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在积极稳妥的进行,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服务性政府的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以笔者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为例,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论述了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成就以及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社会转型;对策
中图分类号:B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12-037-4
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履行国家公务、行使公共权利的公务员,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主力军,因此公务员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关系到公共权力的有效行使,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笔者所在灌阳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县,是桂北农业强县之一,近几年发展迅猛,“十五”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9%,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7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553元。这些瞩目的成绩是灌阳县政府在党的领导下立足本县实际,坚持开拓创新的精神,领导全县人民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灌阳县每位公务员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体现。当然,灌阳县目前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结合实际体会进行论述。
1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1.1 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成就
1.1.1 法制观念增强。古语云:“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法令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的确立,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法制精神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政府行政活动也逐步走向法治的轨道,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政治活动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目标。公务员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执法机关的执行者,其法制观念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其自身对立法的目的及内容的理解是否广泛深刻,而且影响到整个公务员队伍适用法律的效能,也会影响到法律的尊严以及政府的形象。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公务员普遍认识到,遵纪守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公务员职业的基本道德底线,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社会风尚规范。遵纪守法,就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为此,广大公务员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树立党章意识和纪律观念,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例如灌阳县国税局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廉政建设,根据《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关于组织参加第八届全国法制宣传暨廉政建设书画摄影作品展评选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灌阳县国家税务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于今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举办了法制宣传暨廉政建设书画摄影作品展评选活动。通过参与这次活动,使大家在活动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在活动中感受廉政文化,促进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建设。此外,灌阳县多数公务员还逐步树立公平待人的法律角色意识、公正执法的法律服务意识和公开制约权力的法律责任意识,为建设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及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1.1.2 主体意识增强。主体意识是指国家公务员时刻保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做到标杆作用,意识到国家公务员是普通公民、国家公职人员和人民公仆三重身份的统一,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突出自己的主体意识,不能简单的做上面的“传话筒”,要切换实际的开展工作。在这方面,灌阳县人民法院就树立了一个典型:灌阳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坚强如钢、工作中执法如山、生活上清廉如水的司法队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该院连续两年荣获桂林市法院综合目标管理一等奖,7个二层部门被评为市、县先进集体,还涌现出全区政法系统百名“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和全区优秀女法官盘仙妹等先进个人。灌阳县人民法院的例子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广大公务员积极投身于改革的实践,在行政管理中,不断地充实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即学习专业的知识,更不能放松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脚踏实地的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1.2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2.1 失职渎职。虽然当前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失职渎职就是基层公务员最典型、最常见的职业道德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对工作没有责任感、不照章办事、不履行职责、不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命令,有时甚至滥用职权,造成恶劣的后果。由于失职渎职现象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所以从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公务员出现失职渎职的行为不易被立即发现,这就让部分公务员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玩忽职守甚至违章办事,等产生严重的后果时,才暴露出问题来。此外,职能交叉的事件也比比皆是,出现了“踢皮球”的现象,缺乏正视问题的责任心。典型案例有很多,以灌阳县大竹凹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为例,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居民的沟通工作,导致了工程遭遇很多人的误解,从而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大竹凹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本身是合法项目,是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规划、用地、环评、可研、初步设计等环节的审批核准,由上级发改、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严格把关,县直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已规范完成建设前的全部前期工作。该项目占地230亩,日处理生活垃圾60吨。大竹凹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已经做到了项目选址科学,工程设计合理,前期工作合法。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的协调、宣传、沟通等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导致了很多当地居民对此项目的误解和抵制。
