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leo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城市化成为一个口号,切不可只看到它仅仅满足于发展的经济需要和管理的成本效益,更要看到人的基本需求与发展的物质行为需求是否平衡。
  
  1
  一天,《关注人类的星球》那组节目,目睹了丛林深处的原始部落生活的景象。我得到的启发是:“人类失去了自然,便一无所有。”我也便想到了我们的城市化鲸吞自然环境的现实。
  当生活在城市内,一切表现出的现象都是由眼前实实在在的需求迫使关注的事件以为是一种常态,结果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被搅扰在纷乱的经济与管理的乱局中。因而所有的人不论你是所谓的成功者抑或是失败者都会感到在这个令人极不舒服、甚至饱受折磨的环境中挣扎。没有哪一位愿意思考与他不相干起因于未来。然而,社会化得到了一个发展所带来的物质积累,也就是城市化累积出来的、极端经济化的紧张存在关系使其成员意识到降低需求或适当舍去多余的物质累赘的意愿吗?没有!也不可能有。因为,城市的扩大化就是经济疯狂膨胀的结果。
  如果从需求的角度上说,城市就是不断出现在本来是一片良田的郊野上的楼盘连接与扩展。那些住房的需求者依然感到仰望广厦而无存身之地。那些开发者和土地的出让者为一时积累了自己的GDP而乐道,然而,失调的社会需求关系使开发商即使在钵溢盆满的条件下并不情愿做出让步,于是维持一种价格同盟关系(因为高价位下的更多空置房局面由于土地资源的告瑟没有资本风险)。在市场条件下城市的管理者又不得不依靠大量开发经济适用房做为公众需求进行调节。故城市盲目扩展。直至一切可利用的原始资源消耗殆尽。
  这个危局都是在一个叫城市化的口号下导演出来的。
  
  2
  城市的存在需要什么来维系?说到底涉及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人的问题,城市的问题也是这样。
  人的最基本需求并非像我们通常认识的那样:“衣、食、住、行。”在这之前,应该是呼吸、喝水、照射,这些是生命无法回避的条件,唯自然所持有。城市的发展历史说明,人类意志一直在不断地改善衣食住行上调动。这些终极的结果是以发展的质量和规模作为历史展示的。不可否认,只上溯到一个世纪前,那些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从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如果说城市的表现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人们已经普遍地住进了能够抵御风雨的水泥建筑中,纺织品的丰富使人们有更多的衣服可穿,吃的物品也丰富多彩,汽车也成为人们日常的交通工具,人们还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是一个现代化城市所体现出来的有关人的生存质量的改变。
  由于我们得益于城市的历史发展认知,人们在城市的发展中疏忽了对于环境的维护与尊重。这是一个最具根本性的盲区。可以说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的。
  这样便造成了像今天城市所面临问题困惑与掣肘。对于自然所赐予人类的空气、水、阳光、土地、植物的多样等认识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所以,一旦出现上述涉及生命本质的问题我们已经没有可拿出更好的廉价方案解决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自然之大一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当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的城市发展尤甚。仅仅是我们的经济规模有能力促使大城市化,所以,大城市化的背景建立在经济现象的现实中,譬如,文化的(北京)、历史的(上海、广州等)、时尚的(模式化的泛滥)。然而,关注经济现象并不是大城市化的行为根源,在这样的行为背后是一个有关自然资源的认知无意识。这就是,自然资源只能无偿的并且是取之不尽的用度。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回顾城市的历史。毫无疑问,城市是由贸易与交换的需要建立起来的。这样一种存在结构,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个城市的建立是由周边相对广袤的郊区环境提供资源上的保障。水源、植被、农产品、空气、部分矿产资源与加工业等。在那样的城市结构中,维护了一个城市所需的整体生态关系。因而,保存了每个地域城市的文化特色。
  然而,突飞猛进的大城市化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打破了这样的生态结构。使城市变成一头鲸吞自然资源的巨兽。以北京在一个世纪的变化为例,上世纪1980城市规模基本保持在15公里的直径范围内。周围有几大郊区县为他提供服务。郊区的范围数百倍于城市。这是一个可以城乡相互依托的结构。换言之,就是自然环境可以提供城市拥有最好的资源保障。然而,后20年的发展立刻打破了这样的比例,城市的扩展以乘方式的规模铺开,原始自然显然已经被肢解和边缘化,成为所谓人们的休闲地。因而,维持一个大城市的运行只能探向遥远的资源角落。譬如:苏杭本是鱼米之乡,然而,苏杭人吃米要从东北调集。太湖周围林立的别墅侵蚀了原始的水生态关系。这种非理性的发展定是局部利益刺激的结果。
  事物都有两面性。城市不断扩大时,近城土地资源就会成为稀缺资源,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值,绿色植被与生态系统就会被挤掉,气候条件自然恶化。于是,大城规模看似雄壮,在人本需求上不堪一击。治理起来顾此失彼,极为困惑。
  
