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民生问题,人们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否就能够一下子彻底解决,解决了一些问题又如何回应新的问题?
民生的期望和要求是一个永无止境,也永远需要应对的问题。它既要社会来努力,也取决于每个个体的努力。社会应该努力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个人想靠社会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却仍然不可能。
无论是“两会”上,还是各级政府的施政方向,或是公众热议的诸多焦点,都离不开对于民生的关注和呼唤。民生是人们在高速的发展中所最为期望得到提升和改善的,也是社会让普通人分享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提升其幸福感现实要求的集中体现。关注民生、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社会今天的中心议程。
现在公众所面对的诸如医疗、教育、出行、住房等问题,都是民生问题的不同侧面。民生问题的不断解决正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的标志。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民生问题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问题群”。它首先需要我们对它有更为切实和更为清楚的体察。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首先,民生问题是有不同群体、阶层和区域的差异的,是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的条件下出现的,因此虽然有其共同性但也有复杂的差异。如在基础教育领域,在贫困的山区,如何有效地保证基础教育的全覆盖,让孩子们真正有学上是民生问题;但在大城市,有学上根本不是一个现实的民生问题,许多家长的焦虑在于期望孩子上名校。如由于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限制汽车的发展成为一种解决方案,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许多人出行的舒适度下降,也会引起不同的意见。如老年人对于医疗状况敏感性较高,而年轻人则对于就业的要求较高,大家所要求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这些问题纷纭复杂,不同群体都有不同的诉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往往会出现矛盾的现象,甚至会出现解决一个问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的现象;也会发现有些问题在现阶段的社会中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解决它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复杂的过程。如何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找到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最大公约数”,避免鼻子眉毛一把抓,让民生问题的改善有其自己的明确的路径和方向,让人看到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路径,又需要多少时间。这些都需要更加清晰的公共政策的探讨和具体地向公众作详细可信的切实说明。对于民生问题,往往不可能“一揽子”全部解决,也不可能通过社会的意愿全部解决。
其次,民生问题也是发展中的问题,它始终会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不可能在某一天就得到了完全的解决。旧的民生问题解决了,新的民生问题又会出现。公众的要求和期望在一个层次上满足了,又会在另一个层次上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如北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冬储大白菜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在当时也是极难解决的困扰,但在今天的发展水平上已经不复作为一个重大问题了。民生问题不会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可能,需要的是社会理性、客观的认识和通过长期的努力加以不断地解决。也需要把长远的民生问题,未来会出现的民生问题和今天面临的现实的问题综合起来思考,避免盲目为了短期的利益牺牲公众的长远利益,为了短线的民生问题的快速解决而牺牲了长远的公众利益。
从总体上看,民生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是社会的共同意志,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只有发展才会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的条件,而也只有努力解决民生问题才会为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这要求全社会努力、以最大的决心和意愿解决民生问题,也要求社会更深入地体察和认识国情和中国的发展阶段,现实地理解和分析民生问题。
民生的期望和要求是一个永无止境,也永远需要应对的问题。它既要社会来努力,也取决于每个个体的努力。社会应该努力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个人想靠社会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却仍然不可能。
无论是“两会”上,还是各级政府的施政方向,或是公众热议的诸多焦点,都离不开对于民生的关注和呼唤。民生是人们在高速的发展中所最为期望得到提升和改善的,也是社会让普通人分享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提升其幸福感现实要求的集中体现。关注民生、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社会今天的中心议程。
现在公众所面对的诸如医疗、教育、出行、住房等问题,都是民生问题的不同侧面。民生问题的不断解决正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的标志。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民生问题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问题群”。它首先需要我们对它有更为切实和更为清楚的体察。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首先,民生问题是有不同群体、阶层和区域的差异的,是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的条件下出现的,因此虽然有其共同性但也有复杂的差异。如在基础教育领域,在贫困的山区,如何有效地保证基础教育的全覆盖,让孩子们真正有学上是民生问题;但在大城市,有学上根本不是一个现实的民生问题,许多家长的焦虑在于期望孩子上名校。如由于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限制汽车的发展成为一种解决方案,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许多人出行的舒适度下降,也会引起不同的意见。如老年人对于医疗状况敏感性较高,而年轻人则对于就业的要求较高,大家所要求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这些问题纷纭复杂,不同群体都有不同的诉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往往会出现矛盾的现象,甚至会出现解决一个问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的现象;也会发现有些问题在现阶段的社会中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解决它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复杂的过程。如何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找到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最大公约数”,避免鼻子眉毛一把抓,让民生问题的改善有其自己的明确的路径和方向,让人看到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路径,又需要多少时间。这些都需要更加清晰的公共政策的探讨和具体地向公众作详细可信的切实说明。对于民生问题,往往不可能“一揽子”全部解决,也不可能通过社会的意愿全部解决。
其次,民生问题也是发展中的问题,它始终会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不可能在某一天就得到了完全的解决。旧的民生问题解决了,新的民生问题又会出现。公众的要求和期望在一个层次上满足了,又会在另一个层次上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如北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冬储大白菜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在当时也是极难解决的困扰,但在今天的发展水平上已经不复作为一个重大问题了。民生问题不会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可能,需要的是社会理性、客观的认识和通过长期的努力加以不断地解决。也需要把长远的民生问题,未来会出现的民生问题和今天面临的现实的问题综合起来思考,避免盲目为了短期的利益牺牲公众的长远利益,为了短线的民生问题的快速解决而牺牲了长远的公众利益。
从总体上看,民生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是社会的共同意志,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只有发展才会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的条件,而也只有努力解决民生问题才会为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这要求全社会努力、以最大的决心和意愿解决民生问题,也要求社会更深入地体察和认识国情和中国的发展阶段,现实地理解和分析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