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训练内容
习作要求是:“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了”,也可以根据你所写的具体内容自己拟定题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留心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留心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资料写出令自己兴奋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细致观察生活,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表达出自己的发现。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调查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一至两周向学生布置这次习作的相关要求。
学生:课前整理自己在平时观察中、学习中、实验或制作中的发现,收集与自己发现相关的资料,收集相关的名言等。
●教学流程
一、筛选“发现”
教师出示这次习作的训练内容(略),让学生认真阅读,明确这次习作的范围以及要求。
师:同学们,你通过阅读,知道了这次习作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1:我认为可以写自己平时观察中的发现。比如:人、事、物、景、活动、自然现象等,都是我们平时观察到的。
生2:可以写自己在学习中的发现,比如发现了学习中的小窍门,掌握了学习方法等。
生3:可以写我们在实验、制作中的发现。
生4:我觉得还可以写除了刚才这三位同学说的之外的发现。因为习作要求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这次作文可以从平时观察、学习生活、实验制作三个方面去写。同学们在这些方面都有哪些发现呢?下面各小组同学在一起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平时的发现,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初步筛选。
师:刚才老师也参与了几个小组的交流,看来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在这么多的发现中,哪些是最令你惊喜发现的呢?
生1:我发现了一般昆虫都是趴着,而螳螂为什么总是站着?
生2:我发现放在瓶子里一段时间的蚂蚱,把它再重新放在地上的时候,它再也不跳了的原因。
生3:我发现了麻雀会让蚂蚁给它洗澡。
生4:我发现梅花都在寒冬开放。
(以上是学生交流的有关动植物的发现)
生5:我发现我退休的爷爷迷上了上网。
生6:我发现很多小学生喜欢周杰伦。
生7:我发现小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
(以上学生交流的是关于人的发现)
生8:我发现小区的雾比野外的浓。
生9:我发现月亮周围如果有光环第二天就会刮风。
(以上学生交流的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发现)
……
【评:有效的筛选是习作成功的基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有生活、也有发现,欠缺的是“精挑细选”,教师从思维方向上引出三条“射线”,让学生在三条“射线”上各确定几颗“星”,然后找出最亮的一“颗”。】
二、梳理“发现”
学生筛选有价值的发现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发现。
问题一: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
生1:我本来是想把蚂蚱放在瓶子里让它跳着玩,可后来它不跳了,我就把它放在了地上,结果它还是不跳。
生2:我是无意间发现路边地上一只麻雀身上有很多爬动的蚂蚁,我用树枝挑动它,以为它死了,谁知麻雀又很轻松地飞走了。
生3:我有一次在老家的小河里洗澡,突然发现鸭子的羽毛不沾水,产生了疑问。
生4:平时最反对我玩电脑游戏的爷爷近来突然和我争电脑。
生5:近来我发现我们班刮起了“周杰伦”风,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嘴里都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双截棍》。
……
问题二:你是如何来解决这些疑问的?(学生的探究过程)
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了方法:查找资料、实验(或实践)研究、反复观察、总结归纳。
问题三:①你在解决疑问时遇到哪些困难?当时的心情如何?②当你豁然开朗的时候,你的心情又如何?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清楚,实际上这三个问题也是我们这次习作中必须写具体、写详细的地方。只有写具体了,才能真正表达出自己惊喜的发现。
【评:这是习作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会写得太笼统,用“三个问题”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把过程理清,让自己重新经历一遍,找回细节,习作就有了血肉,渐渐丰满起来。】
三、提升“发现”
师:刚才大家都是交流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发现。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1: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螳螂这看似祈祷的动作,竟是残杀动物的前奏,这螳螂真是为了生存而祈祷。
生2:我想到了伯纳·M·巴鲁奇说过的话:“千万个人会说苹果会往地下落,却只有牛顿问其中的原因。”只要我们爱观察爱动脑,一定能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儿。
生3:我想到了古代思想家荀况说的话:“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王之涣也说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我们不去认真观察、实验,就不会得出如此有趣的结论。
……
教师总结:同学们想到的还真深刻,这也是我们的发现,这是我们提升的发现,如果我们把这些提升的发现写在这次作文中,一定会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评: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相当的积累,尤其我们学校倡导“经典诵读”,这正是应用的契机。教师只不过举了“喇叭”,学生就吹成了“曲调”,还“无论中外,贯通古今”呢。】
四、表达“发现”
学生在筛选、梳理、提升自己的发现之后,自然在表达发现时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在行笔成文时,一定要把握好“三新”,即选材角度新、语言运用新、表达方式新,使自己的习作更加生动、完美。
【评:当学生一挥而就的时候,是有话可说的,教师以精要的提示避免语言啰嗦,引导“画龙点睛”,点石成金。】
教后反思
1.教师“引鞭东指”不可少
新课标虽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但作为教师在学生作文时适当的引导很关键,写作方法的指导变教师的灌输为学生的自主感悟,学生掌握了表达的方法,最后才能有创意地表达。
2.材料“源头活水”当常新
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中,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明白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学生“有备而来”以备需
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不能仅仅局限于写前几十分钟,它实际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完成过程。一篇作文在写之前,资料的收集、整理、观察、研究都很关键。教师要有意识地在习作前让学生收集、整理与本次习作有关系的各种资料,以备写习作时用。
4.主题“更上层楼”有提升
教给学生提升的方法,使学生的作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也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
习作要求是:“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了”,也可以根据你所写的具体内容自己拟定题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留心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留心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资料写出令自己兴奋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细致观察生活,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表达出自己的发现。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调查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一至两周向学生布置这次习作的相关要求。
学生:课前整理自己在平时观察中、学习中、实验或制作中的发现,收集与自己发现相关的资料,收集相关的名言等。
●教学流程
一、筛选“发现”
教师出示这次习作的训练内容(略),让学生认真阅读,明确这次习作的范围以及要求。
师:同学们,你通过阅读,知道了这次习作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1:我认为可以写自己平时观察中的发现。比如:人、事、物、景、活动、自然现象等,都是我们平时观察到的。
生2:可以写自己在学习中的发现,比如发现了学习中的小窍门,掌握了学习方法等。
生3:可以写我们在实验、制作中的发现。
生4:我觉得还可以写除了刚才这三位同学说的之外的发现。因为习作要求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这次作文可以从平时观察、学习生活、实验制作三个方面去写。同学们在这些方面都有哪些发现呢?下面各小组同学在一起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平时的发现,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初步筛选。
师:刚才老师也参与了几个小组的交流,看来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在这么多的发现中,哪些是最令你惊喜发现的呢?
