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确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品德养成的课堂教学方略,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一、优化教学氛围,创造合作环境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他又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勇于参与。营造民主氛围,实则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诱发、相互冲击、相互补充的智慧碰撞机会,为实施合作教学提供环境,更有利于课堂中师生合作,实现目标。
我在执教《九色鹿》时,就成功地运用了合作教学,教者将学生座位排成弧形,让学生少了一份束缚,多了一份新奇,给学生一个心灵的自由。面带笑容的教师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执教完课文内容后,选定了“九色鹿、调达、国王以及王妃”等人物,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去组织表演活动,通过表演再现了课文内容:九色鹿救助调达不要报答,而调达却见利忘义受到惩罚。同时,学生受到了教育,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整个一堂课,学生的合作在兴趣盎然中进行。通过学生的合作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团结协作,是一种现代意识。”“我们只有为着共同的目标,紧密合作,互帮互助,才能把事情办好。”
采用分组合作互助、共同学习的方式,可以优化课堂交往活动的形式,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氛围,使学生个性得以借助教学中介(如语文教材、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使他们在主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优化参与环节,把握合作契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语文教学新授伊始,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是合作成功的基础.学生在自学时将已掌握的认知进行梳理后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自己的困惑提交合作小组讨论,寻求正确答案。因此,教师要善用课堂中的质疑问难行为,既用“质问式”问答行为引导学生合作思路,又用“对话式”问答行为提高学生在合作交互中的思维水平,让课堂中的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教学活动,从而提供教与学交流反馈的信息。
例如在教学《我的油布伞》时,教者示范了课题的两种读法后让学生质疑,从而确定课题的朗读重点应放在“油布伞”上。再次质疑时则明确学习本课要解决“我的油布伞是怎么来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突出我的油布伞?”等几个问题。
设疑释疑时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学生个性展示的好机会。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同桌交流、前后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他们展开充分地讨论,给学生充足的合作交流时间和空间,使信息渠道畅通,合作学习全面展开,合作激智,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合作交流的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合作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实践操作来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知识并进行内化。如在执教《苹果里的五角星》时,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方式带着疑问“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动手做一做“从不同角度切苹果,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这样通过合作和亲自尝试得来的结论,远比教师就教材讲课文要有说服力。
语文课中,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他们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品质和语言发展能力方面是有差异的。如何利用这种差异,把它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思想的体现,也是合作互助的基点,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了合作的契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课堂教学中合作契机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把握。
三、优化教学方式,追求合作实效
合作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还须不断完善,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明确的合作目标
“期待效应”告诉我们,当学生感受到施教者的厚爱和热情的期待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上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并由此而激发出巨大的内驱力。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时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合作目标以便于操作,避免合作过程走过场而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诵读、互相评议、互练互改,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组建新的合作互助小组,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合作的广泛性。合作教学中无论借助于何种方式,都是为了达到语言文字育人的功能,教师要注意巧妙寻找合作的支点,发现学生闪光点,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携手共进,调动主观能动性。
2.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
给学生留有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就阅读教学的内容讨论学习,是合作成功的前提,也是营造民主教学氛围的基石,学生稍纵即逝的创新火花才不至于泯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求知。反之,时间的仓促必然使学生在合作时流于形式,会导致课堂教学中情感交流、信息流动的阻碍。成功的合作才能使童心相互碰撞,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的流程中去。
3.给学生适时的评价
合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合作中的困惑,需要教师帮助以寻求下一步的继续合作;有在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疑惑,需要老师的裁决以避免合作的中断;也有在合作中发现了答案,取得了成功,需要得到老师的赞赏,从而增强合作的凝聚力。在进行反馈时,对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可以一带而过,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则要着力讨论,促使合作过程的继续。实验表明,在教师的适时评价下,合作成效显著,反之由于缺少激励,合作成效弱,学生缺乏合作信心和合作意识。由此可见,合作中教师适时的评价,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合作活动的开展。(责任编辑:梁 媛)
