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辨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o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当前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者主体论,二是双主体论,持两种不同观点的学者在教育对象是否能够成为教育主体方面存在着争议。从实践上来看,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之间并不属于主次关系,也不属于并列关系,而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两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最初体现为理论性和计划性教育,随着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走向了具体实践性。从整体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过其构成要素是一定的,包括教育主体、载体、内容、对象和方法。上述几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否则会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两种观点
  实施教育活动的人、机构或组织,被称之为教育主体,教育主体承担着教育职责,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以下两种观点,两种观点侧重点各不相同,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具体如下:
  (一)教育者主体论
  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共同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前者是施教者,后者是受教者。施教者是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教育者功能的发挥状况直接决定着教育效果。受教者属于教育的客体,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教育效果影响并不明显。教育者主体论多年以来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主要理论。
  针对教育客体的作用,支持该理论的学者仍然持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属于被动个体,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单向流通的过程,从教育主体流向教育客体,前者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后者对教育效果影响并不明显,全盘接受前者所提供的知识和技能,在教育中,教育客体完全没有思考、没有观点、没有个性。上述观点对受教育者的论述显然是片面的,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对教育过程中的影响被严重忽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客体同样是有思想、有情感和有意志的个体,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知识,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会影响到教育效果。另一种观点认为,受教育者从性质上看是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个体,当个体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其能动作用会影响到接受程度。此种观点虽然强调了个体的能动作用,并没有完全否定个体的能动影响,但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无所不能的至高无上的神,教师的功能被夸大到极致,并且不容反驳,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即便是心存疑虑,也不能够质疑老师的答案。但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现在的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对现实的感知程度越来越高,眼界更为宽阔,具有非常强的自主意识。针对教材中所表达的内容、教师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他们会凭借着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去判斷,然后结合自身的认知提出疑问,不会盲目的接受课本和教师所提供的知识。所以上述观点虽然指出了教育客体的能动作用,但仍然把受教育者放在从属地位,把教育者作为教育的中心,这种完全强调主体作用、忽略客体作用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二)双主体论和多元主体论
  和上一个观点相比,双主体论认为教育主体有两个,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都是教育主体,而教育客体则指的是教育内容。该理论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三种观点:
  教育主客体分别处于受教育者、教育者系统中,上述两个系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不同,所起的作用存在着一定差异。影响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育客体,教育客体对教育活动的影响体现在知识储备、情感体验、价值理念等方面。在施教过程中和教育接受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恰恰相反,在前一个过程中,主客体分别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后一个过程中,主客体分别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因此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两者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在一定条件之下,承担传统教育主体功能的除了教育主体之外,还包括教育客体。比如,受教育者在课堂上属于教育客体,但是受教育者对其他人进行教育,或者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他人,此时受教育者就属于教育主体,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之下教育主客体角色可以实现转换。
  受教育者自我教育,体现了主客体的统一。任何一个受教育者在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都会不断的反省自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此时,就属于主客体统一状态。
  双主体论充分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或者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均会对教育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受教育者的能动作用不容忽视。但该理论的不足在于没有明确区分,受教育者能动作用、主体性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也没有明确教育主客体功能和作用之间的差异,因此该理论所提出的观点仍然经不起推敲。另外该理论过分的强调了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职责和功能,实际上是削弱了教育者的责任意识。有的学者认为,该理论在逻辑上、理论上存在着弊端。
  多元主体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扩大了教育主体,认为教育主体有多个。该理论认为,教育主体除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外,还包括教育环境、教育媒介等等,任何一个教育主体的变化,都直接影响到教育功能的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该观点认为,任何一个教育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这种观点虽然强调了不同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但是分散了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存在着主次不分、主次颠倒的嫌疑。表面上看是多元主体,实质上是没有主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构成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教育者,教育者不仅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而且还负责整个教育活动的调控,因此应该作为教育主体。主体性是相对于对象性的一个概念,是从客体对象性实践活动角度来理解主体的内涵,主体不仅是此种活动的发动者,而且还是此类活动的承担者。只有对教育客体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了解教育主体的具体内涵。和哲学意义上的客体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其对象是有思想、有个性和有意识的人,所以不能够从人与物的关系上来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进行判断,也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区别主客体的依据应该是人与人的作用与被作用关系,或者人与人的教育与被教育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认定过程中,上述观点均存在着偏失,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主客体间关系进行客观分析。结合当前的教育实践,个人和组织均影响到教育活动,应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中,教师、家庭成员、领导者等等,应该属于个体层面的教育主体;学校、文艺团体、各种兴趣小组等等,应该属于组织层面的教育主体,此方面的教育主体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类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分别发挥着不同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
  如何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此方面研究的关键,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有两种,具体如下:
  (一)主体中心论
  此种观点比较普遍,该理论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处于核心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绝对权威、起主导作用,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决定着教学效果。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起着绝对操控作用,教育者运用教育要素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并且实现了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转变。一般意义上讲,教育者所希望的方向是受教育者学习的目的、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教育者的教育,直接决定了受教育者是否能够成才。两者之间并不是一种平等关系,这种主客体关系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多年以来学术界一直沿用着上述教学理念。
  在上述教学理念的指引之下,教育者毫不考虑被教育者的认知、诉求,完全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选取教材、教学方法和内容等等,被教育者如同木偶一般只能被动的接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一味的服从教育者的掌控。该理论完全忽略了受教育者的需求,让整个教学活动成为教育者的一言堂。
  (二)客体中心论
  该理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教育活动一切为了学生。该理论虽然强调了学生的重要性,明确了受教育者教育客体的能动作用,但是该理论并没有明确教育客体的主动性、教育主体性两个概念,主导地位不明,模糊了教育活动功能。
  上述两种理论虽然强调的重点存在着差异,但是两者都强调了教育过程中某一要素的作用,这种说法实质上是一种片面扩大,模糊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忽略了两者的界限。无论是课堂授课还是其他教学形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整个活动来说起著控制和主导作用,因此应该被定义为教育的主体。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关系上来看,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具有一定的主导权和决定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如果受教育者被确定为教育主体,受教育者对整个教育活动起不到主导和控制作用,很难达成教育目标。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信息化社会,主客体均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各种信息,所以仅凭教育者的一己之力,很难改变被教育者的消费观,所以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才能取得教育活动成效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新跃,周亚东.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9(08).
