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习是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坚实基石。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预习结果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在灵动的自主有效的课堂上“动”起来,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真正实现自主有效课堂的构建。本文将从单元说明,整体把握;内外结合,丰厚储备;关注差异,目标分层;注重检查,星级评价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预习;有效;语文
有效预习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把握重点,解决难点,更容易与教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我们所追求的自主有效的教学效果。然而,现实中很少有学生主动地预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预习少了老师的参与和指导,导致预习工作没有目标,缺少方法,不规范甚至无效。那么,究竟该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呢?
一、单元说明,整体把握
进行单元新授前,仔细阅读每个单元的课文,提炼出单元的学习主题,然后对此进行系统的总结,也就是所谓的单元说明。“单元说明”的讲解,是让学生对本单元课文有大致的了解。“单元说明”中,或提示了本单元课文的中心,或概括了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或初步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单元说明”能让学生对本单元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可起到“导读”的作用。
二、内外结合,丰厚储备
在中年级语文教学预习过程中,所设计的预习提纲内容和知识应做到比较广泛,要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地点等内容,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课外知识摘抄本,把查到的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丰富其知识积累。
当然,不同单元的文章类型,预习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古诗的预习就要让学生从古诗的作者、作品、相关背景这几个方面来搜集资料,全班交流后,学生没有搜集到的,教师再根据需要适当补充。这样学生就对诗人及其作品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教学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方面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首先要了解作者,熟悉作者所处的年代,对课文描写的背景有初步的感知。然后,通过让学生上网查阅、观看视频或阅读深入课文中去。有了诸多认识,学生学起来才会游刃有余。
三、关注差异,目标分层
预习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发展的层次也有所不同。根据每一个单元的特点和训练的侧重点,分层预习是很有必要的 。
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要完成最基本的预习要求:能将课后生字正确书写并给其组词,课文读正确、流利,能借助字典或联系课文中的句子理解文中词语。对于班级中的优等生,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高一些,理解能力也强一些,自然对他们的要求就会提高。除了完成最基本的预习要求外,还要细读每个自然段,并概括出各段的段落大意,将各段落大意串联起来,归纳成文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在读中质疑,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在书中画出或记下来。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听讲。如还不懂,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讨论来解决。
四、注重检查,星级评价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预习习惯的养成,自学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检查反馈。
检查预习情况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让小组长检查,可以教师提问,也可以生生之间互相交流等。除了要将检查落到实处,同时还要通过一定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所以,“预习争星表”在笔者的班级就孕育而生。评价表的内容根据预习要求设定,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效果显示在评价表上之后,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检测每个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也检测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然后,通过小组集体汇报的形式展示给大家。组间竞争的机制更能促进小组成员主动学习,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在班级中设立“争星星”的奖励机制,小组的综合评价获得几星,就得到几分,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分数最高。我们要想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强烈兴趣,除了设置有效的评价机制,还必须肯定学生的预习行为。不管他们回答得正确与否,都要给予表扬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课前预习是“备好课”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它既是课堂教学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搞好教学的一条必经之路。总之,只有奏响课前预习之歌,才有可能演绎出精彩的语文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
关键词:预习;有效;语文
有效预习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把握重点,解决难点,更容易与教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我们所追求的自主有效的教学效果。然而,现实中很少有学生主动地预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预习少了老师的参与和指导,导致预习工作没有目标,缺少方法,不规范甚至无效。那么,究竟该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呢?
一、单元说明,整体把握
进行单元新授前,仔细阅读每个单元的课文,提炼出单元的学习主题,然后对此进行系统的总结,也就是所谓的单元说明。“单元说明”的讲解,是让学生对本单元课文有大致的了解。“单元说明”中,或提示了本单元课文的中心,或概括了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或初步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单元说明”能让学生对本单元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可起到“导读”的作用。
二、内外结合,丰厚储备
在中年级语文教学预习过程中,所设计的预习提纲内容和知识应做到比较广泛,要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地点等内容,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课外知识摘抄本,把查到的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丰富其知识积累。
当然,不同单元的文章类型,预习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古诗的预习就要让学生从古诗的作者、作品、相关背景这几个方面来搜集资料,全班交流后,学生没有搜集到的,教师再根据需要适当补充。这样学生就对诗人及其作品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教学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方面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首先要了解作者,熟悉作者所处的年代,对课文描写的背景有初步的感知。然后,通过让学生上网查阅、观看视频或阅读深入课文中去。有了诸多认识,学生学起来才会游刃有余。
三、关注差异,目标分层
预习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发展的层次也有所不同。根据每一个单元的特点和训练的侧重点,分层预习是很有必要的 。
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要完成最基本的预习要求:能将课后生字正确书写并给其组词,课文读正确、流利,能借助字典或联系课文中的句子理解文中词语。对于班级中的优等生,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高一些,理解能力也强一些,自然对他们的要求就会提高。除了完成最基本的预习要求外,还要细读每个自然段,并概括出各段的段落大意,将各段落大意串联起来,归纳成文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在读中质疑,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在书中画出或记下来。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听讲。如还不懂,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讨论来解决。
四、注重检查,星级评价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预习习惯的养成,自学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检查反馈。
检查预习情况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让小组长检查,可以教师提问,也可以生生之间互相交流等。除了要将检查落到实处,同时还要通过一定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所以,“预习争星表”在笔者的班级就孕育而生。评价表的内容根据预习要求设定,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效果显示在评价表上之后,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检测每个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也检测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然后,通过小组集体汇报的形式展示给大家。组间竞争的机制更能促进小组成员主动学习,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在班级中设立“争星星”的奖励机制,小组的综合评价获得几星,就得到几分,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分数最高。我们要想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强烈兴趣,除了设置有效的评价机制,还必须肯定学生的预习行为。不管他们回答得正确与否,都要给予表扬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课前预习是“备好课”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它既是课堂教学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搞好教学的一条必经之路。总之,只有奏响课前预习之歌,才有可能演绎出精彩的语文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