  3
  当城市化成为一个口号,切不可只看到它仅仅满足于发展的经济需要和管理的成本效益,更要看到人的基本需求与发展的物质行为需求是否平衡。城市化条件下的人本需求的缺位从根本上否定了发展的目的。于是,城市化条件下的城市失衡自然会遇到更多的涉及基本需求的障碍。综合人类对于城市带来的美好愿望,城市化的现实丢掉了对于人类最早期享受自然带来的生命品质。大凡到这个时候,才发现在提出城市化的口号下,我们只是下意识地跟着局部的需要行动,没有注意到有可能丢掉自然资源的结果。因为,所有人都有一个潜意识: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事实证明,这种潜意识是自欺欺人的假设。于是,城市的发展过程造就了这个认知上的盲区。更有一种在社会整体无意识下所构成的城市化对于局部无效的假定使人们宁愿放弃对自身行为的干预。
  事实既然已经出现。城市化形成的问题不能仅是利和弊的思考那样简单化。这里面的确能够提醒我们是否能够沿着设计的理念行动。换句话说按照理性去思考问题。在城市的发展中不仅想到利益更要想到问题。从局部生态关系的角度去考虑城市的发展问题。自然生态关系,社会生态关系,文化生态关系,经济生态关系……
  总之,如果在城市化造成问题的面前,能够启发给我们的并不是哪个方面出现了弊端,而是让城市的设计形成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立体思想。理解城市的存在基础是什么?向哪个方向发展?
  就像医生告诫那些吸烟成瘾的人那样:“何时戒烟对肌体都是有利的。”
  在大城化还有一息我们可以呼吸的空气之前,何时戒掉我们的利益瘾都是有益的。
其他文献
中国不搞“央行独立”那一套?  央行能有效调控通胀吗?答案是不容乐观。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李华芳的文章说,来势汹汹的通胀进一步加深了对未来的担忧。央行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是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并重,意在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回笼市场上过多的货币。不过,正如张曙光指出,由于宽松的信贷政策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货币总量依旧宽松。  这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紧密相关。从宏观经济的趋势上看,中国的资本投入因为
期刊
鲁迅在《华盖集·后记》中曾说;那时的文化人,“大抵长袍大袖,温文尔雅,正如一个古之读书人”。时下的一些学者,虽然西装革履,可是讲话、写文章,仍承袭书生的迂腐气。温文尔雅,引经据典,亦无可挑剔;但“口惠实不至”,让人多有微词。宋代才女李清照留有一篇《打马赋》,打马游戏,其来久矣。在易安居士的笔下,却不乏人生哲理。文中有道是,“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国人中的社会精英,不着调
期刊
许多商业奇才、业界精英,乃至高端政要,多与西点军校“联袂共舞”,因缘于“西点精神”。    解题“絮语”    我曾读过两个版本的《西点军校22条军规》,一部2009年4月出版、郝强编著,一部2011年4月出版、德群编著。两部《西点军校22条军规》(简称《西点军规》),内容大同小异,论述各有其长,后者更为精彩,是一部难得的人生旅程“路线图”。近年来,书市上多有“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三十六计与企
期刊
最近一个时期,“人口红利”这个新词语用得多了起来。何以至此,简言之就是中国的普通劳动者觉悟了,被廉价劳动“撞闪了腰”,出现“工资跑不赢CPI”、“蜗居”令人内心纠结、甚至上演“以命抗争”富士康式的悲剧。  针对这种“国富民穷”的现象,中国有良知的公共知识分子,特别是经济学家,纷纷站出来或讲话或著文,仗义执言,为民请命,既为“人口红利”的创造者打抱不平,又为政府决策者出谋献策。岂能“让马儿跑,又让马
期刊
有人认为,只有西方走在时代前沿的革新型企业,才会提出“人比利润更重要”的口号,中国的企业只能从理念上认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却并不能真正实现。    一  有人认为,只有西方走在时代前沿的革新性企业,才会提出“人比利润更重要”的口号,中国的企业只能从理念上认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却并不能真正实现。然而,旋极的情况似乎不是这样。  旋极认为,每个员工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成员,并承认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能力
期刊
海淀区不负“海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交相辉映”的美誉,让“城市清洁日”活动及市民精神成为北京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为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 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区核心区创造良好环境氛围,海淀区把开展“城市清洁日”活动作为创新全区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认真解决街道社区和市民的环境问题,又坚持夯实基础,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做到当前见实效、今后有长效,推动清洁活动不断
期刊
对于民生问题,人们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否就能够一下子彻底解决,解决了一些问题又如何回应新的问题?    民生的期望和要求是一个永无止境,也永远需要应对的问题。它既要社会来努力,也取决于每个个体的努力。社会应该努力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个人想靠社会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却仍然不可能。  无论是“两会”上,还是各级政府的施政方向,或是公众热议的诸多焦点,都离不开对于民生的关注和呼唤。民生是人们在高速的发
期刊
借助科博会这一国际化平台,充分展示了中关村领军企业和自主品牌的新风采,以及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新举措,从而进一步树立了中关村示范区策源地的新形象。     北京科博会举办了14届,中关村示范区从来都是引人瞩目的“明星展团”,今年也不例外。纯电动吸尘车、家用幼教机器人、透气不透水的花盆、立体家用智慧菜园、手机钱袋、TD智能终端……这些新奇的产品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睛,中国国际展览中
期刊
高校部分教材现“专著化”倾向 引学术界争议  近年来,在我国大学教学中,发现了这样一种偏离常规的现象,就是用于高校本科教学的部分教材出现了“专著化”的倾向。也就是说,一些高校的教师将教材编写与自己的某些科研项目简单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材编写必要的基础性、经典性、整体性、稳定性等原则,而加大了作者个体表现学术个性和学术研究在某些点上突破的内容,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议。   长
期刊
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尽管成就巨大,但最艰难的改革尚未开始。    上个世纪初美国的社会进步运动,以及揭露社会丑恶的“扒粪运动”(muckraker movement),最终一扫美国的腐败,为三十年代的新政以及二战后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19世纪后期,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家迅速致富。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工业化、城市化虽然给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并没有消除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