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研组作为学校学科教育教学的一个专业性基层组织,既是学科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分享教学经验和交流教学科研成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领地。本文旨在针对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和教改趋势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样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英语教研组如何充分发挥集体功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一些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教研组;专业引领;作用
1. 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组功能的日趋丰富及内涵变化
国家教育部早在1952颁布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及《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就以文件的形式对教研组的研究职能和作用做了明确的规定,即:中学各学科设立教学研究组,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小学由全体教师依照学科性质、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分别组成研究组,各组设组长一人主持本组教学研究会议,研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交流和总结经验。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社会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教师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法、学法的成长,教研组也必然承担起重要的责任。伴随教研组功能的日渐丰富,其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教研组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教学教研工作小组,而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分享教学经验和交流教学科研成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学科教育教学的一个专业性基层组织,更是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上海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老师曾从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实践的角度指出,教研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也是学习型的实践共同体,并认为教研组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实践智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因此,教研组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 当前英语教研组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全面推进,以及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的重大变化,教师角色和教师职能也随之改变,因此,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发展,教师综合素养需要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仅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于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事实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已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教研组的重要功能之一,且必将成为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故此,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和新功能,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教研组这个中间环节往往会受到忽视,不少教研组的活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工作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不强,教研组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其职能也未能充分体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教研活动机械化,内容单一,活动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浅层面。组内评价氛围保守,大多人员充当老好人,抱有“多栽花,少栽刺”的思想,以完成听课、评课任务为主,听课无准备,目的性不强,教研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致使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强。
2.2教研组发展目标茫然。教研组事务性工作多而研究性工作少;教研工作活动性多而主题性少, 活动内容空泛;教研组计划总结以及各项制度俱全,但真正涉及研究、讨论、交流等实效性的活动基本没有开展,教研功能萎缩。
2.3教研组工作分散性多而合作性少, 集体备课的真正功效未能发挥。备课组的活动多为一人唱独角、众人多观望的活动形式,因此,在这种氛围下,教师个体在教研组活动中受益甚微。
3. 探索英语教研组专业引领作用的思考
3.1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
加强教研组建设才能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1.1选好教研组长,创设教研氛围
选好教研组长是建设好教研组的关键所在。教研组长必须是教研组的灵魂人物,其本人不但要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不但应该是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与科研的带头人,还应该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自主发展的典范;不但要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宽容待人的品质,还有具备精细的组织协调能力。
教研组长不再是一个单纯带领组员完成听课任务的组织者,而是要对不同层次、不同状态的教师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发展目标和促进措施的教师发展的促进者,此外,还要带领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观课、议课等活动,积极创设英语角、英语沙龙等英语语言交流环境,创设浓郁的教研氛围。
3.1.2规范集体备课,创建高效课堂教学
教学相长是学校教研的核心命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面对新要求,教师的备课量大面广,涉及的知识多,领域广,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变单一的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加强备课组的活动,探索有效集体备课的模式,对于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一方面,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正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设置形成基本的共识,而且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能进行共同研讨并予以解决,达到高效备课;另一方面也落实了教学常规工作,并发挥了教研组指导、控制和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
教研组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应规范集体备课的流程,做到“六个备”和“四统一”,即通过集体备考纲、备进度、备重点难点、备教法、备学法、备校本导学案,并以此来统一目标、统一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训练,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避免走过场,真正提高学科建设的实效性,增强学科教研的有效性。让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智慧,而且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3.2优化教研组职能、正确定位教研组的作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障