1.2.2 贪污受贿。贪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贪污受贿成为目前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最大难题,当前贪污受贿的趋势是手段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大案要案猛增。2008年3月10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提到这样一组惊心动魄的数据:“五年来,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79696件209487人,比前五年分别下降13.2%和9.9%;除正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尚未终结的以外,已被判决有罪116627人。立案侦查贪污受贿十万元以上、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案件35255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929人(其中厅局级930人、省部级以上35人)。大案、要案占立案数的比例分别从2003年的46.8%和6.3%上升为2007年的58.3%和6.6%。完善境内外追逃追赃机制,对在逃的5724名职务犯罪嫌疑人已抓获4547名,追缴赃款赃物244.8亿多元……”
从2004年以来,灌阳县委、县政府积极支持检察机关履行职责,从县财政局、工商局、水电局、粮食局、扶贫办等10多个政府机关和经济部门中,深挖出16名科局级贪官,将他们绳之以法。
典型案例:
2004年初,灌阳县检察院通过一起骗取贷款600多万元的刑事案件,敏锐地感觉到,2名犯罪分子能通过县财政局、粮食局等政府部门轻松获取巨额贷款,说明这些政府部门不是出现严重的管理漏洞,就是有关工作人员有职务犯罪行为。出于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检察院决定组织检察干警将此案追查个水落石出。检察干警通过查帐、调查、审讯,初步查明2名骗贷犯罪分子在非法获取巨额贷款过程中,曾经向县财政局、粮食局主要领导和关键部门干部进行贿赂。经过斗智斗勇,检察干警首先在县财政局取得突破,时任局长蒋某、原资管局副局长蒋某某如实交代了收取骗贷犯罪分子贿赂金的犯罪行为,并将受贿赃款退出。与此同时,粮食局的已退休局长王某和财务股长廖某也供认,分别收受了收取骗贷犯罪分子的贿赂款5000元和20000元。这下,办案干警看出苗头来了,一个财务股长收到的贿赂款比局长还多了4倍,这说明曾经身为局长的王某没有完全交代受贿问题。办案干警在外围调查获取一定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对王某采取了强制措施,对其住宅进行搜查,取得了一个受贿记录本,进一步证实王某的其他受贿犯罪行为。面对各种犯罪证据,王某负隅顽抗的防线完全崩溃,如实向办案干警交代他在抓粮食局的基建工作期间,共收受4名包工头的贿赂款82000元的犯罪情况。
2 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法制化建设缺乏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施行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国家公务员的行为,提高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为反腐倡廉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在公务员方面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立法过于含混和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有关个人违法违纪的规定多,有关法人犯罪、集体违法违纪的规定少的问题;其次是立法相对滞后,极易让公务员队伍中的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私吞国有资产;第三是缺乏职业道德立法,使得部分公务员敢于玩忽职守、敢于失职渎职。
2.2 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人一旦有了权力就滥用权力,使用权力直到尽头……为了防止滥用权力,从事务的性质来说,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由此可见,监督机制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在公务员的监督体制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具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监督体制缺乏科学性,最典型的问题就是法院、检察院在人、财、物等多方面受制于同级政府,难以独立行使司法裁量权,监督消极乏力;其次是舆论的监督功能不足,缺乏系统性;第三是监督主体素质不高,监督意识淡薄。例如一些人民代表的政治业务素质不高,存在着“官贵民贱”,“民不管官”的传统观念,政治意识淡薄,导致实际的参政议政能力较低,开展监督工作的基础不扎实。
2.3 社会经济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转型期,也被称为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社会领域都处在不断分化和变动的状态中,而道德观念,道德实践也必然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公务员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其职业道德也必然受到社会转型期的洗礼和考验。而处在变革中的社会体制必然会出现某种空隙或无序状态,在政策、法规和社会管理方面造成滞后或漏洞,从而为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提供了机会。
3 强化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建设的对策
3.1 优化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行政环境
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建设,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健全体制,明晰权责。对公务员而言,要有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个方面,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基层的每一个干部、每一个公务员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有高层次的学识水平”,“要有格调的言行举止”,“要有高雅的兴趣爱好”,“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为官要有高品位”。一般来说,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主要是通过读书加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培养教育和管理监督等途。特别是学习理论的问题,对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思想修养,提高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意义更大。
3.2 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法治建设
