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到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数学、化学、物理这类理化性质强的学科。虽然自学能力主要依靠学生个人,但这项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日常的引导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便对此进行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能力;有效预习;小组合作;错题整理
自学能力是每个人身上必要的一种学习能力,在小学时因为有教师的督促,自学显得不是很重要,但到了初中,乃至高中,没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很难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初中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自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步入高中后能否适应快节奏的高年级生活,对学生的成绩影响较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给学生创造适合开展自学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做到课前预习、课上学习以及课后复习。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惰性,加上现在电子设备如此发达,现阶段,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网络逐渐影响到了学生在学习时的自觉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当采用强制手段,在教授新的前一天布置预习的任务。由于是课前学习,学生究竟有没有预习、是否达到了教师预期的预习效果,这些问题很难得到答案,所以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应尽可能将任务细节化,这样有助于使学生自学时找到学习的方向。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前,我向学生布置了详细的预习任务:回顾前几节所讲的不等关系,浏览并理解书上的例题,试着去做课后练习题。以往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通常不会将预习任务这么细节化,只是说一句预习就布置完了,教师不够重视预习,导致学生也不重视这个环节。当我布置了详细的预习任务,学生就会重视起来,认真地去自学。我在讲解书上P128页的例题:解2(1+x)<3这个不等式时,由于学生已经预习了这一部分,我在课上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向学生讲解,课上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结合微课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反馈,教师根据相关的反馈情况制定简单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和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完成沟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鼓励开展小组合作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每天学习的课目多,数学课的课程安排几乎是每天一节或两节,课程进度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学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在课上短暂的时间里,后进生可能还没有掌握到解题思路,教师就已经开始教学新的内容了。这时,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在课下可以通过自学找出解答问题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赶上教师进度。为了更高效地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在课下时鼓励学生多开展小组合作解决课上存在的问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引导组内其他成员,使每个小组都能跟上教师的节奏。
例如,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可以以考试成绩作为分组依据,在一个组里,应该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优等生,又有成绩稍差的学生。针对一些课上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去共同探究,在合作中,每个学生都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既锻炼了自己,还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部分时,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我只将典型的例题教授给了学生,作业练习题中的题目我只是点到为止,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我会鼓励小组成员帮忙,除了小组内的学生互助,还可以小组与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这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恶意鼓励学生自己整理相关的知识,结合思维导图将知识进行整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比如一部分学生进行绘制框架,一部分学生进行上色,填充内容,一部分学生负责细枝末节的修改,最后教师在对每一组的思维导图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以及竞争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培养自主整理错题
坚持将错题进行整理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不仅可以使方便学生在复习时查漏补缺,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在每次考试后,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错题,即使教师没有要求,学生也应该自主将其整理下来。有的错题教师在课上认为没必要讲,那错了的学生就应该整理下来,在课下自己弄懂这一类的题目如何解决。而有时,试卷上最后一道题一般比较考验学生的能力,一些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没有达到解决这种题的高度,这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学,增强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教授九年級上册“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单元时,通过批改作业不难发现,我教授的班级里,学生在解普通一元二次方程这方面学的比较好,当一元二次方程一变换形式,学生就容易出错,比如方程中含有任意实数m,证明该方程无实数根这类习题,学生解答时容易出错。在课上我将这种题的通用解题思路教授给了学生后,我让学生将其整理在错题本上,课下再结合题目认真思考一下。通过检查学生的错题本,我发现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进行了清晰的整理,再做这类题时,学生的出错率也大大降低了。我对学生进行了表扬,在之后的教学中,不用我提醒,就有学生坚持下了整理错题的这个好习惯,这部分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错题情况进行整理,在课上进行简单的讲解,随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也对教师进行监督,教师可以适当利用错题资源,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质疑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素养。
古往今来,许多出名的数学家就是依靠自学创造出成就的。欲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教师应该先重视起来,再结合正确的策略引导学生。总而言之,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能力,教师要付诸耐心,结合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在进行教学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其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爱兰.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7(21)
