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作为一种综合的智力技能。模仿与创造总是交织、糅合在一起的,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恰当、有效地使用例文,恰恰可以为学生指点迷津。那么,在小学生习作指导中该如何使用例文才能做到恰当、有效呢?
一、感悟内容,体验情感。在赏读中学会选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习作教学。目前,在小学生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依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所谓的“跑题”和“偏题”,实际上就是习作时选材的失误。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例文的内容,体会例文所表达的感情,理解“写什么”的问题,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准确地选好习作的素材。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习作七《记一件打动我们心灵的事》,要求学生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什么是能打动心灵的事,有相当多的学生难以准确地把握。一位老师在公开教学中是这样进行指导的:她首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打动心灵”四个字的理解,然后以自己的一篇下水文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这位老师讲述的是自己和面前这群孩子之间发生的一件真实的故事。“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情到深处,教师热泪盈眶,这份真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她没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下水文作任何理性分析,也没有让学生从中“明法”,而是引发学生聚焦身边的人和事,筛选值得叙写的素材。“情情相生”,学生明白了生活中最打动人的是什么,在“感动”中抒写感动,习作自然情思飞扬。这位老师通过例文引路,以自我浓烈的情感触须,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门扉,让学生学会了此类作文的选材,恰恰实践了新课标关于习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
二、吸纳借鉴,突破难点。在模仿中领悟技法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写作能力跟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在思想吸收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学生阅读和作文,无非是引导他们在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等方面下工夫,不断地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句话指出了在指导学生阅读别人的文章时,要重在吸纳、借鉴作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乃至写作的方法上。事实上,如何将文章写得具体形象、有声有色,是学生在习作中时常会遇到的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们可以在习作指导中借助例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评议和模仿,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例文的写作顺序、表达方法、语言特点和格式规范等等,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来,从而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在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版本的小语教材中,都有这样的习作训练:“写一种小动物”或是“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学生描写一种小动物,通过它的外形和动作,具体地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在这一内容的习作训练中,学生一般能够写出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故事,但要真正恰如其分地写出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方面的特点,依然是一个难点。在习作指导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和评议描写小动物的几篇典型性的例文,其后引导学生边学文边写作,让学生从中掌握观察和描写动物的方法,即:观察和描写动物的外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者从整体到部分,或者从前到后,或者从上到下,或者按照头、身、尾、四肢的顺序来观察,同时要注意观察和描写毛色、形状、体态、大小等方面的特点,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既可全方位观察和描写,也可对重点部位进行观察和描写;在描写动作、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抓住动物的突出特点,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尽量进行人格化的描述,力求使习作的语言既生动又富有情趣。渐渐地,学生就能学会对动物的描写方法。
三、迁移创新,超越例文,在习作中彰显个性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人家怎么写,我也怎么写,就变成生搬硬套。要把别人的指点化成自己的领悟,才能真正受用。”《语文课程标准》在有关写作“评价建议”中也要求“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实则上就是要求我们要让习作成为展示学生丰富个性的有效载体。因而我们在习作指导中使用例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依葫芦画瓢”,不能对例文的具体内容和语言文字进行生搬硬套,而是为了指导学生迁移、内化,运用例文的写作规律,进而超越例文,写出各具个性色彩的文章。
人教版、苏教版等版本的小语教材都有“我给自己画张像”、“我写我”之类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抓住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当学生学习了例文后,我让学生仿照例文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结果他们写的和例文中的“我”一模一样。在评讲课上,我随便选了两篇习作来读,并让同学们根据习作中描述的特点猜猜写的是谁,有的猜是甲,有的猜是乙,有的猜是丙……随后,我重新抓住一个知晓率极高的明星的特点做了描述,作为例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猜猜她是谁,大家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明星的名字。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例文对照、比较,找出不足的地方,并让学生互相说说“你眼里的同桌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了解自己在父母眼里又是什么样的,再重新写一篇《我给自己画张像》。结果,在第二次的习作中,大部分学生不仅借鉴了例文的写作方法,更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色,个性得到了彰显。
