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h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灵活地对一些能够简便计算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进行简便计算,也为后续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时进行简便计算奠定基础,因此怎么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简便计算试题的特征、分类,辨别是否能简便计算以及一些特殊类型的简便计算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这一目标。
  关键词:简便计算;运算律;计算能力;分类归纳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学生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真正接触到运算律的学习,新教材把小学阶段所有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都安排在了四下第六单元《运算律》(苏教版)中,同时在练习中还补充了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使这部分内容变得更加完善,更利于学生进行简便计算这部分知识的梳理。通过学习这些运算律,可以使四年级学生灵活地对一些能够简便计算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进行简便计算,也为后续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时进行简便计算奠定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因此,笔者想简单谈谈对《运算律》这一单元教学时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大家对于教学简便计算的思考。
  一、抓住每一种试题的特征,是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的基础。
  教材把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最容易接受的加法交换律安排在第一个,教学时一定要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抓住应用加法交换律的试题特征:1. 试题一般运算符号全是“ ”。2. 只要加数的位置改变,说明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紧接着教材安排了加法结合律,这个运算律的教学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抓住应用加法结合律的试题特征:1. 试题一般运算符号全是“ ”。2. 只要运算顺序改变,说明就是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具体来说,如果先算第一个加法,再算第二个加法,变成先算第二个加法,再算第一个加法,就是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然后教材安排了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辨识试题到底应用了什么加法运算律,同时还补充有关减法的性质的试题,即连减可以改成减去后面两数的和,减后面两数的和可以改成连减。如:639-139-61,523-(23 46)。这两种情况,学生很容易和下面两种情况混淆:639-(139-61),523-23 77,因此笔者通过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让学生分清应用减法性质的试题特征:“-”“-”没有括号型或“-”“( )”型。
  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类似,不再赘述。接着教材安排了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有关乘法分配律的试题,有很多的变式,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比如代表性的有这六种:25×(40 4),27×37 73×37,45×99,45×101,45×99 45,45×101-45。这里需要让学生慢慢接受,先掌握前面两种最基础的,然后再学习后面四种变式的题目。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学习,笔者引导学生首先要充分理解(a b)×c=a×c b×c的含义,然后区分出应用乘法分配律的试题的特征:1.“×(±)”型、“(±)×”或“×±×”型。最后,教材还补充了除法的性质的相关练习,如:210÷6÷5,360÷(9×5)。这一内容与减法的性质类似,也不再赘述。
  这一单元涉及了加减乘除各种类型的简便计算,内容非常多,因此要使学生完全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夯实基础,使学生能熟练应用每一种运算律。
  二、分类归纳试题,是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的关键。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在一节课上单独学习和应用某一种运算律时,掌握得大都还不错,但是在后面的练习时,把各种试题混合在一起时,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混淆,乱用运算律,把不能简便计算的也瞎用运算律,或者能简便计算的看不出用什么运算律,因此,对于各种运算律的统一梳理分类尤为重要。因此,笔者进行了两种分类。
  第一种按照试题中数的个数分类如下:
  1. 两个数的运算
  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当遇到两个数的简便运算,基本都要先拆成三个数。比如557 302拆成557 (300 2), 557-302拆成557-(300 2);557 299拆成557 (300-1), 557-299拆成557-(300-1);46×101, 72×99这两个算式分别拆成46×(100 1)和72×(100-1);25×28和125×48这里没有整百数,但是25和125是特殊的数,25×4=100,125×8=1000,拆的时候要考虑怎么拆出4或者8,所以拆成25×(4×7)和125×(8×6)。360÷45要提醒学生一定要把45拆成两数相乘的形式即360÷(9×5)。
  2. 三个数的运算
  遇到78 123 22,58 (234 142)时,想先加哪两个;遇到158-45-55,245-(45 39)时,要灵活应用减法的性质。36×(100 1),36×101-36,这里有乘法有加有减,就要感觉到其可能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征,要敏感。360÷8÷5,360÷(9×5)要灵活应用除法的性质。
  3. 四个数的运算
  182 45 18 5这题全是加法,那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随便用;25×125×8×4全是乘法,那么乘法交换律、结合律随便用;37×58 42×37这里有乘有加,那么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第二种按照试题中的运算符号分类如下:
  1. 全加不管有没有括号,可以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便计算。
  2. 全乘不管有没有括号,可以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简便计算。
  3. 全减没有括号,可以用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   4. 全减有括号,按正常的运算顺序计算,不要瞎用简便计算。
  5. 全除没有括号,可以用除法的性质简便计算。
  6. 全除有括号,按正常的运算顺序计算,不要瞎用简便计算。
  7. 乘法分配律的题目有以下六种,其中前三种是正向的,后三种是逆向的:36×(100 1),46×101, 72×99,(a±b)×c型。
  37×58 42×37,36×101-36,45×99 45,a×c±b×c型。
  除此以外,遇到其他的混合运算的试题,一定不能随便瞎用简便计算,要慎重。当这些不同类型的简便计算进行分类后,学生头脑中就能非常清晰地区分各种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用什么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所有试题融合,是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的根本。
  分类归纳试题后,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还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这个时候,学生往往会把一些不能简便计算的题目也瞎用简便计算,例如学生常犯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52-78 22错写成152-(78 22),300÷25×4错写成300÷(25×4),
  158-(58-29)错写成158-58-29,(37 4)×25错写成37 (4×25),
  73×99 99错写成73×(99 1)。
