱,或清雅悠远,茶诗、茗文、荈论不断出新,代代不绝。近年来,伴随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知不觉我们也陷入茶文化的包围之中。蔡镇楚教授的《茶美学》就这样与我们不期而遇了。
长期侍弄古典文学的蔡教授自与茶结缘,就积极以顾炎武“文必有益于天下”为原则,走出象牙塔,参与茶事活动,弘扬茶文化,多年来著述颇丰。近来更是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故事和重大事件以诗歌、绘画和书法艺术表现出来,潜心创作了108幅《中华茶文化史诗书画谱》,以茶诗配以茶画和书法,融茶诗、书、画于一体,是一创举。
《茶美学》将茶、茶文化与美学有机结合,入古出新,突破前人在“茶与美”的研究方面多停留于茶本身美的鉴赏,积10年之雕琢,初步构建了美学的一个新分支——茶美学的价值体系,将茶与美学的研究推至一个新的层次。
《茶美学》跳出美学传统的原理、范畴、审美观念、价值体系等窠臼,直视茶界美学现象和审美范畴。如作者所言,“茶叶之美,有苏轼”从来佳茗似佳人”之喻;茶树之美,有陆羽“南方嘉木”之谓;茶园之美,有云海雾缭翡翠璧玉之绿;茶水之美,有琥珀玛瑙流香之色;茶女之美,有红裙翠袖之颜;茶艺之美,有枕流漱玉、赏心悦目之心;茶道之美,有日月星辰、天地人和之融;茶缘之美,有君子交游、人际和谐之意;茶禅之美,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茶寿之美,有生命哲学、人生哲理之归。”茶叶这种独特与丰富的美,在中国哲学“天人合一”学说的引领下脱胎为一种新的美学。显然,《茶美学》的问世,一方面引导后学,另一方面用美来感染茶人,熏陶茶产业,把“美”化为生产力、竞争力,以激发更大的商业智慧。
蔡教授对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论证,充分、系统和规范,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诸如,对茶美学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即关于茶的美学,是文化哲学的美学,是以茶为审美对象的实用型生命美学,是茶文化与美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茶美学有别于日本以及中国台湾茶界倡导的“茶道美学”。茶美学的审美对象是人皆饮之的茶,以及由此而生的茶馆茶楼、茶道等茶事活动、茶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可谓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生命美学。茶美学也异于挂在嘴边的茶道与茶艺。茶美学是茶道的生发,是茶文化的理论升华,是将茶学与文化学、美学的有机结合。欣喜的是,茶美学得到实践的不断支持。例如,福建茶界在福建美学学会机构下成立了茶美学分会,独立开展工作。不难看出,茶产业对美的元素的迫切呼唤。
《茶美学》对茶美学的理论构架进行了框定,如茶美学的物质基础,是茶树、茶园、茶叶制作工艺、茶叶烹煮、茶饮品、茶叶深加工等,以茶叶和茶水为物质支撑。离开了茶科学,则无所谓茶美学。茶美学注重茶的色香味形,集中体现了茶叶的色彩美学、工艺美学、感官美学、形态美学特征,是饮食美感的集中体现,也是茶叶生产、加工工艺、茶叶流通、茶叶品牌、茶叶品评和审美鉴赏的主要美学标准。茶美学强调人格之美,君子比德,追求品茶的人格修养与人生追求。茶美学的终极关怀,在于养生,在于人的健康延年。蔡教授对茶美学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的阐发,或归总,或提炼,立论有据而又不乏超越与启发,认为茶叶的质地之美、沏茶的水质之美、品茶的情趣之美、茶道的文化品位、茶美学的天人合一,构成了茶美学的基本美学风格。茶从栽植到饮用的整个过程在人为的或自然的作用下都呈现特别的美感。茶园环境之纯净,尽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生态之美。大自然这种生命世界,活泼泼的生命赋予了茶的性灵,茶形之质朴美,茶香之醇美。“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自然的创造具有至高的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茶亦如斯。
可以说,茶美学丰富了民族美学的大家族,升华了对中国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正如《茶美学》倡导的,既注重对茶美的共性的挖掘,也注重对个性美的剖析,如千两茶的阳刚之美,从采制到包装,从茶艺展示到解说词,作者抒发得淋漓尽致。中国茶历史久远厚重,风格各异,不论黑白黄绿,都体现着浓郁的地域风情,体现着自然、文化、历史、风俗的和谐统一,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就在于其不仅作为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可以启发人在精神上的思考,体现一种精神与文化品位。同时,茶美学的现实意义与普遍价值更为彰显。在茶产业大发展的时代,那些偏离美的轨迹的豪华包装的奢侈茶、惟我独尊的茶会、卫生不达标制作,甚至假茶等行为不正被唾弃,或被淘汰吗?
茶产业承载着茶美学,茶产业大发展不容美的元素流失。事实上,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茶美学不断增添新的要素,茶园建设、茶乡旅游、营销传播、品牌塑造、茶店设计、技术创新,乃至不少茶企追逐的资本运作等茶产业新课题创造了大量美的元素,需要茶人来提炼。茶美学的氤氲,激发茶人更多美的创意,使茶产业链条更富美的竞争力,成为实实在在的美丽产业,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生态经济建设提供示范与标杆。
茶与美的演绎将永续,期待茶产业发展不断释放着茶美学雅致、高洁、恬静的味道,最终抒发着茶的精神,流进中华民族的血液,成就一种民族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