反思传统教研活动机制的不足,回顾不同时期教研组履行的职责,对教研组的职能和作用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不但对教研组本身而且对学校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回想教研组从简单的行政事务辅助,到人事变动的参与参谋(如:新教师的录用考察),再到现在的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研组的职能逐渐明确并不断完善,换句话说,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教研组的重要职能之一,教研组不仅担负着教师的教研管理职责,而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着监督和指导作用。“因此,教研组具有研究、指导、培养、管理和服务的功能。”[1]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只有弱化教研组的行政职能,“将教研组转变成为一个适应课程改革需要、适应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学习型组织,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2]此外,教研组还肩负着对教师培养的重要任务,事实上,教研组是培养年轻教师的最佳平台,很多学校开展的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活动”,或为“骨干带教活动”,或为“青蓝工程”,其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教研组多开展一些实效性的活动,多搭建一些交流的平台,多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些微观的指导,以教学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积极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研修,从而使教研组不但是一个学习交流组织,而且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学研究集体。
3.3研究本校学生特点,开发校本教材,强化校本教研
华师大叶澜教授曾提出:“在现代型的学校中,受教育者被视为自我发展的承担者。从以传递知识为本转向以培养人的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为本,学校不能只关心少数尖子生,而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发展。”从而,我们不难看出,教育者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和关爱,也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然而,如何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如何提供适合他们生命成长的空间,这就需要学校教研组、课题组加强对本校学生这个群体的研究,了解学生的特点,研究学生成长及学习的特点,针对学生出现的差异状态,发现差异,尊重差异,把差异看作教育资源来研究,并根据孩子的差异情况及英语学科的特点,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练习、校本作业及校本教材,从而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此外,教研组还应充分利用集体智慧,针对课堂生成的问题,以小课题研究为主导,建立符合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为目的的小课题研究目标.切实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和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此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科研素养。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校本教育活动,让孩子实现真实的生命成长,让教师得到真正的专业成长。
3.4研究教师特点和成长规律,确立各类教师不同的发展方向。
“一个人全面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与集体不可分的。”[3]这里所提到的发展,即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它既指专业素质各个方面(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一起成长,也指一个有步骤和阶段性的成长过程。”[4]教师的成长既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利用外部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积累的过程。因此,一个良好的教研组将会对教师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教研组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师,应研究其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学校需要和教师个人的优势,确定各类教师不同的发展方向,搭建成长平台,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组内教师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教师虽然不是很成熟,但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有表演的激情,善于调动课堂气氛,这类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只要注重培养,将会具备优秀的课堂授课素质和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第二类教师善于利用教学科研成果来指导教学,具备科研意识,教研组应给以这部分教师相应的课题研究任务、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生成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此拓展提高学校科研成效的力量,并引导全组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效。第三类教师在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等方面有独到的手段,教研组对于这类管理型教师,应鼓励他们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提炼出科学的、实效性强的,具有推广意义的管理方法。第四类教师,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学术素养,不仅教学育人效果好,而且善于思考、勤于写作、乐于交流,在教师中拥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对于这类具有专家型潜质的教师,教研组应充分利用其教学引领的作用,使其成为教学的“领跑者”,树立学校名师品牌。总之,只有在组内积极开展名师引领,同伴互助,总结反思等活动,才能点燃每个教师的发展激情,使组内资深教师的经验形成辐射,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形成个性,新上岗的教师逐渐走向成熟,真正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
4. 总结
新课改是一次涉及教育理念、课程构建、教学实施、考试评价和管理等全方位的教育变革,其实施过程既需要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又需要专业化的研究、指导与服务。对每一位教师而言,新课改既是新起点,也是新挑战、新机遇,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无疑是较高的,教师在实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难免的,教学中出现的困惑、问题,只能通过多思考、多研究来解决,为此,学校应不断强化教研组工作,强化教研队伍在教学研究和指导中的专业作用,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良性机制,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最为直接、有效的专业支持和服务,充分发挥教研组专业引领的作用,从而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
参考文献
[1]杨向谊,陆保谦等著,《互动.共享.创新——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新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4页。
[2]杨向谊,陆保谦等著,《互动.共享.创新——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新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7页。
[3]钟祖荣主编,《现代教师学导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19页。
[4]钟祖荣主编,《现代教师学导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63页。
[5]《中学暂行规程(草案)》
[6]《小学暂行规程(草案)》