实践证明,在习作指导中恰当、有效地地使用例文,引导学生从阅读到写作、从模仿到创新,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熟悉和掌握作文的规律,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一、感悟内容,体验情感。在赏读中学会选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习作教学。目前,在小学生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依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所谓的“跑题”和“偏题”,实际上就是习作时选材的失误。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例文的内容,体会例文所表达的感情,理解“写什么”的问题,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准确地选好习作的素材。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习作七《记一件打动我们心灵的事》,要求学生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什么是能打动心灵的事,有相当多的学生难以准确地把握。一位老师在公开教学中是这样进行指导的:她首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打动心灵”四个字的理解,然后以自己的一篇下水文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这位老师讲述的是自己和面前这群孩子之间发生的一件真实的故事。“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情到深处,教师热泪盈眶,这份真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她没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下水文作任何理性分析,也没有让学生从中“明法”,而是引发学生聚焦身边的人和事,筛选值得叙写的素材。“情情相生”,学生明白了生活中最打动人的是什么,在“感动”中抒写感动,习作自然情思飞扬。这位老师通过例文引路,以自我浓烈的情感触须,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门扉,让学生学会了此类作文的选材,恰恰实践了新课标关于习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
二、吸纳借鉴,突破难点。在模仿中领悟技法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写作能力跟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在思想吸收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学生阅读和作文,无非是引导他们在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等方面下工夫,不断地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句话指出了在指导学生阅读别人的文章时,要重在吸纳、借鉴作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乃至写作的方法上。事实上,如何将文章写得具体形象、有声有色,是学生在习作中时常会遇到的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们可以在习作指导中借助例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评议和模仿,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例文的写作顺序、表达方法、语言特点和格式规范等等,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来,从而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在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版本的小语教材中,都有这样的习作训练:“写一种小动物”或是“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学生描写一种小动物,通过它的外形和动作,具体地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在这一内容的习作训练中,学生一般能够写出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故事,但要真正恰如其分地写出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方面的特点,依然是一个难点。在习作指导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和评议描写小动物的几篇典型性的例文,其后引导学生边学文边写作,让学生从中掌握观察和描写动物的方法,即:观察和描写动物的外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者从整体到部分,或者从前到后,或者从上到下,或者按照头、身、尾、四肢的顺序来观察,同时要注意观察和描写毛色、形状、体态、大小等方面的特点,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既可全方位观察和描写,也可对重点部位进行观察和描写;在描写动作、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抓住动物的突出特点,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尽量进行人格化的描述,力求使习作的语言既生动又富有情趣。渐渐地,学生就能学会对动物的描写方法。
三、迁移创新,超越例文,在习作中彰显个性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人家怎么写,我也怎么写,就变成生搬硬套。要把别人的指点化成自己的领悟,才能真正受用。”《语文课程标准》在有关写作“评价建议”中也要求“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实则上就是要求我们要让习作成为展示学生丰富个性的有效载体。因而我们在习作指导中使用例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依葫芦画瓢”,不能对例文的具体内容和语言文字进行生搬硬套,而是为了指导学生迁移、内化,运用例文的写作规律,进而超越例文,写出各具个性色彩的文章。
人教版、苏教版等版本的小语教材都有“我给自己画张像”、“我写我”之类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抓住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当学生学习了例文后,我让学生仿照例文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结果他们写的和例文中的“我”一模一样。在评讲课上,我随便选了两篇习作来读,并让同学们根据习作中描述的特点猜猜写的是谁,有的猜是甲,有的猜是乙,有的猜是丙……随后,我重新抓住一个知晓率极高的明星的特点做了描述,作为例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猜猜她是谁,大家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明星的名字。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例文对照、比较,找出不足的地方,并让学生互相说说“你眼里的同桌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了解自己在父母眼里又是什么样的,再重新写一篇《我给自己画张像》。结果,在第二次的习作中,大部分学生不仅借鉴了例文的写作方法,更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色,个性得到了彰显。
实践证明,在习作指导中恰当、有效地地使用例文,引导学生从阅读到写作、从模仿到创新,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熟悉和掌握作文的规律,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