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重点是要把职业道德的要求和精神通过法律规范体现出来,让公务员履行职责时做到法律化和制度化;此外,要规范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容。通过立法规定公务员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明确公务员的基本道德义务。在忠于职守方面,应将不擅离职守、不渎职、不失职等义务要求制度化、法律化。此外,要加强基础公务员的学习,从基层公务员队伍实际暴露出来的问题看,还存在一些“无知、无耻、无法”的“三无干部”。“所谓无知,就是整天忙忙碌,不看书、不读报,政策水平、理论水平低,业务知识少,肚子空空,还自以为是,工作凭经验,决策拍胸。”“所谓无耻,就是脸皮厚,缺乏羞耻心。”“所谓无法,就是组织纪律性不强,法制观念淡漠。他们为了足个人私欲的膨胀,……没有什么不敢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培养,树立政府良好形象。首先,我们的每一个干部、每一个公务员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有高层次的学识水平”,“要有格调的言行举止”,“要有高雅的兴趣爱好”,“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为官要有高品位”。
3.3 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努力去疏通人民群众向党和政府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渠道,为人民群众实行监督建立顺畅渠道和奖励制度。例如灌阳县工商局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大讨论,与会者都能够结合本职工作,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通过相互监督的机制,提升了工商部门的新形象。此外,要推进政务公开制度。目前,省级政务公开工作己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政策法规体系己经初步建立但还不健全公开内容繁多但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开始注重程序建设但还不规范考核监督体系逐步形成但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地方公开得不彻底、不及时,流于形式,难以形成有效的群众监督。因此,为了发挥政务公开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我们应该做好下列工作:首先,建立健全重大会议和重要文件的公开制度。政府机关凡不涉密的,应及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公开相关内容,若涉及部分人和事且不必让社会知晓的事项,允许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申请公开;其次,建立健全社会公示、听证制度。政府出台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应及时向社会公开,扩大听证的范围和规模,广泛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实现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的目标。
4 结 论
总而言之,国家公务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推荐政治体制改革中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处在转型的期的社会无疑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要正视问题,清醒认识新形势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之路。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要做到全社会各方面的整体配合,多力推进,而且也需要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机制内部的协调统一,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邢鸿飞.官僚与官僚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344.
2 梁国庆.中外防腐败实用全书.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322-324.
3 祁培文.加大办案力度的探索与实践.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76.
4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236.
5 张松业.国家公务员道德概论.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130.
6 吴祖明.中国行政道德论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209.
7 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54.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社会转型;对策
中图分类号:B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12-037-4
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履行国家公务、行使公共权利的公务员,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主力军,因此公务员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关系到公共权力的有效行使,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笔者所在灌阳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县,是桂北农业强县之一,近几年发展迅猛,“十五”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9%,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7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553元。这些瞩目的成绩是灌阳县政府在党的领导下立足本县实际,坚持开拓创新的精神,领导全县人民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灌阳县每位公务员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体现。当然,灌阳县目前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结合实际体会进行论述。
1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1.1 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成就
1.1.1 法制观念增强。古语云:“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法令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的确立,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法制精神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政府行政活动也逐步走向法治的轨道,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政治活动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目标。公务员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执法机关的执行者,其法制观念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其自身对立法的目的及内容的理解是否广泛深刻,而且影响到整个公务员队伍适用法律的效能,也会影响到法律的尊严以及政府的形象。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公务员普遍认识到,遵纪守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公务员职业的基本道德底线,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社会风尚规范。遵纪守法,就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为此,广大公务员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树立党章意识和纪律观念,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例如灌阳县国税局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廉政建设,根据《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关于组织参加第八届全国法制宣传暨廉政建设书画摄影作品展评选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灌阳县国家税务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于今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举办了法制宣传暨廉政建设书画摄影作品展评选活动。