  通过分析,笔者感觉学生发生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试题中的数的特征很容易让学生上当,学生没有把算式的特征放在第一位,单单根据数的特征在瞎用简便计算,为了简便而简便,“不择手段”地在进行所谓的简便计算。对于这些错误,笔者让学生对照上面分类中的各种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整个试题中运算符号的特征和数的特征,发现这些并不是我们上面讲的类型,这些都是容易上当的试题,我们学过的运算律并不能这样来运用,通过经常性的穿插这类题目,使学生明确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简便计算。在所有试题的大融合中,学生才能真正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另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步骤,也就是拿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首先要观察它包含的运算符号的特征,把运算符号的特征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观察它的数有什么特征,再选用学过的运算律来计算,只有把问题都考虑清楚,考虑全面了,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简便计算。
  四、适当补充特殊类型的试题,是对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的完善。
  其实,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不止这些,除了上述的这些类型,还有一些非常规的试题,如下:184-78 16-22,37×230 370×77,28×98 56, 58×73 58×26 58,186-(86-57),…。这些类型的试题,有的不能直接应用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的不能应用我们学过的运算律。像184-78 16-22这种类型,笔者就形象地让学生把整个算式比作一条鱼,它可以切开来,184是鱼头,-78, 16,-22是鱼身和鱼尾。这里的鱼头不能动,鱼身和鱼尾都可以带着符号交换位置,所以原来的算式可以变成184 16-78-22,帮助学生掌握这类不能应用常规的运算律来进行简便计算的试题。37×230 370×77,28×98 56,像这两种试题,在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探索得出积不变的规律,然后才能来学习这两个题目,37×230 370×77中的370×77可以利用积不变的规律写成37×770,这样就变成学生熟悉的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的试题。58×73 58×26 58也是比较复杂的应用乘法分配律的试题,要让学生理解这也是乘法分配律的一种变式情况,学生在首次见到时也许不知所措,但后来慢慢理解了它是乘法分配律的试题中的一种,慢慢能掌握了。186-(86-57)这种类型,需要应用到去括号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出如果括号前面是加法,只须直接把括号擦掉;如果括号前面是减法,那既要把括号擦掉,又要改变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这样,整个小学阶段的简便计算的各种类型基本得到完善。
  总之,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中“数与代数”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只有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才能辨别出每一个试题的特征,一眼看出能不能简便计算,用什么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在混合运算的世界里做到游刃有余。简便计算的类型纷繁复杂,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计算,笔者深知要研究的简便计算的教法、学法还有很多,在探索简便计算教学的道路上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思维能力是最关键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理解数学定理、法则等,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一股脑地将知识倒给学生,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要活学活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发展;概念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探寻初心之旅  6月的杭州像以往一样松软潮湿。早晨5:30,赵文卓像过去几十年中的每一天一样准时起床。  他推开属于安缦法云的某间房门,悄声穿行在古意盎然的院落里,出门,上山。浸在江南的细雨里,沿着山路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例行晨跑,他又在拜访过沿途的灵隐和永福两座寺庙之后返回院落。  这是赵文卓开启这场宾利旅途的第一个清晨。在这场以“归心处,自神往”为名的驾乘活动中,他没有像其他受邀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交流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要基于学生认知,设计交流问题;基于学生思维,把握交流时机;基于学生思考,优化交流过程,以此促进学生数学交流的高效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交流;优化  数学交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数学交流是否有效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实
摘 要:问题是推动和引领学生深度思考、主动探究的基础。文章在分析问题解决与深度学习的内涵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认为教学中教师要强化问题意识,发挥数学问题对思维的引领作用,引领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中促进思维不断深入推进,促发“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深度学习;思维  问题是推动和引领学生深度思考、主动探究的基础,能促使学生在有效的探究中诞生新
[摘 要]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即有效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起点之上. 本文就如何分析、预估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据此合理优化教学行为,以追寻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学习起点;以学定教;小学数学  美国心理学家奥功泊尔曾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心理学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
之前与Dunhill的创意总监Iohn Ray见面时得知中国男性消费者对于“英式剪裁”很是敏感,即便尺寸宽松到早已突破了英国人对于“规矩”二字的底线。的确,中国男性普遍是向往“自由的”,爱甩钞票的生意人更是有着这样的权利,任自己的肚皮慷慨地拓展成一面京韵大鼓,或是扎成米袋,却不愿意适当地展现羞涩的一面。然而,一套剪裁精良的双排扣算是老少皆宜的西装类别,火辣的RymlGosling系上那排扣子后叫人
这天晚上,正举行着“一场颜值很搞的发布会”,“高”被打上了叉,换成了“搞”,颇有一番意味。Angelababy表示,更喜欢“搞”这个描述,“美本来就很具有多样性。”生活中,她也从不介意主动或波动地po出各种糗态照。  发布会的舞台上,Angelababy穿着一身黑色低胸连体衣,金色的腰带洽到好处的点缀了黑色的单调,显得性感而干练。事实上,她刚刚结束《智族GO》杂志一下午的紧张拍摄,此时却并未从她的
[摘 要] 如何解决“学困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问题,不仅关乎整体的数学教学质量,还直接影响“学困生”后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笔者认为,如果可以巧妙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设备,让数学的抽象性和概念性等特征变得直观和趣味,不但可以降低数学难度,还能让数学教学变得与众不同,这是提升“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学困生”;兴趣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存在这样的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逐渐涌进来. 但是,“以生为主”在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存在极大差异,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以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 数学课堂;以生为主;教学质量  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教学紧密相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
为什么是张嘉佳成为新的文化现象?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许应该往前看。在突然以令人惊讶的速度爆发前,张嘉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还不错”年代。那时候他在中等上的生活状态中躲闪腾挪。但此后的种种成功之处,都能从那种生活中找到线索。  没有人精确地预料过张嘉佳的成功。即使他的长微博已经走红时,出版界对他书的前景依然有争论。当这本书以不可思议的畅销创下近十年文学书藉的纪录,人们又开始讨论他是否只是短暂现象。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