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进行积极阅读。国际阅读学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学阶段学生阅读质量的高低,将影响将来的思想发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认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阅读的“舵”交给学生。
关键词:初中阅读;阅读教学;主体意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想,于我和学生而言,今天的教与学,是为了明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自己,去传播思想。那么,在今天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从属于教育的语文教学,也应遵循这种理念,将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出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目前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缺失的表现
阅读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历史性、现实性、生成性、个性等特性。但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喜欢用“标准答案”代替学生的解读,使阅读政治化、功利化、模式化、浮躁化,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体意识缺失。具体表现为:
1、教师占主体地位。教师们在阅读课堂上高谈阔论,都是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总是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教师将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
2、学生迷信教师的答案。据我的观察和了解,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常常机械地抄着教师们给他们的阅读“标准答案”,或者参考书的答案。学生们在老师的教导下,甚至没有想过自己的回答也会是对的。
3、教师迷信参考。教师认为“参考答案”就是“标准答案”,教师奉“标准答案”为神明,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全盘照搬参考书的解读,或者是陈述网络资料,又或者转述他人的理解,就是没有自己的理解。
二、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缺失的表现背后的原因
1、教师只有自己“教”的意识,没有引导学生“学”的意识。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很多时候都是觉得自己的理解最重要。教师不相信学生,没有意识要激发学生主动去理解文章、参与解读,更不会想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会想如何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
2、教师给学生灌输了错误的观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给学生灌输一种错误观念:答案是唯一的,是神秘的,是“高人”才能做得出来的,导致学生都不大相信自己。教师们習惯性地扣掉学生的答案的分数,给学生一种错觉:只要是自己回答的,都得不到满分。
3、教师不相信学生。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集体的智慧,不懂得学生的理解也有可取之处。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更多时候是参考教参。
三、唤醒学生在阅读中主体意识之策略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我认为教师自信独立示范解读课文、相信学生,并让学生相信自己、引导同伴的相互鼓励和肯定等都是唤醒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良方。
1、教师自信独立解读课文是唤醒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前提。教师的自信独立解读,一方面源于自己较高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也源于自己的个性。前者是一个不断阅读学习提高的过程,后者是一个不断改变完善的过程。语文老师的文学修养的高低决定了其对课文的解读能力的高下。语文老师能否做到多元地解读课文,与语文老师本身能否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习惯和创新意识有莫大的关系。因此,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基础。教师的自信会唤醒学生的自信。
2、教师对课文的示范解读为唤醒学生阅读主体意识作出了榜样。示范解读比讲更多的道理都管用。当从教师们的口里听不到“答案”两个字的时候,取而代之的是“理解”、“见解”、“观点”等词的时候,可以说是教师在解读的征程上迈出了第一步。但这一步迈得比较艰难。因为,这个并非习惯的改变,而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当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够把参考书放到一边去,自己静下心来阅读课文,在字里行间写满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时候,就是给学生们一个最好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够很好地唤醒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
3、教师相信学生解读的能力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换言之,如果教师总是喜欢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从不敢放手或不愿意放手,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永远都无法唤醒。只有教师相信学生,学生才能成为阅读的主体。
4、学生相信自己解读课文的能力是唤醒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的关键。如何让学生相信自己?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比较多的知识积累和体验,另一方面是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肯定。如果一个学生和阅读能保持一种“常联系”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相信自己能够解读得更好。这就更容易唤醒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
5、同伴的相互鼓励和肯定是唤醒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的要素。一个方面,当一个学生发现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其他大多数同学的一致时,他会觉得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是合理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的自信。另一方面,当一个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时候,他会因为独到的见解而获得同伴的欣赏而解读的热情高涨。
总而言之,教师自信独立示范解读文本、相信学生,并让学生相信自己、引导同伴的相互鼓励和肯定等都是唤醒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良方,把阅读的“舵”交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5).
[2]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1).
[3]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关键词:初中阅读;阅读教学;主体意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想,于我和学生而言,今天的教与学,是为了明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自己,去传播思想。那么,在今天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从属于教育的语文教学,也应遵循这种理念,将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出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目前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缺失的表现
阅读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历史性、现实性、生成性、个性等特性。但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喜欢用“标准答案”代替学生的解读,使阅读政治化、功利化、模式化、浮躁化,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体意识缺失。具体表现为:
1、教师占主体地位。教师们在阅读课堂上高谈阔论,都是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总是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教师将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
2、学生迷信教师的答案。据我的观察和了解,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常常机械地抄着教师们给他们的阅读“标准答案”,或者参考书的答案。学生们在老师的教导下,甚至没有想过自己的回答也会是对的。
3、教师迷信参考。教师认为“参考答案”就是“标准答案”,教师奉“标准答案”为神明,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全盘照搬参考书的解读,或者是陈述网络资料,又或者转述他人的理解,就是没有自己的理解。
二、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缺失的表现背后的原因
1、教师只有自己“教”的意识,没有引导学生“学”的意识。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很多时候都是觉得自己的理解最重要。教师不相信学生,没有意识要激发学生主动去理解文章、参与解读,更不会想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会想如何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
2、教师给学生灌输了错误的观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给学生灌输一种错误观念:答案是唯一的,是神秘的,是“高人”才能做得出来的,导致学生都不大相信自己。教师们習惯性地扣掉学生的答案的分数,给学生一种错觉:只要是自己回答的,都得不到满分。
3、教师不相信学生。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集体的智慧,不懂得学生的理解也有可取之处。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更多时候是参考教参。
三、唤醒学生在阅读中主体意识之策略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我认为教师自信独立示范解读课文、相信学生,并让学生相信自己、引导同伴的相互鼓励和肯定等都是唤醒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良方。
1、教师自信独立解读课文是唤醒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前提。教师的自信独立解读,一方面源于自己较高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也源于自己的个性。前者是一个不断阅读学习提高的过程,后者是一个不断改变完善的过程。语文老师的文学修养的高低决定了其对课文的解读能力的高下。语文老师能否做到多元地解读课文,与语文老师本身能否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习惯和创新意识有莫大的关系。因此,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基础。教师的自信会唤醒学生的自信。
2、教师对课文的示范解读为唤醒学生阅读主体意识作出了榜样。示范解读比讲更多的道理都管用。当从教师们的口里听不到“答案”两个字的时候,取而代之的是“理解”、“见解”、“观点”等词的时候,可以说是教师在解读的征程上迈出了第一步。但这一步迈得比较艰难。因为,这个并非习惯的改变,而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当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够把参考书放到一边去,自己静下心来阅读课文,在字里行间写满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时候,就是给学生们一个最好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够很好地唤醒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
3、教师相信学生解读的能力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换言之,如果教师总是喜欢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从不敢放手或不愿意放手,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永远都无法唤醒。只有教师相信学生,学生才能成为阅读的主体。
4、学生相信自己解读课文的能力是唤醒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的关键。如何让学生相信自己?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比较多的知识积累和体验,另一方面是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肯定。如果一个学生和阅读能保持一种“常联系”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相信自己能够解读得更好。这就更容易唤醒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
5、同伴的相互鼓励和肯定是唤醒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的要素。一个方面,当一个学生发现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其他大多数同学的一致时,他会觉得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是合理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的自信。另一方面,当一个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时候,他会因为独到的见解而获得同伴的欣赏而解读的热情高涨。
总而言之,教师自信独立示范解读文本、相信学生,并让学生相信自己、引导同伴的相互鼓励和肯定等都是唤醒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良方,把阅读的“舵”交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5).
[2]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1).
[3]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