通过参与这次活动,使大家在活动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在活动中感受廉政文化,促进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建设。此外,灌阳县多数公务员还逐步树立公平待人的法律角色意识、公正执法的法律服务意识和公开制约权力的法律责任意识,为建设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及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1.1.2 主体意识增强。主体意识是指国家公务员时刻保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做到标杆作用,意识到国家公务员是普通公民、国家公职人员和人民公仆三重身份的统一,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突出自己的主体意识,不能简单的做上面的“传话筒”,要切换实际的开展工作。在这方面,灌阳县人民法院就树立了一个典型:灌阳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坚强如钢、工作中执法如山、生活上清廉如水的司法队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该院连续两年荣获桂林市法院综合目标管理一等奖,7个二层部门被评为市、县先进集体,还涌现出全区政法系统百名“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和全区优秀女法官盘仙妹等先进个人。灌阳县人民法院的例子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广大公务员积极投身于改革的实践,在行政管理中,不断地充实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即学习专业的知识,更不能放松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脚踏实地的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1.2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2.1 失职渎职。虽然当前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失职渎职就是基层公务员最典型、最常见的职业道德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对工作没有责任感、不照章办事、不履行职责、不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命令,有时甚至滥用职权,造成恶劣的后果。由于失职渎职现象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所以从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公务员出现失职渎职的行为不易被立即发现,这就让部分公务员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玩忽职守甚至违章办事,等产生严重的后果时,才暴露出问题来。此外,职能交叉的事件也比比皆是,出现了“踢皮球”的现象,缺乏正视问题的责任心。典型案例有很多,以灌阳县大竹凹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为例,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居民的沟通工作,导致了工程遭遇很多人的误解,从而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大竹凹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本身是合法项目,是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规划、用地、环评、可研、初步设计等环节的审批核准,由上级发改、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严格把关,县直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已规范完成建设前的全部前期工作。该项目占地230亩,日处理生活垃圾60吨。大竹凹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已经做到了项目选址科学,工程设计合理,前期工作合法。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的协调、宣传、沟通等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导致了很多当地居民对此项目的误解和抵制。
1.2.2 贪污受贿。贪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贪污受贿成为目前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最大难题,当前贪污受贿的趋势是手段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大案要案猛增。2008年3月10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提到这样一组惊心动魄的数据:“五年来,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79696件209487人,比前五年分别下降13.2%和9.9%;除正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尚未终结的以外,已被判决有罪116627人。立案侦查贪污受贿十万元以上、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案件35255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929人(其中厅局级930人、省部级以上35人)。大案、要案占立案数的比例分别从2003年的46.8%和6.3%上升为2007年的58.3%和6.6%。完善境内外追逃追赃机制,对在逃的5724名职务犯罪嫌疑人已抓获4547名,追缴赃款赃物244.8亿多元……”
从2004年以来,灌阳县委、县政府积极支持检察机关履行职责,从县财政局、工商局、水电局、粮食局、扶贫办等10多个政府机关和经济部门中,深挖出16名科局级贪官,将他们绳之以法。
典型案例:
2004年初,灌阳县检察院通过一起骗取贷款600多万元的刑事案件,敏锐地感觉到,2名犯罪分子能通过县财政局、粮食局等政府部门轻松获取巨额贷款,说明这些政府部门不是出现严重的管理漏洞,就是有关工作人员有职务犯罪行为。出于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检察院决定组织检察干警将此案追查个水落石出。检察干警通过查帐、调查、审讯,初步查明2名骗贷犯罪分子在非法获取巨额贷款过程中,曾经向县财政局、粮食局主要领导和关键部门干部进行贿赂。经过斗智斗勇,检察干警首先在县财政局取得突破,时任局长蒋某、原资管局副局长蒋某某如实交代了收取骗贷犯罪分子贿赂金的犯罪行为,并将受贿赃款退出。与此同时,粮食局的已退休局长王某和财务股长廖某也供认,分别收受了收取骗贷犯罪分子的贿赂款5000元和20000元。这下,办案干警看出苗头来了,一个财务股长收到的贿赂款比局长还多了4倍,这说明曾经身为局长的王某没有完全交代受贿问题。办案干警在外围调查获取一定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对王某采取了强制措施,对其住宅进行搜查,取得了一个受贿记录本,进一步证实王某的其他受贿犯罪行为。面对各种犯罪证据,王某负隅顽抗的防线完全崩溃,如实向办案干警交代他在抓粮食局的基建工作期间,共收受4名包工头的贿赂款82000元的犯罪情况。
2 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法制化建设缺乏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施行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国家公务员的行为,提高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为反腐倡廉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在公务员方面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立法过于含混和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有关个人违法违纪的规定多,有关法人犯罪、集体违法违纪的规定少的问题;其次是立法相对滞后,极易让公务员队伍中的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私吞国有资产;第三是缺乏职业道德立法,使得部分公务员敢于玩忽职守、敢于失职渎职。