生1:我发现了一般昆虫都是趴着,而螳螂为什么总是站着?
生2:我发现放在瓶子里一段时间的蚂蚱,把它再重新放在地上的时候,它再也不跳了的原因。
生3:我发现了麻雀会让蚂蚁给它洗澡。
生4:我发现梅花都在寒冬开放。
(以上是学生交流的有关动植物的发现)
生5:我发现我退休的爷爷迷上了上网。
生6:我发现很多小学生喜欢周杰伦。
生7:我发现小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
(以上学生交流的是关于人的发现)
生8:我发现小区的雾比野外的浓。
生9:我发现月亮周围如果有光环第二天就会刮风。
(以上学生交流的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发现)
……
【评:有效的筛选是习作成功的基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有生活、也有发现,欠缺的是“精挑细选”,教师从思维方向上引出三条“射线”,让学生在三条“射线”上各确定几颗“星”,然后找出最亮的一“颗”。】
二、梳理“发现”
学生筛选有价值的发现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发现。
问题一: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
生1:我本来是想把蚂蚱放在瓶子里让它跳着玩,可后来它不跳了,我就把它放在了地上,结果它还是不跳。
生2:我是无意间发现路边地上一只麻雀身上有很多爬动的蚂蚁,我用树枝挑动它,以为它死了,谁知麻雀又很轻松地飞走了。
生3:我有一次在老家的小河里洗澡,突然发现鸭子的羽毛不沾水,产生了疑问。
生4:平时最反对我玩电脑游戏的爷爷近来突然和我争电脑。
生5:近来我发现我们班刮起了“周杰伦”风,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嘴里都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双截棍》。
……
问题二:你是如何来解决这些疑问的?(学生的探究过程)
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了方法:查找资料、实验(或实践)研究、反复观察、总结归纳。
问题三:①你在解决疑问时遇到哪些困难?当时的心情如何?②当你豁然开朗的时候,你的心情又如何?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清楚,实际上这三个问题也是我们这次习作中必须写具体、写详细的地方。只有写具体了,才能真正表达出自己惊喜的发现。
【评:这是习作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会写得太笼统,用“三个问题”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把过程理清,让自己重新经历一遍,找回细节,习作就有了血肉,渐渐丰满起来。】
三、提升“发现”
师:刚才大家都是交流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发现。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1: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螳螂这看似祈祷的动作,竟是残杀动物的前奏,这螳螂真是为了生存而祈祷。
生2:我想到了伯纳·M·巴鲁奇说过的话:“千万个人会说苹果会往地下落,却只有牛顿问其中的原因。”只要我们爱观察爱动脑,一定能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儿。
生3:我想到了古代思想家荀况说的话:“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王之涣也说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我们不去认真观察、实验,就不会得出如此有趣的结论。
……
教师总结:同学们想到的还真深刻,这也是我们的发现,这是我们提升的发现,如果我们把这些提升的发现写在这次作文中,一定会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评: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相当的积累,尤其我们学校倡导“经典诵读”,这正是应用的契机。教师只不过举了“喇叭”,学生就吹成了“曲调”,还“无论中外,贯通古今”呢。】
四、表达“发现”
学生在筛选、梳理、提升自己的发现之后,自然在表达发现时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在行笔成文时,一定要把握好“三新”,即选材角度新、语言运用新、表达方式新,使自己的习作更加生动、完美。
【评:当学生一挥而就的时候,是有话可说的,教师以精要的提示避免语言啰嗦,引导“画龙点睛”,点石成金。】
教后反思
1.教师“引鞭东指”不可少
新课标虽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但作为教师在学生作文时适当的引导很关键,写作方法的指导变教师的灌输为学生的自主感悟,学生掌握了表达的方法,最后才能有创意地表达。
2.材料“源头活水”当常新
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中,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明白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学生“有备而来”以备需
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不能仅仅局限于写前几十分钟,它实际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完成过程。一篇作文在写之前,资料的收集、整理、观察、研究都很关键。教师要有意识地在习作前让学生收集、整理与本次习作有关系的各种资料,以备写习作时用。
4.主题“更上层楼”有提升
教给学生提升的方法,使学生的作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也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