[2]韩李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能力;有效预习;小组合作;错题整理
自学能力是每个人身上必要的一种学习能力,在小学时因为有教师的督促,自学显得不是很重要,但到了初中,乃至高中,没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很难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初中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自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步入高中后能否适应快节奏的高年级生活,对学生的成绩影响较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给学生创造适合开展自学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做到课前预习、课上学习以及课后复习。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惰性,加上现在电子设备如此发达,现阶段,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网络逐渐影响到了学生在学习时的自觉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当采用强制手段,在教授新的前一天布置预习的任务。由于是课前学习,学生究竟有没有预习、是否达到了教师预期的预习效果,这些问题很难得到答案,所以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应尽可能将任务细节化,这样有助于使学生自学时找到学习的方向。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前,我向学生布置了详细的预习任务:回顾前几节所讲的不等关系,浏览并理解书上的例题,试着去做课后练习题。以往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通常不会将预习任务这么细节化,只是说一句预习就布置完了,教师不够重视预习,导致学生也不重视这个环节。当我布置了详细的预习任务,学生就会重视起来,认真地去自学。我在讲解书上P128页的例题:解2(1+x)<3这个不等式时,由于学生已经预习了这一部分,我在课上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向学生讲解,课上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结合微课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反馈,教师根据相关的反馈情况制定简单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和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完成沟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鼓励开展小组合作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每天学习的课目多,数学课的课程安排几乎是每天一节或两节,课程进度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学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在课上短暂的时间里,后进生可能还没有掌握到解题思路,教师就已经开始教学新的内容了。这时,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在课下可以通过自学找出解答问题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赶上教师进度。为了更高效地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在课下时鼓励学生多开展小组合作解决课上存在的问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引导组内其他成员,使每个小组都能跟上教师的节奏。
例如,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可以以考试成绩作为分组依据,在一个组里,应该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优等生,又有成绩稍差的学生。针对一些课上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去共同探究,在合作中,每个学生都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既锻炼了自己,还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部分时,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我只将典型的例题教授给了学生,作业练习题中的题目我只是点到为止,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我会鼓励小组成员帮忙,除了小组内的学生互助,还可以小组与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这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恶意鼓励学生自己整理相关的知识,结合思维导图将知识进行整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比如一部分学生进行绘制框架,一部分学生进行上色,填充内容,一部分学生负责细枝末节的修改,最后教师在对每一组的思维导图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以及竞争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培养自主整理错题
坚持将错题进行整理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不仅可以使方便学生在复习时查漏补缺,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在每次考试后,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错题,即使教师没有要求,学生也应该自主将其整理下来。有的错题教师在课上认为没必要讲,那错了的学生就应该整理下来,在课下自己弄懂这一类的题目如何解决。而有时,试卷上最后一道题一般比较考验学生的能力,一些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没有达到解决这种题的高度,这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学,增强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教授九年級上册“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单元时,通过批改作业不难发现,我教授的班级里,学生在解普通一元二次方程这方面学的比较好,当一元二次方程一变换形式,学生就容易出错,比如方程中含有任意实数m,证明该方程无实数根这类习题,学生解答时容易出错。在课上我将这种题的通用解题思路教授给了学生后,我让学生将其整理在错题本上,课下再结合题目认真思考一下。通过检查学生的错题本,我发现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进行了清晰的整理,再做这类题时,学生的出错率也大大降低了。我对学生进行了表扬,在之后的教学中,不用我提醒,就有学生坚持下了整理错题的这个好习惯,这部分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错题情况进行整理,在课上进行简单的讲解,随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也对教师进行监督,教师可以适当利用错题资源,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质疑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素养。
古往今来,许多出名的数学家就是依靠自学创造出成就的。欲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教师应该先重视起来,再结合正确的策略引导学生。总而言之,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能力,教师要付诸耐心,结合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在进行教学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其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爱兰.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7(21)
[2]韩李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