2.2 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人一旦有了权力就滥用权力,使用权力直到尽头……为了防止滥用权力,从事务的性质来说,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由此可见,监督机制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在公务员的监督体制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具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监督体制缺乏科学性,最典型的问题就是法院、检察院在人、财、物等多方面受制于同级政府,难以独立行使司法裁量权,监督消极乏力;其次是舆论的监督功能不足,缺乏系统性;第三是监督主体素质不高,监督意识淡薄。例如一些人民代表的政治业务素质不高,存在着“官贵民贱”,“民不管官”的传统观念,政治意识淡薄,导致实际的参政议政能力较低,开展监督工作的基础不扎实。
2.3 社会经济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转型期,也被称为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社会领域都处在不断分化和变动的状态中,而道德观念,道德实践也必然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公务员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其职业道德也必然受到社会转型期的洗礼和考验。而处在变革中的社会体制必然会出现某种空隙或无序状态,在政策、法规和社会管理方面造成滞后或漏洞,从而为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提供了机会。
3 强化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建设的对策
3.1 优化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行政环境
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建设,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健全体制,明晰权责。对公务员而言,要有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个方面,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基层的每一个干部、每一个公务员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有高层次的学识水平”,“要有格调的言行举止”,“要有高雅的兴趣爱好”,“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为官要有高品位”。一般来说,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主要是通过读书加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培养教育和管理监督等途。特别是学习理论的问题,对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思想修养,提高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意义更大。
3.2 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法治建设
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重点是要把职业道德的要求和精神通过法律规范体现出来,让公务员履行职责时做到法律化和制度化;此外,要规范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容。通过立法规定公务员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明确公务员的基本道德义务。在忠于职守方面,应将不擅离职守、不渎职、不失职等义务要求制度化、法律化。此外,要加强基础公务员的学习,从基层公务员队伍实际暴露出来的问题看,还存在一些“无知、无耻、无法”的“三无干部”。“所谓无知,就是整天忙忙碌,不看书、不读报,政策水平、理论水平低,业务知识少,肚子空空,还自以为是,工作凭经验,决策拍胸。”“所谓无耻,就是脸皮厚,缺乏羞耻心。”“所谓无法,就是组织纪律性不强,法制观念淡漠。他们为了足个人私欲的膨胀,……没有什么不敢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培养,树立政府良好形象。首先,我们的每一个干部、每一个公务员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有高层次的学识水平”,“要有格调的言行举止”,“要有高雅的兴趣爱好”,“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为官要有高品位”。
3.3 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努力去疏通人民群众向党和政府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渠道,为人民群众实行监督建立顺畅渠道和奖励制度。例如灌阳县工商局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大讨论,与会者都能够结合本职工作,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通过相互监督的机制,提升了工商部门的新形象。此外,要推进政务公开制度。目前,省级政务公开工作己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政策法规体系己经初步建立但还不健全公开内容繁多但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开始注重程序建设但还不规范考核监督体系逐步形成但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地方公开得不彻底、不及时,流于形式,难以形成有效的群众监督。因此,为了发挥政务公开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我们应该做好下列工作:首先,建立健全重大会议和重要文件的公开制度。政府机关凡不涉密的,应及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公开相关内容,若涉及部分人和事且不必让社会知晓的事项,允许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申请公开;其次,建立健全社会公示、听证制度。政府出台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应及时向社会公开,扩大听证的范围和规模,广泛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实现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的目标。
4 结 论
总而言之,国家公务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推荐政治体制改革中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处在转型的期的社会无疑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要正视问题,清醒认识新形势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之路。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要做到全社会各方面的整体配合,多力推进,而且也需要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机制内部的协调统一,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邢鸿飞.官僚与官僚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344.
2 梁国庆.中外防腐败实用全书.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322-324.
3 祁培文.加大办案力度的探索与实践.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76.
4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236.
5 张松业.国家公务员道德概论.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130.
6 吴祖明.中国行政道德论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209.
7 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