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2-133-0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护理学基础》是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群进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的一门课程。它所包括的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所有护理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社区和社会基本需要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根据大纲要求,《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一般安排在第二、第三学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打下了的基础。同时《护理学基础》又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临床课程,是学生接触临床的开始。
2、说学生
学习这段内容的高职学生大多在十八九岁左右。经过十年的学习,这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建构主义理论就提到过,学生的学习不是从无知到有知,而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生长出来的。因此对于这阶段的学生,在教学是不能把重心放在教他们如何学习,而应该放在如何促进他们知识的有效感知,即运用多种形式促进知识的理解和保持。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主要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重点、难点);熟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能力目标:掌握青霉素试敏液配制及皮试结果的观察(重点、难点)。要求青霉素皮试液配制精确、注入剂量准确、观察结果正确。
二、说教法
有效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之一就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学习“青霉素过敏”这段内容时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是学生已经学习过《免疫学》和“皮内注射技术”,这对学习“青霉素过敏的原理”和“青霉素皮肤试验”起到了知识准备的作用。
同时根据以上所说的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的渗透专业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品质,这就是本章节的教学原则。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使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实现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2、教学手段:本节课地点选在示教室上,利用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主要目的,通过上述教学手段,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尤其是多媒体的动态演示、照片等,突破学生在旧知和新知形成过程中的障碍。另外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节省了时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法指导
1、预习指导:明确预习内容,回忆以前所学过的基础课上相关的内容。
2、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学法:观察、总结、类比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很多临床课的老师喜欢用举病例来说明,引入新课,但对于她们来说,首次接触临床,并不能用很专业的病例,应该用生活中的一段相关经历来引入新课。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2、主要教学环节
2.1 青霉素过敏的原理。因为免疫学的基础,这阶段的学习并不需要非常的详细和深入。因此只要运用过敏反应的示意图简略的给学生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回忆。
2.2青霉素过敏的预防。临床上对于青霉素过敏的预防有一整套的工作流程,在教学时可以结合临床,根据临床工作的顺序进行讲解。还可以辅助以教学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
2.3青霉素过敏试验技术。对于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和皮内注射,语言的讲述不如使用更直观的实验演示法。还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一下,进一步加深印象。
2.4 青霉素过敏试验的观察。借助于幻灯,给学生看照片,比较过敏与不过敏的临床表现,促进学生知识的有效感知。
2.5 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应放慢节奏。同时可以列出表格比较各种形式的过敏在临床表现上的差异,进行比较。
2.6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临床上对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有一整套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各种急救措施的使用有一定的先后次序的要求。列出简要的工作流程再辅助以教学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
3、效果评价
(1)针对知识目标。设计选择类或判断类习题,遵循大纲,围绕重点难点。设计典型病例,让学生快速识别并作出相应的急救措施。
(2)针对能力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法。
4、全文总结
在本次课结束的时候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可以使用提问法,对于操作部分可以让学生进行回示教,以此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这样可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有条理,进一步突出重点,难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护理学基础》是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群进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的一门课程。它所包括的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所有护理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社区和社会基本需要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根据大纲要求,《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一般安排在第二、第三学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打下了的基础。同时《护理学基础》又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临床课程,是学生接触临床的开始。
2、说学生
学习这段内容的高职学生大多在十八九岁左右。经过十年的学习,这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建构主义理论就提到过,学生的学习不是从无知到有知,而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生长出来的。因此对于这阶段的学生,在教学是不能把重心放在教他们如何学习,而应该放在如何促进他们知识的有效感知,即运用多种形式促进知识的理解和保持。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主要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重点、难点);熟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能力目标:掌握青霉素试敏液配制及皮试结果的观察(重点、难点)。要求青霉素皮试液配制精确、注入剂量准确、观察结果正确。
二、说教法
有效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之一就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学习“青霉素过敏”这段内容时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是学生已经学习过《免疫学》和“皮内注射技术”,这对学习“青霉素过敏的原理”和“青霉素皮肤试验”起到了知识准备的作用。
同时根据以上所说的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的渗透专业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品质,这就是本章节的教学原则。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使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实现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2、教学手段:本节课地点选在示教室上,利用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主要目的,通过上述教学手段,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尤其是多媒体的动态演示、照片等,突破学生在旧知和新知形成过程中的障碍。另外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节省了时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法指导
1、预习指导:明确预习内容,回忆以前所学过的基础课上相关的内容。
2、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学法:观察、总结、类比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很多临床课的老师喜欢用举病例来说明,引入新课,但对于她们来说,首次接触临床,并不能用很专业的病例,应该用生活中的一段相关经历来引入新课。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2、主要教学环节
2.1 青霉素过敏的原理。因为免疫学的基础,这阶段的学习并不需要非常的详细和深入。因此只要运用过敏反应的示意图简略的给学生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回忆。
2.2青霉素过敏的预防。临床上对于青霉素过敏的预防有一整套的工作流程,在教学时可以结合临床,根据临床工作的顺序进行讲解。还可以辅助以教学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
2.3青霉素过敏试验技术。对于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和皮内注射,语言的讲述不如使用更直观的实验演示法。还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一下,进一步加深印象。
2.4 青霉素过敏试验的观察。借助于幻灯,给学生看照片,比较过敏与不过敏的临床表现,促进学生知识的有效感知。
2.5 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应放慢节奏。同时可以列出表格比较各种形式的过敏在临床表现上的差异,进行比较。
2.6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临床上对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有一整套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各种急救措施的使用有一定的先后次序的要求。列出简要的工作流程再辅助以教学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
3、效果评价
(1)针对知识目标。设计选择类或判断类习题,遵循大纲,围绕重点难点。设计典型病例,让学生快速识别并作出相应的急救措施。
(2)针对能力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法。
4、全文总结
在本次课结束的时候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可以使用提问法,对于操作部分可以让学生进行回示教,以此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这样可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有条理,进一步突出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