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化”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确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品德养成的课堂教学方略,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一、优化教学氛围,创造合作环境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他又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勇于参与。营造民主氛围,实则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诱发、相互冲击、相互补充的智慧碰撞机会,为实施合作教学提供环境,更有利于课堂中师生合作,实现目标。
  我在执教《九色鹿》时,就成功地运用了合作教学,教者将学生座位排成弧形,让学生少了一份束缚,多了一份新奇,给学生一个心灵的自由。面带笑容的教师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执教完课文内容后,选定了“九色鹿、调达、国王以及王妃”等人物,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去组织表演活动,通过表演再现了课文内容:九色鹿救助调达不要报答,而调达却见利忘义受到惩罚。同时,学生受到了教育,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整个一堂课,学生的合作在兴趣盎然中进行。通过学生的合作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团结协作,是一种现代意识。”“我们只有为着共同的目标,紧密合作,互帮互助,才能把事情办好。”
  采用分组合作互助、共同学习的方式,可以优化课堂交往活动的形式,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氛围,使学生个性得以借助教学中介(如语文教材、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使他们在主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优化参与环节,把握合作契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语文教学新授伊始,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是合作成功的基础.学生在自学时将已掌握的认知进行梳理后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自己的困惑提交合作小组讨论,寻求正确答案。因此,教师要善用课堂中的质疑问难行为,既用“质问式”问答行为引导学生合作思路,又用“对话式”问答行为提高学生在合作交互中的思维水平,让课堂中的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教学活动,从而提供教与学交流反馈的信息。
  例如在教学《我的油布伞》时,教者示范了课题的两种读法后让学生质疑,从而确定课题的朗读重点应放在“油布伞”上。再次质疑时则明确学习本课要解决“我的油布伞是怎么来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突出我的油布伞?”等几个问题。
  设疑释疑时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学生个性展示的好机会。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同桌交流、前后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他们展开充分地讨论,给学生充足的合作交流时间和空间,使信息渠道畅通,合作学习全面展开,合作激智,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合作交流的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合作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实践操作来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知识并进行内化。如在执教《苹果里的五角星》时,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方式带着疑问“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动手做一做“从不同角度切苹果,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这样通过合作和亲自尝试得来的结论,远比教师就教材讲课文要有说服力。
  语文课中,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他们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品质和语言发展能力方面是有差异的。如何利用这种差异,把它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思想的体现,也是合作互助的基点,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了合作的契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课堂教学中合作契机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把握。
  
  三、优化教学方式,追求合作实效
  
  合作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还须不断完善,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明确的合作目标
  “期待效应”告诉我们,当学生感受到施教者的厚爱和热情的期待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上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并由此而激发出巨大的内驱力。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时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合作目标以便于操作,避免合作过程走过场而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诵读、互相评议、互练互改,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组建新的合作互助小组,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合作的广泛性。合作教学中无论借助于何种方式,都是为了达到语言文字育人的功能,教师要注意巧妙寻找合作的支点,发现学生闪光点,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携手共进,调动主观能动性。
  
  2.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
  给学生留有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就阅读教学的内容讨论学习,是合作成功的前提,也是营造民主教学氛围的基石,学生稍纵即逝的创新火花才不至于泯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求知。反之,时间的仓促必然使学生在合作时流于形式,会导致课堂教学中情感交流、信息流动的阻碍。成功的合作才能使童心相互碰撞,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的流程中去。
  
  3.给学生适时的评价
  合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合作中的困惑,需要教师帮助以寻求下一步的继续合作;有在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疑惑,需要老师的裁决以避免合作的中断;也有在合作中发现了答案,取得了成功,需要得到老师的赞赏,从而增强合作的凝聚力。在进行反馈时,对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可以一带而过,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则要着力讨论,促使合作过程的继续。实验表明,在教师的适时评价下,合作成效显著,反之由于缺少激励,合作成效弱,学生缺乏合作信心和合作意识。由此可见,合作中教师适时的评价,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合作活动的开展。(责任编辑:梁 媛)
其他文献
多年教学实践让我明白:只有充分展示音乐教师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音乐审美素养,进而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步入成功的坦途。    一、利用音乐自身魅力,争取学生热爱音乐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么一条:“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他说:“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我觉得这一
新课程改革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生物学教学最重要、最根本的教育目标.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问题解决"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围绕"
社会迅猛发展,教育与时俱进,课改势在必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权利,以致我们的许多学生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由“为教而教”逐步转移到“为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民俗的概念、特征以及社会功能,并将民俗与风俗作了简单的比较,重点阐述了民俗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功能。民俗是历史与现实、物质与观念、道德与法律相互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最关键的是教育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笔者经过调查分析,特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原因、教育措施等方面作如下的探索。
期刊
为配合从2003年起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的改革举措,教育部于2002年组织专家重新修订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调整了课时,同时对语文、数学、物理、化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已经逐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的焦点集中于如何让学生学得更有效上,评价一节课的优劣的标准也随之变化,关注的是学生的“学”,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游戏中学,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是智慧、灵感的源泉,小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安排许多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