一、优化教学氛围,创造合作环境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他又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勇于参与。营造民主氛围,实则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诱发、相互冲击、相互补充的智慧碰撞机会,为实施合作教学提供环境,更有利于课堂中师生合作,实现目标。
我在执教《九色鹿》时,就成功地运用了合作教学,教者将学生座位排成弧形,让学生少了一份束缚,多了一份新奇,给学生一个心灵的自由。面带笑容的教师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执教完课文内容后,选定了“九色鹿、调达、国王以及王妃”等人物,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去组织表演活动,通过表演再现了课文内容:九色鹿救助调达不要报答,而调达却见利忘义受到惩罚。同时,学生受到了教育,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整个一堂课,学生的合作在兴趣盎然中进行。通过学生的合作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团结协作,是一种现代意识。”“我们只有为着共同的目标,紧密合作,互帮互助,才能把事情办好。”
采用分组合作互助、共同学习的方式,可以优化课堂交往活动的形式,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氛围,使学生个性得以借助教学中介(如语文教材、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使他们在主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优化参与环节,把握合作契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语文教学新授伊始,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是合作成功的基础.学生在自学时将已掌握的认知进行梳理后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自己的困惑提交合作小组讨论,寻求正确答案。因此,教师要善用课堂中的质疑问难行为,既用“质问式”问答行为引导学生合作思路,又用“对话式”问答行为提高学生在合作交互中的思维水平,让课堂中的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教学活动,从而提供教与学交流反馈的信息。
例如在教学《我的油布伞》时,教者示范了课题的两种读法后让学生质疑,从而确定课题的朗读重点应放在“油布伞”上。再次质疑时则明确学习本课要解决“我的油布伞是怎么来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突出我的油布伞?”等几个问题。
设疑释疑时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学生个性展示的好机会。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同桌交流、前后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他们展开充分地讨论,给学生充足的合作交流时间和空间,使信息渠道畅通,合作学习全面展开,合作激智,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合作交流的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合作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实践操作来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知识并进行内化。如在执教《苹果里的五角星》时,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方式带着疑问“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动手做一做“从不同角度切苹果,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这样通过合作和亲自尝试得来的结论,远比教师就教材讲课文要有说服力。
语文课中,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他们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品质和语言发展能力方面是有差异的。如何利用这种差异,把它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思想的体现,也是合作互助的基点,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了合作的契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课堂教学中合作契机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把握。
三、优化教学方式,追求合作实效
合作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还须不断完善,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明确的合作目标
“期待效应”告诉我们,当学生感受到施教者的厚爱和热情的期待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上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并由此而激发出巨大的内驱力。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时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合作目标以便于操作,避免合作过程走过场而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诵读、互相评议、互练互改,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组建新的合作互助小组,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合作的广泛性。合作教学中无论借助于何种方式,都是为了达到语言文字育人的功能,教师要注意巧妙寻找合作的支点,发现学生闪光点,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携手共进,调动主观能动性。
2.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
给学生留有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就阅读教学的内容讨论学习,是合作成功的前提,也是营造民主教学氛围的基石,学生稍纵即逝的创新火花才不至于泯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求知。反之,时间的仓促必然使学生在合作时流于形式,会导致课堂教学中情感交流、信息流动的阻碍。成功的合作才能使童心相互碰撞,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的流程中去。
3.给学生适时的评价
合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合作中的困惑,需要教师帮助以寻求下一步的继续合作;有在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疑惑,需要老师的裁决以避免合作的中断;也有在合作中发现了答案,取得了成功,需要得到老师的赞赏,从而增强合作的凝聚力。在进行反馈时,对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可以一带而过,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则要着力讨论,促使合作过程的继续。实验表明,在教师的适时评价下,合作成效显著,反之由于缺少激励,合作成效弱,学生缺乏合作信心和合作意识。由此可见,合作中教师适时的评价,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合作活动的开展。(责任编辑: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