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异导——演绎思品课不一样的精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q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
  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魅力的舞台,追求有魅力的教学,是所有教师的共同愿景。“同题异构”,给予了教师充分的空间,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而“同题异导”,别出心裁、不拘一格的教学导入设计,同样能使同一位老师面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用相同的教学内容演绎出不一样的精彩。
  关键词:激发兴趣;震撼心灵;引人入胜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巧妙的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有效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精彩的导入就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机缘巧合,在同一学年中针对《民族情·民族魂》这一教学内容本人开设了几堂思品观摩课,面对不同的学校、年级、班级,不同的级别,不同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不同的导入收获了思品课不一样的效果,使思品课更具生命力。
  一、 巧接生活,激发兴趣
  开课前一天,学校观看了电影《灰姑娘》,第二天,在学校八年级公开课上,我从《灰姑娘》说开去:“同学们,昨天我们看了电影《灰姑娘》,考考你们,整部电影贯穿始末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善良、勇敢、勤劳、智慧。”紧接着我说:“善良、勇敢、勤劳、智慧是灰姑娘家的家风,是爸爸妈妈留给她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能不能相互分享一下同学们的家风呢?”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勤劳勇敢”……一部电影,共同的话题,迅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热烈的交流中把学生引向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体现了初中思品课的“课程性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思品课真正成为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二、 巧借热点,震撼心灵
  5月份,接到任务要开设一节省级观摩课,巧的是给我定的课题也是《民族情·民族魂》,但是要借学校开课。在學情不知的情况下,如何导入,拉近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迅速融入到课堂中来,我一直定不下来。开课前一天早上,女儿笑嘻嘻地对我说:“妈妈,节日快乐!”我一愣,“什么节日?”“妈妈,母亲节快乐!”哦,我恍然大悟,激动的同时灵光一动,有了。这是青少年热捧的节日,也是一次很好的传统节日教育。第二天,视频央视公益广告《妈妈,我为你洗脚》拉开了课堂的序幕。母亲节,我为妈妈做什么?晶莹的泪珠,无声的话语,心灵的洗涤,悄无声息地把学生引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近了,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亲了,带着浓浓的亲情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课堂,不用说,整节课是那么融洽,那么自然。
  巧的是跟我同题异构的另一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侧重了民族精神,他借用了5·12大地震这个让中国人民痛彻心扉的纪念日来震撼同学,唤起我们的民族精神。
  不谋而合借用热点,借用学生关注的纪念日,使思品教育真正把思想教育融入进去。再次证明:教育是无痕的,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三、 巧用时事,引人入胜
  《民族情·民族魂》是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而我接到的任务是针对这一内容开设一堂九年级思品复习的区内观摩课。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构框架、拉线索、大容量、扣中考,而且也是借班上课,怎么上好这节课?
  这一次我用了“苏州市百名美德好少年”评比的一段新闻视频。“尊师孝亲、勤学创新、自强励志、团结助人、诚实正义”美德好少年的评比不正涵盖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精神?同时,我非常用心地在网上搜索下载了该校这一届学生中获得美德好少年的学生照片和证书。当学生的照片在PPT里一出现,学生中出现了“骚动”,熟悉的学生,身边的美德好少年,那么亲切,那么感人。课就在这轻松、愉快、热烈、亲切的气氛中展开了。一节知识性、能力性、“应试性”、大容量的复习课却是在学生的高情绪、高兴趣下愉快地、高效率地完成了。
  新课程标准下的思品课教学是“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乐中求学,学中取乐。精彩的导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同题异导”,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导入,更是让思品课收获了别样的精彩,使思品课熠熠发光,活力四射。
  作者简介:杨小英,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在常规一堂“中国式”赛课的评价标准中都有一条醒目的标准——多媒体的使用。它占有一定的分数,我认为在信息时代,多媒体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使课堂生了几分姿色,在吸引学生的功效中,可以说功不可没。但是,教无定法,偶尔使课“裸”一下回到当初的本真,也未必是坏事。  关键词:裸课;多媒体;方法  何为“裸课”?一人,一黑板,一粉笔,一群学生而已,别无他物。上一节裸课屏气凝神地走进文本,关注学生,老师
摘 要: 学校德育工作要真正取得实效,只有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伙伴作用,不断提升家校合作的整体水平,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才能得以实现。学校的家校联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处理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家校教育 教育理念 教育方式 教学方法  对学校教育最具有补充和辅助作用的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家庭教育。
摘要:本文立足于“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通过对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宗教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面临的新挑战、存在的新隐患进行历史梳理和现实剖析;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出发,探讨如何防范、应对各类宗教文化和社会思潮对我国高校文化的冲击;通过推动高校宗教教育改革和研究,树立大学生群体新型宗教观,构建积极健康的新型宗教关系,在发扬中华传统文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视角下探讨今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基于现实情况和教材“非连续性文本”的统计情况,在小学课堂中灵活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一、 理念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笔者在CNKI网站上,搜索了2000年至今所有关于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课堂教学的文章,发现一个问题,近几年虽然有一些教师在研究“非连续文本”的课堂教学,但往往是各
摘要:中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项目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的大胆尝试,它以项目作为引导,用任务形成认知驱动,在提高电子专业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是对项目教学法具体的应用与实施进行的详细阐述。  关键词:中职电子;项目教学法;改革;思路  项目教学的“灵感”来自于欧洲“劳动教育”思想,它最早的体现形式是“工读教育”和“合作教育”,之后伴随社会经济和信息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再只限于课文基础基础教育,还要帮助中学生激发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灵活的语文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过去对于中学生的語文教育,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传授作用,经常忽略了学生的成长发育。近几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关注的是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中学生;策略;思维能力  一、 前言  为了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教育要随着
摘要: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如今的社会已经不能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要改变以前“填鸭式”教学手段,运用“合作式”教育模式,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交流有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成为研究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能力。基于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本文根据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方法,通过研究给出了一些针对性意见,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手段,提高
摘要:“班班通”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活动,给教学带来了活力;它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法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优化了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班班通;数学教学;兴趣与热情;整合;价值及魅力  一、 “班班通”的涵义  “班班通”是学校每个教室创设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资源获取、知识显示的软硬件环
摘 要:近年来,在大生态理念的引领下,生态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以生态理念为引领,建设生态校园,推行生态管理,实施生态教育,打造生态式的幼儿园课程,倍受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青睐。因此,生态教育对幼儿园文化建设有何影响这一话题日渐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就生态教育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从多方位、多角度作了阐述,其目的是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找准坐标,探明方向和道路
摘要:本文通过自建语料库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探究日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Pカラ、Q」「Pノデ、Q」与汉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因为P,所以Q”“P,所以Q”“因为P,Q”“P,Q”的对应关系和对译模式。结论为两个日语句式都是译成无标形式的倾向最强;两个日语句式在翻译倾向最弱的句式上倾向不同,「Pカラ、Q」句式为后空标形式,「Pノデ、Q」句式为全标形式。  关键词:因果关系;日汉对比;对译语料库  日