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两课”的教学中,单纯依赖传统第一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根本没有办法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相反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与抵触心理,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导致新课改方案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建立根据授课内容,利用不同的教学情境参数创设相应的情感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以期能最大限度释放“两课”所具有的思想培育、价值观塑造功能,解除现行教学思想、秩序、技术等方面的干涩乏味。本文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为例,阐述教学情境参数在高校“两课”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两课;《概论》课;教学情景参数;第二课堂
如何转变现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建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使得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让高校在现实教学中最大限度释放《概论》课乃至“两课”所具有的思想培育、价值观塑造功能,并从现行教学思想和套路中解脱出来,是当前很多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1],而教学情境参数就是其中影响情感氛围营造的项目指标,不同的教学情境参数与不同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就能实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可能的教学情境参数如:教学的对象、内容、方法、手段、目标、阶段、课程类型、教材参与课堂的指导及参与度等等。
就《概论》课而言,当其中的每一个理论板块或者知识点,以点状教学的方式呈现时,它所表现的就是一个个思想的细胞,当每一个子细胞析出并散落后,进入第二课堂教学平台就能与在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种可能的教学形态和项目进行合取,为此,要能确保《概论》课及其每一个知识思想细胞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释放其所具有的思想培育、价值观塑造功能,解除现行教学思想、秩序、技术等方面的干涩乏味,就必须依照特定的教学情境参数,来研究每一知识细胞功能模塊与第二课堂教学形式和项目的相容性,因为对于每一个思想细胞而言,它所拥有的教学情境参数会因为内容目标等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因此,其教学情境参数内部成员之间彼此是一种析取关系,即在某一个具体教学情境中只有其中的一个符合该情境的情境义素具备资格与《概论》课的某一知识思想组合,产生合取关系。这种通过寻求模块(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最佳组合,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无疑能给现实干涩的《概论》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刮来一股寓教于乐之风。那么如何实现组合的最佳?这就要仔细分析每一知识模块的内容特点,认真寻找能作用于教学的情境参数,并计算每一变量参数可能带来的教学影响,找到其特定教学内容的合理表现形式及其落点,最终做到知识点的合理布点,并延伸到其它教学板块领域,完成模块融通,实现点状教学的线性化、体系化运作。这里还可以引申到学校其它“两课”课程的第二课堂建设,融“两课”思想之一炉,成为塑造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之“一课”。另外还可吸收和借鉴其他同类高校的《概论》课的第二课堂建设,从而为第二课堂建设建立良好的横向外围联系,如图1。
要破除固有教育思想观念,改变单纯依赖传统第一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高校“两课”的第二课堂,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消除课堂上的理论乏味,消解学生的厌学和抵触心理,移除原有教学制度惯性,弥补某些断层,尚需合理分析、认真寻找能作用于教学的情境参数,在理论和实际等层面多加探索,因为高校“两课”的第二课堂的建立不是仅仅意味着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还意味着一种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意味着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现在学校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和维系学校课程体系的课程观念。[2]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2075941.htm.
[2]李同果.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1):91-93.
作者简介:沙蓉(1982-),女,云南玉溪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两课;《概论》课;教学情景参数;第二课堂
如何转变现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建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使得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让高校在现实教学中最大限度释放《概论》课乃至“两课”所具有的思想培育、价值观塑造功能,并从现行教学思想和套路中解脱出来,是当前很多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1],而教学情境参数就是其中影响情感氛围营造的项目指标,不同的教学情境参数与不同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就能实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可能的教学情境参数如:教学的对象、内容、方法、手段、目标、阶段、课程类型、教材参与课堂的指导及参与度等等。
就《概论》课而言,当其中的每一个理论板块或者知识点,以点状教学的方式呈现时,它所表现的就是一个个思想的细胞,当每一个子细胞析出并散落后,进入第二课堂教学平台就能与在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种可能的教学形态和项目进行合取,为此,要能确保《概论》课及其每一个知识思想细胞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释放其所具有的思想培育、价值观塑造功能,解除现行教学思想、秩序、技术等方面的干涩乏味,就必须依照特定的教学情境参数,来研究每一知识细胞功能模塊与第二课堂教学形式和项目的相容性,因为对于每一个思想细胞而言,它所拥有的教学情境参数会因为内容目标等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因此,其教学情境参数内部成员之间彼此是一种析取关系,即在某一个具体教学情境中只有其中的一个符合该情境的情境义素具备资格与《概论》课的某一知识思想组合,产生合取关系。这种通过寻求模块(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最佳组合,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无疑能给现实干涩的《概论》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刮来一股寓教于乐之风。那么如何实现组合的最佳?这就要仔细分析每一知识模块的内容特点,认真寻找能作用于教学的情境参数,并计算每一变量参数可能带来的教学影响,找到其特定教学内容的合理表现形式及其落点,最终做到知识点的合理布点,并延伸到其它教学板块领域,完成模块融通,实现点状教学的线性化、体系化运作。这里还可以引申到学校其它“两课”课程的第二课堂建设,融“两课”思想之一炉,成为塑造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之“一课”。另外还可吸收和借鉴其他同类高校的《概论》课的第二课堂建设,从而为第二课堂建设建立良好的横向外围联系,如图1。
要破除固有教育思想观念,改变单纯依赖传统第一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高校“两课”的第二课堂,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消除课堂上的理论乏味,消解学生的厌学和抵触心理,移除原有教学制度惯性,弥补某些断层,尚需合理分析、认真寻找能作用于教学的情境参数,在理论和实际等层面多加探索,因为高校“两课”的第二课堂的建立不是仅仅意味着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还意味着一种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意味着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现在学校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和维系学校课程体系的课程观念。[2]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2075941.htm.
[2]李同果.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1):91-93.
作者简介:沙蓉(1982-),女,云南玉溪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