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術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必须面向每一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能通过学习有所发展。由于学生间客观存在着学习能力和基础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克服这一问题,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到知识。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存在差距的问题,保证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远程教育、教育资源的共享的教育新时代正向教师徐徐走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很大的不同。统一的教学目标对一些学生来说,实现很难。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即分层成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本人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层次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效果的分层、教学评价的分层构建成生动和谐、丰富多彩的课堂,从而进一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分层的有效性
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要与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合,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应该把教学目标划分成“基础型”“强化型”以及“扩展型”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基础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基本地掌握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这一目标所有学生都可以实现。“强化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以后,对其布置一些有适当难度,需要独立思考,对知识有着较深理解才能完成的任务。对这一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只要经过努力都可以完成。“扩展型”教学目标,是指在对课本上的知识全面地掌握之后,学生通过创新思考,认真地探索和研究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是少数具有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实现的。
例如,在讲授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设定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基础型,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出一个介绍学校景物的网页模板,布置与会考的操作难度相同的题目,让水平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给出的模板上学会修改。强化型,让中等水平的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介绍学校景物的网页,自己动手模仿制作出一个网页。扩展型,要求水平较高的学生独立制作个人的个性化网站,让学生自己探索色彩的搭配、位置布局等。这样设计教学任务,不仅可以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实现对“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和“提优”。
二、课程教学内容分层的有效性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学习中引入信息扩展知识,分组竞争,共同探讨,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B层学生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加入必要的演示和讲解,依照教学大纲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逐步教学,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C层的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更多的注重教会他们一些常规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唤起他们学习电脑的热情。在练习过程中还安排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协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评价分层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任务,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方式不同的评价。对于A层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采取竞争性的评价,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创新、超越自我;对于B层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采取激励性评价,既表扬他们的进步,又指出他们的不足,指引他们积极向上;对于C层生来说,教师可以采取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除了分层次进行评价外,教师还应该分角色评价,及时地对不同角色的学生进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回避了对基础差的学生心理伤害,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差异性是一个客观而广泛存在的实际问题,每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都不应忽视这个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是一个长期和必需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探究和摸索的过程,教师要紧紧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某些重要环节并大胆加以实践尝试和突破创新,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保护较后进者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尽快地弥补知识结构或学习习惯上的缺陷迎头赶上;使有潜力的学生不停滞不前,使其追求更高的目标,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达到大纲要求。分层教学应本着为各类学生提供最优质服务的思想出发,给学生提供各种选择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佳.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2010,(06):65.
[2]庄李木华.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好家长,2015,(16):149.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远程教育、教育资源的共享的教育新时代正向教师徐徐走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很大的不同。统一的教学目标对一些学生来说,实现很难。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即分层成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本人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层次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效果的分层、教学评价的分层构建成生动和谐、丰富多彩的课堂,从而进一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分层的有效性
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要与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合,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应该把教学目标划分成“基础型”“强化型”以及“扩展型”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基础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基本地掌握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这一目标所有学生都可以实现。“强化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以后,对其布置一些有适当难度,需要独立思考,对知识有着较深理解才能完成的任务。对这一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只要经过努力都可以完成。“扩展型”教学目标,是指在对课本上的知识全面地掌握之后,学生通过创新思考,认真地探索和研究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是少数具有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实现的。
例如,在讲授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设定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基础型,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出一个介绍学校景物的网页模板,布置与会考的操作难度相同的题目,让水平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给出的模板上学会修改。强化型,让中等水平的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介绍学校景物的网页,自己动手模仿制作出一个网页。扩展型,要求水平较高的学生独立制作个人的个性化网站,让学生自己探索色彩的搭配、位置布局等。这样设计教学任务,不仅可以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实现对“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和“提优”。
二、课程教学内容分层的有效性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学习中引入信息扩展知识,分组竞争,共同探讨,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B层学生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加入必要的演示和讲解,依照教学大纲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逐步教学,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C层的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更多的注重教会他们一些常规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唤起他们学习电脑的热情。在练习过程中还安排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协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评价分层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任务,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方式不同的评价。对于A层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采取竞争性的评价,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创新、超越自我;对于B层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采取激励性评价,既表扬他们的进步,又指出他们的不足,指引他们积极向上;对于C层生来说,教师可以采取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除了分层次进行评价外,教师还应该分角色评价,及时地对不同角色的学生进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回避了对基础差的学生心理伤害,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差异性是一个客观而广泛存在的实际问题,每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都不应忽视这个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是一个长期和必需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探究和摸索的过程,教师要紧紧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某些重要环节并大胆加以实践尝试和突破创新,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保护较后进者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尽快地弥补知识结构或学习习惯上的缺陷迎头赶上;使有潜力的学生不停滞不前,使其追求更高的目标,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达到大纲要求。分层教学应本着为各类学生提供最优质服务的思想出发,给学生提供各种选择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佳.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2010,(06):65.
[2]庄李木华.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好家长,2015,(1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