  [2]顾钰民.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说”评析,教学与研究[J].2013(08).
  [3]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双主体互动说”[J].
  [4]张彦.论思想理论教育的主体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01).
  [5]孙爱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调查分析[J].泰安师专学报.1999(04)
  [6]孙爱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基础[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思维导图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利用思维导图,结合中职旅游英语听说教材,旨在让学生有更好的英语词汇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职旅游英语;词汇教学  一、中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职学校教育,中职学校的招生情况逐渐好转,然而,生源质量不尽人意,导致课堂教学进行困难,学生和教师共同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压力。
期刊
摘要:摄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对这一内在发展规律的内涵把握,一方面有助于巩固摄影学科的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助于将其转化为方法论指导新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摄影艺术;分离派;艺术发展  摄影艺术的发生,对当时的艺术家而言,有着致命的打击。它精确再现物体形象的能力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很多画家在参与“禁止摄影”活动的同时,却悄悄的使用摄影技术为绘画提供素材。例如当时的画家欧人·德拉克洛瓦、
期刊
摘要:《李娃传》出自唐传奇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唐代中期,由唐代文学家白行简所作,《曲江池》则由元代戏曲家石宝君对《李娃传》进行改编而得。两者文学体裁不同,却讲述同一个故事,但两者在故事情节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均有所不同。结合其时代背景、社会动态、文化视角等方面,分析改编前后人物的性格及思想差异;并根据作品所出时代,分析《李娃传》与《李亚仙花酒曲江池》两部作品人物塑造变迁的原因。  关键词:《李娃记
期刊
摘要: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西方的政治学分析方法,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程中有着独到之处。而印尼作为东南亚地区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威权政治有着非常大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通过结构功能主义的三大功能,来分析印尼威权政治。通过对政治社会化,政治录用,政治沟通以及利益表达,利益整合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印尼政治时期的威权政治特点,以及这样的一种政治体制下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苏哈托;威权政治;结构功能主
期刊
摘要: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对企业营销战略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使企业在新的经济背景下更好地发展,企业必须不断更新营销战略思维。本文分析了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这些建议,能够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我国企业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引言  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汽车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开展
期刊
摘要:实心球投掷作为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之一,已经作为中考的重点考察项目,因此该运动项目教学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一致关注。实心球投掷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巧都有很高要求,在具体的教学指导中教师要关注技术动作分解指导,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性。本文尝试分析初中体育实心球教学指导的具体策略,旨在给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工作方法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实心球教学;有效性  引言:  实心球投掷教学指
期刊
摘要:在大学法语教学中,如何培养文化意识成为教学任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不同的语言,文化都在人们之间频繁的交流。但是在传统的法语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法语语法知识的教授,对于法语本身的由来以及法国文化知识的教学常常会忽略。所以在以后上大学法语课程时,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作为教学任务。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法语的基本交流,更重要的是学习到法国先进的文化和知识。  关键
期刊
摘要:体育舞蹈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运动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教学法,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文中分析合作教学法的优势,探讨体育舞蹈教学中使用合作教学法的措施。  关键词:体育舞蹈;合作教学法;使用措施  体育舞蹈作为新型运动项目,也是全面健身运动的主要组成内容。大学生同样喜爱体育舞蹈,但受到中国人内敛、含蓄性格特征的影
期刊
摘要:自新课改全面实施以来,我国高中校园素质教育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班主任学生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其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巨大的影响。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压力较大,除了在推进科学文化教育外,也要积极落实好德育教育。本文对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需要遵循的理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渗透对策,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勉。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管理
期刊
摘要:在当今这个时代,互联网得到了十分充分的发展,伴随着它的发展,我们的教学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以及网络技术来展开教学,不断地创新目前的教育方式,利用好这一技术。本文将针对互联网时代下高职语文教学策略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语文;创新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信息资源十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