作者简介:邰丽(1972-2),女,汉族,中专英语高级讲师,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从事英语教学工作21年,现任个旧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副主任、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摘要】教研组作为学校学科教育教学的一个专业性基层组织,既是学科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分享教学经验和交流教学科研成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领地。本文旨在针对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和教改趋势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样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英语教研组如何充分发挥集体功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一些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教研组;专业引领;作用
1. 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组功能的日趋丰富及内涵变化
国家教育部早在1952颁布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及《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就以文件的形式对教研组的研究职能和作用做了明确的规定,即:中学各学科设立教学研究组,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小学由全体教师依照学科性质、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分别组成研究组,各组设组长一人主持本组教学研究会议,研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交流和总结经验。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社会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教师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法、学法的成长,教研组也必然承担起重要的责任。伴随教研组功能的日渐丰富,其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教研组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教学教研工作小组,而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分享教学经验和交流教学科研成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学科教育教学的一个专业性基层组织,更是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上海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老师曾从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实践的角度指出,教研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也是学习型的实践共同体,并认为教研组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实践智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因此,教研组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 当前英语教研组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全面推进,以及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的重大变化,教师角色和教师职能也随之改变,因此,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发展,教师综合素养需要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仅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于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事实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已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教研组的重要功能之一,且必将成为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故此,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和新功能,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教研组这个中间环节往往会受到忽视,不少教研组的活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工作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不强,教研组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其职能也未能充分体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教研活动机械化,内容单一,活动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浅层面。组内评价氛围保守,大多人员充当老好人,抱有“多栽花,少栽刺”的思想,以完成听课、评课任务为主,听课无准备,目的性不强,教研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致使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强。
2.2教研组发展目标茫然。教研组事务性工作多而研究性工作少;教研工作活动性多而主题性少, 活动内容空泛;教研组计划总结以及各项制度俱全,但真正涉及研究、讨论、交流等实效性的活动基本没有开展,教研功能萎缩。
2.3教研组工作分散性多而合作性少, 集体备课的真正功效未能发挥。备课组的活动多为一人唱独角、众人多观望的活动形式,因此,在这种氛围下,教师个体在教研组活动中受益甚微。
3. 探索英语教研组专业引领作用的思考
3.1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
加强教研组建设才能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1.1选好教研组长,创设教研氛围
选好教研组长是建设好教研组的关键所在。教研组长必须是教研组的灵魂人物,其本人不但要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不但应该是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与科研的带头人,还应该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自主发展的典范;不但要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宽容待人的品质,还有具备精细的组织协调能力。
教研组长不再是一个单纯带领组员完成听课任务的组织者,而是要对不同层次、不同状态的教师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发展目标和促进措施的教师发展的促进者,此外,还要带领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观课、议课等活动,积极创设英语角、英语沙龙等英语语言交流环境,创设浓郁的教研氛围。
3.1.2规范集体备课,创建高效课堂教学
教学相长是学校教研的核心命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面对新要求,教师的备课量大面广,涉及的知识多,领域广,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变单一的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加强备课组的活动,探索有效集体备课的模式,对于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一方面,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正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设置形成基本的共识,而且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能进行共同研讨并予以解决,达到高效备课;另一方面也落实了教学常规工作,并发挥了教研组指导、控制和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
教研组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应规范集体备课的流程,做到“六个备”和“四统一”,即通过集体备考纲、备进度、备重点难点、备教法、备学法、备校本导学案,并以此来统一目标、统一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训练,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避免走过场,真正提高学科建设的实效性,增强学科教研的有效性。让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智慧,而且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3.2优化教研组职能、正确定位教研组的作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障
反思传统教研活动机制的不足,回顾不同时期教研组履行的职责,对教研组的职能和作用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不但对教研组本身而且对学校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回想教研组从简单的行政事务辅助,到人事变动的参与参谋(如:新教师的录用考察),再到现在的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研组的职能逐渐明确并不断完善,换句话说,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教研组的重要职能之一,教研组不仅担负着教师的教研管理职责,而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着监督和指导作用。“因此,教研组具有研究、指导、培养、管理和服务的功能。”[1]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只有弱化教研组的行政职能,“将教研组转变成为一个适应课程改革需要、适应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学习型组织,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2]此外,教研组还肩负着对教师培养的重要任务,事实上,教研组是培养年轻教师的最佳平台,很多学校开展的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活动”,或为“骨干带教活动”,或为“青蓝工程”,其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教研组多开展一些实效性的活动,多搭建一些交流的平台,多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些微观的指导,以教学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积极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研修,从而使教研组不但是一个学习交流组织,而且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学研究集体。
3.3研究本校学生特点,开发校本教材,强化校本教研
华师大叶澜教授曾提出:“在现代型的学校中,受教育者被视为自我发展的承担者。从以传递知识为本转向以培养人的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为本,学校不能只关心少数尖子生,而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发展。”从而,我们不难看出,教育者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和关爱,也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然而,如何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如何提供适合他们生命成长的空间,这就需要学校教研组、课题组加强对本校学生这个群体的研究,了解学生的特点,研究学生成长及学习的特点,针对学生出现的差异状态,发现差异,尊重差异,把差异看作教育资源来研究,并根据孩子的差异情况及英语学科的特点,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练习、校本作业及校本教材,从而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此外,教研组还应充分利用集体智慧,针对课堂生成的问题,以小课题研究为主导,建立符合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为目的的小课题研究目标.切实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和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此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科研素养。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校本教育活动,让孩子实现真实的生命成长,让教师得到真正的专业成长。
3.4研究教师特点和成长规律,确立各类教师不同的发展方向。
“一个人全面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与集体不可分的。”[3]这里所提到的发展,即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它既指专业素质各个方面(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一起成长,也指一个有步骤和阶段性的成长过程。”[4]教师的成长既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利用外部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积累的过程。因此,一个良好的教研组将会对教师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教研组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师,应研究其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学校需要和教师个人的优势,确定各类教师不同的发展方向,搭建成长平台,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组内教师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教师虽然不是很成熟,但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有表演的激情,善于调动课堂气氛,这类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只要注重培养,将会具备优秀的课堂授课素质和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第二类教师善于利用教学科研成果来指导教学,具备科研意识,教研组应给以这部分教师相应的课题研究任务、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生成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此拓展提高学校科研成效的力量,并引导全组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效。第三类教师在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等方面有独到的手段,教研组对于这类管理型教师,应鼓励他们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提炼出科学的、实效性强的,具有推广意义的管理方法。第四类教师,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学术素养,不仅教学育人效果好,而且善于思考、勤于写作、乐于交流,在教师中拥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对于这类具有专家型潜质的教师,教研组应充分利用其教学引领的作用,使其成为教学的“领跑者”,树立学校名师品牌。总之,只有在组内积极开展名师引领,同伴互助,总结反思等活动,才能点燃每个教师的发展激情,使组内资深教师的经验形成辐射,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形成个性,新上岗的教师逐渐走向成熟,真正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
4. 总结
新课改是一次涉及教育理念、课程构建、教学实施、考试评价和管理等全方位的教育变革,其实施过程既需要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又需要专业化的研究、指导与服务。对每一位教师而言,新课改既是新起点,也是新挑战、新机遇,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无疑是较高的,教师在实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难免的,教学中出现的困惑、问题,只能通过多思考、多研究来解决,为此,学校应不断强化教研组工作,强化教研队伍在教学研究和指导中的专业作用,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良性机制,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最为直接、有效的专业支持和服务,充分发挥教研组专业引领的作用,从而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
参考文献
[1]杨向谊,陆保谦等著,《互动.共享.创新——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新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4页。
[2]杨向谊,陆保谦等著,《互动.共享.创新——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新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7页。
[3]钟祖荣主编,《现代教师学导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19页。
[4]钟祖荣主编,《现代教师学导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63页。
[5]《中学暂行规程(草案)》
[6]《小学暂行规程(草案)》
作者简介:邰丽(1972-2),女,汉族,中专英语高级讲师,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从事英语教学工作21年,现任个旧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副主任、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